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苏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化学高一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或形成某些化学键的能量关系如下表:断裂或形成的化学键能量数据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能量436kJ断裂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吸收能量243kJ形成1molHCl分子中的化学键释放能量431kJ对于反应:H2(g)+Cl2(g)===2HCl(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反应热ΔH>0B.生成1molHCl时反应放热431kJC.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牢固D.相同条件下,氢气分子具有的能量高于氯气分子具有的能量2、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事实是()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邻二氯苯只有一种;④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B.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C.同周期IIA族与III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为25D.同族上下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324、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H2O B.MgO C.CaCl2 D.KBr5、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D.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6、有A,B,C,D主族元素,有关它们的一些信息如表所示:元素ABCD相关的原子结构与性质元素符号为At,与稀有气体元素相邻,但半径比I大其在周期表的周期数和族序数比K的均大1元素符号为Tl,名称是铊,原子核外有六个电子层,与Al同主族可形成双原子分子,分子内有叁键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A的单质可能是一种有色的固体物质,其氢化物HAt易溶于水,很稳定B.常温下B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其硫酸盐可能易溶于水C.铊氧化物化学式为Tl2O3,是离子化合物,Tl2O3和Tl(OH)3均是两性的物质D.元素D的一些氧化物在大气中会产生光化学烟雾,还会破坏臭氧层7、复印机工作时,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转化为臭氧:3O2=2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1mol臭氧比1mol氧气的能量高C.空气中臭氧比氧气更稳定D.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会放出能量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K+、Fe2+、MnO4-、H+ B.Fe3+、SCN-、Cl-、K+C.Ba2+、Na+、SO32-、OH- D.NH4+、SO42-、OH-、Mg2+9、下列物质不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NaCl B.FeSO4 C.K2CO3 D.NH4Cl10、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H2O2=2H2O+O2↑。若H2O2溶液的浓度由2.0mol·L-1降到1.0mol·L-1需10s,那么H2O2浓度由1.0mol·L-1降到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为()A.5s B.大于5sC.小于5s D.无法判断11、分析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H2和1/2molO2参加反应,结果放出930kJ的热量B.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C.该反应中断键所吸收的能量比成键所放出的能量少D.该反应中,H2、02分子分裂为H、O原子,H、O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12、TK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Cl2,反应COCl2(g)Cl2(g)+CO(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s02468n(Cl2)/mol00.160.190.20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CO)=0.080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l2)=0.11mol·L-1,则反应的ΔH<0C.T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molCOCl2、0.10molCl2和0.10molCO,达到平衡前v正>v逆D.T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molCl2和0.9molCO,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为80%13、甲、乙、丙、丁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甲为C,则丙可能为CO2 B.若甲为NaOH,则丁可能为CO2C.若甲为Fe,则丁可能为Cl2 D.若甲为H2S,则丙可能为SO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糖、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B.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开C.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D.尼龙绳、羊绒衫和棉衬衣等生活用品都是由合成纤维制造的15、关于垃圾的处理正确的是A.果皮果核只能焚烧处理 B.旧塑料制品不必回收利用C.铝质易拉罐应回收利用 D.废旧衣服应该用堆肥法处理16、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后能证明反应:2SO2(g)+O2(g)2SO3(g)是可逆反应的事实是A.O2仍为1mol B.SO2仍为2molC.SO2完全转化为SO3 D.SO2、O2、SO3同时存在17、对于100mL1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下列措施能使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升高温度;②改用100mL3mol/L盐酸;③多用300mL1mol/L盐酸;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⑤改用98%的硫酸.⑥加入少量CuSO4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⑤⑥1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做引发剂;e、f为常见气体单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的半径:Y>Z>X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YD.W、Y的氧化物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19、反应4A(s)+3B(g)==2C(g)+D(g),经2min后B的浓度减少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B.在2min内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1min-1C.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D.在这2min内B和C两物质浓度是逐渐减小的20、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B.乙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高锰酸钾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2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D.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B.催化剂C.温度和压强以及反应物的接触面 D.反应物的浓度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1)①表示的元素名称是____,②对应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简单离子半径比较②______④。(填“大于”、“小于”、“等于”)(2)③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3)④的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③和⑤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24、(12分)A、B、C、D、E、F、X、Y、Z九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大于20。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盐EYC与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气体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EYC的溶液;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倍,D、Y、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E、F、X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请回答下列问题:(1)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__周期第__族。(2)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3)EYC中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4)A与B、C、D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5)D、E、F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填离子符号),F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镁条作______(填“正极”或“负极”)。25、(12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泡沫塑料板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搅动(3)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4)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0.020.123.2220.220.423.4320.520.623.6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0分)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为77.2℃,实验室某次制取它用冰醋酸14.3mL、95%乙醇23mL,还用到浓硫酸、饱和碳酸钠以及极易与乙醇结合成六水合物的氯化钙溶液,主要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先向A中的蒸馏烧瓶中注入少量乙醇和浓硫酸后摇匀,再将剩下的所有乙醇和冰醋酸注入分液漏斗里待用。这时分液漏斗里冰醋酸和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5∶7。②加热油浴保温约135℃~145℃③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缓缓滴入蒸馏烧瓶里,调节加入速率使蒸出酯的速率与进料速率大体相等,直到加料完成。④保持油浴温度一段时间,至不再有液体馏出后,停止加热。⑤取下B中的锥形瓶,将一定量饱和Na2CO3溶液分批少量多次地加到馏出液里,边加边振荡,至无气泡产生为止。⑥将⑤的液体混合物分液,弃去水层。⑦将饱和CaCl2溶液(适量)加入到分液漏斗中,振荡一段时间后静置,放出水层(废液)。⑧分液漏斗里得到的是初步提纯的乙酸乙酯粗品。试回答:(1)实验中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过量乙醇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粗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步骤⑧所得的粗酯里还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7、(12分)某科学小组制备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下,有关数据列如下表。已知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会生成间二硝基苯。实验步骤如下:取100mL烧杯,用20mL浓硫酸与足量浓硝酸配制混和酸,将混合酸小心加入B中。把18mL(1.84g)苯加入A中。向室温下的苯中逐滴加入混酸,边滴边搅拌,混和均匀。在50~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18g。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3)配制混合酸时,能否将浓硝酸加入到浓硫酸中_________(“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粗硝基苯呈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洗涤操作中,第二次水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蒸馏纯化过程中,因硝基苯的沸点高于140℃,应选用空气冷凝管,不选用水直形冷凝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实验所得到的硝基苯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很多有用的物质,例如从海水制盐所得到的卤水中可以提取碘。活性炭吸附法是工业提碘的方法之一,其流程如下:资料显示:Ⅰ.pH=2时,NaNO2溶液只能将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Ⅱ.I2+5Cl2+6H2O=2HIO3+10HCl;Ⅲ.5SO32-+2IO3-+2H+=I2+5SO42-+H2O;Ⅳ.I2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I-和IO3-。(1)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2)方案甲中,根据I2的特性,分离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3)已知:反应②中每吸收3molI2转移5mol电子,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4)Cl2、酸性KMnO4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该工艺中氧化卤水中的I-却选择了价格较高的NaN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方案乙中,已知反应③过滤后,滤液中仍存在少量的I2、I-、IO3-。请分别检验滤液中的I-、IO3-,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H2SO4、淀粉溶液、Fe2(SO4)3溶液、Na2SO3溶液A.滤液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海洋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利用海水提取淡水、溴和镁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2)用纯碱吸收浓缩海水吹出的Br2:3Br2+6Na2CO3+3H2O=5NaBr+NaBrO3+6NaHCO3。若吸收3molBr2时,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_______mol。(3)海水中部分离子的含量如下:成分含量(mg/L)成分含量(mg/L)Na+10560Cl-18980Mg2+1272Br-64Ca2+400SO42-2560其中,Mg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若从100L的海水中提取镁,理论上加入沉淀剂Ca(OH)2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g。(4)由Mg(OH)2得到单质Mg,以下方法最合适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Mg(OH)2MgOMgB.Mg(OH)2MgOMgC.Mg(OH)2无水MgCl2MgD.Mg(OH)2MgCl2溶液Mg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析】

A.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B.生成1molHCl时表示0.5molH2与0.5molCl2反应;C.化学键的键能越大,化学键的越牢固,物质越稳定;D.化学键的键能越大,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H2(g)+Cl2(g)=2HCl(g)生成2molHCl,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0,故A错误;B.由A知:H2(g)+Cl2(g)=2HCl(g),△H=-183kJ/mol,可知0.5molH2与0.5molCl2反应生成1molHCl放出的热量为183kJ×12=91.5kJ,故B错误;C.断裂1molH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吸收能量436kJ,断裂1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需吸收能量243kJ,则H-H键的键能大于Cl-Cl,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牢固,故C正确;D.H2分子中的化学键键能为436kJ/mol,Cl2分子中的化学键键能为243kJ/mol,显然相同条件下,氢气稳定,具有的能量低,故D错误;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本题注意物质的键能、总能量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注意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方法。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化学键的键能越大,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2、C【解析】分析:①如果苯是单双键交替结构,则含碳碳双键,苯能使KMnO4溶液褪色,事实上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②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③如果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④苯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不能证明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详解: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可以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①正确;②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②正确;③如果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氯取代物应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但实际上只有一种结构,能说明苯环结构中的化学键只有一种,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故③正确;④苯虽然并不具有碳碳双键,但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所以不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故④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3、C【解析】分析: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

B.除0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副族和第VIII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在短周期相邻,六、七周期中相隔副族、第ⅤⅢ,且ⅢB存在锕系、镧系元素;

D.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8、8、18、18、32等。详解:A.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VIII族,第VIII族包含3个纵行,故A正确;

B.除0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所以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副族和第VIII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若在六、七周期中相隔副族、第ⅤⅢ,且ⅢB存在锕系、镧系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5,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D.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为2、8、8、18、18、32等,所以可能为32,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所以答案选C。4、A【解析】

A.H2O是由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A符合题意;B.MgO是由Mg2+、O2-通过离子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C.CaCl2是由Ca2+、Cl-通过离子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D.KBr是由K+、Br-通过离子键构成的离子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5、D【解析】

由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0可知,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详解】A项、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平衡不移动,故A正确;B项、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大于生成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故B正确;C项、正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故C正确;D项、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氩气,虽然压强增大,但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以及平衡移动与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D,注意压强改变时,只有浓度改变,反应速率和平衡才会改变。6、D【解析】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由于碘单质为紫黑色固体,故At的单质为有色固体,同主族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减弱,HAt,很不稳定,故A错误;B.B在周期表的周期数和族序数比K的均大1,则为第五周期第ⅡA族元素,由于硫酸钙为微溶,从上到下溶解度减小,故B对于的硫酸盐在水中不会是易溶,故B错误;C.铊为较活泼金属,Tl2O3和Tl(OH)3均不属于两性物质,Tl(OH)3为强碱,故C错误;D.D为N,氮的部分氧化物会产生光化学烟雾,还会破坏臭氧层,故D正确;故选D。7、B【解析】

A.O2、O3是不同物质,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臭氧性质活泼,能量高,1mol臭氧比1mol氧气的能量高,故B正确;C.臭氧性质活泼,空气中臭氧不如氧气稳定,故C错误;D.断键吸收能量,所以氧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会吸收能量,故D错误。答案选B。8、A【解析】

A.Fe2+和MnO4-会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Fe3+、SCN-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但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碱性条件下钡离子和亚硫酸根会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氢氧根离子与铵根离子和镁离子均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答案选A。9、A【解析】

A.NaCl是强酸强碱盐,Na+和Cl-都不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A项正确;B.FeSO4是强酸弱碱盐,Fe2+会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Fe(OH)2,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B项错误;C.K2CO3是强碱弱酸盐,其中CO32-水解会消耗水电离出的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C项错误;D.NH4Cl是强酸弱碱盐,NH4+会发生水解,消耗水电离出的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D项错误;答案选A。10、B【解析】H2O2的浓度由2.0mol·L-1降到1.0/Lmol•L-1需10s,则这段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0mol•L-1-1.0mol•L-1)÷10s=0.1mol•L-1•s-1,如果速率不变,则H2O2浓度由1.0mol•L-1降到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为:(1.0mol•L-1-0.5mol•L-1)÷0.1mol•L-1•s-1=5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所以所需时间应大于5s。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先算出10s内的平均速率,然后再根据已知进行判断,注意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若忽略这一点就会出错。11、A【解析】分析:A、反应热=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B、断裂过程需吸收热量;C、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详解:A、反应热=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所以1molH2和1/2molO2完全反应,焓变△H=(436+249-×930)kJ/mol=-245kJ/mol,A错误;B、断裂过程需吸收热量,即破坏旧化学键,需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B正确;C、反应放热,则该反应中断键所吸收的能量比成键所放出的能量少,C正确;D、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分析,主要是能量守恒和反应实质的理解应用,题目较简单。注意焓变与键能的关系。12、C【解析】

A、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CO)=v(Cl2)===0.04mol·L-1·s-1,错误;B、平衡时c(Cl2)==0.1mol·L-1,升高温度,c(Cl2)==0.11mol·L-1,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C、COCl2(g)Cl2(g)+CO(g)起始(mol·L-1):0.500转化(mol·L-1):0.10.10.1平衡(mol·L-1):0.40.10.1该温度下,若起始向容器中充入0.9molCOCl2、0.10molCl2和0.10molCO,此时<0.025,则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正确;D、TK时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0molCl2和1.0molCO,应等效于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Cl2,达到平衡时Cl2的转化率等于80%,如加入1.0molCl2和0.9molCO,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小0.1molCO,平衡在原来的基础上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Cl2的转化率小于80%,错误;答案选C。13、C【解析】

A.若甲为C,则乙和丙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则内可能为CO2,故正确;B.若甲为NaOH,则丁可能为CO2,乙为碳酸钠,丙为碳酸氢钠,故正确;C.若甲为Fe、丁为Cl2,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氯气不能发生反应,故错误;D.若甲为H2S,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丙可能为SO2,故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甲、乙、丙、丁可能依次为:1.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2.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氧气;3.氯气、氯化铁、氯化亚铁、铁;4.硫化氢、硫、二氧化硫、氧气;5.氨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气;6.氯化铝、氢氧化铝、偏铝酸钠、氢氧化钠。14、A【解析】A.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可水解成为很多单位单糖,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A正确;B.煤中不含苯和甲苯,煤干馏后从煤焦油中能分离出来苯和甲苯,B错误;C.干馏一般是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又叫煤的焦化,有化学变化,C错误;D.羊绒衫的成分为蛋白质,尼龙绳是合成高分子纤维,棉衬衣原材料是天然高分子纤维,D错误。故选择A。15、C【解析】

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根据不同的种类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详解】A.果皮果核最好填埋堆肥,不要焚烧处理,否则会造成污染,故A错误;B.旧塑料制品可回收利用,故B错误;C.铝质易拉罐属于废旧金属,应回收利用,故C正确;D.旧衣服不易降解、腐烂,故不应该用堆肥法处理,故D错误;故选C。16、D【解析】

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是100%的,据此可知,只要容器内SO2、O2、SO3同时存在,即可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选D。【点睛】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可逆反应特点以及判断依据的了解掌握情况,旨在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17、B【解析】

①升高温度,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提高反应速率,正确;②改用100mL3mol/L盐酸,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③多用300mL1mol/L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④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增大铁与氢离子的接触,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⑤改用98%的硫酸,铁遇到浓硫酸钝化,反应停止,错误;⑥加入少量CuSO4,在铁的表面析出Cu,形成铜铁原电池,加快铁的反应速率,正确;答案为B【点睛】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强,先在铁的表面析出铜,形成铜铁原电池,加快负极的消耗,反应速率加快。18、B【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a、b、d、g为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则a为过氧化钠;c是Z的单质,在铝热反应中常做引发剂,c为金属镁;e、f为常见气体单质,根据框图,镁与化合物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f,则f为氢气;过氧化钠与化合物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e,则e为氧气,则b为水,d为氢氧化钠,g为氢氧化镁。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为过氧化钠,b为水,c为镁,d为氢氧化钠,e为氧气,f为氢气,g为氢氧化镁;则W为H、X为O、Y为Na、Z为Mg。A.X为O、Y为Na、Z为Mg,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X>Y>Z,故A错误;B.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沸点高于水,故B正确;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Y>Z,故C错误;D.水或过氧化氢都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氧化钠或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故选B。19、C【解析】分析: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3mol·L-1·min-1,结合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解答。详解:A.A物质为纯固体,不能用来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B.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v(B)==0.3mol·L-1·min-1,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不是2min末的反应速率,故B错误;C.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故C正确;D.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则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分别为逐渐减小、逐渐增大,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明确计算公式及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即可解答,注意选项A为易错点,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20、B【解析】

A、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溴可以跟氢氧化钠反应,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故A正确;B、乙烷中混有乙烯,将混合气体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乙烯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B错误;C、硝基苯不溶于水,酸可以和碱反应,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故C正确;D、乙烯不溶于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可以被碱液吸收,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故D正确;故答案选B。【点睛】有机物中含有乙烯的除杂是一个常考点,要特别注意,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一般不能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气体的除杂。21、C【解析】A.达到平衡时,N的物质的量为2mol,变化6mol,M的物质的量为5mol,变化3mol,反应的方程式为2N⇌M,A正确;B.t2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等,B错误;C.t1时,N的物质的量为6mol,M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C错误;D.t3时,达到平衡状态,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错误;答案选A。22、A【解析】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外因,不是主要因素。【点睛】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性因素,而浓度、温度、压强等是外部的影响因素。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碳大于三ⅡA2Al+2OH-+2H2O=2AlO2—+3H2↑【解析】

由题给周期表可知①为C元素、②为O元素、③为Mg元素、④为Al元素、⑤为氯元素。【详解】(1)①为C元素,名称为碳;②为O元素,氧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氧离子和铝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氧离子半径大于铝离子,故答案为:碳;;大于;(2)③为Mg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ⅡA族,故答案为:三;ⅡA;(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故答案为:2Al+2OH-+2H2O=2AlO2—+3H2↑;(4)③和⑤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形成,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镁的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点睛】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注意左端是原子的电子式,右端是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用“”表示电子的转移。24、三VIAK或钾F或氟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HF>H2O>NH3HF>H2O>NH3F->Na+>Al3+正极【解析】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则B为氮元素;盐EYC与AY的浓溶液反应,有黄绿色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氯气,氯气同冷烧碱溶液作用,可得到含次氯酸钠溶液,则E为钠元素,Y为氯元素,C为氧元素,A氢元素,因此D是F;X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倍,则X为硫元素;D、Y、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则Z为钾元素;E、F、X三种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两两皆能反应生成盐,则F为铝元素。【详解】(1)B为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X为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IA族,故答案为:三;VIA;(2)由分析和元素周期律可知,这九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钾元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元素,故答案为:K或钾;F或氟;(3)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次氯酸根中有极性共价键,所以次氯酸钠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或极性键),次氯酸钠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键);;(4)根据非金属性F>O>N,可知氨气、水、氟化氢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NH3,键能大小关系为HF>H2O>NH3,则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O>NH3,故答案为:HF>H2O>NH3;HF>H2O>NH3;(5)氟离子、钠离子、铝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则原子序数小的半径大,即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a+>Al3+,铝和镁条用导线连接插入NaOH溶液中,因为镁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而铝与氢氧化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镁条作正极,故答案为:F->Na+>Al3+;正极。【点睛】在原电池判断负极时,要注意一般活泼性不同的两个金属电极,活泼的金属电极作负极,但要考虑负极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在镁、铝、氢氧化钠形成的原电池中,铝作负极,镁作正极。25、CDΔH1=ΔH2<ΔH3-51.8kJ·mol-1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解析】分析:(1)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分几次倒入,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2)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3)H+(aq)+OH-(aq)═H2O(l);△H=-57.3kJ•mol-1;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4)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Q=cm△T中涉及的未知数据进行判断;(5)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生成沉淀的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影响测定结果。详解:(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选C;(2)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选D;(3)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57.3kJ;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程,稀氨水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小于57.3kJ,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故答案为△H1=△H2<△H3;(4)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05℃,反应后温度为:23.2℃,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5℃;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3℃,反应后温度为:23.4℃,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1℃;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20.55℃,反应后温度为:23.6℃,反应前后温度差为:3.05℃;50mL的0.50mol/L盐酸与50mL的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m=100mL×1g/cm3=100g,c=4.18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Q=4.18J/(g•℃)×100g×=1.2959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1.2959kJ×=51.8kJ,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1.8kJ/mol,故答案为-51.8kJ/mol;(5)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故答案为不能;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计算、误差分析,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本题的易错点为(4),要注意中和热的△H<0。26、作催化剂和吸水剂使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除去乙酸除去乙醇水【解析】(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过量乙醇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乙酸乙酯的产率,故答案为使酯化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故答案为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4)氯化钙溶液极易与乙醇结合成六水合物,因此饱和CaCl2溶液可以吸收乙酸乙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故答案为除去乙醇;(5)饱和碳酸钠溶液除掉了乙酸和乙醇,饱和CaCl2溶液可以吸收乙酸乙酯中可能残留的乙醇,这样分离出的粗酯中会含有杂质水,故答案为水。点睛: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制备,掌握浓硫酸、饱和碳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的作用以及酯化反应的机理为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饱和氯化钙溶液的作用,要注意题干的提示。27、冷凝回流否液体容易迸溅水浴加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洗去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钠盐防止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7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浓硫酸、浓硝酸和苯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水、5%NaOH溶液和水洗涤,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硝酸,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溶解的少量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分出的产物加入无水CaCl2颗粒,吸收其中少量的水,静置片刻,弃去CaCl2,进行蒸馏纯化,收集205~210℃馏分,得到纯硝基苯;计算产率时,根据苯的质量计算硝基苯的理论产量,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详解:(1)装置C为冷凝管,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可以冷凝回流挥发的浓硝酸以及苯使之充分反应,减少反应物的损失,提高转化率,故答案为:冷凝回流;(2)根据题意,浓硫酸、浓硝酸和苯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硝基苯,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浓硫酸密度大于浓硝酸,应将浓硝酸倒入烧杯中,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并不断搅拌,如果将浓硝酸加到浓硫酸中可能发生液体飞溅,故答案为:否;液体容易迸溅浓硝酸;(4)为了使反应在50℃~60℃下进行,可以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控制温度。反应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A中液体就是粗硝基苯,由于粗硝基苯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使得粗硝基苯呈黄色,故答案为:水浴加热;溶有浓硝酸分解产生的NO2;(5)先用水洗除去浓硫酸、硝酸,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溶解的少量酸,最后水洗除去未反应的NaOH及生成的盐,故答案为:洗去残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