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锡常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苏省苏锡常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苏省苏锡常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苏省苏锡常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苏省苏锡常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苏锡常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考试

第I卷(选择题共43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增加散热,使散热量远高于寒冷环境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垂体细胞上同时存在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两种受体

D.食物过咸时,垂体细胞会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基因并将产物释放到体液中

【答案】C

【分析】1、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

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

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

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平衡。

【详解】A、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汗腺活动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等途径增加散热,但

其散热量低于寒冷环境,A错误;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B错误;

C、激素只有与靶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

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包括垂体细胞在内的几乎全身细

胞,因此垂体细胞上同时存在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两种受体,C正

确;

D、食物过咸时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

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加,D错误。

故选C。

2.在众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多种内分泌腺和它们分泌的激素陆续被发现,人们逐

步认识到了激素的来源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胰岛素将无法释放

B.由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C.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能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有胰岛素和性激素等

D.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后又重新移植回去分别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答案】D

【分析】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做了如下实验:①稀盐酸一小

肠一分泌胰液;②稀盐酸一血液一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一小肠(去除通往该段的神经)

一分泌胰液;④(稀盐酸+离体小肠黏膜)提取液一血液一分泌胰液。

【详解】A、用细绳将胰腺通向小肠的导管结扎,由于分泌胰岛素的胰岛仍能保持正确的

结构和功能,且胰岛(内分泌腺)分泌的胰岛素是直接进入血液的,不需要经过导管,因

此胰岛素可正常释放,A错误;

B、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B错误;

C、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能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激素是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或多肽的

激素,所以胰岛素(本质是蛋白质)不能通过“饲喂法”补充,C错误;

D、探究睾丸分泌雄激素实验中摘除睾丸后又重新移植回去的实验中,“摘除“运用了减法

原理,“移植”运用了加法原理,D正确。

故选D。

3.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仅对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起作用,还可影响机体

的炎症反应,相关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胃腺、肠腺肠巨噬细胞

A.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交感神经

B.胃酸杀灭胃内的细菌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C.迷走神经兴奋时,有利于食物消化、炎症反应减弱

D.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后能促进肠巨噬细胞分泌TNF-a

【答案】C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

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

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

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

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和消

化液的分泌,A错误;

B、胃酸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属于体液,因此胃液杀灭胃内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

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防御是指机体对外来物质的识别、排除,B错误:

C、TNF-a能够促进炎症反应,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TNF-a,

因此迷走神经的兴奋能抑制炎症反应即具有抗炎症作用,图示还显示迷走神经能促进胃腺

和肠腺分泌消化液,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后胃肠糯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消

化,C正确;

D、根据图示信息:乙酰胆碱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

TNF-a,D错误。

故选C。

4.人体的体温在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共同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二者的放电频率会因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W分别代指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

B.人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S点可能右移

C.在发烧恢复阶段,主要的散热器官为皮肤

D.S点长期向右偏移固定于某点,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答案】D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

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

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

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详解】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

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由此可知,

C、W分别代指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A正确;

B、若人体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体温高于正常值使点S将右移,B正确;

C、在发烧恢复阶段,主要通过皮肤排汗增加散热,故主要的散热器官为皮肤,C正确;

D、S点长期向右偏移固定于某点,说明机体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D错误。

故选D。

5.“稻田养鱼”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

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排出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

良好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鱼吃杂草,杂草同化能量中的10%〜20%流入鱼体内

C.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农作物

D.该模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答案】D

【分析】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生态工程中种植业和

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10%~20%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

误;

C、农作物不能用粪便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流向了分解者,C错误;

D、生态农业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D

正确。

故选D。

6.下图为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链RNA

单链DNA

双链DNA

A.HIV只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因为只有其表面有识别HIV的受体

B.HIV仅将核糖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而其逆转录酶留在细胞外

C.HIV利用宿主细胞的模板、原料和场所合成DNA

D.HIV逆转录形成的DNA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进入细胞核中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过程示意图,HIV注入T细胞后,以单

链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单链DNA,进而进行DNA的复制形成双链DNA;之后双链

DNA进入T细胞的细胞核,与核DNA整合到一起,随着核DNA的复制而复制,并控制

合成子代HIV的RNA和蛋白质。

【详解】A、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V特异性识

别并结合的受体,并且HIV不仅只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A错误;

B、HIV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都能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在宿主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

B错误;

C、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能量和场所均由宿主细胞提供,以自身的

核酸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DNA,C错误;

D、据图可知,HIV逆转录形成的DNA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进入细胞核中,D正确。

故选D。

7.植物光敏色素是一种可溶性的色素一蛋白质复合体,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

型(Pfr)o无活性的Pr在细胞质中合成,接受红光刺激后可转化为有活性的Pfr并转移到

细胞核内,经一系列信号放大和转变,引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等生物学效应。足够

高的Pfr/(Pfr+Pr)比例对于维持叶片中的叶绿素水平是必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并传递信号,进而启动相关基因表达并引起相关的生理反应

B.Pfr和Pr的活性不同是由于光刺激引起光敏色素空间结构改变导致的

C.光敏色素是一种化学本质类似生长素的信号分子,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D.增加红光照射可以提高低温时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答案】C

【分析】光敏色素是指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光受体(色素蛋白质)。光敏色素分布在

植物各个器官中,般来说,蛋白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光敏色素。

【详解】A、光敏色素是一种可溶性的色素一蛋白质复合体,接受光刺激并传递信号,进

而启动细胞核内相关基因表达并引起相关的生理反应,A正确;

B、接受红光刺激后无活性的Pr转变为有活性的Pfr,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活性

也发生改变,B正确;

C、光敏色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接受信号的物质,C错误;

D、增加红光照射能提高Pfr/(Pfr+Pr)的比值,有利于维持叶片中的叶绿素水平,有利于

提高低温时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D正确。

故选C。

8.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图甲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由图甲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图乙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图乙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证实为口引噪乙酸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达尔文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分别罩住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下

方,得出了使植物相关弯曲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而不在下方;而图乙温特的实验得出了胚芽

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图甲为达尔文实验,自变量是锡箔遮盖的部位,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

量,单侧光的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A正确;

B、图甲实验的结论是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B错误;

C、图乙为温特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弯曲生长,这里弯

曲生长没有光的影响,C错误;

D、图乙为温特实验,温特命名促进生长的物质为生长素,后来由其他人证明生长素的化

学本质是阿味乙酸,D错误。

故选Ao

9.为探究异养培养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某同学

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摇床振荡培养0.10mmXB-K-25

小球藻每天定时取样l/400mm2

血细胞计数板

A.该实验需要在光照充足、温度和培养液pH适宜等条件下进行

B.为了使建立的数学模型更具说服力,该同学需进行重复实验

C.将培养液滴在血球计数板上后,要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影响计数结果

D.在10x目镜、40x物镜下的一个视野中能观察到完整的计数室

【答案】B

【分析】血细胞计数板: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详解】A、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异养培养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小球藻属于植物,在光下可进行光合作用,故要探究异养培养条件下小球藻种群数量的变

化规律,应在无光条件下进行实验,A错误;

B、为了使建立的数学模型更具说服力,该同学需进行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进行统计,B

正确;

C、将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后,应先轻盖盖玻片,再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其自行渗入,C错误;

D、10x目镜、40x物镜属于高倍镜,视野范围小,只能看到部分的方格,D错误。

故选B。

10.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细胞裂解死亡属于体液免疫

B.细胞因子可以加速b细胞的分化、分化过程

C.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c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D.d细胞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答案】B

【分析】据题图分析可知:a细胞是被感染的靶细胞、c细胞是记忆T细胞、b、d细胞是

细胞毒性T细胞。此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

【详解】A、a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A错误;

B、细胞因子能加速b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正确;

C、c细胞是记忆T细胞,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后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的细胞毒性

T细胞,C错误;

D、d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进入内环

境,再由抗体与内环境中抗原结合,因此d细胞不能直接消灭抗原,D错误。

故选B。

11.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

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

动示意图如下,M、N表示营养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呼吸

作用

呼吸

作用

单位:kJ/(m2,a)

A.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88kJ/(m2.a)

B.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7%

海水立体养殖模式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有效减少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

【答案】B

【分析】图中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6553kJ/(m2«a)的能量,传递给M3281kJ/(m2«a),遗

体残骸6561kJ/(m2・a),M同化的能量3281+2826=6008kJ/(m2・a),其中有3619kJ/

(m2,a)用于呼吸作用,传递至下一营养级386kJ/(m2«a),遗体残骸2102kJ/(m2«a)

【详解】A、M同化的能量=3281+2826=6107kJ/(m2-a),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同化的能量一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281+2826-3619=2488kJ/(m2.a),A正确;

B、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xl00%~6.3%,B错误;

C、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空间垂直结构的特点,分层养殖,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

正确;

D、立体养殖模式由于不同层次生活的生物不同,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有效

减少废物排放和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B。

12.图为重庆某一湖泊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L表示能量值(单位相同)、甲~丙表示不

A.能量A仅指可见光中的一小部分

B.能量E、F、G、H指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C.能量J是分解者分解乙的遗体残骸和粪便释放的能量

D.若某种生物是杂食性生物,它可能同时占据乙、丙两个营养级

【答案】C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百分比。图中是能量流

经各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流动情况:流经某个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一是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三是流向分解者。

【详解】A、生产者只能吸收可见光,所以能量A仅指可见光中的一小部分,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能量E、F、G、H指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正确;

C、能量J是分解者分解乙的遗体残骸和丙粪便释放的能量,C错误;

D、若某种生物是杂食性生物,它可能捕食甲和乙两个营养级的生物,则该生物可能同时

占据乙、丙两个营养级,D正确。

故选C。

13.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蔡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

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由浅水区到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桎柳等,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湿地中的鱼、虾、蚌类等能为人类提供食物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生活废水处理和合理建立人工湿地能有效降低人类的生态足迹

D.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时,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增加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

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

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湿地由浅水区到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羊、碱蓬、怪柳等,这是由于水平方

向上地形起伏造成的,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湿地中的鱼、虾、蚌等能为人类提供食物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

正确;

C、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

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活废水处理和建立人工湿地能有效降低人类的生态足迹,C正

确;

D、被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时,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应首先改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供

应状况,D错误。

故选D

14.从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植物的向光性,并且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随后多位

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刺激导致向光性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D.温特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为呼I噪乙酸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的研究从1880年英国达尔文-1910年丹麦的鲍森•詹森一1914年匈牙利拜

尔-1928年荷兰温特-1931年从人尿中分离出吗|跺乙酸一直到1946年科学家才从高等植

物中分离出该物质。

【详解】A、达尔文观察到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

时,胚芽鞘直立生长,遮光部位在尖端以下时,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结论为胚芽鞘尖端

接受单侧光刺激导致向光性,A正确;

B、鲍森•詹森对照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

确;

C、拜尔的胚芽鞘黑暗中实验,以排除单侧光照射的影响,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

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C正确;

D、温特对照实验(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

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但并未揭示生长素的本质是吗I味

乙酸,D错误。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有不止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分)

15.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C.“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桃花等山寺春色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答案】ABC

【分析】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

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三种类型,即增长型、衰退

型、稳定性。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保持相对稳定。

3、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原始合作(互惠):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

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

藻类的共生体;(3)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

兔为食;(4)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

排斥的现象。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5)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

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如:人与蛔虫、

猪与猪肉绦虫。

【详解】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是利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互利共生的关系进

行肥田,对彼此都有利,A正确;

B、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

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B

正确;

C、诗文的意思是捕鱼的时候不能用网眼太小的网,以保证捕捞成体,留下幼体,可保证

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以获得持续高产,C正确;

D、桃花等山寺春色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BCo

16.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外传的同时,又经轴突侧支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者

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及同一中枢的其他神经元,即回返性抑制(如

图)。图中神经元3为抑制性神经元,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神经元1

(2)神经元2

U神经元3

A.刺激神经元1会引起神经元3Na+内流

B.神经元3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2后,神经元2的膜电位是外负内正

C.抑制性神经元3自身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该机制利于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协调一致

【答案】BC

【分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是单向的。

【详解】A、据题意和图示,刺激神经元1,兴奋可传到神经元3,引起该神经元兴奋,神

经元3通过轴突侧支再回返性抑制神经元1,因此刺激神经元1会引起神经元3Na+离子内

流,A正确;

B、因为神经元3是抑制性神经元,当神经元3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2后,对神

经元2起抑制作用,此时神经元2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B错误;

C、抑制性神经元3受到刺激,自身也能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

D、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外传的同时,通过回返性抑制,又经轴突侧支使抑制性中间

神经元兴奋,后者释放递质反过来抑制原先发生兴奋的神经元,使得中枢神经元的兴奋及

时停止,因此该机制利于同一中枢内神经元活动协调一致,D正确。

故选BC。

17.下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为树突状细胞,能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

B.n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

【答案】AC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

毒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

【详解】A、m为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识别、吞噬抗原和呈递抗原信息的作用,A正

确;

B、n为辅助性T细胞,能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泌细胞因子,起到增强免疫功能,B错误;

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

是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

取,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

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

确;

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

故选AC„

18.根据某农田中引入鸭子后,鸭子与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

A.a-b段,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最可能为N2

C.鸭子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其增长率小于0

D.从模型构建类型角度分析,图示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答案】ABD

【分析】1、由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

析,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因此蝗虫的K

值为N2O

2、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

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

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

型等。

3、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又称K值。

【详解】A、由图可知,a~b段,蝗虫种群的数量是增加的,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鸭子种

群的数量也是增加的,故年龄结构也为增长型,A正确;

B、由图可知,引入鸭子后,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所以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

最可能为N2,B正确;

C、由图可知,鸭子种群数量在图中a-b-c(不包括a、c两点)的变化过程中,总数量

一直增加,故其增长率大于0,C错误;

D、由图可知,该曲线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D正确。

故选ABDo

19.甲、乙、丙三人在体检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又进行了血

液检测,如图1、图2所示。糖尿病的形成往往有许多种病因,图3中所示①、②、③是

由三种自身免疫问题所导致的糖尿病,发病机制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餐后时间(h)

图1

不同受体

胰岛素

葡萄糖

不同抗体

图3

病患者

是糖尿

,乙不

患者

尿病

是糖

可能

断甲

步判

图初

A.据

不能发

胰岛素

,使

结合

受体

岛素

上胰

胞膜

与靶细

(丫3)

抗体

制是

病机

的发

,③

3知

由图

B.

挥作

因①或

素是原

可能因

尿病的

甲患糖

C.

糖超标

造成尿

也可能

糖过多

次性摄

,一

病外

糖尿

D.除

】BCD

【答案

2可

析图

。分

正常

浓度

血糖

丙的

高,

浓度偏

乙血糖

甲和

腹时

,空

可知

析图1

】分

【分析

下降,

升高后

含量先

胰岛素

和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