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功能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生物膜系统就越复杂B.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C.某些动物细胞失去核糖体后,自我更新能力增强D.将离体的叶绿体置于生理盐水中,也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2.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一定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3.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寨卡病毒”染色,以观察DNA和RNA在该病毒中的分布B.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随提取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慢C.若被调查的鲫鱼中仅标记个体被乌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D.为了调查不同空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与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4.下列关于生物研究中常用的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在加入二氧化锰后,需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B.脂肪鉴定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再进行观察C.深绿色的黑藻叶片较适合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D.过滤光合色素硏磨液之前,应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片滤纸,并迅速过滤5.人体细胞内染色体上某个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a在不同时间段进行时会选择不同的模板链B.过程b可能剪切掉了RNA1中的部分脱氧核苷酸C.过程c中转运氨基酸的工具不能与终止密码配对D.基因表达时a过程和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相同的6.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为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搭配植物可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低于农田7.生物学家提出了“线粒体是起源于好氧细菌”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原始真核细胞吞噬了某种好氧细菌形成共生关系,最终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演化成线粒体。下列多个事实中无法支持该假说的是()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自雌性亲本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C.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D.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8.(10分)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病因分析,正确的是()A.囊性纤维病:正常基因发生碱基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猫叫综合征: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隐性基因不能表达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个染色体组二、非选择题9.(10分)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科学家发现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___→______→溶酶体(用数字和箭头表示)。(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图中的某种细胞器,动植物细胞普遍存在但是功能不完全相同,该细胞器是________(填序号)。(4)若图示细胞表示乳腺细胞,用同位素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培养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图中曲线所指代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____________A.c和fB.c和dC.a和eD.a和d(5)若图示细胞表示口腔上皮细胞,现提取口腔上皮细胞的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口腔上皮细胞膜表面积的值(填“>”,“=”或“<”)____________S/2。(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度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___________。(7)图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写图中1-5数字)10.(14分)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三个番茄杂交实验: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实验3: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______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为___,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3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共有______种基因型。(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__。11.(14分)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菠菜耐寒和不耐寒是一对相堆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圆叶和尖叶由等位基因B/b控制。杂交发生在两株不耐寒圆叶植株之间,子一代(F1)表现型及株数如下表。F1表现型及株数不耐寒圆叶不耐寒尖叶耐寒圆叶耐寒尖叶雌株1220410雄株61591921回答下列问题:(1)在杂交试验过程中,下列处理波菜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A.去雄,套袋B.不去雄,套袋C.去雄,不套袋D.不去雄,不套袋(2)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______________为显性。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且为______________显性。(3)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如果让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1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____,其中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某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湖中挺立着荷花,湖面漂浮着浮萍,水中金鱼藻起舞,这种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是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丙种动物要获得1kJ的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甲种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3)湿地具有储存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和调节降水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_____________保护。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了解细胞分化、生物膜系统、细胞呼吸的过程、核糖体的功能以及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相关知识,依据选项具体作答即可。【详解】A、动物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生物膜系统的复杂程度不成正相关,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B、需氧型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酶位于细胞质基质,B正确;C、失去核糖体的细胞无法合成蛋白质,不能进行自我更新,C错误;D、离体的叶绿体离开了细胞的环境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D错误。故选B。2、B【解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A正确;B、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以胞吐的方式进行的,胞吐需要突触小泡膜和突触前膜的融合,导致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C、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C正确;D、神经递质有兴奋性的和抑制性的,抑制性的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加强静息电位,不会兴奋,D正确。故选B。3、C【解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度。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计算各种生物数量之间的比例,也就是各个物种的相对数量。【详解】A、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A错误;B、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叶绿素b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最慢,B错误;C、若被调查的鲫鱼中仅标记个体被乌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C正确;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与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错误。故选C。4、A【解析】

色素提取和分离步骤1.用新鲜的菠菜叶(或刺槐叶等)放入40~50益的烘箱中烘干,粉碎后取2g干粉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2~3mL95%的乙醇,充分、迅速研磨成匀浆。2.在一小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中。收集滤液到一个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3.制备滤纸条。将一张预先干燥过的定性滤纸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在距滤纸条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4.点样。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画的横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画一次,共画3~4次。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6.观察实验结果。【详解】A、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的水解,故加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在加入二氧化锰后会产生较多的气泡,为防止氧气溢出,需将试管口塞上橡胶塞,A正确;B、脂肪鉴定时,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再进行观察,B错误;C、黑藻幼嫩的小片较适合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C错误;D、过滤光合色素硏磨液之前,应在玻璃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并迅速过滤,D错误。故选A。5、C【解析】

分析图示,过程a是转录,过程b是对RNA1进行加工剪切,过程c是翻译,据此答题。【详解】A、过程a是转录,需要的模板链是该基因中的一条链,这条链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A错误;B、过程b是对RNA1进行加工剪切,剪切掉的应该是一些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B错误;C、过程c是翻译,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它们不能与终止密码配对,正是这个原因,当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时,肽链合成结束,C正确;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在表达时,a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c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场所是不相同的,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遗传的分子基础,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信息能力。6、D【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加快物质循环,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物种多样性,A正确;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B正确;C、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D、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于农田,其价值也高于农田,D错误。故选D。7、A【解析】

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哺乳动物细胞的核DNA由雌雄双亲提供,而线粒体DNA则主要来白雌性亲本,这与题干假说无关,A错误;B、线粒体外膜的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而内膜则同现存细菌的细胞膜相似,这支持题干假说,B正确;C、高等植物细胞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呈线状,而线粒体DNA裸露且主要呈环状,这与细菌拟核DNA相同,因此支持题干假说,C正确;D、真核细胞中有功能不同的多种细胞器,而线粒体中仅存在与细菌中类似的核糖体,这支持题干假说,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的结构,掌握线粒体与原核细胞的异同,最重要的是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8、B【解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详解】A、正常基因发生碱基缺失,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但基因数目不变,A错误;B、猫叫综合征: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基因数目减少,B正确;C、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基因突变形成的隐性基因也能表达形成异常蛋白质,C错误;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比正常个体的细胞多一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糖蛋白

(或蛋白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核糖体)14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4A小于增大2、3、5【解析】

分析图示:1表示内质网,2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3是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线粒体。图中①~⑤表示LDL-受体复合物通过胞吞最终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消化的过程,并且有用的养分被细胞吸收,没用的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图中⑥-⑨,衰老的线粒体进入内质网并与溶酶体结合,衰老的线粒体被水解,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细胞器功能。【详解】(1)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因此囊泡膜表面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附着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2(核糖体合成)→1(内质网加工和运输)→4(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溶酶体。(3)图中过程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完全相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因为高尔基体还参与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4)分泌蛋白首先出现在核糖体上,然后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后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变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大,因此b和d相同,c和f相同。(5)口腔上皮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占据面积为S,由于细胞中含有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则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则口腔上皮细胞表面积的值小于S/2。(6)核仁的体积与代谢强度密切相关,代谢活跃的细胞中核仁体积增大。(7)图1中含有尿嘧啶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包括附着的核糖体和游离的核糖体)和线粒体。【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识记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从而判断图甲中字母表示的细胞结构,并且推测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细胞膜面积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10、黄AAAaBB、AaBb让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自交,看果实颜色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AaBb、aaBb6:2:3:161/9【解析】

根据实验1后代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同时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AA。

根据实验2后代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详解】(1)实验2红果后代出现黄果,说明黄果是隐性性状;根据实验1后代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同时番茄植株中,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AA。(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自交,看果实颜色性状是否发生性状分离。(3)根据实验2后代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推测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无茸毛红果的基因型是aaBb。(4)根据实验3中亲本的表现型可推测基因型为A_B_×A_B_,根据F1中两种性状均出现性状分离可确定双亲基因型为AaBb×AaBb,由于AA纯合致死,F1中每种性状的分离比有茸毛:无茸毛=2:1、红果:=3:1,基因型分离比为Aa:aa=2:1、BB:Bb:bb=1:2: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6:2:3:1;基因型总共有2×3=6种。(4)因AA纯合致死,实验2的F1中有茸毛红果的基因型及分离比为AaBB:AaBb=1:2,若全部自交,则F2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为2/3(Aa有茸毛)×1/6(bb黄果)=1/9。【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B常不耐寒X圆叶AaXBXb和AaXBY5/36【解析】

分析题表:不耐寒圆叶雌雄各一株杂交,所得F1无论雌雄不耐寒:耐寒≈3:1,可见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不耐寒为显性;F1雌性全为圆叶,雄性圆叶:尖叶=1:1,可见控制园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圆叶为显性。【详解】(1)由题意可知,波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所以不需要去雄,只需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即可,B正确。故选B。(2)亲本都是不耐寒圆叶,子代雌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只有圆叶;子代雄性个体中,不耐寒:耐寒=3:1,圆叶:尖叶=1:1。所以控制耐寒和不耐寒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不耐寒为显性。圆叶和尖叶与性别有关,所以控制圆叶和尖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圆叶为显性。(3)据分析可推断,不耐寒圆叶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中的不耐寒圆叶植株与不耐寒尖叶植株杂交,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性状分开计算,F1中不耐寒雌雄基因型均为AA:Aa=1:2,可看作是自由交配,可得A、a基因频率分别为2/3、1/3,即F2代雌性个体中不耐寒和耐寒纯合子所占概率为(2/3)2+(1/3)2=5/9;F1中圆叶基因型为XBXB、XBXb、XBY,尖叶个体基因型只能为XbY,雌雄交配即XBXB×XbY、XBXb×XbY,F2代雌性个体中纯合子XbXb占1/4。综合两对基因,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5/9×1/4=5/3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及配子致死情况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表格数据的分析与理解,难度稍大。1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