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5套)_第1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5套)_第2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5套)_第3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5套)_第4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5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

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思考•领悟D、发现•创新

2、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乡土景观”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入

该专题的是

A、郁达夫《故都的秋》老舍《想北平》鲁迅《祝福》

B、萧红《呼兰河传》铁凝《哦,香’雪》贾平凹《秦腔》

C、费孝道《乡土本色》张承志《汉家寨》汪曾祺《葡萄月令》

D、史铁生《我与地坛》沈从文《边城》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某教材在每个必修模块中均有四个写作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

鉴”“写作练习”三个栏目。对该写作部分的实施建议恰当的是

A.根据学情,统筹安排四个写作专题的教学

B.学生认真完成“写作练习”中所有题目即可

C.利用四周时间集中完成四个写作专题的教学

D.根据模块内容,抛开教材,重新设计写作专题

4、教学《师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

中“师”的用法特点,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语句含有同类用法的是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凝妇

C.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将“理解诗歌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下列对该

第1页,共54页7/14

教学目标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理解不准确

B.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应承担的任务认识不清楚

C教师认为理解古诗词内容是诗歌鉴赏的基础

D教师认为理解诗歌内容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6、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学生读书后,教师随即说:“我特别欣赏你读的最

后一句’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们仿佛感觉到有一位大人物要出场了。"该教师评语发挥

的功能是

A.检查B.激励C.甄别D.诊断

7、教师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柜”,放置各种读物,并定期推荐热点图书。该教师的做法意

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是

A.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B.学会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C.学会选择阅读材料,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D.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8、教学《故都的秋》,学生赏析“秋蝉的衰弱的残声……”一句,说道:“蝉声让人感到悲

凉中的悲凉,突出了秋的静教师随即补充对“蝉”这个意象的理解,并引了骆宾王、柳

永等人的相关诗句。对该教师教学行为评价恰当的是

A.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B.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作品内容

C.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

D.帮助学生发现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层意义

第2页,共54页7/14

9、.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参照教材中的课文旁批,写出自己的阅读

体验。该作业体现出的教学理念是

A.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引导其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B.重视学生养成分析判断、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C.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提高探究能力

D.重视利用教材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10、某选修教材编排有“春秋笔法”单元,教师准备从单元选文《晋灵公不君》中的“赵盾

拭君”入手,联系单元中的其他相关内容,完成对“据实守礼秉笔直书”这一“春秋笔法”

的学习。该教学设计突出的特点是

A重视实践活动,发展探究能力

B有效利用单元中补充的阅读材料

C.整合单元内容,开展专题式教学

D.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文”‘'言''统一

11、阅读《赤壁之战》教学案例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学习《赤壁之战》,老师问学生:“大战结束了,周喻在庆功会上会怎样向将士总结这次

取胜的原因,如果你是周都督会说什么?同样,曹操也会总结这次大战失败的教训,如果你

是曹操,会怎样向部下作总结?”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个从来

不认输的人,他怎么会向部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呢?”课堂气氛马上紧张起来.老师微微•笑说:

“你说得对,曹操不会开总结会,但他回去之后会不会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就说说他反省的

内容,好不好?”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A.遇到学生“唱反调”,教师回避方能保证教学过程流畅

B.教师化解了“无法预约的尴尬”,成功转换了课堂氛闱

第3页,共54页7/14

C.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对问题情境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D.教师的教学机智源于对自身错误的正确态度和对学生的尊重

12、阅读《雨巷》的课后练习,按照要求答题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

成了占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李商隐《代赠》、李璟《浣溪沙》、王

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

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对上述练习题设计意图的分析恰当的是

A.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让学生联系生活,培养想象力

C.考查学生对这首诗思想内涵的理解程度

D.探究“丁香”这一意象,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3、阅读课题研究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某校开展“构建大语文教学圈”的课题研究,组织了“名著阅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

题组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和阅览室,借阅文学作品,静心阅读思考;与省、市图书馆建

立合作关系,带领学生听取专家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专题讲座;同时,组织学生开展“文学

沙龙”活动,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经脸。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融合

B.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合作

C.体现了语文研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点

D.体现了对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4页,共54页7/14

14、阅读写作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一节写作审题指导课后,教师访谈学生,清学生回忆“哪位同学的审题思考表现最好。

有学生说忘了,想不起来了;有学生能提到某生,但不能说出该生审题思考的具体表现.教师

就此做了反思,调整教学思路后,又上了一节课.课后访谈学生,学生多能说出自己在审题

思考上的学习收获.两位同学就某生的突出表现,回答如下:

生I:他给想象限定了一个空间,不是胡乱的想象,主要说的是对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的

想象.

生2:应该说他的想法更进了•步,别人的认识都是说想象,但没有说到好与坏的问题,

而他谈到了想象的好与坏.

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A.第一次课,学生不能回忆课堂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无效

B.第二次课,学生的回答显现出他们对审题思考过程的认识

C.第一次课,教师想达成的目标与学生实际达成的目标有差距

D.第二次课,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促进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

15、阅读教学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电影《阿Q正传》与课文《阿Q正传》只有情节上的相似或相同,我们学课文《阿

Q正传》是学《阿Q正传》的文学要素与表现,学它的语言,学它的结构,学它的叙事方

式和手段.这些内容,在电影《阿Q正传》中都学不到.同样,我们学《明湖居听书)},不是

学评书,而是学怎么描绘“评书”这个事,学习课文如何传神地描绘了一段评书,感受这段

评书带给人的艺术感染力•放一段评书给学生听,对学生学好《明湖居听书》

这篇课文不能说是一点用都没有,至少是没有大的作用.

对上述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第5页,共54页7/14

A.多媒体资源不能为课文的阅读与鉴赏提供帮助

B.多媒体资源不能为教学提供方便和丰富的素材

C.多媒体资源不能取代课文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

D.多媒体资源不能为创造教学情境提供便捷手段

二、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第18题25分,共65分)

阅读材料,完成第16-18题.

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相关材料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李密《陈情表》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

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薛。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

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

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

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

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6页,共54页7/1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

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

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

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沦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

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

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莫定

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慈;用现代观念审

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

的文言实伺、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反三。诵读古代诗

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第7页,共54页7/14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16、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20分)

17、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0分)

18、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5分)

请结合下述《古文观止》对本文的评语,说说为什么会有“悲恻动人”的效果。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

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5分,第21题15分,共40分)

案例: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聚(节选),完成笫19题。

生:“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这两句都与色彩有关系。“泥

黑”一词表现了大堰河辛勤劳作,饱受风吹日晒,比校容易理解.而“紫色的灵魂”就有点

儿让人摸不着头脑,乂魂是很抽象的,怎么会有颜色呢?而且,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师:(板书“呈给你_色的灵魂”)不同色彩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会唤起多方面的联想和想象,

进而使读者理解、感悟蕴涵于其中的情感和意义.请大家结合诗人对大堰河的介绍,展开联

想,完成这个练习.

生1:我会写成“呈给你蓝色的灵魂”,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天空和大海

的广博,这正如大堰河给予我的博大无私的母爱.

生2:我写的是“呈给你白色的灵魂”,白色是最为圣洁单纯的色彩,大堰河待我如亲生儿子,

白色象征着大堰河纯洁无瑕的心灵、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给予我的神圣纯洁的母爱.

生3:我的是“呈给你红色的灵魂”,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大堰河把我从嗷嗷待哺的娃娃养育

第8页,共54页7/14

成一个聪明可爱的孩童,我的每一声哭,每一次笑都牵扯着她的心。

生4:我写的是“呈给你黄色的灵魂”,黄色耀眼、醒目,是阳光的色彩,给人暖暖的感觉,

大堰河就是太阳,而我是•株小草,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对色彩的感觉也很敏锐.作者为什么写成紫色的灵魂呢?结合大堰河

的身世来思考.

(生讨论)

生5:紫色不像红色那么抢眼,它深沉,不显眼,不张扬,但又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就像大堰

河,她是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正式的名字,是个童养媳,但她•样拥有

伟大无私的母爱和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生6:紫色是一种神秘而吉祥的色彩,故宫不是叫紫禁城吗?还有,我见有的对联的横批是“紫

气东升”,这都让人觉得紫色是很神秘的色彩.而大堰河已经离开人世,对于九泉之下的她,

用紫色似乎更能渲染一种神秘气氛.

师:同学们说的各有道理,在这句诗里,作者把对大堰河的情感巧妙地借助色彩表达出来,

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通过联想去体味、理解其中的内涵,这远比用“高贵的灭魂”

或''伟大的灵魂”要含蓄典雅得多.其实,如果同学们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里有

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火红的青春,灰色的记忆……

(生纷纷应和:金色的童年、粉红色的回忆,绿色的青春、蓝色梦幻、黑色陷阱等)

师:对,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由今天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诗歌语言的魅力.今后,

同学们在读诗歌时,要注意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品味作者蕴涵其中的丰富细致的情感。

问题:

19、结合案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哪些阅读教学理念。(20分)

第9页,共54页7/14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20、21题。

相处

①高一了,在父母的双重威力下,我不得已住了校。其实我本不愿住校的。在家多好,有空

调,有电视,有一大堆零食。破重要的是有老爸老妈温暖的笑脸.我呢,也可以安心地当一

个小霸王。可是一旦住了校,这些就全没了。

②是,无论我怎样反时,最终还是得住校。于是,我在父母的陪伴下离开了温暖的家。

③走进学校宿舍时,映入眼帘的是冰冷的木板床和舍友陌生的笑脸.我趾高气扬地走进去,

对站在门口扛着许多行李的老爸老妈挥挥手,让他们放下东西赶紧回去.他们对视一眼,又

嘱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才在我不耐烦的催促中离去。这一幕被我那五个新室友全看在

眼里,我发现她们的笑容似乎都变得有些僵滞了。一个梳马尾辫的高个女孩走过来拍拍我的

肩说:“哪有这样对爸爸妈妈说话的,你很没礼貌呢。"我冷哼一声,不理她,她却又道:“我

叫小晋,睡你下铺,以后请多关照。"我不耐烦地横她一眼,还是不答话,于是她只好讪讪

走开了。

④我发现跟我住一个宿舍的这帮女生真是要多烦有多烦。夜自习时问题的讨论震得天花

板都乱颤,我常常狠狠地把书往桌上一摔,怒喝一声:“都别吵了,还说!让不让人看书啊!”

她们会诧异地望着我,然后都知趣地闭了嘴。洗漱时管我借香皂,我从来不借;感冒时问我

有没有纸巾,我看也不看就说没有。渐渐地,我发现大家对我似乎越来越冷淡了。•开始我

并不在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凭她们几个,又能奈我何?

⑤后来有一次气温突然下降,没带御寒衣服的我在宿舍里冻得瑟瑟发抖。室友们“幸灾乐祸”

地看了看我,说句“真冷啊”就各自去穿她们的厚毛衣了。我气得满脸通红,拍案而起大骂

道:“有那么好笑么?你们这些没人性的女人!”小晋冷笑着应道:“哎哟,是谁每天装的跟黄

第10页,共54页7/14

世仁似的?”说完她们便哄堂大笑起来。我顿时备感伤心,跑进厕所一个人嚎陶大哭起来。

过了好一阵子,小晋走进来在我身上披了一件厚厚的棉衣。我不解地看她,她却微笑道:“慢

慢来吧,小公主,要学会怎样和大家相处!”

⑥那一刻我融化了,一时间百感交集,于是抱住小晋哭得更加嗜意。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

恶劣啊!相处就是要宽容、理解、以心比心,而我却.....不管怎么说,我终于明白了,

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和大家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⑦现在,我经过努力,已经学会怎样和室友们好好相处了。

⑧相处,真是一件说它难它就难,说它简单它就简单地奇妙事物。

问题:

20、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笫④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改正.(5分)

21、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5分)

第11页,共54页7/14

1.教学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时,教师准备联系其他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渗透爱国教

育,下列不合适的是(

A.孙犁《芦花荡》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D.端木藤良《土地的誓言》

2.教学王维《鹿柴》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五言绝句,下列不合适的是()o

A.王之涣《登鹳雀楼》

B.王翰《凉州词》

C.李清照《夏日绝句》

D.卢纶《塞下曲》

3.设计《乡愁》教学方案时,教师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下列挖掘本诗“美点”的方

法,正确的是()o

A.利用海峡两岸山水的自然之美反衬诗歌情感的凄美

B.抓住夸张手法探讨诗人内心隐藏的多年企盼

C.通过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

D.体会诗歌节奏,品味语占,感受其中蕴含的乡愁

4.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古今异义阅”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D.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5.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词语的变谪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下列可以作为案

例使用的是()o

A.洗手一般

B.朋友异同

C.统一五个

D.今年六天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后练习题是“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充满激

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并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

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B.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

C.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D.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7.某教师在九年级开设名著导读课,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多彩的戏曲世界”展开阅读。下列

作品不合适的是()。

A.《红与黑》

B.《雷雨》

C.《钦差大臣》

D.《西厢记》

8.在某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注

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注重师生合作,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第12页,共54页7/14

B.营造说话情境,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兴趣

C.鼓励学生多说,任意表达个人观点和见解

D.小组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9.某版教科书《敬业与乐业》课后有一段补自,介绍了''因果类复旬”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

科书的什么系统?()

A.练习系统

B.知识系统

C.助读系统

D.选文系统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

性稀综合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饵,不恰当的是()。

A.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内容,统筹安排教学活动

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D.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11.阅读《学写行楷字》教学实录(节选),接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

应的)。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写行楷字。[A]宜&外宣古代书法家王A主”作丹

(多媒体展示,学生欣赏)

师:[B]里妻段.K类学力.大生也於写学球走的左横生一写行楷字是必须掌接的技能.一

起才看“课标”对初中生的基本要求.(多媒体呈现)

师:[C]好,老师给大家介绍大楷字的由来。行书是介于正楷与草书之间的字体。写得精

微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叫“行楷写的奔放一点•接近草书的叫一色墓工今天要的五横把

是行书的一种.

师:[D]现在拿出写字本、字帖和钢茎..注意纠正以前的坏习惯.头更正.多要平.身妾平,

脚要放平稳.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学生对照字帖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多媒体展示王羲之作品,能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B.呈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C.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行楷字知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D.指导细致、周到,具有操作性,便于学生自主练习写字

12.阅读《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

应的)。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扮纷举手.教师指定一位学生,学生上台板书)

师JA]字写得还不错,笔顺正确,结构匀称,值得大家学习.

第13页,共54页7/14

师:[B]再请一位同学当小老师.给全班——文.

(学生好等举手,指定一位学生朗读,安排其他同学M嵇)

师,这位同学读得还不错,其他同学听得很认4•,纠正了几个读+•错候.下面全班同学齐

声把课文明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通过大案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课文中描绘的秀■丽、壮美的景色。如果再注意情感,那

就更好.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教师范读)

婶:我们再来朗读.朗读时,要想象天空万里无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41色。作者坐在船

上,随流水断热.「C上情不自禁地《越东)制比",你幔些支),幔些夫■,让我也这美丽去富春

正看个够(课堂里响起热春妁掌声,学生朗读)

师:「D]读得不错,大家看看,第一段是总玛,还至分耳?

生:是总写.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评价内容具体,对全班学生书写具有引导作用

B.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利于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C.即兴唱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教学重点

D.朗读后直接分析结构,缺乏过渡,略显突兀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5分.第18题15分.共40分)

阅读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16题。

抨:自古以来,母殳都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网学们知道“些有笑母爱的文学作品*名人

格言'影视歌曲?下面分蛆交流.

(学生分如交流、展示)

生:我们学过超适的《我的母亲》,冰心的《荷叶母亲》.蕃戈尔的《金色花》.

生:还有古诗《若子吟》.

拜:这两位同学都关注了课内的相关资料.其他同学还知道哪些呢?

生:我如道歌曲《听妈妈的话》《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对,后者也是电影《娟娟,再食我一次》的主题曲,你能唱两句吗?(学生清唱•师生被掌)

拜:我发现讲故事的人不多.老婶搜集了几张图片,你们知道■图片中人物的故事吗?请在小

组内交流.

(白媒体JL示图片「1•走蛆媚"最美妈妈”.学生才图讨论)

生:我认识“暴亳叫娼”,她叫陈玉£,为了割肝就于,蜷每天姿行走十公里成肥..最终达到了揭

肝的要求.

生:我从电视上才到过“最美妈妈,她是杭州人.接住了一个从十楼掉下来的小女孩,自己手

臂才折了.

师:大家说得很好.老师补充一点,“最美妈妈”叫吴荀萍,她挂住的孩子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母爱是多么无私和博大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位母亲的心里话.

问题:

16.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课堂导人的优点(说出两点即可)。(20分)

第14页,共54页7/14

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

分)

欧阳修《醉翁事记》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似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看野献,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

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学

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

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课文导语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

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课后练习

、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

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

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看野薇,酒洌泉香,沸

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

谁,醉翁是也。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19.请评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语言特色,不少于200字。(20分)

第15页,共54页7/14

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20分)

21.依据教学目标设汁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

分)

201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

与教学能力试题精选(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A项,孙犁的《芦花荡》主要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英雄的故事。B项,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

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以一只鸟生死眷

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D项,端木联良的《土地的誓言》

写于1941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一个十分艰难的阶段,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作者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保T.祖国的决心。C项,李大

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写于20世纪20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在这篇

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

争,趣味无穷,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

的事业。

2.B【解析】五言绝旬,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五言绝

句共四句,每句五个字。A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C项李清照的《夏日绝句》、D项卢

纶的《塞下曲》都与王维的《鹿柴》一样,属于五言绝句。B项,王翰的《凉州词》是

七言绝旬。

3.D【解析】语文中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美,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在《乡

愁》一课中,教师应该通过对诗歌节奏和语言的赏析,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之美,感受

其中蕴含的乡愁,这是教师可以挖掘的“美点”。

4.C【解析】A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中间”,古意为“其中间杂”,今意为“其中”。B

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植”,古意为“立”,今意为“种植”。D项中的古今异义词为“垄

断”,古意为“山川阻隔”,今意为“把持独占”。C项中无古今异义词。

5.A【解析】每个音节、每个字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词

语、句子中有的音节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音变现象叫作变调。A项中的“一”本为

第一声,但在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字前面念第四声,因此,“一般”可以作为词语

变调的案例。

6.B【解析】练习题中提到“体会雨果充满激情、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这

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A项正确。练习题中''选择几个最能代表这种

语言风格的段落,把它背下来”,这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C项正确。

练习题中“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把它背下来”,其目的是通过朗读和背诵两种方式引

发学生的情感共鸣,D项正确。丽设计该练习题并没有提高学生概括文本大意能力的目

的,B项错误。

7.A【解析】A项,《红与黑》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小说。B项,《雷雨》是我国现代

剧作家曹禺的话剧作品;C项,《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理的剧作;D项,《西厢

记》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戏剧作品。这三部作品都适合“多彩的戏剧世界”这一主题。

8.C【解析】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说话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交际氛

围,注重师生合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组中互相评价。当然也要鼓励学生多说,但

并不是任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是要围绕话题,简洁、清晰、有条理地叙说。

9.C【解析】助读系统是指教科书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设

第16页,共54页7/14

计的一系列材料。助读系统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择、题

解,作者介绍,等等。《敬业与乐业》课后介绍“因果类复句”特点的文字,就属于助

读系统。

10.B【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在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具体的阐述如下: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

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

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

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

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

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此可知,A项、C

项和D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均恰当,B项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

ILC【解析】A句,通过多媒体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能够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让

他们直接感受书法之美,故A项正确。B句,“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让

学生在学习之前就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可以使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故B项

正确。D句,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姿势提出了要求,指导细致,便于操作,这使学生在自

主练习写字时有可以把握的标准,故D项正确。C旬,教师只是用语言简单介绍厂行楷书

的由来,并不生动、形象,故C项错误。

12.C【解析】A句,教师从笔顺、结构两夯面具体评价了学生的字,这能够对全班学生

的书写起到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B句,采用了小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

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故B项正确。D旬,各种方式的朗读之后,教师直接转到

课文结构分析,缺乏过渡,显得有些突兀,故D项正确。C句,教师的即兴唱歌,能够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C项错误。

13-15题略。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在导人新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将零碎的信息汇总,使学生从总体上了

解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引导时并不局限于课内的文学作品,而是要求学生积

极回忆课外与母爱有关的内容,包括歌曲、电影等。

(2)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以图片形式引入相关社会新闻,扩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

对社会的关注度,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故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17、18题略。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醉翁亭记》一文的语言极有特色。其词句凝练,含义丰富,格调清丽,音节铿锵,抑

扬顿挫,灵动活泼,使人读后宛如身临其境。

其中有两个特点最为突出:

(1)文章语言简练,寥寥数字即概括殆尽,而且内涵深刻,意味深远。尤其是作者在本

文巾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词句,被许多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使

用。

(2)本文虽是散文,但借用r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安排「大量的对旬。且全文几乎都用

“也,,收束句尾,一贯通篇,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具有音乐节奏感。

20.【参考答案】

第17页,共54页7/14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结合古汉语词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

②过程与方法臼标: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

合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2)制定依据

①理解、掌握字词句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

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为“能够结合古汉语词

典,正确认读、书写并理解本课的字词句”。

②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节奏感强,且将写景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本课语言的学习

对于学生的写作十分有好处。因此,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为“掌握全文的脉络,品味

文章的语言特色,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韵’方法”。

③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正是培养

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传达一种正向的观念,

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为“明白‘与民同乐’的含义,理解这一思想的进

步性和局限性,培养与他人分享、互相帮助的好习惯,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

看待挫折”。

21.【参考答案】

(1)问题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

百读不厌。本文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使这么多人都沉醉其中呢?现在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一下这篇美文吧!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学生思考,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对学生多加激励、点评、补充。

教师小结: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

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仪是酒醉吗?

出示问题:太守为何而醉?我们为何而醉?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教学

方式:讨论法。】

(2)合作探究

①太守为何而醉?请大家领悟其思想内容。

让学生依据预习时读书的感受,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讨论后指名试答。

教师小结: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②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A.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B.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

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一琅那秀色图一酿泉流水图一溪亭展翅图。

第18页,共54页7/14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

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面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

“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

起来。

C.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③领略文中人们欢乐的场景。

师: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A.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

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酹人而人自醉了。

B.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师:太守真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

乐呀。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明确:不是的。是乐中含悲,为什么?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其内心世界

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的乐中也含悲。

C.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D.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

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一一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

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

章显志”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E.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师: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

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

能让我们陶醉?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描写形象、精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能抓住特征,生动传神。记叙、描

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灵活,对散结合。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

“也”字和24个”而,,字,这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

婉的抒情气氛。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一方面领悟文章思想;另一方面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双管齐

下,有的放矢。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陶冶法。】

(3)反思阅读方法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

学生朗读课文、讨论后指名回答。

第19页,共54页7/14

教师小结:诵读感悟内容;探究思想背景;赏析行文特色。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欣赏散文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文

学鉴赏水平。教学方式:讨论法,引导法

(4)迁移练习

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教学内容:根据练习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名句及其引申义。教学方

式:练习巩固法。】

(5)作业

①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要求动情、动容,以“醉翁”的身份去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醉意与

乐趣。

②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巩固知识。教学方式:搜集、分析。】

第20页,共54页7/14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颍《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

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B行书C楷书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

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

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B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F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黄发垂转,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髯:婴儿一两岁

第21页,共54页7/14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

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

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答案】B

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可以

摘抄,尽管如此,学生依然叫苦连天。第一次的作业情况是,有人抄作文选,有人抄名字名

段,令我欣慰的是有一篇文章虽然稚嫩,但不乏对生活的感悟和优美的语段,只是字里行间

流露出“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成熟”着让我有意识的记住了他的名字,

接着好几次作业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每次作业都非常认真,只是每篇依然透露出桀鹫不驯

的性情为了鼓励他继续学好语文,尤其发展出他显示出来的写作天赋,也为了给其他同学树

立榜样,我决定在全班把他的几次作文作为范文朗读,并请其他同学讨论评价。对该教学叙

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将练笔与摘抄相结合,缓解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

B.这个班的学生普遍存在写作“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C.教师关注个别学生发展,忽略了对多同学的写作指导

D.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敢于表达真实情感

【答案】C

12、阅读《散步》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母亲?

生:这位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师:请你把写母亲的地方读一遍(学生读第二段)

师:母亲尽管走远一点就觉得累,但体谅到儿子的一片孝心就出来了。这是写母亲的动

作“她现在很听我们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生:母亲十分依赖孩子

师:哪个地方写到了母亲的语言

生:倒数第二段

师:请你读一下(学生读)

第22页,共54页7/14

师:“还是走小路吧。”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

生:因为母亲知道了孙子要走小路的原因,“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

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孙子想去看看奶奶,应当满足孙子的要求。

师:很好,那么母亲的这句话怎么读才好呢?谁来试一试?(学生读课文)

师:同学们注意,文中写到“但是母亲摸摸孙子脑瓜,变了一个主意”,这是思想转变

的过程怎么才能表现这个转变过程呢?

生:我觉得还是两个字带点拖音“还——是——走小路吧。”

对该文字教学实录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教师让学生读的太多,分析内容有些少

B.教师无范读,且缺乏对学生朗读指导

C.教师教学重点在于分析“母亲”形象

D.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

【答案】D

13、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阅卷结果

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

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

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

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对该报告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是

A.学习策略的指导对提高学业水平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B.学生采用自主勾画的学习方法,识字写字的效果更好

C.系统完整的讲解汉字知识能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