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6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6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6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6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4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1 第7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16讲 ~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1894~1901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广东一模)1876年,中日就中朝关系展开论争,森有礼与李鸿章对答记录节选如下表:对答1森:至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李: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对答2森:中国不收其(朝鲜)钱粮,不管他政事,所以不算属国。李:高丽诸国此是外藩……钱粮政事,向归本国(朝鲜)经理。综合两则对答可知()A.宗藩关系之争是甲午战争的诱因B.日本运用万国公法挑战朝贡体系C.清廷运用条约体系维护宗藩关系D.中日利益冲突的实质是观念对立解析:选C根据材料“此是谬论恃强违约,《万国公法》所不许”“高丽诸国此是外藩”,可知清政府肯定条约,维护中朝的宗藩关系,故选C项;甲午战争的诱因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排除A项;根据材料“国家举事,只看谁强,不必尽依条约”,可知日本运用国家实力挑战条约、公法,排除B项;D项用观念的对立掩盖了日本侵略扩张的事实,排除。2.(2019届湖北武昌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A.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B.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C.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D.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解析:选B当时清朝百姓的做法不等同于当时所有中国人对日本缺乏正确认识,排除A项;清朝百姓期望在甲午战争的日军中找到差事说明清朝人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寻求差事的清朝百姓源于自然经济瓦解下的农民,这也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清朝百姓到日军寻求差事不能说明中日制度间的差异,排除D项。3.(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成立战时大本营,其成员具有较好的素质和军事才能,能将天皇的意志和战时大本营的决策贯彻到各作战部队。清政府则采用“谋士—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这反映了()A.日本近代军制改革的完成B.清政府不谙熟近代战争C.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D.地方督抚干预中央决策解析:选B根据材料“清政府则采用‘谋士—幕府’制,各高官雇佣大多擅长词章类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并结合所学可知,“谋士—幕府”制不能较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故选B项;日本军事决策机制是用来反衬清政府决策的落后,并非强调日军近代军制改革完成,排除A项;“洋务运动未影响中国军事”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在军事决策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4.(2019届山东日照高三校际联合检测)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解析:选B考古发掘丰富了史料,促进史学研究发展,故选B项;考古发掘的史料更为真实可信,但其可靠性也有待考证,排除A项;并非所有的历史都可以通过新史料的发现加以证实,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主观意愿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D项。5.(2019届福建泉州二模)西报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不见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清朝地方势力各行其是C.日本侵略势力受到有效遏制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选B题干中“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刘公岛降舰之役”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依据题干信息“画疆自守”“求放还广丙一船”“广东无涉”等信息可知,地方与中央离心,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侵略势力没有受到有效遏制,排除C项;地方官员并没有与朝廷分庭抗礼,只是阳奉阴违,排除D项。6.(2019届安徽淮南二模)1895年5月7日,《申报》说:“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作者认为()A.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C.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D.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解析:选C由材料“苟能坚持战议,虽彼战屡胜,我战屡败,然两军相见,败者固多丧失,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兵饷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可知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作为一岛国无法应对长久作战,中国若能坚持抗战将能取得战争胜利,故选C项;由材料“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可知作者对中日国情的分析符合实际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作者认为若中国长久抗战能取得战争胜利,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不是必然的,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彻底打破中国天朝上国迷梦,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2019届河南六市一模)“这战争,宣告了华夷朝贡体制的彻底崩溃,进而成为塑造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这战争”()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之一是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项;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项;客观上有利于“短暂的春天”出现的是一战,排除D项。8.(2019届江西上饶一模)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解析:选A由漫画名中“临渴”可知清廷的政策只顾眼前,缺乏长远规划,故选A项;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与漫画的主旨不符,排除B项;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过程中,而此漫画创作于甲午战后,且漫画内容与日军并不相关,排除C项;仅有一口“海军港”水井的挖掘不能得出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排除D项。9.(2019年全国卷Ⅱ“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联考)1895年2月,两江总督张之洞向清政府进言:以台湾作保,向英国借款以抵御日本侵略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提出台湾租界化、抵押台湾,并直接与法德方面磋商保台之方。这本质上反映了张之洞、唐景崧()A.对台湾的得失高度重视B.为保台湾采取了有效措施C.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D.对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解析:选D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无法达到保台的效果,并结合《马关条约》后台湾最终被割让给日本,故A、C两项错误;题干中张之洞、唐景崧的保台方案寄希望于英法德,且都以抵押台湾为手段,无异于用强盗来抵御强盗,故D项正确,B项错误。10.1899年,在清政府拒绝其租借浙江三门湾的要求后,意大利向清政府下达最后通牒并派遣军舰来华威胁。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最后意大利宣布放弃对中国沿海的任何要求。这反映了当时()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清政府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政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解析:选D材料仅提到意大利提出无理要求失败,无法体现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A项错误;19世纪末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而且材料涉及的是军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故C项错误;根据“清政府严令沿海各省加强海防并调派北洋水师铁甲巡洋舰南下与之对峙”,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重建,这说明战争失利并未中断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1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A.说明地方已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B.有利于江南地区的相对稳定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D.说明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没落解析:选B据材料“清政府向……十一国同时宣战……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强调东南地区成为对抗中央的地方势力,故A项错误;据材料“‘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并结合所学可知,东南沿海各省“不奉诏”避免了与十一国的冲突,从而维护了江南地区的稳定,故B项正确;依所学可知,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该协议对东南各省的作用,而不是强调清政府的没落,故D项错误。12.(2019届东北师大附中模拟考试)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以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解析:选A根据材料“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后期则是以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是八国中一员,从而使《清议报》对日的态度发生变化,故选A项;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到9月,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1895年,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届四川蓬南中学月考)(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海军参谋长赫尔伯特在仔细比较了中国和日本的军事能力后指出,虽然中国陆军战斗力较弱,但中国海军应该稳操鸭绿江海战(指黄海大战)之胜券,因为不论从防御方面还是从进攻方面看,中国战舰的能力都较日本舰队优越。他甚至暗示,中国舰队的某些装备过于先进,“中国应在一点上充满自信,即如果他的军舰上装配的是普通炮弹而不是穿甲弹,他反而更有可能赢得这场海战”,至少,“如果他的军舰装备了更多的快射炮,那他则无疑会赢得这场海战”。著名海军理论家曼翰也提出,由中国舰队发射的一枚直径12英寸的炮弹对敌手显示了如此大的摧毁力,“由此说明,如果中国射手(在战斗中)瞄得再精确一点,中国舰队本可赢得这场海战的全部胜利”。——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材料二当日本自1868年进入著名的明治维新阶段时,被后人称为“洋务运动”的企业至少已有了十年之久的尝试。被称为“现代化”的那些实践及其成果——有组织地翻译西书计划(1867年)、科技人才的搜罗、外籍技术人员的聘请、现代工业技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蒸汽机的制造和运用(1863年)、工业科技进行的武器制造——都早于明治维新。毫不奇怪,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清帝国洋务运动企业的许多军事生产技术的指标都高于日本同类企业。——摘编自孟悦《什么不算现代?——甲午战争前的技术与文化》(1)材料一中两位军事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种观点是否正确?(8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的原因。(10分)(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均以失败告终的共性因素。(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归纳材料一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中国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作出判断。第(2)问,从政治、统治阶级的态度、中日双方差距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从制度方面来分析作答。答案:(1)观点:黄海大战中,中国海军实力强于日本,如果在装备和技术上进一步提高,能够战胜日本。不正确。(2)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极端腐朽,政治制度落后;战前清政府对战争未作认真准备,期待外国调停;战争中慈禧太后、李鸿章执行妥协投降的政策,使清军陷于被动;部分清军将领临阵脱逃,动摇了军心。客观上,日本政治制度先进,战前准备充分,蓄谋已久。(3)共性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争胜利的根本不在于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在于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的先进与否)。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甲午战争的相关资料: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佐藤信渊还主张日本天皇“取南京应天府,定为假皇宫”至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海陆军频繁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1890年,在爱知县举行规模空前的陆海军联合大演习,天皇亲自担任统监,从此日军将野外军事演习制度化和全方位化,而且演习次数增加,且针对性、实战性更为加强1887年,小川又次制订出《清国征讨策案》,提出“以五年为准备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机而攻击之”。1890年6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抛出所谓“利益线”理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