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M难于N,可说明M的非金属性弱于NB.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C.已知铊(Tl)与铝同主族,所以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金属元素3、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阴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B.阴极逸出气体C.阳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D.溶液的pH变小4、在塑料袋中放一个成熟的苹果和一些青香蕉,将袋口密封,两天后青香蕉成熟了。导致青香蕉成熟的物质是成熟苹果释放出的A.C2H4 B.CH3COOH C.C6H6 D.CH3CH2OH5、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和Z同族。盐YZW与浓盐酸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YZW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B.X的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于Z的C.Y2W2与ZW2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状态与X的相同6、下列过程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利用明矾净化浊水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配制FeCl3溶液时,加少量稀盐酸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7、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电荷数8、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9、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①中实验②中现象A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A.A B.B C.C D.D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一表示反应:mA(s)+nB(g)⇌pC(g)△H>O,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速率x点比y点时的慢.B.图二是可逆反应:A(g)+B(s)⇌C(s)+D(g)△H>O的速率时间图像,在t1时刻改变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C.图三表示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A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的变化情况,则该反应的ΔH>0。D.图四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v正-v逆)1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a>c>b>d B.a>b>c>d C.c>a>b>d D.b>d>c>a12、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B.用乙图装置可以吸收氨气防止倒吸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用丁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13、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30mol/(L·min)14、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裂化汽油可使溴水褪色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甘油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水解产物是葡萄糖15、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OH—+H+H2OB.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2H+CO2↑+H2OD.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16、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6gCH4含有的分子数为NAB.0.2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4NAC.0.1mol/L的ZnCl2溶液中所含Cl-数为0.2NAD.标准状况下22.4L的四氯化碳,含有四氯化碳分子数为N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如表为几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元素编号ABCDEFGH原子半径/10-1

nm0.741.541.301.

181.111.060.990.75最高或最低化合价-2+1+2+3+4,-4+5,-3+7,-1+5,-3(1)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C

元素与G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2)D的单质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3)B2A2中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_,该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H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能导电,说明H的气态氢化物为电解质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B>C>D③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可以溶于氨水④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F>A>G18、A、B、C、D、E、F、G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的单质可形成化合物X,X的水溶液呈碱性;A、D同主族,C的原子序数等于A、B原子序数之和;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元素C、D、E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分别与C、F形成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D2C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还可形成化合物D2C2,D2C2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在炽热条件下,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乙烯通入下列各试管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2)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预测:A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分离A装置中产物的操作名称是_____,分离B装置中产物需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____。(3)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_____。(4)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20、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1)在30mL的大试管①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2)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min;(3)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该混合溶液时,浓硫酸、乙醇、乙酸的滴加顺序是: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试管②中所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作用为_________。A.中和乙酸和乙醇;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步骤(2)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其主要理由是:_____(答一条即可)。(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所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A.P2O5B.无水Na2SO4C.碱石灰D.NaOH固体21、某同学为验证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I.

(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最慢;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淡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II.利用下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

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混合溶液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溶液吸收尾气。(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应用______溶液除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根据先拐先平,,加压后R的含量减小,平衡左移,L是气体;根据先拐先平,,升高温度R的含量减小,平衡左移,正反应放热,故A正确。2、A【解析】

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越易反应,单质与氢气化合时M难于N,说明M的非金属性比N弱,故A正确;B项、N元素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其气态氢化物NH3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C项、同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增强,铊与铝同主族,金属性Tl>Al,Tl能与酸反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项、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H元素为短周期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注意同主族元素和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明确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D【解析】

A、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该极区碱性增强,遇到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正确;B、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在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逸出气体氢气,故B正确;C、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阳极上是碘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故C正确;D、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溶液的pH变大,故D错误.故选D.4、A【解析】乙烯具有催熟作用,成熟的苹果可以释放出乙烯,导致青香蕉成熟,答案选A。5、D【解析】

本题明显是要从黄绿色气体入手,根据其与碱溶液的反应,判断出YZW是什么物质,然后代入即可。【详解】黄绿色气体为氯气,通入烧碱溶液,应该得到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所以YZW为NaClO,再根据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同族,得到W、X、Y、Z分别为O、F、Na、Cl。A.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由上向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短周期中Na(Y)的原子半径最大,选项A错误;B.HCl是强酸,HF是弱酸,所以X(F)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弱于Z(Cl)的,选项B错误;C.ClO2的中心原子是Cl,分子中只存在Cl和O之间的极性共价键,选项C错误;D.标准状况下,W的单质O2或O3均为气态,X的单质F2也是气态,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相对比较简单,根据题目表述可以很容易判断出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的元素,再代入四个选项判断即可。要注意选项D中,标准状况下氧气、臭氧、氟气的状态为气体。6、B【解析】

A.利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中的Al3+能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有吸附水中杂质作用,故可用来净水,A项正确;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与盐类水解无关,B项错误;C.Fe3+易水解,配制FeCl3溶液时,加少量稀盐酸是防止其水解,C项正确;D.Na2S溶液中的S2-发生水解:S2-+H2OHS-+OH-、HS-+H2OH2S+OH-,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故而有臭味,D项正确;答案选B。7、D【解析】

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分析解答本题。【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决定元素各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决定原子质量的是中子数和质子数,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D【解析】

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火要虚”能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完全才能燃烧更旺;此做法不能增大可燃物的热值、不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等物质固有属性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D。9、C【解析】

A.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①发生反应,A项错误;B.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生成的氨气使酚酞溶液变红,证明①发生反应,B项错误;C.铁粉与水蒸气加热,可以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同时水由于高温会变成气体,则肥皂水冒泡不一定会有反应发生,不能证明①发生反应,C项正确;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有乙烯生成,可以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证明①发生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C10、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注意根据图像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分析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变化趋势。详解:A.x点压强比y低,所以反应速率x点比y点时的慢,故正确;B.在t1时刻改变条件使正逆反应速率仍相等,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压强,故错误;C.M点为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A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故错误;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差值,故错误。故选A。11、A【解析】

形成原电池反应时,活泼金属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两极反应的现象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强弱,以此解答。【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说明c为正极,活泼性a>c;b、d相连时b为负极,则活泼性b>d;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说明d为正极,c为负极,活泼性c>d,则活泼性顺序为a>c>b>d。故选A。12、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明确现象与物质的性质和制取的关系、反应原理及金属冶炼的关系等知识即可解答。详解:A.由图可知,钠在水与煤油的液面中间,则可知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的大,故正确;B.由图可知,氨气易溶于水,但不溶于苯,所以将导气管通入到水中,不能防止倒吸,故错误;C.由图可知,铝与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锰,故正确;D.因为碳酸氢钠不稳定,碳酸钠稳定,比较稳定性应将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中,故正确。故选B。13、B【解析】如果都用物质C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选项A~D分别是[mol/(L·s)]0.75、0.9、0.8、0.375,答案选B。14、A【解析】

A.裂化汽油中含有烯烃,烯烃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所以裂化汽油可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B.棉和麻的成分为纤维素,与淀粉的分子式均用(C6H10O5)n表示,但n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花生油是液态的植物油,属于不饱和的甘油酯类,故C错误;D.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D错误;故选A。15、C【解析】

A.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A正确;B.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2OH-+2H+═2H2O+BaSO4↓,故B正确;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碳酸钙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C错误;D.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铁是不溶于水的固体,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H)3+3H+=Fe3++3H2O,故D正确;故答案为C。【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16、A【解析】

A.常温常压下,16gCH4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故A正确;B.0.2mo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B错误;C.没有指明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无法根据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答案为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第3周期ⅣA族2Al+2OH-+6H2O=2[Al(OH)4]-+3H2↑离子键共价键2Na2O2+2H2O=4NaOH+O2↑①③④【解析】

根据图表数据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小逐渐增大。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氧元素和氟元素无最高正价)。根据图表数据可知,F、H的最高正价均为+5,则两者位于第ⅤA族,F的原子半径大于H的原子半径,因此F为磷元素,H为氮元素。A的原子半径小于H,并且没有最高正价,只有最低负价-2价可知A为氧元素;原子半径B>C>D>E>F>G,并且最高正价依次增大,可知B为钠元素,C为镁元素,D为铝元素,E为硅元素,G为氯元素。【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元素为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ⅣA族;C为镁元素,G为氯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D为铝元素,B为钠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铝单质既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又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3)B2A2是过氧化钠,其为离子化合物,即存在钠离子与过氧根间的离子键,也存在氧原子与氧原子间的共价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4)①H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使溶液导电,因此氨气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错误;②B、C、D分别为钠元素,镁元素,铝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因此碱性氢氧化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正确;③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铝,可溶于强碱,但不能溶于弱碱,因此氢氧化铝不能溶于氨水,错误;④由元素周期律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气态氢化物越稳定,F为磷元素,G为氯元素,氯元素非金属性强,则HCl稳定性强于PH3,错误;故选①③④。【点睛】本题考查重点是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元素种类的相关题型。解这类题首先要牢记元素周期律的相关内容,本题重点用到的是原子半径和化合价方面的知识。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小逐渐增大。短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氧元素和氟元素无最高正价)。18、第三周期ⅦA族O2->Na+>Al3+H2OH2O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解析】

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由此可知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X为氨气;A、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则D为钠元素;C的原子序数等于A、B原子序数之和,即1+7=8,则C为氧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为铝元素;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由此可知F为硫元素;G为氯元素,据此分析。【详解】B的单质在常温下为双原子分子,它与A可形成分子X,X的水溶液呈碱性;由此可知A为氢元素,B为氮元素,X为氨气;A、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大于氮,则D为钠元素;C的原子序数等于A、B原子序数之和,即1+7=8,则C为氧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为铝元素;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两个电子,由此可知F为硫元素;G为氯元素。(1)G为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ⅦA族;(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元素C、D、E的简单离子O2-、Na+、Al3+的半径由大到小关系为O2->Na+>Al3+;(3)A分别与C、F形成的氢化物H2O、H2S,沸点较高的是H2O,原因是H2O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4)Na2O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Na2O的形成过程为:;C、D还可形成化合物Na2O2,Na2O2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过氧根离子中存在共价键,故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19、检验B装置中是否有溴挥发出来橙色褪去,液体不分层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蒸馏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检验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解析】

(1)由于溴水易挥发,溴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溴化银浅黄色沉淀,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B装置中是否有溴挥发出来。(2)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又因为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所以A装置中的现象是橙色褪去,液体不分层;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B装置中的现象是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1,2-二溴乙烷易溶于四氯化碳,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则分离A装置中产物的操作名称是蒸馏;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则分离B装置中产物是分液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3)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说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被还原,则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氧化反应。(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E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20、乙醇、浓硫酸、乙酸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饱和碳酸钠溶液B、C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而损失原料;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其它副反应分液漏斗B【解析】

(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是为了防止混合产生的热量导致局部过热而是液体迸溅,待溶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挥发;(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3)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因为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大量随产物蒸发而损失原料,温度过高可能发生其它副反应;(4)因为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酸乙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选择中性干燥剂;【详解】(1)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是为了防止混合产生的热量导致局部过热而是液体迸溅,待溶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挥发,所以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2)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所以B项和C项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