(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 第三单元 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 第三单元 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 第三单元 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 第三单元 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化学 第三单元 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 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

6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

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化学阶段的知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之

一,是高中化学反应理论的基础,该知识点的应用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同时也是日常

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

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对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四个基本反应类型);

也能够从具体的反应去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

生也学习了化合价,能够判断简单物质的化合价,可以理解物质中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

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要掌

握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才能在后续的元素化合物

学习中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作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初步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此基

础上,本章进一步介绍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拓展学生原有的化学反应认

识视角;另外,本章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开启认识化学反应的新视

角。能量变化侧重介绍热能和电能,并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速率和限度重点介绍

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化学反应的调控。教材中通过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和运用化学

反应原理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例子,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能量变化的本质、反应速

率和限度及其调控等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分析与探究的方法,认识化学学科价值,

感受化学的魅力。

《普通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如下:认识物质具有能量,

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知道化学

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

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

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真情境、真问题、真解决、真研究,在问题中建立思维模型、在任务中用思维

模型。整体构思及课时安排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课时安排

课时1从物质转化、电子得失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2.能利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课时2从能量变化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总伴随能量变化,物质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光、声、电等多种形式;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拓展原有的化学反应认识视角,本课时主

要学习化学反应中较为常见的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课时3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L了解化学反应中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2.理解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状态,学会平衡状态的判断;

3.从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两个视角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

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

课时1

从物质转化、电子得失视用认识化学反应

19

任务活动设计意图

思考讨论: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

型?

任务1:单本

质、氧化物、应

酸、碱、盐型

之间的转化

关系

(1)以钙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钙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

系(如图),并指明反应类型。

(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ΦI~0Φ~I⑥

Ca~*CaO~~∙<a(OH)―∙<aCO-∙<aCl

I_________t_____Ξ_____1_______ft

(¾2Ca+Or=2CaO,化合反应;能从物质类别和

②CaO+HQ=Ca(OC),,化合反应;元素价态变化的

③CaO+COLCaCO,,化合反应;

视角说明物质的

(⅞Xa(OC),+Na,CθL=aCOJ+2NaoI1,复分解反应;

⑤Ca(OC),+211Cl=CaQ,+2HQ,复分解反应;转化路径

⑥Caeo}+2Hei=CaCk+CO?t+叩,复分解反应。

①。2;(¾H,O;(S)Ca(OH),;④CaO;⑤Ca(OH),(答案合理即可)。

基于上述转化关系,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寻找从单质到盐的

转化规律。

CaC非金属单质I

I5θɪl

转酸性氧化物]

CaOCO2

规∣∣2<>J

律JH2O

HCO酸

Ca(OH)223

HSOCa(Oll),(⅛O碱碱性氧化物

SO3∣24

CaCO[盐

CaSO43

小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金属

非金属盐

金属酸

碱性氧化物碱

酸盐

碱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任务活动设计意图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

(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比如盐酸,它能导电,但它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是混合物,所以不属于电解质。H。是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只要满足在其中一种情况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是电解质。

(3)电解质应是在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

导电的化合物。

比如像SO3、SO2、Co2、NH3,它们的水溶液虽能导电,却

是生成物电离而导电,并非它们本身电离导电,所以它们是

非电解质。

(4)某些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

们溶解度太小,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它们溶解的部分是

完全电离的,另外,它们在熔融状态能够导电,所以是电解

质。

(5)共价化合物水溶液中,在水分子作用下,共价化合物

为书写电极反应

可电离并且导电。

任务2电而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离子化合物在两种状方程式做铺垫。

态下都可以导电,这点可以用来区别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

离方程式

物。

与离子方电解质的电离

L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

程式

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连接。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二”连接。

①多元弱酸(如HZCOAH2SO,.H?S等均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电离程度逐步减弱,酸

性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i+

如H2CO3电离方程式:H,COj=H+HCO3,HCOj=H++COf-

②多元弱碱[如CU(OH)2、Mg(OH)2,Fe(OH)3等]分步电离,但一步写出,

如Fe(OHb电高方程式:Fe(OH)产Fe5*+3OH

③酸式盐的电离:多元强酸酸式盐与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阴离子电离方式不同,

如NaHSo4溶于水中:NaHSOj=Na-+H→SO4=

+

在熔融状态下:NaHSO4==Na+HSO4

+

NaHCo3溶于水中:NaHCO3==Na+HCO3,HCO.,=H-+COJ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可分成“写、拆、删、查”四步

①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③删: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边删去。

@1I:检查方程式两无2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1列题】请写出硝酸专艮和氯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AgN03+KCl==AgQl+KNO3为书写电极反应

改:+-+

Ag÷NO3+K+Cl-=AgClj,+K++NO3-

删:+Cl-=AgCl方程式做铺垫。

查:Ag->+Cl-=AgCU

小经

电解质

I

i念性质常见EW应

在物质I亨5型

表示(-----------------------------ttKZ-----------------------------------------------X

酸I1

M反-----1离子方程式J—质量守恒和离子守恒

!Iτ写法IH始

耳、拆、删、查「IHt、WK.难溶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ʃg单*质、氯M化∕lz物Ma

JttSS«I六强酸.四强碱.可溶盐I

发生条件____________

[生成沉淀/水能出气体I—I三者缺一不可]

任务活动设计意图

任务3从

我们在初中是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定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

得失电子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定义填写下表:

角度认识

化学反应

反应得氧物质反应类型

C+2CuOW2Cu+CO2t失氧物质反应类型认识到氧化还原

反应的本质特征,

得氧物质反应类型了解化合价变化

的实质以及化合

Fe2O3+3CO=≡≡=2Fe+3CO2

失氧物质反应类型价的变化与得失

电子之间的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显然还是从得失氧

的角度出发进行定义是不科学的,更何况有的反应中根本不

存在氧元素。我们应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那么到底什

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呢?显然还是从得失氧的角度出发

进行定义是不科学的,更何况有的反应中根本不存在氧元

素。我们应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根据方程式中物质所

含元素的化合价,同学们明显可以发现反应中存在化合价的

变化。根据这种变化,同学们模仿下表的第一行,将表格补

充完整。

反应得氧物质的转化化合价变化反应类型

升高氧化反应

C→CO2(0→+4)

C+2CuO包浸2Cu+CO2t失氧物质的转化化合价变化反应类型

得氧物质的转化化合价变化反应类型

Fe2O3+3CO高温2Fe+3CO2

失氧物质的转化化合价变化反应类型

化合价出发,重新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即:物质所含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

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判断下列过程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认识到氧化还原

(1)Cu→CuO(氧化反应)(2)CUTCUC12(氧化反应)反应的本质特征,

了解化合价变化

(3)N→NH3(还原反应)(4)FeC12→FeCh(氧化反

2的实质以及化合

应)价的变化与得失

电子之间的关系。

失去2χe-,化合价升高

OO+1-1

2Na+Cl=^2NaCl

2I↑

得到2χe-,化合价下降

结论:1.通过电子得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

2.电子得失导致元素化合价升降

结论:1∙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

2.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偏向或偏离)导致元素化合价升降

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反应类型的关系:

得电子一化合价降低一还原反应(得降还)

失电子一化合价升高一氧化反应(失升氧)

课堂评价

1.判断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①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2+

CU+2H=CU+H2↑()

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钢溶液混合:

2+

SOF+Ba==BaSO4U)

③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

CaCO3+2H=Ca2++H2CO3()

④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

+3+

Fe2O3+6H=2Fe+3H2O()

⑤氢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OH+H=H20()

⑥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Mg+Ag+=Mg2++Ag()

⑦碳酸氢钠溶液与稀H2SO4反应:

CθΓ+2H+=H2θ+Cθ2↑()

⑧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过量CO2:

2+

Ca+20H^+CO2=CaCO3∣+H20()

答案①X②X③X④<⑤X⑥X⑦X⑧X

解析CU的活泼性小于H的活泼性,CU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故①错误;稀HzSCU和

Ba(OH)2溶液混合,除SO厂和Ba?+反应外,还有H卡和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才+501

+Ba2++2OH=BaSOU+2H2θ,故②错误;反应生成的H2CO3不稳定,分解成CCh和水,

故③错误;FezCh为金属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分为离子,故④正确;CU(OH)2在离

子反应中不能拆分为离子,应为CU(OH)2+2H-=CU"+2H2θ,故⑤错误;电荷不守恒,应

为Mg+2Ag+=2Ag+Mg2,故⑥错误。

2.(2022∙安徽高一开学考试)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CU2+、Mg?+、OH,Cl-

B.H+>Na+、Co歹、NO?

C.Na+、K+>SO石、Cu2+

D.Ba2+ʌH+>Fe2+>SθΓ

答案C

解析Cu2∖Mg2+与OH-反应均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COM与H-不能大量共存,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M+2H-=Cθ2f+H2θ,B不选;Na+、K+.SO/、C/+之间相互不反

应,可以大量共存,C选;Ba?+与SOr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选。

3.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H'、SO/、0H^

B.Na+、Ca2+>CO1、NO?

C.Na+、HʌCl,CθΓ

D.Na-、Cu2∖CΓ>SOF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OH-与H-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的Ca?+与Co歹不能大量共存;C项中的

H+与Co1不能大量共存。

4.对四组无色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四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

其中可能正确的是()肽

A.MnoI、K∖S2^ʌNa+

B.Mg2+>NO,、OH,CΓ

C.K+>H∖C「、HCOI

D.Na+、OH,CΓ>NO?

答案D

解析A项,Mno4的水溶液呈紫红色;B项,Mg?'与OH不能大量共存;C项,H'-⅛HCOI

不能大量共存。

5.(2022∙吉林市教育学院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强酸性溶液中:NH才、K*、CO1、CF

B.有SO厂存在的溶液中:Na+>Mg2+ʌBa2+^Br-

C.使酚献溶液变红的溶液中:Na+、CΓ,SO3、Fe3+

D.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CΓ,NOI

答案D

解析CoM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BaSO4难溶于水,因此有SCr存在的溶液

'I'Ba?+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使酚溶液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Fe'-不能大

量存在,C错误;无色透明的水溶液中:K+、Ba2∖Cl、No3各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能大

量共存,D正确。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分析某矿石的主要成分,粉碎后将其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过

滤后用所得滤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少量NazCCh溶液,无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不含Ca?’

B.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含有SOF

C.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含有Mg2+

D.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矿石中一定含有C「

答案B

解析因盐酸过量,加入的少量Na2CO3溶液应先和H'反应,即使有Ca?,存在,也不会产生

白色沉淀,A项错误;加入过量BaCl2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H,B项正确;加入

NaOH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Mg(OH)2,Al(OH)3、Zn(OH)2也是白色沉淀,C项错误;

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矿石中含有CΓ,因为在矿石溶解时,

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引入了C「,D项错误。

课时2

从能量变化的视角认识化学反应

任务活动设计意图

化学反应总

伴随能量变现代社会中,人类的一切活动(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娱乐,从社火生产

化,物质的到学科研究等)都离不开能量,而许多能量的利用与化学反应中能量

化学能可以变化密切相关。从煤、石油、天然气等提供的热能,到各种化学电池创设情境引入吸、

转化为热、提供的电能,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放热对比实验。

光、声、电热。除了燃烧,其他化学反应也伴随这放热或吸热现象。

等多种形【实验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让学生感受化学

式;【实验6-1】镁和盐酸的反应反应在日常社会

在一只试管中加入2mL2mol∕L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生产中的应用价

其温度。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值。

并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______⅛■_⅛

一T

ffl6-∣父荒"俵反向由Rflllt∙⅞n度交化

现象:镁条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温度计温度上升。

结论:该反应是放出热量。

【实验6-2】Ba(OH)2・8七0和NHKl

将20gBa(OH)2∙8H2O晶体研细后与IOgNH40在烧杯中

化学反应总创设情境引入吸、

混合,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滴水的木片上,用玻璃棒快速,

伴随能量变放热对比实验。

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烧杯下剖

化,物质的

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化学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分

转化为热、析对比、帮助学生

光、声、电I;认识化学反应与

等多种形热能的关系,归纳

W6-2化学反应啜热使烧杯与木片

式;间的水峭成冰总结常见的吸、放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木片上的水结成冰,木片与热反应。

烧杯底被冰粘在了一起;用手触摸杯壁下部,有凉的感觉。

结论:该反应是吸收热量。

1.m

碗鬟眼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②把避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吸收热的化学反应

注: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一些物质溶于水,也会有吸热和放

热现象:浓HZSO4.NaOH(S)等溶于水要放热;NH4NO3(s).KNO3(S).

NHaCI(S)等溶于水要吸热,但是不能说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愚反巫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①所有燃烧反应

②C、H2、Co等高温下作还原剂

②酸碱中和反应

例:C+CO.Il+Cuθ.C+IIO(g)

③大多数化合反应222

(S)Ba(OH)SHO+NlLa(固态接盐

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22

与碱的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④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注意: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是否需要加热等条件没有直接联系,有些放

热反应需要加热的条件,有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就可反生。

【思考与交流】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为

什么有的化学反应释放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

从化学键断裂、形

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化学键相结合的,当化学反应

成与能量变化的

发生时,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而生成物的化学

关系,结合化学键

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揭示化学反数据,归纳总结化

1、宏观解释:能量守恒原理

应中能量变能|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学反应与能量变

化的本质量反应物化的关系,引导学

生建立从化学键

物反应总-放£χ∖变能化量

执号、一I-r生曲的角度认识能量

变化的认识模型。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放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I生成物总能量I⅛[⅞*

1、宏观解释:能量守恒原理

反应物总能量V生成物总能量

吸热反应

反应物总能量如热量|tn生成物总能量

【总结】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宏观分析

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

吸热反应: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

2、微观解释:断键、成键原理(化学反应的本质)通过化学反应前

后能量变化图来

帮助学生从宏观

揭示化学反角度理解化学反

应中能量变应前后,反应物与

化的本质生成物总能量的

前后变化关系。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构建物质“储存能

2、微观解释:断键'成键原理(化学反应的本质)量,,与能量变化关

系的认识模型。

中间产物

断键吸收

的总能量

成键放出

键能越高,反应物能量的总能量

物质越稳定变化

j^^^^^生成物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放热反应

【总结】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本质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吸收能量Eι>释放能量E2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吸收能量ElV释放能量E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思考与讨论】煤、汽油和柴油等作为燃料大量使用会造成

空气污染,但不使用它们又会严重影响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

活。对此,请从社会不同人群的角度,提出你的想法或建议,指引学生从“节

并与同学讨论。能,,和,,寻找清洁

【总结】新能源”两个方向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探讨。体会我们的

循生成物的总能量

量衣食住行都离不

揭示化学反量开化学能源,感受

能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

应中能量变化生成物的总能量化学能源的应用

为能量

化的本质热利用减少污染价值。

新能源的开发

吸热、放热化有能源的

化学反应中

吸热反应反应与反应贡献与问题

能量变化的

物生成物能及相关应对

放热反应本质

量的关系措施

(概念)(微观解释)

(宏观判断)(应用价值)

任务活动设计意图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

石燃料燃烧时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火力发电过程中,化学能经过一系列能量转化过程,间接转

化为电能。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关键。

图6-52015年我国电力生产处构成图

烧煤俄炉

产生就汽邮(动

气体i≡l)l

发电机

=TIlI涡轮机(生产电加

【思考与交流】能否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燃,阈蒸汽机械能

化学能⅛⅜电

(涡轮机)L

(燃料)

1、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会造成能源危机

2、煤炭燃烧会产生污染性气体

3、经多次转换,能量损耗大,燃料的利用率低

火力发电

过程

将化学能经一系列能量转化为电能

燃烧

以原电池思考:如何将化学能直接转化

本质

I为电能?

为例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

化学能可

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

以转化为

旧催断裂和新键形成、体系能量变化

电能

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I)定义: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实验6-3]:原电池实验

【1】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ZnCU实验现象:由教师不断创设

实验结论:问题情境,逐步引

导学生去探究原

MllrM)4

[2]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观察、比较导线连接前后的电池的构成条件,

现象。重视学生亲身感

知知识的形成和

TMCV

实验现象:发展过程。

IJ实验结论:

・II1W,

[3]用导线在锌片和铜片之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观察电流

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

U实验结论:

思考:实验III中电流表的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让学生体验科学

比活泼,用导线连在一起时,片失去的电子变成产进入溶液。

ZnCUZn7“探究的过程,在探

锌片:Zn-2e-=ZM+(氧化反应)

究中学会科学研

电子经导线流向CU片,溶液中的H+由于电场作用下移向CU片得电子被

还原成山.

究方法,提高实验

铜片:2H++2e-=Hzf(还原反应)

能力、学习能力,

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粒子运

动相互间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真正改变学

思考:习方式。

实验I和实验111中能量转化形式有什么不同的?

Zn逐渐溶解

Zn逐渐溶解r:

CU表面产生气泡

Zn表面产生气泡

HiTS51

溶液变热指针偏转

MH:SO.

化学能f能e化学能一⅛能

(2)电极—正负极

①负极:电子(或电流)的一极,如锌片,被氧化,发生氧

化反应。

②正极:电子(或电流)的一极,如铜片,H+在正极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2)电极反应:(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3)

通过对原电池工

作原理的分析,诊

断并发展学生对

化学反应中能量

SOj-J转化的认识进阶

[S。:H)

(物质水平、微粒

电极材料收电漉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发生的反应水平)和认识思路

Zn片的结构化水平(视

ClI片角水平、内涵水

AΛ1反应平)。

(4)工作原理

反应本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外电路:电子从极一极;电流从极一极

②内电路(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一极;阴离子一极

整个电路构成了闭合回路,带电粒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小结】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Zn)

Zn-2<rZn2+

工作原理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正极()

(反应方程式)Cu2H++2c=H?]______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U==dɪi

LΞ√⅛ΞZΞΞZΞZBΞT

上-------

电子移动方向由丸极经导线流向ɪ极(电流方向相反)。TV?

稀蕨酸

离子移动方向阳离子向风极移动,阴离子向口极移动。

(5)原电池形成条件

①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电极材料

4ft*wlf⅛l^⅛

"3a,HS,

--------------]t通过对原电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