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_第1页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_第2页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_第3页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_第4页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1.舞台设计与布景昆剧舞台设计的历史演变:从昆剧的起源到现代,其舞台设计如何随着时间和技术的发展而变化。重点可以放在明清时期的舞台设计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舞台布景的特色与功能:昆剧的舞台布景通常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这部分可以探讨布景如何通过有限的元素来表达复杂的场景和情感,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如何增强戏剧的表现力。舞台设计的艺术美学:分析昆剧舞台设计中的美学原则,如对称、平衡、留白等,以及这些原则如何与昆曲的音乐、表演和剧本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舞台设计的社会文化意义:探讨昆剧舞台设计如何反映和影响当时的社会文化。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舞台设计,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审美趋向和价值观。现代昆剧舞台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现代昆剧在舞台设计方面的创新,如现代材料和技术在舞台布景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创新如何为昆剧带来新的生命力和观众群体。总结昆剧舞台设计与布景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昆剧艺术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这个段落将深入探讨昆剧舞台美术的历史、美学和社会文化意义,以及其在现代的创新与发展。2.服饰与化妆昆剧舞台的服饰与化妆,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自昆剧诞生以来,其服饰与化妆便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进,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观念,更是昆剧表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服饰方面,昆剧的戏服,即“行头”,种类繁多,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早期的昆剧戏服受到明清两代服饰文化的影响,以华丽繁复为特点,注重细节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昆剧戏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体现了传统服饰的韵味,又适应了舞台表演的需要。在戏服的材料选择上,也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如使用丝绸、缎子等高级材料,结合刺绣、织花等精湛工艺,使得昆剧戏服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化妆方面,昆剧舞台的化妆技艺同样博大精深。昆剧演员的化妆讲究“生旦净末丑”五行角色的特点,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化妆方法和技巧。化妆过程中,演员们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元素,巧妙地勾勒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同时,昆剧化妆还注重与服饰、表演动作的协调配合,以营造出更加完美的舞台效果。昆剧舞台的服饰与化妆不仅是演员表演的重要辅助手段,更是展现昆剧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昆剧服饰与化妆的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昆剧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3.道具与象征意义昆剧,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的瑰宝,其舞台美术不仅承载着视觉审美的功能,更蕴含着深厚的象征意义。道具,作为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昆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丰富了昆剧的艺术表现力。昆剧的道具可分为两大类:实用道具和象征道具。实用道具如桌椅、扇子、笔墨等,它们在舞台上的使用贴近生活,为演员的动作和表演提供依托。象征道具如花瓶、宝剑、玉佩等,它们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用以暗示剧情的发展或角色的心理状态。昆剧中的象征道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例如,花瓶常常象征着女性角色的美好与脆弱宝剑则象征着英雄气概和力量玉佩则常常与忠诚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这些道具的使用,不仅增添了舞台的美感,更通过其象征意义,加深了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昆剧的道具并非简单的舞台装饰,而是与演员的表演紧密结合。演员通过道具的使用,能够更好地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例如,通过扇子的开合,可以表现角色的情绪波动通过笔墨的挥洒,可以展现角色的文化修养。这种道具与表演的融合,使得昆剧的舞台美术更具动态美和表现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昆剧道具的运用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一些传统的道具被赋予新的象征意义,而一些新的道具也被引入昆剧舞台。这种演变反映了昆剧艺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无论道具如何变化,其核心目的始终是服务于昆剧的表演艺术,增强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总结而言,昆剧的道具与象征意义是昆剧舞台美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昆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加深了观众对昆剧文化内涵的理解。通过对昆剧道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领悟昆剧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1.西方戏剧影响下的变革《昆剧舞台美术源流考》文章中的“西方戏剧影响下的变革”段落,将探讨昆剧舞台美术如何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并经历了哪些变革。这一部分将深入分析昆剧传统美学与西方戏剧元素融合的过程,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影响昆剧的舞台设计、服装、化妆和道具等方面。通过具体案例和比较研究,本文将揭示西方戏剧影响下昆剧舞台美术的演变轨迹,以及这种演变对昆剧艺术特色和观众接受度的影响。2.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昆剧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其舞台美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语境与观众审美需求的变迁,昆剧舞台美术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并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在设计理念上,当代昆剧舞台美术师们在尊重与继承传统美学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注重舞台空间的象征性与抽象化表达。他们借鉴现代剧场的布景设计手法,通过灵活多变的舞台装置、多媒体投影等手段,营造出既有古典韵味又富于现代感的视觉环境。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传统舞台时空的表现维度,也为昆剧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叙事手段。例如,在诠释古代背景的剧目时,可能会运用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现代舞台元素,如几何线条、光影效果等,来隐喻人物心理状态或强化剧情主题,赋予古老剧目以新的视觉冲击力。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昆剧舞台美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LED屏幕、全息投影、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等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使得传统布景的静态描绘转变为动态影像的立体呈现,极大地增强了舞台视觉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也开始在特定演出中崭露头角,为观众创造出沉浸式观剧体验,使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剧中情境。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了演出的整体艺术效果,也满足了现代观众对于视听享受的高期待值,进一步拉近了古老昆剧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在材料选择与制作工艺方面,昆剧舞台美术亦展现出与时俱进的一面。传统的木雕、漆画、丝织品等手工技艺与现代新型材料如轻型金属、环保塑料、高性能纺织品等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材质的质感与温度,又确保了舞台道具与布景的耐用性、安全性与便捷性。同时,现代3D打印、激光切割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使得复杂精细的舞台造型能够精准快速地制作完成,大大提升了舞台美术制作的效率与精度。在全球化背景下,昆剧舞台美术还积极吸纳国际艺术潮流与跨文化元素,实现跨文化艺术的对话与交融。设计师们在创作过程中,既借鉴西方戏剧的舞台构成理念,如开放式舞台、极简主义布景等,又巧妙融入其他民族的艺术符号与色彩语言,形成具有世界视野的创新设计。这样的交融不仅丰富了昆剧舞台美术的语汇,也使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包容性,推动昆剧走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昆剧舞台美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过程中,以创新设计理念、革新技术手段、更新材料工艺以及开展跨文化艺术交流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拼接,而是深入挖掘传统艺术精神内核,使之与现代审美趣味、科技力量和社会需求和谐共生,共同塑造出既深植传统根脉、又3.技术革新与应用昆剧舞台美术的技术革新与应用,是昆剧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这些革新不仅推动了昆剧舞台美术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丰富了昆剧的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灯光技术的革新对昆剧舞台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传统昆剧中,灯光运用相对简单,主要依靠自然光或简单的照明设备。随着现代灯光技术的发展,昆剧舞台美术开始运用更加复杂和精细的灯光设计。通过使用电脑控制的灯光系统,昆剧舞台能够创造出更加多变和动态的光影效果,增强了戏剧的气氛和情感表达。例如,通过调节灯光的颜色、亮度和运动,可以模拟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为观众营造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舞台机械的应用也是昆剧舞台美术技术革新的重要方面。传统昆剧舞台的布景和道具相对简单,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昆剧开始运用各种舞台机械来创造更加复杂和震撼的舞台效果。例如,使用升降机、旋转舞台和飞行装置等,可以使演员在舞台上实现飞行、悬浮等特效,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舞台机械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快速换景,使得戏剧的节奏更加紧凑,观众能够更加投入剧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昆剧舞台美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结合投影、视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昆剧舞台美术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视觉元素。例如,通过投影技术,可以在舞台上呈现出山水、云雾等自然景观,增强戏剧的视觉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打破传统舞台的限制,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奇幻场景,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昆剧舞台美术的技术革新与应用,不仅推动了昆剧艺术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丰富了昆剧的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灯光技术的运用、舞台机械的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引入,都为昆剧舞台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使得昆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参考资料:昆剧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其舞台美术也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昆剧舞台美术的源流、色彩理论、场景设计、表演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带大家领略昆剧舞台美术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昆剧舞台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由昆曲鼻祖魏良辅创建的水磨腔奠定了昆剧的基调。随着昆剧的发展和演变,舞台美术也随之不断创新,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沉淀和积累。早期昆剧的舞台美术受限于演出场所和演员的表演方式,主要表现在服装、道具和化妆等方面。后来,随着昆剧逐渐走向成熟,舞台美术也逐渐丰富起来,开始涉及到布景、灯光和音响等元素。色彩是昆剧舞台美术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表现情感和意蕴。在昆剧中,色彩的运用非常考究,既符合古代中国的色彩观念,又体现了戏剧的情感表达。昆剧舞台美术中色彩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类。冷色包括蓝色、绿色和紫色等,给人以清冷、宁静的感觉;暖色包括红色、黄色和橙色等,给人以热烈、兴奋的感觉。色彩的搭配也是昆剧舞台美术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演出中,色彩的搭配要尽量和谐统一,避免过于突兀。例如,演员的服装颜色要与道具、布景等相协调,从而营造出浓郁的戏剧氛围。色彩的对比也是昆剧舞台美术中的重要元素。通过色彩的对比可以突出戏剧的高潮和转折点,表达出强烈的情感效果。例如,在演出中,通过换景、转场等方式改变场景的色彩搭配,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场景设计是昆剧舞台美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体现剧情的节奏和起伏。昆剧舞台美术中的布景设计要遵循“一景多用”的原则。在演出中,布景要能够灵活变换,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布景的造型和色彩也要与剧情相符合,以便更好地表达戏剧的主题和情感。灯光设计也是昆剧舞台美术中非常关键的一环。通过不同的灯光效果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例如通过弱光可以表达出悲伤、凄凉等情感;通过强光可以表达出欢快、热烈等情感。道具也是昆剧舞台美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具的种类繁多,包括生活用品、武器、乐器等。道具的运用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通过道具来表达出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感。昆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需要演员的表演、唱腔、动作等与舞台美术形成完美的结合,才能创造出优美、深刻、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演员的表演是昆剧的核心。演员通过唱腔、念白、动作等方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与舞台美术形成紧密的配合。例如,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动作的节奏和力度,以便与舞台美术的设计相协调,呈现出最佳的演出效果。唱腔是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美的唱腔可以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戏剧的主题。唱腔与舞台美术也有着紧密的。例如,在演出中,通过改变唱腔的音调和音量可以配合舞台美术中的灯光和音效设计,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强调自我支配的政治、伦理学说。从事实的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从文艺复兴时期起源的,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等级秩序的道德与政治原则。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它被视为一种具有普遍人性的人本主义价值观。西方个人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人主义的概念开始萌芽,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例如,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就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中心地位。在中世纪,尽管封建等级制度对个人自由和权利有所限制,但随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个人主义在宗教领域中得到了发展。这些宗教都强调个人的信仰和灵魂得救,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西方个人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教会的权威。人文主义者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提倡人的理性和智慧,推动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发展。在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个人主义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动。启蒙思想家们强调个人的理性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他们主张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制度,保障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在现代社会,西方个人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和推广。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更加重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同时,西方社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个人主义过度扩张导致的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现代西方社会也在寻求一种更加平衡的个人主义发展方式。未来西方社会的发展中,个人主义仍然会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平衡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认识到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需要在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来实现。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是相互促进的。未来的个人主义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推动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西方个人主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起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平衡个人主义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推动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运用舞台灯光设备(如照明灯具、幻灯、控制系统等)和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和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人物和情节的空间造型,严谨地遵循造型规律,运用好手段。(A)亮度关系--明亮程度的制订/透视/明者抢前、暗者退后/明暗对比控制/高调-强调重点/低调-效果显著(F)审美关系--与演出和揩的创作;审美的标准与/表现效果/素养(G)主观客观关系--主观表现情节的构想;客观再现演出灯光的空间构成(H)主次关系--重点人物与非重点人物,人与景的效果-人亮与景亮;强调重点-减弱非重点,局部支点-整体演区(I)情境关系--同一场景可产生不同灯的光效果,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J)创作语汇关系--有自主创意的;与情节密切相关的;连续画面的灯光构成效果(B)适当亮度--剧场以及观众席的大小/欣赏距离/内容情景的要求/投光距离/投射面积/功率/光效利用率(C)光具的组合--灯具性能的利用/多灯排列设置/灯具组合共用/定点光/单灯特灯/效果器材应用(D)布光效果--投光角度-投光方向/光区组合衔接/灯具的隐蔽方式-暴露方式(E)控制及操作--调光-改变电压/与情节相吻合时空转换/变化时机-台词-体形-曲调-声效/编程、操作、管理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中国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中国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意大利布景师进行了色光照明的试验。17世纪初意大利人在演出中做过控制灯光骤暗的各种试验。而法国古典主义演出中也做过如何表现一昼夜时间变化的尝试。18世纪以来,演出时熄灭观众席场灯、只留舞台灯光,已形成惯例。1755年德累斯顿剧院演出歌剧《耶奥》时,舞台上点燃蜡烛达8000枝之多。19世纪以来,光源变化迅速。1808年伦敦兰心剧场首先用上了煤气灯。因为煤气灯可以利用管道统一控制并可有明暗变化从而得以推广。英国人H.德拉蒙特发明了石灰灯,在舞台上能产生类似日光或月光的光色。1870年英国使用了石灰灯作为追光,后又以油漆涂在石灰灯的玻璃罩上获得色光效应。1846年巴黎歌剧院第一次使用电弧光源,后又利用电弧光制作出彩色丝绸滤光片并创造了用5个连续的灯光变化来表现从日落至日出全过程的舞台形象。20世纪初,钨丝灯泡问世后,为舞台提供了发光集中的聚光灯,并为表现舞台空间、创造舞台气氛提供了有利条件。调光器的发明,灯光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滤色片的使用,都加强了舞台灯光的表现力。1920年意大利人M.佛尔吐尼设计了一种柔光光线反射系统,利用从丝织品上反射出来的电弧光源来摹拟自然界的光色表现天空的幻觉。20世纪初瑞士舞台美术家A.阿庇亚及英国导演、舞台美术家戈登·格雷先后提出了灯光艺术造型理论,要求灯光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与节奏感。实践证明它为灯光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现代派的演出中,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演出都很重视舞台灯光的作用。如利用闪烁的灯光制造出动荡的舞台气氛;以切光代替闭幕,制造舞台上的蒙太奇场面等。20年代德国导演E.皮斯卡托首先在舞台上使用了电影手法。50年代中捷克斯洛伐克的舞台美术家J.斯沃博达创造了多屏幕、多层次多角度的投映技术和不同的灯光塑形技术,从而丰富了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促进了灯光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用了许多喜鹊灯。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功能:①使舞台画面更清晰:使观众能够看清什么或舞台的某些角落不观众看见(现性)。②加强舞台表演的效果:符合剧情需要,使背景显得自然,对剧情发展起到衬托、暗示和诱导作用、调节气氛(演员、观众)。舞台灯光的使用原则:①强度(指灯光的亮度):必须有足够的灯光,使观众能够看到颜色、外表和细节。②分配:包括灯光的使用分配和射向舞台的方向分配,主体必须与配角和背景与明显不同(颜色)可亮度区别。③颜色:依靠色纸、电脑调色等方式来满足剧情的需要。④变化:依剧情需要,使灯光的颜色、亮度、运动进行变化。在舞台灯光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在减少某一光源前,应做好增强下一光源的准备,除剧情的特殊需要外。尽是避免黑声,以免影响演职人员的工作。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的作用:①照亮演出环境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②导引观众视线;③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④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⑤渲染剧中气氛;⑥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作为当前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灯光已融入舞美创作风格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灯光艺术已成为舞台演出中的主要手段,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效果:“光可以解释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心灵,创造人物的精神意境,运用各种光的色彩,光的明暗对比,以及不同的光位、光影、光束等,投入戏剧情感的波涛中参与表演。现代灯光设计可以将简练的布景赋予丰富的感情,随着剧情的进展,情境的转移、时空的更迭、矛盾的激烈冲突,都可以看到灯光在相同布景条件下产生的丰富变化,使舞台景物有了生命,更将人物的心灵世界化为有情的光、色传达给观众。灯光是舞台的灵魂,舞台灯光效果讲究现场美,让观众在剧场得到一种真实感的享受。舞台灯具按光学结构可分为泛光灯、聚光灯和幻灯三类;按舞台上安装的部位则又有面光、耳光、脚光、柱光、顶排光、天排光、地排光以及流动光之分。泛光系统是指可以发出均匀柔和的光线并能照射出一定方向灯光的灯具。单独的泛光灯、顶排灯、脚灯和幕灯等一般用于照亮天幕、绘画布景或演区。聚光系统指能发出定向并能控制光区范围的灯具。一般是用折射原理,通过透镜投出不同的光斑。如用螺纹柔光镜头则能产生边缘柔和的光斑。采用反射光学结构取得聚光效果的灯叫回光灯。幻灯系统是在聚光灯具前再加一组物镜使其投光成像。这种幻灯又可分为:①利用幻灯片成像的投景幻灯;②通过转动的圆盘式链带把云、水、火等活动形象投在景物上的投景幻灯;③利用长焦距物镜使小光斑清晰成像。突出主角形象的追光灯;④椭球面凹镜名为造型灯的灯具。舞台灯光的控制系统须能有效地控制和调配全部灯具并产生谐调的艺术效果。它由电源配电板、调光器及总控制台三个部分组成。舞台灯光设计主要根据剧本、导演要求及舞台美术的总体设想进行艺术构思,绘制布光设计图,并具体安排技术体现工作。灯光设计应能利用多种造型手段,适应不同风格的演出,如有的演出要求表现出写实主义的风格,而有的则要求创造出抽象的、写意的或隐喻的意境。要想做好专业舞台灯的配置,首先要了解舞台灯具的常用光位。这是正确选用配置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三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遍照明,增强舞台照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称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聚光灯:是舞台照明上使用最广泛的主要灯种之一,市场有1KW、2KW,以2KW使用最广。它照射光线集中,光斑轮廓边沿较为清晰,能突出一个局部,也可放大光斑照明一个区域,作为舞台主要光源,常用于面光、耳光、侧光等光位。柔光灯:光线柔和匀称,既能突出某一部分,又没有生硬的光斑,便于几个灯相衔接,常见的有3KW、1KW、2KW等。多用于柱光、流动光等近距离光位。回光灯:它是一种反射式的灯具,其特点是光质硬、照度高和射程远,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强光灯,常见的主要有5KW、1KW、2KW等,以2KW使用最多。散光灯:光线漫散、均称、投射面积大,分为天排散光和地排散光,常见的有5KW、1KW、25KW、2KW等,多用于天幕照射,也可用于剧场主席台的普遍照明。造型灯:原理介于追光灯和聚光灯之间,是一种特殊灯具,主要用于人物和景物的造型投射。脚光灯(又称条灯):光线柔和,面积广泛。主要作为向中景、网景布光、布色,也可在台口位置辅助面光照明。光柱灯(又称筒灯):使用比较广泛,如PARPAR64等型号。可用于人物和景物各方位照明,也可直接安装于舞台上,暴露于观众,形成灯阵,作舞台装饰和照明双重作用。投景幻灯(又称投影幻灯)及天幕效果灯:可在舞台天幕上形成整体画面,及各种特殊效果,如:风、雨、雷、电、水、火、烟、云等。电脑灯:这是一种由DM512或RS232或PM信号控制的智能灯具,其光色、光斑、照度均优于以上常规灯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智能灯具,常安装在面光、顶光、舞台后台阶等位置,其运行中的色、形、图等均可编制运行程序。由于功率大小不同,在舞台上使用要有所区别。一般小功率电脑灯,只适合舞厅使用。在舞台上小功率电脑灯光线、光斑常被舞台聚光灯、回光灯等谈化掉,所以在选用上要特别留意。追光灯:是舞台灯光的灯具,特点是亮度高、运用透镜成像,可呈现清晰光斑,通过调节焦距,又可改变光斑虚实。有活动光栏,可以方便的改换色彩,灯体可以自由运转等。市场品种较多,标注指标方式也不一样,以功率为标准的如:1KW卤钨光源、1KW镝光源、1KW金属卤化物光源、2KW金属卤化物光源等,也有以距离为标准的追光灯(在特定距离下的光强、照度),如8-10m追光灯、15-30m追光灯、30-50m追光灯、50-80m追光灯等,并且在功能上区分为:机械追光灯,其调焦、光栏、换色均为手动完成;另一种为电脑追光灯,其调焦、光栏、换色、调整色温均通过推拉电器而自动完成,所以在选用时一定要对各种指标认真选用。换色器的设计推广,大大地简化了舞台灯具的数量,减轻了灯光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也节约了投资金额,所以它是一种舞台配置不可缺少的器械,市场上主要有机械换色器和电及换色器两种。舞台机械换色器:其设计简便,价格较低,为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主流产品,已经接近于淘汰。舞台电脑换色器:是一种新型换色器,其采用国际标准的DM-512信号输出,可由专用控制器控制,也可连接于电脑调光台使用,它有多模式、高精度、大容量、控制距离远等特点,成为市场换色器的主流产品。模拟调光器:使用模拟调光技术,输出信号为0-10V一对一输出。一般模拟调光器设计简单,控制器路较少,调光曲线差,但市场价格较低,易于学会掌握,为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的主流产品。常见的有3路、6路、9路、12路、18路、24路、60路、120路等,每路功率多为8KW,但也有2KW、4KW等,小路数多为一体机,大路数为分体机。数字调光器:使用单片机技术,为DM512数字信号。数字调光台使用方便(特别是大回路),其调光功能、备份功能、编组功能、调光曲线等均优于模拟调光台、性能价格也比较合理,很受用户欢迎。常见的有12路、36路、72路、120路、240路、1000路等,每路多为2KW、4KW、6KW、8KW等。在了解了灯位、灯具特点和控制设备及换色器后,就可以根据各自特点、使用规模的大小、用灯繁简,因地制宜地设计出正确的使用方案了。舞台灯光系统设计是遵循舞台艺术表演的规律和特殊使用要求进行配置的,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表演艺术再现过程所需的灯光工艺设备,按系统工程进行设计配置,使舞台灯光系统准确、圆满地为艺术展示服务。1.该系统工艺设计和设备配置具有综合剧场的使用功能,在短时间内可轮换多种不同剧种的灯光操作方案。2.该系统设计可以从一种照明方案快速转换到另外一种照明方案,转换时间在2小时内完成。4.该系统设计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存储容量,整个系统在不中断主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主控台进行持续的诊断检查。5.该系统中的设备完全符合舞台背景噪声的技术要求,空场状态下,所有灯光设备开启时的噪声及外界环境噪声的干扰不高于NR25,测试点1M效果器材的噪声不大于30dB。6.系统的扩展能力是该系统设计之初有意预留的,如电力硅控容量、网络容量,待日后资金充裕或新技术出现,使本系统不至于因设计不足而大面积修改或更新,达到节省资金和快速适应变化的需求。舞台灯光灯位布置的顶光、区位构成布光阵列,舞台各部位均有布光点,杜绝死区,可灵活多变地按需组合。顶光作用是对舞台纵深的表演空间进行必要的照明,顶光配置中采用的各种灯具,大大地提高了光的透光性,可作舞台顶光布光或染色用。舞台上空,共设有20道顶灯吊杆。其中每道顶光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灯具第一道顶光与面光相衔接照明主演区,衔接时注意人物的高度,可在第一道顶光位置作为定点光及安置特效灯光,并选择部分灯加强表演区支点的照明;第二道至第十道可向舞台后直投、也可垂直向下投射、可加强舞台人物造型及景物空间的照明。前后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上空的顶光灯杆上,可任意调整灯具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光束大小,颜色等功能,确保满足演出对电脑灯变化要求。安装在部分灯具上的换色器,其作用舞台光、染色、色彩变化、衬托剧情,达到多姿多彩的效果。依据现有的国家标准、规范,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规范进行。基本技术依据的概念,在此为参照和等同。(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476-93;传输频率特性:以100~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范围内允许+/-4dB,50Hz-10000Hz允许+4~-8dB;⑵.扩声系统供电电源的变压器组应与照明、空调等大电流供电电源的变压器组分开。⑶.扩声系统供电容量AC220V/10kVA,有条件的话,最好二路供电,主、备自动切换。⑷.电力管线与音响管线应尽量避免平行,若实在无法克服时,其间隔不得小于50cm.我公司在对贵方舞台设备工程进行设计和产品的选用时,将始终以严谨专业的手段、认真负责的态度为贵单位设计出即科学合理又经济实用的方案。同时,也希望贵方能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多点布光和三维布光同时使用来满足舞台不同演出对灯光的需要,设置了面光、顶光、侧光、逆光、耳光、流动光。(1)在舞台前沿正前方做两道舞台面光,用做舞台的主光,面光主要用来满足人物正面对光的需要和突出人物表情的刻画、更生动的勾画出演员的表演特点,由于面光位置距离舞台较远,所以面光选用了本厂生产的2KW聚光灯16台和2KW回光灯20台;聚光灯投射距离远光照强;回光灯投射角度宽光斑大适用于大面积铺光提高舞台照度;并安装了面光灯换色器用于变换灯光颜色烘托舞台剧情场景。(2)在舞台上空做两道顶光,用以照亮人物顶部及部分景物光,选用12台2KW聚光灯、12台2KW柔光灯。聚光灯光效强突出人物和物体的特征;柔光灯光照柔和还原人和物体的本质色彩;同时加上调光台运用编组变化的应用,可以产生不同的灯光效果。(3)侧光位于舞台两侧,用于刻画和压制人物及物体的左右轮廓的暗影区,选用了2KW聚光灯6台和2KW回光灯6台。利用聚光灯和回光灯强硬的光斑使轮廓更为突出,更加细腻。(4)两道逆光设置于顶光后方,共选用24台1KWPAR光束灯(筒子灯)和8台2KW回光灯利用它们强光照明突出了人物和物体的整体轮廓感。(5)为弥补面光、顶光、侧光及逆光对人物及物体轮廓烘托的不足造成的阴暗面,提高清晰度,在舞台又设置了耳光、流动光。耳光距舞台距离较远选用了6台2KW聚光灯和6台2KW回光灯分左右;流动光用8台2KW回光灯,配有流动支架随意放置在舞台左右两侧补充各灯光的铺光不到位。(6)为了使舞台演出真实再现,设置了舞台背景灯,选用了8台1250W天幕灯、8台1250W地排灯,使其达到均匀的背景铺光效果。(7)为避免舞台演出平淡无奇,特为部分灯具装配了专业换色器,配合调光台编组的适时使用,会令演出达到亦真亦幻的显著效果。以上灯光系统配置,参照依据:JGJ57-2GB/14076-GYJ45-GBT、GB500116-98等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吊挂机械根据贵方提供的图纸,结合灯光系统,并依据贵方建筑的实际建设情况对吊挂设备的配置进行了如下设计:(1)会标杆1道:设在台口内侧,用于展示会议标语,突出会议主题(也可起到避免舞台上空进入观众视野范围作用)。(2)舞台大幕1道:位于会标后,大幕的形式有均匀伸缩式、无级调速对开式、匀速对开式、蝴蝶幕等,我们为贵方选用的是均速对开式大幕系统;大幕是舞台的门户,也是舞台上主要幕布设施之一。它主要用于演出开始和结束的启闭,有时也用作场幕使用。(3)舞台次幕1道:主体基础同大幕一致,选用的是电动对开式次幕系统;作为舞台主要幕布,其作用主要是用于独唱、演唱、独奏等表演形式的底幕,以及在各种戏剧、戏曲的片段中,利用他的启闭更换布景和道具。(4)背景幕(天幕)1道:类型有升降式吊杆式、串帘式、固定式等。选用了固定式背景幕,天幕是为演出中透射幻灯布景用幕。在演出中,可根据剧情的发展,更换不同的布景或景物,在幻灯的变换下,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5)舞台灯光杆5道:灯光杆用来安装舞台灯具,满足不同演出时的灯具更换,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在舞台上空顶光杆2道,逆光杆2道,背景灯光杆1道。(6)舞台侧光在舞台灯光中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位置安装在侧光灯架内,设置在舞台的左右侧台上空。(7)边幕杆3道、沿幕杆3道:用于吊挂边沿幕,边幕是舞台两侧的幕布,它起到遮盖观众对舞台两侧的视线的作用,是为增添观众对舞台美感设计的,同时增强了观众对舞台的立体感。沿幕作为舞台上沿的台口,挡住了观众对舞台上空的视线,因而衬托了舞台的美观。(8)景杆14道:景杆用于悬挂场景景幕,为舞台演出的必备机械设备(道具),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使用会令演出呈现活灵活现的效果。以上吊挂系统配置,参照依据:JGJ57-2GB/14076-GYJ45-GBT、GB500116-SJ2112等国家相关行业标准。54颗3w帕灯,电脑摇头灯、效果灯、频闪灯、激光灯、烟机、烟油、影视灯、影室灯、蓝头灯、红头灯、水晶魔球、月花灯、蝴蝶灯、仙女灯、hbo系列、xbo系列、msd系列、msi系列、msr系列、hmi系列、hti系列等一系列光源,msrhmi1200/gs、hmiSylvania以镜框式舞台为例,舞台灯光类型分为:面光,耳光,顶光,柱光,侧光1(桥光、吊笼),侧光2(高流、低流),逆光,天幕光(天地排),脚光。面光:装在舞台大幕之外上方,观众厅顶部的灯,分一道、二道、三道,后面的楼箱面光灯、中部聚光灯等也有类似作用。装置及用途:主要投向舞台前部表演区(如大幕线后8-10m),供人物造型或构成舞台上物体的立体效果。侧面光灯:在剧场楼上观众席两侧所设的灯具,光线从两侧投向舞台表演区耳光:分布在耳光、装在舞台大幕外左右两侧靠近台口的位置,光线从侧面投向舞台表演区。装置及用途:与面光相似,呈左右交叉射向舞台,用于加强舞台布景、道具和人物的立体感。顶光:在舞台顶部的灯具,一般装在可升降的吊架上,主要用于舞台中后场布光,从台口依次是:一顶、二顶、三顶、四顶;装置及用途:射向舞台中后表演区,主要用于需要从上部进行强烈布光的场合。柱光:安装在舞台假台口内侧,从台口内侧投光到表演区,可分一道柱光、二道柱光。又称内耳光。装置及用途:弥补面光过陡,消除演员前方阴影,闭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