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关键技术_第1页
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关键技术_第2页
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关键技术_第3页
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关键技术_第4页
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关键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关键技术1.糯玉米自交系的概述遗传背景和特性:糯玉米自交系通常具有特定的遗传背景,例如特定的抗病性、抗逆性或者特定的农艺性状。这些特性使得自交系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自交过程:自交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花粉与雌蕊结合进行授粉的过程。在糯玉米自交系的繁育中,通过控制授粉过程,确保花粉来源于同一植株,从而保持遗传特性的稳定性。套袋授粉技术:为了确保自交的纯净性,通常会采用套袋授粉技术。在授粉前,将玉米的雌穗用袋子套住,防止外来花粉的污染。在适当的时机,将同一植株或者预定父本的花粉传递到雌穗上,完成授粉。遗传多样性的保持:虽然自交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但是通过合理的轮作和杂交,可以保持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自交系的稳定性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糯玉米自交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直接的种植材料,还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通过杂交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2.套袋授粉的目的与意义在糯玉米的育种过程中,自交系的纯化和选育是提高品种质量的关键步骤。套袋授粉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授粉过程的纯净性和可控性,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套袋授粉能够有效地防止外部花粉的污染。在自然环境中,风、昆虫等媒介可能会将非目标花粉传播到育种材料上,导致杂交污染。通过在花穗形成初期就进行套袋处理,可以物理隔离这些潜在的干扰因素,确保所培育的自交系玉米保持遗传上的纯正。套袋授粉技术有助于提高授粉的精确度。在套袋环境下,育种者可以精确控制授粉时间,选择最佳的开花时期进行人工授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受精率和种子的结实率,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育种材料。套袋授粉还有助于研究和理解糯玉米的生殖生物学特性。通过对套袋授粉过程的观察和记录,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花器官的发育、花粉的活力以及受精过程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套袋授粉技术在糯玉米自交系育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提高了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深入研究玉米的生殖生物学提供了可能,对于推动糯玉米品种改良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套袋授粉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糯玉米自交系的套袋授粉工作之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授粉成功和提高种子质量的关键。以下是套袋授粉前的一些重要准备工作:选择健康、生长势好的糯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材料。确保所选材料无病虫害,且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状。确保实验田地或温室的环境条件适宜糯玉米的生长,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同时,准备必要的设施,如套袋、标签、记录工具等。准备适当的授粉工具,如镊子、刷子等,确保工具干净无菌,避免在授粉过程中引入外部污染。对参与套袋授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授粉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糯玉米的生长习性和开花时间,制定详细的套袋授粉计划,包括套袋时间、授粉时间、以及后续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准备清晰的标签系统,用于标记不同的自交系和授粉批次。同时,建立完整的记录系统,用于记录授粉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便于后续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以上准备工作,可以为糯玉米自交系的套袋授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授粉成功率,为获得高质量的自交系种子创造条件。4.套袋授粉的关键步骤套袋授粉是糯玉米自交系繁殖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旨在确保花粉的纯度和杂交的准确性。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选择适宜的自交系根据糯性、产量、抗性等性状选择适宜的自交系作为母本和父本。花蕾筛选在雌穗花蕾露色期,选择发育良好、大小一致的花蕾进行标记。时间选择在雌穗花蕾发育至约12cm时进行套袋,通常在早晨进行。操作步骤将准备好的袋子轻轻套在雌穗上,确保袋子紧贴穗轴,不留空隙。封口与标记使用细绳将袋口封紧,并用标签标记套袋日期、自交系名称等信息。花粉采集在父本植株雄穗散粉前,采集新鲜花粉,通常在早晨进行。授粉方法打开套袋,将采集的花粉轻轻撒在花丝上,确保花粉均匀覆盖。观察与管理定期检查套袋情况,确保袋子完整无损,防止外来花粉的污染。收获与储存待果穗成熟后,按照标记进行收获,并对种子进行干燥和储存。记录保留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细节,包括日期、天气状况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有效地确保糯玉米自交系的纯度和杂交的成功率,从而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这一段落详细描述了套袋授粉的关键步骤,为糯玉米自交系的繁殖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指导。5.套袋后的处理与管理描述在套袋授粉完成后,需要进行的首要步骤,比如标记套袋的日期和位置,以便跟踪授粉的时间和效果。讨论如何正确地封闭套袋,以确保没有外部污染,同时允许适当的通风和光照。描述如何监测授粉效果,比如通过观察花丝的形态变化和花粉的分布情况。讨论在套袋后如何管理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以优化玉米的自交过程。强调详细记录所有相关数据的重要性,包括授粉日期、天气条件、观察到的任何异常情况等。描述在适当的时候如何小心地移除套袋,以及如何处理收获的种子。讨论如何评估种子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如何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准备。6.影响套袋授粉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套袋授粉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繁殖技术,其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过程中,同样存在诸多因素可能对授粉的成功率产生显著影响。首先是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条件对花粉的活力和授粉的成功率有着直接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使花粉失去活力,从而影响授粉的成功。同时,湿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花粉的萌发和受精过程。其次是操作技术因素。套袋授粉是一项需要精细操作的技术,授粉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授粉失败。例如,授粉时期的选择、授粉工具的使用、授粉过程中的动作等都可能对授粉的成功率产生影响。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自交系之间的遗传差异可能导致花粉活力和受精能力的差异,从而影响授粉的成功率。病虫害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病虫害的发生可能导致花粉和胚珠的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授粉的成功率。在套袋授粉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十分重要。影响糯玉米自交系套袋授粉成功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环境因素、操作技术因素、遗传特性以及病虫害的影响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授粉的成功率。7.套袋授粉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推广套袋授粉技术作为糯玉米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其精准化、标准化的操作对于保障遗传纯度、提升育种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对高品质糯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套袋授粉技术的应用前景日益广阔,并展现出强大的推广价值。随着基因组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广泛应用,对自交系的遗传纯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套袋授粉技术通过物理隔绝手段有效防止了外来花粉的干扰,确保了自交系遗传背景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后续的分子检测、遗传分析及杂交种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未来育种中可能出现的新品种、新材料和复杂性状改良需求,精细化的套袋授粉技术将成为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工具。在全球粮食安全与食品多元化趋势下,糯玉米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高质量的糯玉米自交系是培育优质杂交种的关键,而套袋授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自交系的纯度和质量,进而推动糯玉米杂交种整体性能的提升。通过推广该技术,糯玉米产业可以实现品种更新换代的加速,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糯玉米产品的需求。套袋授粉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使用,符合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精准授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杂交,减少因杂交导致的品种退化和抗性丧失,从而降低对化学干预措施的依赖。规范化的套袋授粉流程易于培训和复制,有利于在广大农户中普及,助力农业生产的环保转型,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糯玉米产品的绿色认证资质,增加市场附加值。在全球范围内,糯玉米的种植和消费区域不断扩大,国际间的种质资源交换和育种合作愈发频繁。套袋授粉技术作为一种通用且高效的自交系纯化手段,易于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技术转移和推广。通过国际研讨会、技术培训项目以及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可以进一步推动套袋授粉技术的全球应用,促进国际糯玉米育种领域的资源共享与技术进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渗透,套袋授粉技术有望与智能监测、无人机授粉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的升级。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远程授粉,结合智能识别系统自动监控花期并适时套袋,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种植基地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糯玉米育种工作。套袋授粉技术在糯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前景光明,其推广不仅有助于提升育种效率、保障产品质量,还有利于推动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及技术创新8.结论与建议套袋授粉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套袋授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糯玉米自交系的纯度和稳定性,确保种子的遗传特性不受外界花粉的干扰,从而保证育种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授粉时间的精确性:研究表明,授粉时间对糯玉米自交系的成功率有着显著影响。在雌穗吐丝后的黄金时间段内进行授粉,可以显著提高授粉效果和种子质量。环境控制的必要性:套袋授粉过程中,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力等都会对授粉效果产生影响。对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是提高授粉成功率的关键。技术操作的规范性: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细致的技术要求是保证套袋授粉成功的关键。从套袋到授粉,再到后期的封存和标记,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套袋授粉技术的普及率和成功率,建议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套袋授粉的关键技术。优化环境控制措施:建议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的环境控制技术,如智能温室系统,以实现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精确调控,为套袋授粉创造最佳条件。推广套袋授粉技术:鉴于套袋授粉技术在提高糯玉米自交系纯度方面的显著效果,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如农业展览会、科技下乡活动等,加大该技术的推广力度。持续改进技术流程:鼓励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持续对套袋授粉技术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育种需求。参考资料:水果套袋主要在生长后期,其作用为防止水果在接近成熟的时候受到鸟类的侵袭、病虫害的危害以及风雨阳光的损伤,因而造成收获的减少或质量的差异。同时还能隔离环境污染对水果的侵蚀,使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被树枝刮伤。套袋可产生局部温室效应,使水果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水果的光泽,增加水果的产量,并缩短其成长期。同时由于生长的过程中不需施用农药,使水果具有高品质且无公害,达到国际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的要求转向高品质和无公害化(即所谓绿色水果),市售无公害水果价格明显高于普通水果,而无公害水果的生产取决于是否应用水果套袋技术。水果套袋在不影响、不损害水果正常生长与成熟的前提下,不仅隔离农药与环境污染使水果无公害,而且通过隔离病虫害及尘土的作用使成熟水果表面光洁、色泽鲜艳,提高了水果档次,效益显著。通俗的讲,水果套袋就是水果的外衣,也是保护膜。水果套袋一般由纸制和PE(塑料薄膜)两种材料制成,有袋状和网状,根据不同的水果其尺寸和规格也不尽相同,颜色也土黄,浅褐色居多。水果套袋的作用在生长后期,其机理在于:几乎所有的水果在接近成熟的时候都会受到鸟类的侵袭、病虫害的危害以及风雨阳光的损伤,因而造成收获的减少或质量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传统方式是喷洒农药,不但效果差,而且还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即使如此,仍然有30%左右的水果在收获前受到损失。而水果套袋则解决了这些困扰,因为在套袋中的水果不会受到鸟类的侵害,不会受到果蝇细菌的感染,在生长过程中不会被树枝刮伤,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更由于套袋本身的透气性可产生个别温室效应,使水果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提高水果的甜度,改善水果的光泽,增加水果的产量,并缩短其成长期。同时由于生长的过程中不需施用农药,使水果具有高品质且无公害,达到国际标准。根据生产和试验的长期观察,香蕉可用蓝色的薄膜袋,龙眼、芒果夏季用青蓝色塑料网袋,金煌芒也可用外黄内黑双层复合湿强纸袋,梨可外黄内黑加红纸的双层纸袋,大青枣可用透气性、透明性好的薄膜袋,枇杷可用外黄内黑双层复合湿强纸袋。荔枝、柚子、桃、番石榴、红芒、葡萄等应选白色湿强透气性好的单层纸袋。套袋前先用无公害食品允许使用的杀虫、杀菌剂对果实全面喷涂,待药液干后进行,当天喷药的果实当天套完。香蕉在断蕾后15~20天进行套袋。龙眼荔枝在疏果结束后进行。梨、桃在谢花后30天左右套袋。芒果在采收前45~60天进行。枇杷在谢花后30天左右经疏果、定果后套袋。柚、桠柑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套袋。果实套袋技术应用后,一般而言,可以促进果皮花青素的显色背景,从而极大地增进果实的着色,使除袋后的果实色泽鲜艳、美观;套袋果实可以防止病虫侵染,减少病虫危害;套袋果实还可减少风雨、机械损伤,烂果少,利于贮藏运输;同时果实农药接触量少、残留少、果面污染少。北方生产的苹果、雪梨等大宗水果已被大规模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南方果区对芒果、大果甜杨桃、大果番石榴等水果也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套袋果园要求综合管理水平高,树体健壮,病虫害发生轻,树体结构良好,通风透光,生长季透光率达到25~35%,667平方米枝量10~12万条,667平方米留果1~4万个,一律留单果。选择结果部位好、果柄长、果型大且端正、无病虫害的果实进行套袋。套袋品种主要选择商品性好、有较大面积栽培的大果型优良品种,如红富士、乔纳金等苹果品种;水晶梨、黄金梨、砀山酥梨;莱州仙桃、中华寿桃;红提、巨峰葡萄品种。(1)合理整形修剪:套袋果园应采用合理的树体结构。苹果、梨以小冠疏层形、基部三主枝改良纺锤形为主,修剪上以轻剪、疏剪为主,冬、夏剪相结合,重点调整结果枝组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解决风、光问题;桃主要回缩衰弱枝,疏除旺长枝,甩放结果枝,保持中庸树势;葡萄主要疏除过密枝蔓,重剪生长弱的枝蔓,并做好抹绑蔓工作。(2)加强土肥水管理:套袋果园应加强土壤改良,使果园活土层深度达到80CM。山地果园在加深土层的同时,尽可能存蓄雨水。套袋果园宜采用生草制,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持水土,草种宜选用白三叶草、黑麦草等。套袋果园应加大优质土杂肥的施入,同时施入硼砂和硫酸锌等微肥;追肥以氮肥为主,以促进果树前期生长发育;在花后2周、4周各喷布1次氨基酸钙体肥,以有效减轻或防止苦痘病的发生。一般花前和套袋前进行浇水,使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3)疏花疏果、合理负载:果园需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花期放蜂;套袋前严格疏花疏果,调整好树体负载量,实行以花定果技术。苹果和梨等树种按20~25CM的间距留1个壮花序,每1个花序留1个果,桃按10~15CM的间距留1个果,葡萄每个结果新梢留1穗,每穗留50~60粒,于落花后1个月完成疏花疏果工作。水果套纸袋的选择应根据园内树长势状况、生产目标、经济能力等合理选择。以生产高档出口果为目的的最好选择质量较好的进口双层袋,如小林袋、星野袋、佳田袋等;以生内销优质果为目的的宜选择质量可靠的国产双层袋、如凯祥袋、天津袋、北京袋等;以防止果锈、提高果面光洁度为主要目的时,可选用成本较低的单层袋;塑膜袋和自制报纸袋尽量少用或不用。试验证明,各树种可选择下列纸袋:苹果(红富士、乔纳金)套小林袋、星野袋、佳田袋、凯祥袋、天津袋、富民袋、爱农袋等;梨(水晶梨、黄金梨、砀山酥梨)套小林袋、凯祥袋、天津袋、佳田袋、北京袋等;桃(莱州仙桃、中华寿桃)套佳田袋、凯祥袋、北京袋等;葡萄(红提、巨峰)套佳田袋、凯祥袋等。苹果套袋时期应选择在果实生理落果后的6月下中旬,此时套袋既可避开果锈主要发生期和果实生理落果期,又可避开春旱时间以预防果实日灼,而在特殊干旱的月份,苹果套袋时间应推迟至7月上旬,避开初夏高温,防止日烧发生,或者在套袋前将整个园透水一次,以调节果园湿度;梨在5月上中旬疏果结束后套袋;葡萄在葡萄生理落果后,果粒长到豆粒大小时经疏粒、整穗后立即套袋。套袋时间以晴天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6:00为宜。套袋前将整捆套袋放于潮湿处,使之返潮、柔韧;选定幼果后,小心地除去附着在幼果上的花瓣及其他杂物,左手托住纸袋,右手撑开袋口,或用嘴吹开袋口,令袋体膨起,使袋底两角的通气放水孔张开,手执袋口下2~3CM处,袋口向上或向下,套入果实后使果柄置于袋的开口基部,然后从袋口两侧依次按“折扇”方式折叠袋口于切口处,将捆扎丝扎紧袋口于折叠处,于线口上方从连接点处撕开将捆丝返转90度,沿袋口旋转1周扎紧袋口,使幼果处于袋体中央,在袋内悬空,以防止袋体摩擦果面,不要将捆扎丝缠在果柄上。套袋时用力方向要始终向上,以免拉掉幼果,用力宜轻,尽量不碰触幼果,袋口也要扎紧,以免害虫爬入袋内危害果实和防止纸袋被风吹落。树冠上部及骨干枝背上裸露果实应少套,以避免日烧病的发生。套袋顺序为先上后下、先里后外。每667平方米的苹果套袋数量分别为:苹果和梨园7800个左右,桃园为6500个左右,葡萄园为1600个左右。摘袋时期依低袋种类、果树品种不同而有较大差别,苹果黄绿色品种的单层袋,可在采收时除袋;红色品种使用单层袋的,于采收前30天左右,将袋体撕开呈伞形,罩于果上防止日光直射果面,过7~10天后将全袋除去,以防止日灼,加速着色;红色品种使用双层袋的,于果实采收前30~40天,先摘外袋,外袋除去后经4~5个晴天再除去内袋。桃摘袋的时间,双层袋采前15~20天除外层袋,单层袋撕开袋体,采前7~10天全部除袋。梨、葡萄采收前不去袋。一天中适宜除袋时间为上午9时~11时,下午3时~5时,上午除南侧的纸袋,一定要避开中午日光最强的时间,以免果实受日灼。摘袋时间过早或过晚都达不到套袋的效果;过早摘袋,果面颜色暗,光洁度差;过晚除袋,果面颜色淡,贮藏易褪色。摘除双层袋时先沿袋切线撕掉外袋,待5~7天后再摘除内层袋;除单层袋时,首先打开袋底通风或纸袋撕成长条,几天后即除掉。一般分两次进行,摘叶量红富士品种掌握在15%~20%。第一次在9月上旬,摘除应摘叶的60%-70%;第二次在10月上旬,摘除应摘叶片的30%~40%。以摘除果台基部的叶片,以增加果实直接的浴光程度,有效增进着色。摘叶时,用剪子将叶片剪除(保留叶柄),先摘黄叶、小叶、薄叶、后摘秋稍叶。转果可使果实着色指数平均增加20%左右,转果时期在摘袋后15天左右进行(即阳面上足色后),用改变枝条位置和果实方向的方法,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为防止果实再转原位,可用透明白胶带将果固定),使之充分受光,果面易成红色,转果时间掌握主要是为了防止果面摘袋后出现枝叶磨伤,利用摘下来的低袋,把果面靠近树枝的部位垫好,这样可防止刮风造成的果面磨伤,影响果品外观质量。铺银色反光膜在果实着色期(红富士苹果在9月上旬),树盘铺银色反光膜可改善树冠内膛和下部光照状况,使树冠下部的果实,尤其萼洼及周围充分着色,真正达到全红果。反光膜铺于树冠下,行间留出作业道,边缘固定,一般667m2园用膜400~500m2。果实采用套袋果园要加强肥水管理和叶片保护,以维持久健壮的树热,满足果实生长需要。由于套袋栽培果实中含钙量下降,易患苦痘病等,在7~9月份每月喷一次300~500倍的氨基酸钙或氨钙或氨基酸复合微肥。在6月下旬、采收前40天和20天各喷布1次50010-6稀土,或6月、7月和采收前1个月喷布光合微肥、农家旺等微肥,以提高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膨大期、摘袋前应分别浇一次透水,以满足套袋果实对水分的需求和防止目的。除进行正常树体管理外,应注意:一是套袋的果树,尽量不要环剥;二是为使树冠套袋有足够的果树,达到良好的效果,除袋后及时进行秋剪,清除树冠内徒长枝、外围竞争和骨干枝背上的过密枝。除进行果园全年正常病虫防治外,套袋前1~2天全园喷一遍杀菌剂和杀虫剂,以防治烂果病、棉铃虫、蚜螨类等病虫的为害。药剂包括喷克6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棉神1号、高渗灭杀净等。不要用有机磷和波尔多液,防止果锈产生。果实袋内长随应照常喷洒具有保护叶和保果作用的杀菌剂,以防菌随雨水进入袋内为害。除袋后喷一次喷克(600倍)、甲基托布津(70%,1000倍)等内吸杀菌剂,防治果实内潜伏病菌引起的轮纹烂果病,同时喷1-2次有增色作用的药肥,如300倍的磷酸二氢钾、800倍的施康露、农家旺等,以增色防病。采收后,将用过的废纸袋及时集中烧毁,消灭潜伏在袋上的病虫源,以减少翌年的危害。为了提高套袋果的优质果率,多生产高档优质果品,要根据果实的着色情况适期、分批采收。在适宜采收期内,采收越晚,着色越好,品质越佳。由于套袋果果皮较薄嫩,在采收搬运过程中,尽量减轻碰、压、刺、划伤。(1)纸袋选择优质双层袋对增进果实外观品质的效果优于单层袋。建议以红富士为主的红色苹果品种,应选用外灰内黑的双层袋,单层袋可选用外灰内黑的纸袋,规格一般为150mm×184—188mm。梨(以丰水梨为主)主要选用遮光性较强的内袋黑色、外袋浅黄褐色,或内袋黑色、外袋深红褐色的双层袋,也可选用内面黑色、外面灰色的单层袋,规格一般为120~190mm×140~160mm。以中华寿桃等为主的桃品种,最好选用外袋深红褐色、内袋黑色,或外袋浅黄褐色、内袋黑色的双层袋,规格一般为170mm×230mm。葡萄(以红地球为主)应选用半透明纸质或纸质较厚的专用葡萄袋,规格一般为215~290mm×330~360mm。(2)套袋时期从提高套袋成功率和果实以外观为主的综合品质全面考虑,套袋适宜时期为生理落果后的初期。一般情况下,苹果应在谢花后的30~35天开始,半月内结束;梨在定果后进行,麦收时结束;桃一般在定果后套袋,6月中旬前(麦收结束时)基本结束;葡萄在果粒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套袋。套袋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00—11:00和下午2:00—6:00为宜。同时,一个果园最好是所有果实全部套袋,以便管理。(3)套袋方法套袋前3~5天,将整捆果袋用单层报纸包好,埋入湿土中湿润袋体,可喷水少许于袋口处,以利扎紧袋口。果园喷药后应间隔2~3天再套袋。套袋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套袋时间套袋时间越早,套袋果外观品质越好。套袋过早(生理落果前),会出现袋内落果,增加生产成本,而且果肉品质会下降。因此要根据水果品种、栽培情况而定。当前大面积推广套袋的大果番石榴、大果甜杨桃、AP番荔枝等水果,果实套袋时间适宜在谢花后20~30天,小果果径在2~3厘米时进行。套袋前应喷洒一次杀虫、杀菌剂,以消灭病虫,保护果实。杀虫剂可选用敌百虫、除虫菊酯类药剂等,杀菌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等。套袋种类选择不同水果品种,选择不同套袋。工厂生产的套袋品种很多,有单层袋、双层袋,有上腊袋、不上腊袋,有上杀虫杀菌剂袋等。套袋颜色有白、黄、蓝、棕、黑、褐等各种颜色。材料有纸质、薄膜、泡沫塑料、毛纺布等,并依据水果大小制成各种规格的套袋。在使用的时候,可根据不同水果品种选择果袋。经科研部门试验,总结出一套果实套袋方法推广应用。如大果甜杨桃、AP番荔枝、紫花芒等水果可用单层白色纸袋。大果番石榴套果要用泡沫网袋先套,外加塑料薄膜套护,塑料薄膜底部要留排水孔,防止袋内积水。金皇芒果要用双色纸袋。荔枝、龙眼、黄皮等水果可用网纱袋或毛纺布袋等。病虫防治效果显著随着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的不断发展,果实套袋技术的应用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病虫防治效果显著。根据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和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开展果树病虫综合防治的4个示范点的调查,应用果实套袋面积680多亩,各种果树套袋防治病虫害的综合效果平均达到1%。主要果树如新世纪番石榴、芒果、大果甜杨桃、AP番荔枝等虫害防治效果特别显著,平均达到90%,病害为7%。经济效益提高应用果实套袋的果园与不套袋而采用常规除虫防病方法进行管理的果园对比,即使产量相当,但套袋果好果率达到90%,而常规管理果的好果率一般只有70%。同时,由于套袋明显发送了果实的外观品质,产地销价较未套袋果每公斤可提高5-1元,而且可耐贮藏。以每亩2000公斤产量计算,两种栽培方法,各自扣除纸袋成本、套袋用工和除虫防病药物、人工等工本费用后,套袋的产量和产值比不套袋明显提高22%-30%。生态效益明显应用套袋技术的果园,一般只在开花期和套果前施用农药,用药次数、数量均比不套袋减少,可保护环境,防止农药污染,对保持生态平衡。水果套袋的推广给果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据综合统计,每套一个苹果,可多卖5角钱,一个苹果可得净利润3一4角,一亩地按一万颗苹果计,可为果农增收3000一4000元。所以水果套袋也已由最初的山东,扩展到陕西、山西、河北以及南方诸多省份。但较之先进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同样以苹果为例,目前我国套袋仅为30亿个,以1个6两重计,为90万吨。而我国全年苹果总产量为2100万吨,套袋比例仅为3%。所以农业部已把水果套袋作为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大力推广,以期套袋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推广水果套袋技术还有一些相关环节要解决好。一是疏花疏果技术的推广。二是套袋纸业的进一步发展。日、韩、中国台湾的套袋纸性能要优于国产产品,苹果套袋基本是国外袋,梨主要是国产袋,葡萄、芒果等也以进口袋为主,所以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人,生产合格的、高档次的套袋,培植国内套袋纸生产企业,同时也要适当减免一些套袋纸的进口关税,以利于套袋伎术的普及,以利于我国水果能更多地打入国际市场,为果农也为我们国家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聚乙烯+助剂)→高速热混→挤出塑化→冷却→破碎(聚乙烯+破碎料)→挤出塑化→冷却→破碎→母料包装眼下,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宗水果都进入了生长后期,象北方的苹果和梨,以及南方的芒果等。据了解,许多果农都对水果套袋情有独钟,从少数套袋到整亩套袋,从苹果到葡萄,从芒果到荔枝。我国水果套袋的现状如何,将来发展前景怎样?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王小兵副处长王先生介绍:我国的水果套袋技术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日本等国引进的,已进入了大面积推广阶段,套袋的品种己扩展到苹果、梨、桃、葡萄、杨桃、芒果等多种水果上。水果套袋最大的好处是改善外观品质和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外观品质突出表现在表面光洁和着色全面上,比如苹果,不套袋着色最高程度也就2/3,套袋后着色面积则可达到99%以上。外观品质的改善和农药残留的降低是我国水果得以打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内果品相对过剩,外国优质水果也在陆续进入我国,水果套袋是我果品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配套措施。甜、糯玉米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在南方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些玉米自交系,本文对南方地区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重要目标性状和育种潜力的分析。本研究选取了南方地区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这些自交系均具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生态类型和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果穗性状、籽粒性状等重要目标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育种潜力进行评估。通过对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目标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自交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穗位高的变异范围较大,分别为67~33cm和67~33cm。果穗性状和籽粒性状也存在较大的变异,如穗长变异范围为33~67cm,穗粗变异范围为67~33cm,粒色变异范围为白色、浅黄色、黄色、浅棕色和棕色等。这些变异为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通过对目标性状的聚类分析,将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分为高、中、低三个育种潜力等级。高育种潜力等级的自交系具有多个优良性状,可作为重点育种材料进行培育。同时,通过对不同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可用于杂交种的配制。本研究对南方地区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重要目标性状和育种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自交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较高的育种潜力。在未来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自交系的优良性状和配合力,培育出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甜、糯玉米新品种。同时,应加强对其他潜在目标的性状进行分析和鉴定,进一步挖掘育种潜力。还应加强甜、糯玉米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育种工作提供更多的基础材料。随着人们对甜、糯玉米需求的不断增加,对其品质和产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育种工作中,应注重品质和抗性的提高,培育出更加优良的甜、糯玉米品种。应加强育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如基因编辑技术等,为甜、糯玉米育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还应加强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甜、糯玉米育种事业的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糯玉米自交系的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糯玉米自交系进行SSR标记分析,发现糯玉米自交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地理距离较近的群体之间。本研究还揭示了糯玉米自交系的群体遗传结构特点,为进一步优化糯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糯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因其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由于种植环境的差异和种植方式的多样性,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对育种工作的影响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了解糯玉米的遗传背景,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对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选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50份糯玉米自交系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了SSR标记分析。采用PCR技术扩增SSR标记,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通过统计各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基因频率等数据,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和遗传距离。利用群体遗传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究糯玉米自交系的群体遗传结构。通过对50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SSR标记分析,共检测到12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位点有4个等位基因。各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37-89之间,平均值为63。地理距离较近的自交系间遗传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