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薛秋婶:

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参与观察活动,激起对春天的兴趣,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准备。

2.引导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引入:春天是怎样的?你们能在我们校园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吗?……

2.师:关于春天,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填写在“问题银行”里。

3.师: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讲述春天的故事呢?(提示:诗歌、绘画、童话剧、调查报

告等。)

二、表达与交流

(一)故事与绘画

1.出示图片。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

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边看图边思考。(提示: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

正在干什么?)

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

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

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三、布置作业:初步思考寻找春天的计划。

第三课时:探访春天

教学目标:

1.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教学过程:

一、讲述目标

本课制定“寻找春天”的计划,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开始实施。

二、制订计划

1.选择研究春天的合适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比如: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春天的气温怎样

变化?春天的种子怎样发芽?等等。

调查、实验、种植、观测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儿歌、绘画、观察日记、研究报告

等都可以利用。

有部分小组的主题可能不适合探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为可行的活动。

2.填写书面计划

①结合教材上的表格,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计划表。

②填写具体的行动步骤。

3.分工①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②准备材料。③日程安适。

三、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分别进行调查、编写儿歌、彩排舞蹈、绘画、

实验等活动。

比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花的标本。

(1)讲述:春天的花是很美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花采集起来,夹在书中,多好啊!书上

这幅图告诉了我们采集花和夹花的方法。

(2)采花要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采公园里的花,可以采野花或家里养植的花。

②采集的花要完整,要带上一些枝叶。不要采虫咬过的花。

③采集春天的花后,把它们按照开花日期的先后夹在书页里。

④夹花时,要把花的姿态摆好,放平,夹住,压一下。隔一二天,再把书打开看一看,

夹的花不要与书页粘连。

第四课时:讲述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全面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其方法,并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提高认

识。

教学过程:

一、表达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举行“春天的故事会”。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根据表达与交流的不同形式,设计若干交流活动区域,分别展示自

己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多种表达与交流的形式,获得与春天有关的科学知识。

要求:把观点讲清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二、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围绕“谁选择的表达与交流方式比较合适?谁表达的内容清晰准确、形象生

动?”展开讨论。

2.填写“评议鉴定书”。

三、总结

指导学生概括大家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填写表达与交流方式概念图,总结表达与交流的

常用形式及其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开展“季节信箱投递”活动,引导学生随时发现各个季节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

过程和结果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投向季节信箱,在今后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第一课时:气象万千

教学目标:

1.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

2.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确定主题,感受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天气。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外星人友友又将

与同学们一起经历编写《气象科普小报》的全过程,我们来给他说说地球上的气象吧。

师生举例:草船借箭、借东风、排涝抗旱等事例。

讲述: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挥汗如雨,人们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样。有

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们住在冰块砌的屋内烤火取暖。有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

当头;有的时候,阴雨连绵,寒风刺骨。这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

重要,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学习,无一不与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情况对我们有什么

好处?

交流:还有哪些人比我们更加关心天气,为什么?(如渔民、旅客、农民、战士、建筑

工人等。)

结合教材P12,教师指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与科学相结合,用儿歌、古诗等描述天气情

况。

2.角色扮演:呼风唤雨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感受。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姿体语言来表达同学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补

充、巩固的目的。

二、明确目标

讲述: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编写一份《气象科普小报》。

1.讨论内容

我们准备向外星朋友介绍什么?

讨论:全面比较地球上气象的种类,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常见的气象,并了解它们形

成的基本原因。

确定《气象科普小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编辑科普小报的一般流程

(1)确定主题。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爱好或社会热点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

认知特点。

(2)搜集素材。针对主题,有目的地通过实验、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信

息,包括文字记录、图片、表格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选择。

(3)排版编辑。要求做到版面生动活泼,图案新颖贴切,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4)展示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报,互相参观学习,虚心听取修改意见,不断

改进编辑水平。

3.计划与组织

编辑科普小报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诸多的环节,所以,组织、准备程序十分

重要。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参考教材P14,制定出书面的“编辑计划”。三、布

置作业:

学生课后调查下一周的天气情况数据。

根据各组的计划,搜集相应资料。

第二课时:春风拂面

教学目标:

1.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2.能用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教学过程:

1.交流、提问

(1)引导:友友所在的星球上可能没有风,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友友对风很好

奇,“风”是一种地球常见的气象,我们来向友友介绍一下吧。

(2)交流:介绍不同类型的风。采用了教材上“找词语”这种形式,要求能用

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通过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判断使用的准确程度,来体

会地球上各种不同的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3)提问:友友问了许多问题,同时,同学们也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

填写“问题银行存折”吧。

2.假设、计划

(1)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感兴趣、通过实验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如:风是怎

么形成的?

(2)作出自己的假设性解释。

(3)制定研究计划,准备验证这个假设性解释的正确性。

3.验证性实验

(1)观察P17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如

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南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从烟囱排出;南方的空气变

少,压力变小,冷空气从左箱北方的孔流人补充,向南方移动,然后又受热上升……形

成空气流动,产生一股小风,这股风的动力就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4)小结: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4.研究自然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1)提问: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是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

量...

(2)思考并讨论:根据刚才做的模拟实验,想一想自然界里是否有类似的情况?实验

表明: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会下

沉并向低气压区移动,空气的移动就形成了风。

(3)小结: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处的气温都不相同,气温较高的地方,空气

就会变轻上升,气温较低的地方,冷空气就流向了气温高的地方补充,这样空气不断流动,

也就形成了风。

归根到底,推动地球上的大气流动成风的能量来自太阳。

5.结束语

讲述: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以将人卷上天空,友友和四

个小主人公就一不小心被龙卷风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里头有什么奇遇呢,且待下一课的学

习。

第三课时:漫步云端

教学目标:

1.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2.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讲述: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

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提问: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

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计划与组织

指导:同学们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做好

小组成员分工。

三、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好的步骤,采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证据,再整理这些信息,形

成最后的结论。

不同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研究。

1.搜集资料。教材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案例,告诉同学们关于云的形成的知

识,以及云与雾的相同与不同。除了文字资料,图片等也是常用的资料类型。

2.观察与测量。通过亲历观察、测量云量的活动,搜集数据。

a.提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

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b.介绍方法:阅读教材P20图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

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c.室外观察:观察天空中的云量、云的高度和云的形、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将结

果记录下来,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并采用“饼形图”的形式来辅助表达活动结论。

3.设计一实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同学们可以在回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进

行实验。

四、讨论:除了以上问题,还准备在科普小报上介绍哪些关于云的知识呢?

五、拓展活动:P22测量雨量个实验,来演示云雾的形成。结合三年级时已经做过的类

第四课时: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阅读

1.阅读:P23连环画“下雨了”。

2.讨论:下雨前的有哪些常见现象?如:空气闷、龟壳上凝结的水、燕子低飞、乌云

等。

3.讲述:天气预报。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

(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

等。)

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

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

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4.讨论: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讨论与交流

1.提问:还有哪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2.举例: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外,一些动物、植物,包括人也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并做出反

应。请同学们列举5个以上“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

3.图片分析

讲述:P24教材上的图片,基本说明了天气预报的出台过程,大致可以把这些过程划分

成“搜集信息一处理信息一传递信息”三个环节。

同学们要在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为群众提供

优质的服务。

三、长期测量

讲述:同学们可不可以预报天气呢?是可以的。除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来预报天气变

化外,使用工具可以使我们的预报更准确。

讨论:我们准备预报哪几种气象?如何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

阅读:P27,气象谚语是人们长时期观测的总结,很帮助我们预报天气。我们还知道哪

些气象谚语?

计划:分小组,准备进行中长期的测量、预报工作。这种活动是有相当难度的,坚

持、认真、责任心是做好长期测量的必要保证。

在一定的时候,教师将检查同学们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请大家定期整理搜集到的信

息,以备将来制作科普小报时使用。

四、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前面的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观测实验等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的信息,现在

到了完成本单元目标的时候了。

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提供的三点标准,同

学们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甚至制定出量化评价表,然后,依照标准的要求开始编辑

工作。

编辑工作需要大约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完毕,大家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把

小报贴在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丰富其他同学的气象知识,接受大家

的意见和建议。

五、单元评价

组织同学们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回顾,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活动:

1.能积极参与制作气象小报的过程,能与小组成员和其他人愉快合作,共同完成探究

活动。

2.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能用科普小报的形式表达和传递自己的天气预报信息。

3.能长期坚持测量天气现象。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

六、作业

完成P28“挑战自我”知道图片含义的基础上,整体理解天气预报的流程。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第一二课时:电动玩具大拆装

教学目标:

1、通过表达与交流展示电动玩具的魅力,激发探究的欲望。

2、通过拆装玩具,了解玩具的内部的构造,奠定创作的基础。

教学重点:

激爰学生对电动玩具的兴趣。通过对电动玩具内部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

生在动手操作中有甩发现,为下一课电磁铁的研究埋下伏笔。

教学过程:

1、在上一节课结束时,谈话引入。

小时候,我们玩过过各种玩具,甚至有的同学现在还保存着许多玩具,还在玩玩具,是

吗?谁有电动玩具,请举手示意一下。喜欢电动玩具吗?谁能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电动玩

具。

好,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的单元《玩具总动员》。希望大家能把自己喜欢的电动玩具

或已经损坏的电动玩具带到学校来,我们共同来探究一下玩具里的奥妙好吗?

2、组内演示、交流带来的电动玩具。

上节课,老师希望大家带来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动玩具或已经损坏的电动玩具和同学们一

起分享,一起探讨研究,谁带来了请举手。好,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先在组内交流、演示自

己带来的电动玩具,讲一讲发生在这些电动玩具上的小故事。5分钟后,各组选出最有趣的

电动玩具,在全班给同学们演示或讲解吗?

3、各小组将选出的电动玩具在全班展示,并猜想玩具里的奥秘。

每个展示的同学要先介绍自己的电动玩具叫什么名字,它是怎样操作的,会做什么动

作,有什么奇妙的地方,然后再进行演示。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要猜想一下,它里面是怎

样构造的,为什么那样奇妙。

谁能猜想出哪种玩具里面的构造,或已经知道哪种玩具里面的构造,请上讲台来给同学

们讲解一下,好吗?

4、实验与记录

他们的猜想对吗?玩具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想打开研究一下吗?如果是坏玩具,你想

知道里面哪个地方坏了吗?在打开之前请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是没有损坏的玩具,要

尽量避免损坏玩具的零部件,如果拆的过程中不小心,可能会把玩具拆坏。希望玩具的主人

有心理准备。(2)、拆装玩具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它的结构,并做好记录。(3)、注意安全,镜

子、螺丝刀等工具比较尖利,避免被扎伤。电烙铁的以热部分非常热,要放在支架上,不要

触摸,也不要烫伤其它物品。(4)、最好是拆开、装好一个玩具后,再拆开另一个玩具避免

零件混乱。装好后,要仔细检查桌子上有没有遗漏的零件,要及时重新装好。能做到吗?

学生分组拆装与记录,教师要巡回指导。

5、整理与分析

刚才大家拆装了喜欢的玩具,探究了其中的奥秘。下面请各组整理一下自己小组的拆装

记录,分析一下它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刚才同学们猜想对吗?哪些猜对

了,哪些没有猜对?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6、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刚才拆装玩具的收获?谁知道电动玩具的动力装置是什么?它为什么

会发出声音,会唱同的歌曲,会发出彩色的光芒?

教师讲解:电动玩具里面都有一个电机,它通过导线和电池一起组成一个电路。接通开

头,电机的转动轴就开始转动,转动轴能通过齿轮、连动杆带动玩具动起来。有些玩具里面

安装了小灯泡、小喇叭,它们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声音等。电动玩具里面装有不同的集成

电路,哪些歌曲、彩光都是靠集成电路控制的。

7、刚才有同学把坏的玩具修好了吧?课下,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的坏玩具,究竟是哪里

坏了,能不能修好。如果修不好,它的哪些部件还是有用的,可以当作配件去修理其它玩

具。

8、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研究小电动机里面奥秘。如果你有旧的电动机或

坏玩具的电动机请带到学校来,我们一起研究。

第三四课时:玩转电磁铁

教学目标:

1、定性地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2、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由学生对通电后小电机为什么转动的强烈兴趣引人,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提问、猜想与验

证发现通电线圈具有磁性,进而认识电磁铁,研究电磁铁。

教学过程:

1、学生交流对小电机已有的了解。

小电机是电动玩具的主要动力装置,谁能说一下你对小电机有多少了解。看来有些同学

已经对小电机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电池装反了,电机会倒转,小电机里面有磁铁。

2、观察小电机的内部结构,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1)想探究一下小电机通电后为什么会转吗?让我们打开小电机看看里面的结构吧。打开

小电机要注意以下几点:A、小电机的拆装难度比较大,很容易拆坏,最好使用无法修好的

玩具中的小电机。B、小电机的后盖和外壳的连接处要用最小的平口螺丝刀撬开,螺丝刀口

比较尖锐,要注意安全。C、拆装时要仔细观察后盖和外壳的安装位置,以便安装时水会装

反。D、小电机里面有钢丝卡件取出时用钳子夹紧,注意不要让它弹出丢失。

(2)谁能说一下小电机里面有什么构造?对小电机里面的构造谁发现有什么问题?(学生

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小电机里面的磁铁起什么作用?小电机里面的电线为什么要绕成一圈一

圈的?小电机里面为什么绕成三组?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用磁铁?)

(3)同学们的问题有很多,但其中基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电机里面的电线为什么要绕

成一圈一圈的?”“和小电机里面为什么要用磁铁?”这两个问题上,关于这两个问题请各

组同学讨论一下,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利用材料超市里的材料进行研究。

(4)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通过探究大家发现,线圈通电后像磁铁一样有了磁

性,如果在线圈中间加有铁芯,磁性就会更强。它的磁性是因为通电产生的,所以我们把这

种中间插有铁芯的线圈叫做电磁铁。

第五课时:小小玩具发明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创新能力。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3、互相交流,对别的小组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教学重点:

激爰学生的灵感,发现已有电动玩具的不足,或把几种玩具的优点集中在一起,或创作

自己的电动玩具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为信息发布会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本课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出示比赛通知,使同学们明确要求。然后集思广益,进

行初步的设计,第二部分是课外制作,教师要关于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时了解制作过程,帮

助做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三部分评选小组代表作品,让学生充分做好信息发

布会的准备。

(1)出示比赛通知。可仿教材中的“通过”以科学老师的身份拟写一份比赛通知。

(2)组织发动各小组讨论一下计划创作一个什么样的电动玩具,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创意和

设想,然后确立一种或几种方案。

(3)各小组把最终确立的方案用图画加简单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商量一个制作方

案,小组同学进行分工,收集材料,进行制作。

(4)制作过程应在课外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制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

遇到的一切困难,尽量让每个小组都能拿出自己的创作。

(5)各小组都制作了自己的电动玩具,下面请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展示、介绍、交流自己

设计制作的电动玩具,然后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从中选出一件优秀作品代表本小组参加全班

比赛。如果是小组同学共同的作品要把每个人制作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做好信息发布会的准

备工作。

第六课时:信息发布会

教学目标:

1、对别人作品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通过信息发布会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及时反思自己的作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重点:

信良发布会是一个发布和推广自己研究成果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经历信息发布会,可

以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1、筹办信息发布会。刚才,各组都评出了自己的优秀作品,下一步就是举办电动玩具信息

发布会了。信息发布会时间定于5月8日下午第二节课。信息发布会是一个发布信息和推广

自己研究成果的活动。那天,大家不仅可以制作自己的展板,还可以利用教室里实物投影器

给大家进行讲解和演示,各组的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希望各组做好筹备工作,能充分展

示出自己设计的电动玩具的奇妙之处,使大家明白自己的设计思想、制作过程、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组内同学要做好分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准备。

2、在学生课外筹备信息发布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准备进度,帮助学生解决

制作过程中的困难。教师也要做好组织工作,比如信息发布会场地的安排,每个小组的发布

顺序,选出信息发布会的学生主持人,连接好实物投影器等。

3、课前同学们都做了信息发布会准备工作,现在开始信息发布会,请主持人上场。(信息发

布会大约进行30分钟)

4、反思与评价。刚才,各小组都在信息发布会上发布了自己的电动玩具信息。对各组的电

动玩具设计和制作你有什么建议的疑问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言。你认为我们举办的信息发布会

成功吗?为什么?

5、请同学们以定纸条的形式对刚才各小组的玩具进行评价,写出它们的优缺点,缺点和自

己的建议并分别交给各小组。

6、刚才我们成功举办了信息发布会,希望各小组根据同学们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的玩具进

行改进和完善。5月12日,我们将选出3件作品参加“树人杯”全国小学生电动玩具设计与

制作大赛。

第四单元:变废为宝

第一课时:“废物”知多少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废物的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活动,做好调查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

完成调查报告等工作。

2、了解我们周围的废物的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

环境负有责任。

教学重点:

对我们身边的废物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大象漫画,引导学生对这幅漫画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

析:图画的是什么?它的身体由什么组成?看了这幅画我们有什么想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充

分说出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引入“废物”这一话题,引导他们体会到废物

就在我们周围,并且数量很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2、问题交流。

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物”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数量很大,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想研

究的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和“废物”有哪些,是怎样处理的,让学生把日常生

活中见过或听过的废物名称、处理方法填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然后组织大家一起来交

流。引领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废物,关注废物的处理,体验到保护环境和

资源的重要性。

3、调查与研究。

面对这么我的“废物”,只停留在回顾与交流这一层次,学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应该

让他们针对这一内容深入地开展研究活动,经历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一五一节不仅是本节课

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教学内容中落实二级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展开调查活动

的过程的教学与指导,把学生的视野从校园、家庭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为以后的教学做好精

心的准备。

首先组织学生讨论:要详细了解废物的种类、质量和处理方法,我们应采取什么方法进

行研究?当学生回答用调查法研究后,进一步追问: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在调查研究前

应做好哪些准备?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以往的探究活动中,已经初步体验过调查研究、积

累了很多感性认识,所以要启发学生讨论回答以上问题,教师设计了“方法提示”,内容包

括: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范围和对象,调查人员的分工,制定调查计划,搜集和整理事

实材料,完成调查报告等。如果学生讨论的结果不够全面,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方法提

示”,给予点拨与指导。

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施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特别要提醒和指导学生认真

填写调查记录表,做好调查记录,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

告,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哪些项目。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

做到扶放适度,既不能盲目地灌输,也不能盲目地“放羊”。必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

一个范例,效果可能更好些。

第二课时:废物不废

教学目标:

1、亲历调查活动,感受废物有很大的再利用价值,了解废物的处理方法,商讨哪种方法更

合理、科学。

2、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写出调查研究报告,提高表达与交流能

力。

教学重点:

‘让天生了解废物再利用价值和科学处理方法,了解在废物的再利用中物质发生的变化,

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以“变废为宝”为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利用废旧卡纸(包装盒)制作“废物利用大风车”,并提醒学生注

意安全。接着按教材上的提示分组游戏,让学生充分说说废物品的其它用途,选出小组内的

优胜者,然后引领学生交流游戏体会,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体会的过程中,感受到废旧物

品还有许多用途,从而揭示课题“废物不废”。

2、调查废物的再利用。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许多废旧物品都有重复使用或者回收再利用的价值。教师要

引领学生把视野向外拓展,组织学生[实地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了解废物的利用价值

和科学处理方法,把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资料卡上,使学生感受到变废为宝、处理废物的方法

不断出现,然后讨论:在处理废物的做法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哪些还需要改进?最后还可

以组织学生把畅想将来处理废物的新方法。

3、了解废物处理中的物质变化。

通过上一环节和教学,学生对废物的再利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要将学生的探究

触角引向更深层次,关注物质在使用和废物利用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分析物

质的变化,有的是形态上的变化,有的是生成了新的物质。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变化,把结果记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交流小组内的分析结果。

在学生交流物质变化是哪种变化之后,教师有目的地举例说明这些变化有的是可逆的,

有的是不可逆的。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尽可能地让学生交

流,从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资源意识。

4、指导学生做好展示研究成果的准备。

本课引领学生对废物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选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研究成

果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为下一课开展研究交流会做准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讨论

选取什么方式来表达研究成果。如果学生想的方式不全面或者比较单一,教师应给予适当的

提示,以便使学生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最后要求学生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写出垃圾分

类处理与利用的调查报告。

第三四课时:“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再利用的价值,渗透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让学生在研究交流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愉悦。

3、通过经历调查和交流活动,感染学生乐于用学到和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感受***再利用的价值和“变废为宝”的研究,引导学生展示与

交流研究成果。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材特意设计了“变废为宝”调查交流会通

知旨在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更加新颖而有吸引力的引入形

式。

2、组织研究交流活动。

为了对教师和学生和教学活动起到引领作用,教材不仅设计了“变废为宝”调查研究聊

天室、“变废为宝”宣传展板、“变废为宝”小制作展示台、“使用一次性物品好吗?”辩

论会等交流形式,而且每一形式还配有场景图,便于课堂操作。

上课前,教师为对学生调查研究展示的成果进行摸底,把同一展示形式的成果适当归

类,划分好展区,布置好展台,上课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秩序地进行交流,每

到一个展区,参与调查研究活动的学生负责给予介绍。最后,组织学生针对本次交流活动谈

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从而培养学生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意识,渗透环保教育。

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第一二课时:寻找微生物

教学目标:

1、提出问题,学会猜想与假设。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方法。

3、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

教学过程:

1、通过“食物品尝会”提出问题,并能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食物品尝

会”是开启本单元的一个关键活动。组织开展了这个活动,对于后续内容的展开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在这个活动中用到的食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物,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购

买,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上课前作为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请学生上这次课时带来。除了教

材中提到的酸牛奶、豆腐乳、泡菜外,其它由微生物“加工”的食品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

泡菜是一大类蔬菜经过乳酸菌的乳化作用形成的,许多含碳水化合物较为丰富的蔬菜都

可以成为制作泡菜的原料,如大白菜、萝卜、卷心菜、黄瓜、青椒、橄榄、芹菜、甚至苹

果、梨等等都可以制作成泡菜。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制作泡菜的蔬菜种类有较大的差异。

为了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食物品尝会”要有对比食品:鲜牛奶与酸牛奶,新鲜豆腐

七百腐切新峰莺卜上?泡菜莺卜笺笺

一”这一最固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猜想出微生物参与了食品加工过程。这是能

否使学生们“找到”微生物的重点。

2、抓住猜想到的微生物,搜集资料,验证猜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教程较

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应该得心应手。可以给学生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比如书籍《十万个为

什么》、报纸《少年报》和上国际互联网。止匕外,还有期刊杂志,可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

的途径。

3、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在解答“食物品尝会”提出的问题中,整理

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简短的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后面两个课题

的起点,又是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微生物”与学生生活中的一

个个真实的现象有机地嫁接起来,点燃兴趣点,引发兴奋点,为探究《人类的朋友》和《微

生物的危害》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人类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知道酵母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2、观察、认识酵母菌,知道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利用多种方法,研究、发现以食用菌为主的更多的有益微生物。

4、利用微生物知识,制作泡菜。

教学重点:

实验证明酵母菌、细菌(乳酸菌)等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过程:

1、把生活常识移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知道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及影响

酵弱菌生长繁殖的要素。“发面”是家庭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但把“发面”活动拿到课堂中

来,对学生来说却是一件易事。在做这个实验前,面与水的比例酵母粉数量的多少,水温的

高低,都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介绍清楚。虽然是生活常识,但对学生来说却不是一件

易事。特别是发面过程中不要用温度过高的水,水温过高,会直接影响发面的过程。因为酵

母菌不能在高温中生活。更重要的是,高温水会伤害学生,如不注意,会烫伤学生。

对发面过程的观察与记录,需要事先准备好记录纸,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时间,否则从

记录的数据中难以找到规律,“我们的发现”也就不准确了。

培养、观察酵母菌,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一定也非常喜欢,但在观察过程中,需要老

师再次重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这既是实验规则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养成教

育。

2、通过多种方法,研究有益的微生物,了解、发现、交流更多微生物的利用价值。教材中

给出了调查、查阅资料和采访活动等研究活动,其中的调查和采访等方法,仅在课堂上是完

不成的,需要进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自然。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探究性学习,《课程标

准》中给予的要求是: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因此,教室外的探究应以食

用菌类知识为主,可就近调查食用菌生产厂,到农贸市场采访等等。

教材第62页的一段图文对话,其用意是提醒学生,有些菌类很漂亮,但并不是都能食

用,有的毒性很强,误食会危及生命。同时,让学生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交流更多微生物的利用价值,教材中没有展开,但却是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拿出足够的

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发现,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为后面撰写科学小论文积累材

料。

3、制作泡菜,验证有益菌的价值与作用。这是一个课外“动手做”活动。教材中对制作过

程交代得很清楚,在课堂上还要进一步点拨,使学生不仅能亲手制作泡菜,更重要的是通过

自己动手,清楚泡菜生产过程中细菌的作用,以及泡菜的营养价值。

第四课时:微生物的危害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亲身经历,知道常见的有害微生物。

2、了解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3、知道怎样才能与微生物和平共处。

教学重点:

寻找微[物危害的证据,讨论并思考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的措施。

教学过程:

1、交流曾经遭受微生物危害的亲身经历,并调查影响我们生活的微生物(主要是病毒)种

类,教材上探探感冒后,回忆一段痛苦的经历。相信人人都会有类似的遭遇或经历。课堂

上,要抓住这一典型事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比如,被狗咬伤后打狂犬疫苗,是为了预防

狂犬病;长瘁腮,要与同学隔离,等痊愈后再上学,目的是避免把病毒传染经给其他同学;

等等。有了这样的切身经历,再引导学生获得相关事实与证据,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降了

教材上有的流感病毒、病菌、大肠杆菌之外,学生还会找到各种各样的证据。在此基础上总

结归纳,填写常见致病微生物调查表,学生一定会得心应手。

2、知道怎样与微生物和平共处,避免不应有的危害。2003年惊心动魄的“非典”,2004年

春天肆虐的禽流感……发生在学生眼前的一个个高新科技领域的真实事件走进了教材,体现

了强烈的生活和时代气息,通过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给学生留下一个讨论与思考的空

间。既然微生物这样防不胜防,并且我们与微生物拥有共同的生活环境,那么怎样才能与微

生物和平共处呢?“接种疫苗,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体

健康。”这只是与微生物和平共处的两个方面,还有有效的措施,如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

体素质等。

第五六课时:我研究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1、梳理自己研究过的微生物,整理最有意义的结论或发现。

2、把自己最满意的研究结论或发现定成格式规范的科学小论文。

3、比较谁的研究论文既规范又全面地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点:

整理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得出的最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或新发现,写成科学小论文。

教学过程:

1、整理研究资料。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研究了有益的微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并在学生之间进行了

交流。整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前面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的过程。

2、撰写科学小论文。

有了材料,这个教学环节最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论文的结构。再就是对材料

的联取舍,把有用的、能证明结论或最新的发现的材料写进论文里。

3、展示论文。

主要对内容和格式两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表达与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找出不

足,才能修正错误,不断进步。

第六单元:像不像

第一课时:我像谁

教学目标:

通过经历完整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活动,强化“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完整调查报告”的

表达与交流能力,引导学生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有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

性之一,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经历完整的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在家庭里,我长得像谁?哪些特征最像?”教学引入就是从这一问题开始的,教师要

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直接回答。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学生又缺乏有目的、细致

的观察,因此回答起来可能会不全面,但这就是知起点,教师要给予适度的肯定和鼓励。

2、家庭成员特征调查活动。

在前面第四单元《变废为宝》中,重点培养学生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开展活动,并写出调

查报告的能力,本单元可以看成是对这一能力的强化训练。

教学时,从引导学生制定调查活动计划展开,教材里的样张只是对教学活动的引领,调

查对象,调查时间和步骤,调查的家庭成员的特征等,都要根据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确

定。接下来的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但要提醒学生认真做好记录。

整理与分析调查活动记录是教学难点,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契机,教师一定要

认真组织,这一环节千万不能蜻蜓点水,草草了事。建议本环节放在第二课时进行,通过引

导学生个人发现、小组交流、集体汇报等教学形式展开探究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

力,教材设计了图片分析的活动形式,希望能够对教学活动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引导学

生完成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可以一模一样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克隆技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辩论会,了解和体验辩论会的组织、程序、表

达技巧,努力实现二级目标。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克隆技术,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重点:

组织学?参与“克隆技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辩论会。

教学过程:

1、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多利的诞生与克隆技术”,然后引导讨论:克隆羊多利与一般有性繁殖的

羊有什么不同?克隆技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通通过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认识与繁殖有

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2、组织辩论会。

对于“克隆技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一些零碎、模糊的认识,

甚至出现不同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一场辩论会是很有必要的。辩论会是一种重要的

表达与交流方式,但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却很少经历,因此,本活动是落实本单元二级目标

的重头戏,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价值。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想,探究能力的培养采取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进行。为此,教学时可

以逐步提出以下问题:组织辩论会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辩论会包括哪些基本程序?辩论时

要注意哪些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或者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教材中设计

了“方法提示”,旨在对学生适当指导。当学生对上面的问题形成统一认识之后,辩论会正

式开始。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把活动的感想和观点记录下来,会后与同学作交流。

第七单元:科学探究成果展示会

第一二课时:我们观摩去.....

一、明确目标

【设计思想】

目标:了解本课的目的,确定观摩的中心任务。

到哪里观摩?怎样观摩?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在深圳,虽然一年四季不间断地

举办着科技生活博览会、文化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之类的展示活动,但由于种种因

素的制约,要想带领同学们去现场参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所以,借助网络、多媒体等

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提供一些会场的视频、图片是可行的方法。这样做除了能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还有一个好处一一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剔除展示会上的无关刺激因素,只保留那些

与表达方式有关的信息,使得间接的观摩比现场的观摩活动更加有针对性。

为了激发兴趣,提高参与意识,使同学们的注意力聚焦于参展者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与科学性,教师转换了学生的角色,让他们以评委身份来阅读信息,从多个角度对“表达与

交流”进行审视、评判,进而促进对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认识。

【模拟课堂】

师:(出示“评审表格”)今天我们有个特殊的使命一一当评委!对此,同学们有什

么疑问?

生:评什么?

生:怎样当评委呀?

师:“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都会在深圳召开,同学们知道吧。我从网

络上下载了一些图片和录相。发现每个参展商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既要表达出成果的特点,

又要吸引别人的目光,还希望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面是有学问的,需要有高超的表

达与交流的技巧。我们今天就来做评委,评选最成功的参展商。

二、商订标准

【设计思想】

目标:通过讨论,确定评审展示成功与否的标准。

1.尽量让学生制订评审标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补充和归纳。限于学生的能

力,标准本身应该重点突出、易于操作。评审标准如果太多太复杂,反而不利于学生理

解和实际操作。

【模拟课堂】

师:作为评委,我们必须要清楚评审标准,然后按这些标准去评价。什么样的展示算是

成功的?

生: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生:最好用动画片来帮助解释。

生:说出了作品的功能,能让别人明白他的意图。

师:我们最后将评审标准确定为主要的两条:1.形式新颖多样,引人注目。2.内容

突出重点,表述清楚;但是如果存在知识性错误,则一个错误要扣1分。每条5分,一个展

位的满分是10分;请同学们将这两条填在《评审表》的“评审标准”一栏中。

三、观摩展会

【设计思想】

目标:体验科学展示现场,评审他人的表达方式。

教师提前在网络上下载有关“高交会”的视频和图片,涉及5个展位,制作成播放时

间约10分钟的PPT演示文稿。

教师要提醒学生,本次评审针对的是展示的方法和技巧,而不要纠缠于科技成果本身

的真伪优劣。

【模拟课堂】

师:下面我播放一段视频,介绍一种利用自家五平方米的面积建造人工湿地的技

术。

师:需要特点强调的是,同学们不要本末倒置,被展品的外观或功能吸引,而忘记了

观摩的重点是评判参展商的展示技巧。

(播放视频完毕,学生讨论、按《评审表》的项目评分。)

师:你们给这个参展商的展示打多少分?为什么?

生:他们的形式很新颖,在现场建造了一个人工湿地,有水、有植物,还有鱼儿和小

鸭子在里面自由嬉戏,形式非常新颖,吸引观众目光,这一条可以得5分。

师:没什么意见吧,这一条得满分了。表达内容方面呢?

生:这种人工湿地有什么用,没说清楚。

生:在城市楼房里怎样建造呢?能不能建个更小的湿地呢?应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