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理论知识复习

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而教育是指(B)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

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B)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

永恒性

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A)

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C)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

仿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

6.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B)

A.教馆与学馆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D.书学馆与算学

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B)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8.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

为古代社会(D)

A.教育规模的限制B.学生数量的限制C.教师水平的限制D.生产力水平

的限制

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C.延缓作

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1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

用D.生理前提作用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13.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1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15.教育是一种(C)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心理现

16.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A.六艺B.三科C.四学D.

七艺

17.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B)A.《论语》B.《学记》C.《中

庸》D.《大学》

18.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A)A.《论演说家的教育》B.《理想国》

C.《大教学论》D.《教育论》

19.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B)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

教学论》D.《爱弥尔》

20.《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B)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

卢梭D.斯宾塞

21.《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A)A.杜威B.斯宾塞C.布鲁纳D.

克鲁普斯卡娅

22.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C)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D.《民

主主义与教育》

23.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B)A.赞科夫B.布鲁纳

C.根舍因D.杜威

24.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A)

A.《教育学》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D.《教育论》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A)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职

业教育

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B)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C.语言的形成D.学校的

出现

3.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历来存在分歧,前苏联教育界一直坚持(D)

A.生物起源说B.模仿起源说C.游戏起源说D.教育起源于劳动

4.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C)A.生产劳动B.家庭活动C.

交往活动D,社会现象

5.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有可能脱离生产劳动,当语言的发展到

了文字的出现后,便出现了(A)

A.学校B.家庭C.集体劳动D.职业教育

6.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C)A.家庭的出现B.部落的形成C.

学校的出现D.专职教师的出现

7.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各种服务中,占中心地位的是(B)

A.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B.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

C.为社会稳定服务D.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8.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

受教育者,这是一种(A)

A.非形式化教育B.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大众教育

9.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是(B)A.学校的出现B.学制的建立C.教师的

出现D.教育机构的建立

10.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在(A)A.二战以后B.二战以前C.

中世纪开始D.16世纪以后

11.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B)

A.学校教育B.义务教育C.学年教育D.基础教育

12.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的占世界国家总数的近(C)

A.二分之一*B.三分之~*C.三分之一D.四分之~b

13.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D)A.就业为主B.人的发展为主

C.技能训练为主D.升学为主

14.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

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是(A)

A.职业教育B.义务教育C.普通教育D.双轨制教育

15.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A)A.夏朝B.商朝

C.西周时期D.春秋时期

16.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是在(D)A.夏朝B.

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

17.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

系,是在(C)

A.夏朝以后B.商朝以后C.西周以后D.春秋战国以后

18.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A)A.六艺教育B.儒家经典教育C.

程朱理学教育D.四书五经教育

19.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

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是(C)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宣帝

20.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是由于隋唐以后盛行(B)

A.选士制度B.科举制度C.锋选制度D.荐举制度

21.宋代以后,成为国学的是(D)A.黄老思想B.儒家思想C.杨朱思想

D.程朱理学

22.明代以后,考科举的固定格式是(B)A.四书五经B.八股文C.神学

D.六艺

23.科举制度再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开学堂是在(C)

A.1902年B.1895年C.1905年D.1860年

24.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把人分成四种等级,其中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的是(D)

A.僧侣祭司B.刹帝利C.吠舍种姓D.首陀罗种姓

25.“以僧为师”,“以(书)史为师”成为教育的一大特征出现在古代(D)A.

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

26.古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A)A.文士学校B.学士学校C.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

27.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这种教育方式

出现在(B)

A.古代斯巴达B•古代雅典C.古代希腊D.古代罗马

28.欧美国家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

系统发生在(C)

A.20世纪上半叶B.20世纪下半叶C.19世纪以后D.19世纪以前

29.提出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出现于(D)

A.20世纪初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末D.20世纪60年代

30.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A)A.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的民主化C.教育

活动民主化D.教育内容民主化

31.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C)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32.孔子学说的核心和他认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C)A.忠B.孝C.仁

D.义

33.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之”三种途径

的是我国古代(C)0

A.孔子B.孟子C.墨家D.苟子

34.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A)

A.《学记》B.《中庸》C.《论语》D.《尚书》

35.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就是(B)

A.愤B.俳C.启D.发

36.《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

学生走就是(D)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37.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和影子,人类要想从“现实世

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

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这是古希腊哲学家(B)

A.苏格拉底的思想B.柏拉图的思想C.亚里士多德的思想D.维多里

诺的思想

38.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

阶段教育的第一人是(B)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夸美纽斯D.赫拉克利特

39.最早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

赋力量的教育学家是(D)

A.裴斯泰洛齐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40.认为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

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教育,这是(A)

A.卢梭的观点B.杜威的观点C.康德的观点D.华生的观点

41.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这就是英国哲学家洛克著

名的(B)

A.绅士教育说B.白板说C.自然说D.天性说

42.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D)A.洛克B・杜威C.

赫尔巴特D・康德

43.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是夸美纽斯的(B)

A.《教育漫画》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教育学讲

授纲要》

44.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

理论基础的是(C)

A.裴斯泰洛齐B・洛克C.赫尔巴特D・卢梭

45.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是(A)A.杜威B.柏拉图C.苏

格拉底D.蒙田

46.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代表作(C)

A.《大教学论》B.《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

育学》

47.我国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育科书等著作,表现出由介绍、翻

译转向以评述为主、联系中国教育实际来著述的特点,这发生于(C)

A.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B.20世纪头20年C.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48.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其主要特点是重视(B)

A.德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B.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C.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美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9.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

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

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

多样化。”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c)

A.1979年B.1980年C.1993年D.1998年

50.确立“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

展。”并确定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其内容来源于教育部1998年

颁布的(B)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B.《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C.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D.跨世纪园丁工程

1.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C)A.人力B.物力C.生产力水平D.财力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同时,教育还再生

产(C)

A.土地B.物质资料C.科学技术D.资本

3.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的载

体是(D)

A.政治B.经济C.科技D.教育

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B)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

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反映在教育价值观上,属于(C)的价值取

向。

A.重传统B.重权威C.重功名D.重忠孝

6.《礼记》中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

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不论是孝还是忠,

都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和等级基础上的(A)

A.服从关系B.尊卑关系C.亲亲关系D.尊尊关系

7.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A)

A.教育B.经济C.遗传D.环境

8.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是其能否遵循(C)

A.人的潜能规律B.人的个性发展规律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9.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A.自发性B.自由性C.前瞻性D.能动

1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荀子B.孔子C.孟子D.韩

非子

11.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

最根本的动因的代表人物是(C)A.孟子B.格塞尔C.弗洛伊德D.

洛克

12.下列中外历史名人中,坚持外锦论的有(【))A.孟子B.威尔逊C.弗

洛伊德D.洛克

13.提出给他一打健康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

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的代表人物是(D)A.洛克B.弗洛伊德C.

荀子D.华生

1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A)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

15.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规律是遵循身心发展的(A)A.顺序性B.不平衡性C.

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6.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

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些说明个体

身心发展具有(B)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

17.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A.不平衡性B.

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

18.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是遵循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9.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

发展的(A)

A.互补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20.父母、教师培养孩子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依据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21.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2.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B)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教育的重要性

23.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已经达到

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并提出“最近发展IX”概念的是(A)A.

维果茨基B.洛克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

24.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的

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B)

A.“生理断乳期”B.“帮助少年起飞”C.“帮助少年成熟”D.“心

理断乳期”

1.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

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其基本决定因素是(A)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制度

C.科技D.文化

2.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C)A.1982年

B.1984年C.1986年D.1990年

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B)A.文化B.政治经济制

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

4.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过来,它对政治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影

响,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是(D)A.参加政治决策B.制造舆论

C.促进民主D.培养人才

5.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家

人民的文化程度、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因此,教育对民主具有(A)A.促进作

用B.决定作用C.弱化作用D.毫无关系

6.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C)A.人力B.物力C.生产力水平D.财力

7.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的决定因素是(D)A.政治B.文化C.民主思想

D.生产力水平

8.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出现在(C)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

命后

9.19世纪中叶,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要求,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课程理

论,对欧洲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英国教育思想家是(B)A.洛克B.斯

宾塞C.卢梭I).柯尔伯格

10.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同时,教育还再生

产(C)

A.土地B.物质资料C.科学技术D.资本

11.承担着生产人的劳动能力,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使命的载

体是(D)

A.政治B.经济C.科技D.教育

12.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继承要实现,其主要途径是(B)A.口耳相传B.教育

C.文字D.媒体

13.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A.人力资本B.经济资本C.社会资

本D.自然资本

14.人力资本投资除了包括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

信息搜寻等形式外,还应包括(B)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

教育D.社区教育

15.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

(A)增长的贡献。

A.国民收入B.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D.社会总产值

16.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A)A.33%B.25%

C.66%D.70%

17.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B)A.规范作用B.动力作

用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18.科学能否对教育发生影响,关键在于科学因素能否进入(C)

A.学校领域B.社区领域C.教育过程D.学习过程

19.据统计,美国大学担负了全国基础研究的60幅应用研究的15%;联邦德国

的大学承担了全国基础研究的75%;在中国,全国共有800多所高校承担有科研

任务。这说明教育具有(B)

A.科学知识再生产B.科学研究功能C.推进科学体制化D.第一生

产力

20.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A)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

结论教育更重要。

A.能力教育B.集体教育C.情感教育D.价值观教育

21.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培养目

标(B)更加受到关注。

A.个别化B.个性化C.全民化D.全面化

2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D)的培养。A.辨别能力B.

接受能力C.分析能力D.创新能力

23.包括文学、艺术、语言、宗教等的特征,更表现为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特

征。这些内容属于(C)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校园文化

24.在文化的诸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A.思维方式B.道德C.

知识信息D.价值观

25.壬兼现以后,文化的承传除了口耳相传外,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A)

A.有系统的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

26.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两种形式,即选择文化和(B)

A.保存文化B.整理文化C.承传文化D,创新文化

27.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经历、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

经历和环境渗透着文化传统中(C)的巨大影响。A.道德B.情感C.价值

取向D.统治思想

2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反映在教育价值观上,属于(C)的价值

取向。

A.重传统B.重权威C,重功名D,重忠孝

29.《礼记》中说:“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

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不论是孝还是忠,

都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血缘和等级基础上的(A)

A.服从关系B.尊卑关系C.亲亲关系D.尊尊关系

30.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内容应该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B)

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课程活动文化D.精神文化

3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A.物质文化B.组织制度文化C.课程活动文

化D.精神文化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A)

A.教育B.经济C.遗传D.环境

2.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是其能否遵循(C)

A.人的潜能规律B.人的个性发展规律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人的身

心发展的特殊性

3.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

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

A.自发性B.自由性C.前瞻性D.能动性

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A.苟子B.孔子C.孟子D.韩

非子

5.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

最根本的动因的代表人物是(C)

A.孟子B.格塞尔C・弗洛伊德D.洛克

6.下列中外历史名人中,坚持外银论的有(D)A.孟子B.威尔逊C.弗洛

伊德D.洛克

7.提出给他一打健康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

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的代表人物是(D)A.洛克B.弗洛伊德C.

荀子D.华生

8.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C)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

的意义。

A.智商B.情商C.个体主观能动性D.个体参与实践活动

9.身体或一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就是(D)

A.发展周期B.适应期C.成熟期D.发展关键期

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A)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

11.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规律是遵循身心发展的(A)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2.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

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这些说明个体

身心发展具有(B)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互补性

13.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A.不平衡性B.互补性C.阶段性D.顺序性

14.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是遵循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5.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就是个体身心

发展的(A)

A,互补性B.不平衡性C.顺序性D.个别差异性

16.父母、教师培养孩子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依据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

17.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

I).个别差异性

18.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

统等的特点,这就是(A)

A.遗传B.成熟C.生理素质D.心理素质

19.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了(B)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教育的重要性

20.由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个体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等因素组成的环境可称

之为(C)

A.大环境B.小环境C.社会环境D.自批环境

21.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这

是学校活动中(A)的特殊性。A.主体B.环境C.对象D.目的

22.认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已经达到

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并提出“最近发展IX”概念的是(A)A.

维果茨基B.洛克C.赞可夫D•裴斯泰洛齐

2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

值,而且具有(C)

A.额外的价值B.附加的价值C.延时的价值D.通用的价值

24.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这就

是(D)

A.人的个性B.人的力量C.人的潜能D.人的价值

25.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往往能够得到超常发挥的是人的(C)A.力量B.

价值C.潜能D.个性

26.人能创造和使用工具以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实

现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能认识自己和改造自己,以发展和完善人自身。这主

要是因为人具有(A)

A.精神的力量B.身体的力量C.物质力量D.潜在力量

27.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就我国学校教育的多数情况来说,更加重视的

是(A)

A.共同性B.差别性C.主动性D.地域性

28.在人生过程中,个体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是(C)A.中年期B.青年期

C.少年期D.儿童期

29.儿童在少年期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因此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机期”或(D)A.“生理断乳期”B.青春期

C.起飞期D.“心理断乳期”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A.旧的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低下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

3.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B)

A.机器大工业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

4.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B.增强学生体质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D,输

送运动员

5.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B)A.赫尔巴特B.席勒C.卢梭D.

孔子

6.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B.1912年

C.1921年D.1949年

7.美育又可以叫做(C)A.艺术教育B.情感教育C.审美教育

D.美学教育

8.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课外体育锻烁B.课间操C.体育课D.

运动会

9.明血规定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我国教育目的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0.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是(D)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

11.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C)

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12.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

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C)

A.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I).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C.壬子癸丑

学制D.壬戌学制

14.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5.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

现代学制是

(B)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

16.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的现代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7.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D)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8.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C)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2年

19.《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D)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

20.近代中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A)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1.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是1905年颁布的(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2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年限是(C)

A.6年B.8年C.9年D.12年

24.中国近代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的学制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

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A)

A.教育目的B.教育方法C.教育理念D.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对(B)具有指导意义

A.部分学校B.所有学校C.高等教育D.基础教育

3.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是(C)

A.教育理念B.教学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4.教育活动的归宿是(C)

A.教育理念的诞生B.教育目标的产生C.教育目的的实现D.教学目

标的实现

5.只针对特定的对象提出的要求指的是(B)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教学计划

6.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

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这就是(C)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教学目标D.课程目标

7.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D)

A.普遍与特殊的关系B.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8.出于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兴起对科学知识的需要,提倡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

物的是(c)

A.夸美纽斯B.卢梭C.培根D.洛克

9.提出了“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其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

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的是民国第一任教育总

长(A)

A.蔡元培B.陶行之C.胡适D.晏阳初

10.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决定教育目的

的性质和方向的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

学的基本规律

11.在许多发达国家,当经济增长加快、民主意识高涨、需要提高全民教育素质

时,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教育平等化和(B)

A.英才教育B.价值多元化C.培养国家精神D.文明教育

12.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

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A)和培养国家精神。

A.英才教育B.价值多元化C.绅士教育D.文明教育

13.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终身学习

的愿望和能力。这属于对普通中学生(B)

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

14.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

样性,具有国际视野,指的是对普通中学生(C)

A.体育方面要求B.智育方面要求C.德育方面要求D.美育方面要

15.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

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和性情得到陶

冶,这属于(B)

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

16.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

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作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C)

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

L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A)

A.生理和心理上B.情感和意识C.认真和情感D.气质和性格

2.反映教师对待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求的是(D)

A.热爱学生B.热爱教育事业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

3.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B)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

4.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B)

A.学生B.教师C.家长D.校长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

C.教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C)

A.进行科学发现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探索未知领域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B.复杂性C.主体性D.长期性

9.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B)

A.衣着整洁B.言行一致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10.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C)

A.6〜11岁B.7〜12岁C.11、12〜14、15岁D.12、13〜15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以(A)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

统。

A.人的集合B.物的集合C.知识的集合D.人、财、物的集合

2.要研究教育系统,要研究教育系统中人的活动,首先必须研究(C)的关系。

A.教师之间B.学生之间C.师生之间D.领导和教师之间

3.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

代码》中,教师被列在(D)这一大类。

A.事业单位负责人B.办事人员C.服务业人员D.专业技术

人员

4.不同职业的性质,使不同职业人员扮演的角色、承担的职责表现出不同的特

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C)

A.单一化B.专业化C.多样化D.复杂化

5.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

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些活动中,教师扮演着(C)

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管理者角色D.示范者角色

6.(B)曾揭示教师示范者角色的特点,并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

学生。

A.乌申斯基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卢梭

7.我们说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A)

A.学科专业素养B.教育专业素养C.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D.较强的

感染力

成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C)

A.学习能力B.教育能力C.科研能力D.管理能力

9.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D)

A.确立社会主流思想B.传播统治者的意志

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10.既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A)

A.人的发展B.普及义务教育C.教育内容确定D.普及中等教育

11.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D)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12.确定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的是(C)

A.我国《宪法》B.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D.我国《义务教育法》

1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的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

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遗弃、虐待未成年人。”这就以法律的形式

确定了青少年(B)

A.安全的权利B.生存的权利C.受教育的权利D.受尊重的权利

14.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

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I).《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法》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

童、少年(A)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C.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16.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应该结成(C)

A.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授受关系D.和谐关系

17.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D)

A.人格平等B.充分接受知识C.主导地位D.自主发展

18.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应该是(B)

A.平等关系B.相互促进关系C.授受关系D.和谐关系

1.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C)

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科书D.教案

2.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B)

A.五分制记分法B.等级制记分法C.文字记分法D.数字记分法

3.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D)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4.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

是指(B)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

对•象,使学生亲眼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A)

A.实验法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

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

7.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

和综合课

8.《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9.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B)

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

10.下列哪个选项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C)

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

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

1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

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C)

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

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

13.以下哪种主张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D)

A.学不蹦等一循序渐进B.各因其材一特殊性C,人不知而不愠-巩固

性D.开而弗达

14.西方第一部教学方法论著是(B)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理想国》D.《普通教育

学》

15.“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C)著作中。

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

16.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说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D)

A.认识过程B.发展过程C.智育过程D.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17.中小学“双基教育”是指(B)的教学。

A.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B.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18.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A)阶段。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学习效果

19.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C)阶段。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学习效果

20.《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说明在教学中应贯彻(B)

原则。

A.因材施教B.启发性C.巩固性D.直观性

21.“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出自(A)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

22.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B)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乌申斯基D.维果茨基

23.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学的(A),它是靠教师来使用的。

A.辅助手段B.基本手段C.主要手段D.重要手段

24.课堂教学是教学的(C)

A.一般组织形式B.特殊组织形式C.基本组织形式1).辅助形式

2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

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C)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

26.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C)

A.讲解B.讲读C.讲述D.讲演

27.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B)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28.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29.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3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B.上课C.布置批改作D.成绩考评

31.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A)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D.暗示教学

3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

33.范例教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