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食“及”人-论陆文夫的《美食家》定稿_第1页
由食“及”人-论陆文夫的《美食家》定稿_第2页
由食“及”人-论陆文夫的《美食家》定稿_第3页
由食“及”人-论陆文夫的《美食家》定稿_第4页
由食“及”人-论陆文夫的《美食家》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通过寻找与查阅文献资料等途径,对陆文夫先生的代表作《美食家》进行分析,再借由网络浏览等方法更加深入的研究,发现一部人的历史、社会的历史,巧妙地将“吃”与各种事情联系起来,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并通过研究表明《美食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运用清新朴素、幽默的语言去表达“吃”与“人”的联系,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与传达出来的深刻内涵。关键词:陆文夫美食家文化矛盾人性AbstractThroughtofindawaytoconsultliteraturematerial,etc,toanalyzetherepresentativeworkofMrLuWenfu"gourmet",toborrowthemethodsuchaswebbrowsingmorein-depthresearch,foundthataperson'shistory,socialhistory,ablyto"eat"linkedwithallsortsofthings,theprofoundsocialsignificance,andthroughthestudyofgourmetsocialsignificanceof,usethepureandfreshandsimple,humorouslanguagetoexpressthe"eat"and"people",betweenthelinestoexperiencetheauthorwanttoexpressfeelingsandconveytheprofoundconnotation.Keywords:luwenfu;gourmet;culture;contradiction;humannature目录引言 由“食”及“人”——论陆文夫的《美食家》引言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民以食为天”。在美食当前,谁会不臣服于此呢?在我们熟知的近现代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美食的作品,比如有郁达夫的《饮食男女在福州》、梁实秋的《汤包》、苏青《谈宁波人的吃》等,还有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的《美食家》更是让人沉迷于美食当中不能自拔,小说以围绕高小庭与朱自治两个核心人物身上进行的多年恩怨纠葛,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为主要内容,并从中获悉中国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和改革开放后的一些社会问题与历史事实,反映中国地方特色美食与平凡人物身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透过描写苏州的小人物与饮食文化,去解剖那些年代美食与人们之间的种种联系,给我们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具有警惕、警醒作用,在传承美食的过程中,让我们学会思考过去带给我们的巨大的反省,对于我们现当代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去论述《美食家》这本小说中的苏州地域文化特色与小人物身上的事迹,去挖掘其中蕴藏的深层含义。一、陆文夫与《美食家》的概说陆文夫,他曾是苏州文联的副主席。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的小说和散文都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如《献身》、《井》、《小贩家庭》等。同时,他在文学界的声誉也是享誉文坛的,他的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畅销国外,供外国读者浏览与阅读,对于传播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让他们知晓我们中国的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作家李冯这样评价他:“陆文夫的作品功力扎实,是老一代文人的代表,他关注苏州小巷的平民生活,同时作品中又充满智慧,这是不容易兼得的事”[1]还有很多作家对于陆文夫先生都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他对于各地的特色美食都有着很大的兴趣,总喜欢去品尝各地的美食,好像总是有尝不够的感觉在里面,对于美食,他是十分向往的。因为对美食这一领域颇有研究,他便写下了《美食家》这脍炙人口的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这可以说是陆文夫先生的巅峰之作,在他的一生当中,作品并不算很多,但作品不是写得越多就是越好的,作品贵在精,贵在质量,而不是比数量,即使作品再过繁多,如果没有一篇拿得出手,也是徒劳无功罢了。陆文夫并不是苏州本地人,但在他的作品《美食家》的叙述中,却很难让人信服他不是苏州人,他不是苏州人,却胜似苏州人。《美食家》1983年发表在《收获》杂志第一期当中,属于中篇小说,曾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深受读者们的欢迎,它以主人公高小庭的第一人称来展开叙述,讲述了他与另外一位主人公朱自治之间的四十年的恩怨纠葛,在作家的笔下,朱自治似乎是为了“吃”而存在的,一生都在为了吃而忙碌奔波,他的一生都离不开吃,吃对他来说,就是他的命根子,好像离开了吃他就不再存在似的,吃紧紧围绕着他一辈子,在抗日战争之初,朱自冶就因为到苏州外婆家吃喜酒而躲过了炸弹轰袭,从而捡回一条命,没有与其家人一同丧命;后来又为了吃到好吃的美食去和一名逃往香港的一名政客的姨太太孔碧霞结婚;在“文化大革命”后,他被请过去讲课并因为对“放盐”一事的独特见解而被人们称赞为“美食家”,从而让他在吃的生涯达到了顶峰。而高小庭是与朱自治恰好相反的,他是“反好吃”的代表人物,他极其反对朱自治的一切关于“好吃”的行为。在小说的开头便写道“硬是有那么一个因好吃而成家的人,像怪影似的在我的身边晃荡了四十年。我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2]2当选择工作时,除了反对吃之外,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但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优势,在最后却因为说出经常给朱自治跑腿买吃的,无奈的被领导安排了一份关于吃的职业,还有结尾处他对他外孙的不给巧克力,只能吃糖的行为,都在诉说着他对“好吃”的极度厌恶与憎恨。小说通过高小庭“反好吃”与朱自治“好吃”为线索,描写了一部苏州地方美食与平凡人物之间的联系,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历史与社会意义的小说。二、“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一)苏州传统美食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闻名于中内外,而关于它的美食文化也是家喻户晓的,中央电视台的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无疑是中国美食的良好输出方式,每一道美食的特写镜头,都让人对中国的美食垂涎欲滴,恨不得立马钻进电视里面狠狠地品尝一番。而陆文夫先生笔下的《美食家》对于美食的描写也不在少数,使读者对苏州的美食产生了更多的好奇与兴趣,接下来就请跟随着朱自治的脚步去一探苏州这个“人间天堂”带给我们的美食之旅吧。朱鸿兴是苏州一家很有名的专门吃面的店,朱自治常去光顾,关于它的吃法就有很多种,令人眼花缭乱,比如“重青(多放蒜叶),免青(不要放蒜叶),重油(多放点油),重面轻浇(面多些,浇头少点),重浇轻面(浇头多,面少点)……”[2]5而在这里面的重头戏就是吃“头汤面”了,每天早上赶往朱鸿兴的原因就是吃这一碗“头汤面”,不为别的,这碗面可不等人啊!高小庭那年迈的老祖母也是一个“好吃”之人,即使牙齿已经掉得没有几颗了,依旧嚷嚷着要吃肉,还一定要吃陆稿荐家的乳腐酱方,因为那肉可是入口即化,香甜不腻啊,也难怪她老人家如此喜欢。除了上面提到的美食,不得不提的还有为了庆祝烹饪学会成立而设的宴席上面的美食了,熏青鱼、五香牛肉、虾子鲞鱼、芙蓉鸡片、雪花鸡球等,还有饭后甜食剔心莲子羹、桂花小圆子、藕粉鸡头米,实在是让人应接不暇,令人印象深刻的可以说有番茄內蒸清炒虾仁的一席之地了,这虾仁与鲜美中又带着番茄的清香和酸味,听起来都让人流口水啊,为什么要提到虾仁这道菜呢,这可有缘由的,蒋洪先生是苏州吴江的美食作家,“他说虾仁是苏帮菜中重要的一道菜。虾仁在吴语中近‘乎宁’音,而‘乎宁’用吴音读起来又像是‘欢迎’一词”[3],于是,炒虾仁这道菜会在招待客人的宴席上成为第一道菜品,寓意欢迎客人的到来,这也表明了苏州人民的为人热忱之处。苏帮菜就是苏州本帮菜,它用料上乘,讲究火候,做法精细,一篇中篇小说难以将它所有的美食全部叙述完整,除了文章中提到的某某老头家的糟鹅、玄妙观的油氽臭豆腐干、三套鸭等,还有一些名菜蜜汁火方、樱桃肉、腌笃鲜等等,听起来味道都好极了,连名字都那么好听。中华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苏州菜也不能例外。在《美食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洁白的抽纱台布上,放着一整套玲珑瓷的餐具,那玲珑瓷玲珑剔透,蓝边淡青中暗藏着半透明的花纹,好像是镂空的,又像会漏水,放映着晶莹的光辉……”[2]106让读者体会到一种属于苏州菜的形式美。由于《美食家》的畅销,使得苏州菜能被更多人所熟知。(二)苏州享乐性文化选择去旅游,有的人是为了观赏当地的美景;有的人是为了品尝可口的美食;也有的人是为了去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总而言之,旅游是去放松愉悦或者增长自己的见识。谈起苏州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有许多值得我们去领略、品读的地方,它不仅拥有众多的美食,它的一些享乐性文化也令人沉醉于此,融入苏州当地的文化氛围当中。“苏州园林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和代表”[4],并且苏州园林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在《美食家》中也有不少的描写,“因为那五十四号是个中式的庭院,有树木竹石,池塘小桥,空间很大,围墙很高,大门一关自成天地”;“一个幽雅而紧凑的庭院展现在面前。树木花草竹石都排列在一个半亩方塘的三边,一顶石桥穿过方塘,通向三间面水轩”[2]104这些关于园林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联想到苏州园林的一个大体的样子,即使从来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人也能想象那是一个怎样令人向往的、舒适的、享受的地方。在文中,陆文夫先生也通过高小庭的嘴吧去表达他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与欣赏之情,如“别以为苏州的园林都是假山假水,人工造的,试问:世界上哪有一种文化不是人为的?何况苏州的园林比真的还典型、集中、完美,全世界独一无二,不是吹的!”[2]82通过这么一说,想必很多人都会想亲自去苏州园林游玩一番吧!苏州评弹的历史悠久,产生并流行于苏州,“起源于文化古城苏州的一种说唱曲艺”[5],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陆文夫很喜欢评弹,他自己也曾经说过:“如果写小说时把自己设想成一个评弹演员坐在台上,那就有许多方法可以借用。”“尤其是那些赶场子的评弹女演员”[2]从中我们也可以想到苏州评弹,其中也有相似之处,评弹与川剧、粤剧、越剧等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处,人们不会在忙得不可开交之时去表演的,都是选择在空闲、闲暇之余去吟唱的,另外,人们也可以在悠闲的日子去观看专业人员的精彩表演。除了上面提到的苏州园林和评弹之外,苏州还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等待我们去深入了解的,就好像有苏州话,其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被称为“吴侬软语”,如果不是当地人通常是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的。“倷”指的是“你”,“啊里”是“哪里”的意思,“倷尼”→“我们”,“啥格”→“什么”,还有在文中提及的“呒没”指“没有”,“白相”指“玩儿”,如果没有作者在一旁作解释,怕是很难听懂孔碧霞说的是什么意思啊。还有苏绣是“苏州的传统手工艺产品”[6],和“湘绣、粤绣、蜀绣”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也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如果不能重视起来,很有可能会从此流失,每一门手艺、每一处遗产、每一个方言都弥足珍贵,不仅是苏州文化,任何一种能流传至今的文化都是无比重要的。我们要学会好好保护它们。三、“吃”所体现的生活困境与矛盾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一种动态的发展,有时侯它的发展我们都不能预料得了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在告诉我们,看待任何一种事物,都要凭借着多样的心态去看待,没有什么是一直保持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人类在对待“吃”这方面亦是如此,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观点、态度等,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困境。(一)“吃”的欲望减少高小庭是小说中最鲜明的“反好吃”的代表人物,他与朱自治在吃的方面呈现鲜明的巨大的对比。高小庭的工作一直都离不开吃的,后来辗转又回到了苏州,被派去一家有名的菜馆当了一名经理,而这家菜馆正是当年朱自治经常帮衬的菜馆,他怎么能不熟悉呢,以前最讨厌坐在里面大吃大喝的人了,还吃着十分昂贵的名菜,真是浪费至极,他是痛恨着这一群“好吃”者的,这可以看出高小庭是不能容忍那些资本家、资产阶级的浪费行为的,于是,他一上任,就召集全体职工开会,倡议大家一起对菜馆改革,后来经过领导的批准,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首先是灯光的设置,然后就是店堂的款式,再就是服务的方式,以上三种改革,都看出了他作为革命者的影子,不想看到灯红酒绿的旧社会气息;让工人阶级更加堂堂正正地与资产阶级派一起共食,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对于这些改革人们是认可的,但一旦谈到要对菜单进行改革时,反对的意见随之而来,都不太赞成,这些反对的声音就像是在替那些资本家说话似的,因为一旦这些高贵的名菜没有了,只剩下一些大众菜,资本家就会感觉自己与平民百姓吃的东西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这还哪有阶级之分呢,这绝不能赞同的,但在高小庭的一番耐心诉说下,还是同意让步了。开张那天,来吃饭的大都是老百姓,对吃的是否是名菜并没有表示出太大的关心,只是内心对平时从没有机会进来的名菜馆产生的强烈好奇心,驱使他们纷至沓来,反倒是作为朱自治和他的吃友们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只是进来看了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是属于高小庭的胜利,他内心此时此刻是无比的开心,改革终于有成效了,这是“反好吃”派的胜利!没想到资产阶级也有不想吃的一天,你们也有败下阵来的一天啊,他在暗暗叫好,同时,也是在对资产阶级如此败下阵来的藐视。至于为什么他会胜利呢,其中有着许多因素在里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现状并不是十分良好,劳动者以自食其力为主,资本家的处境也并不为妙,对社会主义表示不满,普通劳动者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却能够进入昔日的名菜馆就餐,这放在平日是不敢想象的,还不赶快趁着这大好时间去好好吃上一顿,这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代表着当时大部分普通百姓的心愿,这是人之常情,只要能在名菜馆吃上一顿,说出去脸上也有光,那还顾得上是不是名菜呢,在对待吃这方面,没有太多的欲望可言,终于,劳动人民也可以坐在这里面吃饭了!后来,在大跃进期间,共产党开展了大范围的极“左”运动,这在当时来说,是带有严重的危害性的,这严重脱离了实际,国民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人们都顾不上吃饭了,到了困难年,人人都想吃饭了,但又没有什么可以吃了,很多东西都要按计划供应,小到柴米油盐,如果放到我们现在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这究竟是有多困难啊!当时的人们但凡有点吃的都算不错了,哪管它好吃与否呢,这时,人们对吃又没有什么讲究了,但这可苦了朱自治的肚子啊,他从来都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吃点味道”,这或许是他作为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不同之处,但时至今日,他也竟然开始低头了,开始为他那瘪下去的肚子着想了,竟来找高小庭要南瓜!没想到在这种情境下,资本家与老百姓站到了一起,一起为了吃的失去了原有的高追求,但在这期间,我们会发现果不其然,资本家就是资本家,始终离不开钱,似乎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万能的。他想用钱来买南瓜,可高小庭是不会轻易答应的,他无比痛恨朱自治这些资本家所谓金钱的手段,即使他十分不愿意把南瓜给朱自治,心里满满的都是对他这些行为的藐视,但他最后还是打算把南瓜给朱自治,但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亲自去拉南瓜,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资本家懂得劳动者的辛苦,学会自食其力,但事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本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掉的了,就算在辛苦地拉南瓜,朱自治依旧离不开谈吃的,一直在侃侃而谈,高小庭刚开始对他有所改观,一下子又打回原形了,两人又站回了“好吃”与“反好吃”的对立面。(二)“吃”的需求增加人终究都是为了吃而存在的。在菜馆改革的一年多后,平民们也开始出来反对了,都开始要吃好东西了,不再满足于大众菜了,连老太太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追求有营养的饭菜,还训斥道来菜馆就是为了要吃好吃的,家里吃不了的美食,不然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做得了,为何要来菜馆呢?这话说得还挺有道理的,还有外地人慕名而来只为了一品苏州名菜,对吃的要求更高了,不再仅仅要求饱腹,还要讲究好吃、有营养、美观了,需求逐渐增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国民经济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怎么会还停留在以前呢,经济的提升,物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是不变的规律。在这时,高小庭开始自我怀疑了,明明自己作为革命者,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大众,就是为了大众着想,一心就为了大众,可现在到头来却获得如此结果,这是作为革命者没有想到的一点: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但不能只从自己的一方面出发,还要顾及人民的想法,也要学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大众菜在一时可以受欢迎,但并不代表永远都受欢迎,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高小庭自己也说过忘记了过去就相当于背叛了,却不知道忘记了变化和背叛也是一样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方面的追求也必然会跟着发生变化,自然就会想吃更加高级的食物了。人民不仅在吃的方面要求严格,也对高小庭改变苏州美食文化提出了反对意见,苏州的“吃”文化实在是太有名了,是苏州人民多年来的文化创造的结晶,在这里面充满了苏州历代人民的心血,怎能够随随便便就能被改变了呢,这是不能够的。与此同时,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大力增加,也从侧面反映出这是苏州人民为了苏州的美食文化不被轻易遗忘,而做出的努力。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重新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各项工作得到了拨乱反正,一改文化大革命的各种失误,让城市工作渐渐回到了正轨,高小庭也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下放农村之后,重新回到了苏州,回到了原来的菜馆继续工作,虽然他还是“反好吃”的,但他的行动上却开始有了变化,竟然去邀请朱自治来菜馆授课,出乎意外的是,他竟很受欢迎,并荣获了“美食家”的称号,如果人们对吃的不关心,高小庭会去邀请自己厌恶的人吗?会喜欢听朱自治讲课吗?会给一个“美食家”的称号吗?当然不会了,这说明人们对吃表现得越来越关心了,越有了解的欲望了!还有在后面提到的在朱自治家摆的宴席,面对琳琅满目的美味的饭菜,宾客们都是兴趣盎然,都想马上掀开盖子,一探究竟,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他们的赞叹也一直没有停过,对要即将进肚子的美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与赞美,对这些美食表现出了极大的渴望。人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摧残,人们当时在经历了这些困难之后,深深地明白了吃的重要性,但吃好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在经历了大跃进、困难年、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事件后,人们在对待“吃”的这一方面,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态度,出现矛盾的生存现状与生活困境,这是由当时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个人背景下等影响的,不可能一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们总是会被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所影响,有几个能够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呢。我们在各种因素的笼罩下,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的,跟随着大部队走,一般不会轻易另辟新径的,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单薄的。矛盾的生存现状,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出现,并不是只有上面提到的时期,这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矛盾,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准确、灵活的调解缓化矛盾,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也要乐观向上。四、“吃”背后的人性因素(一)关注角度的转变“反思文学是紧接着伤痕文学而来的文学潮流,在伤痕文学展示苦难和痛苦之后,作家开始反思造成种种苦难背后的原因”[7],伤痕文学着重去表达一些伤感的情绪,有一种宣泄的感觉包含在里面,而反思文学更注重去反思背后的原因。《美食家》发表在反思文学期间,其突出了“小”字,通过两个小人物,去以“小”见“大”,不浓重墨彩的去写政治大事件,反而去写两个平凡人的“吃”,通过“吃”去反思那些“大”,更加地去关注生活,更多地去关注“人”。高小庭是当时众多革命者中的其中一个,在作者的笔下,他的种种想法与行为都在为世人反思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在揭示当时有部分革命者的不足与缺陷,给予了我们后人很大的提醒作用,做任何事都要审时度势,按照实际生活来引导、操作,不能只凭自己的想法或他人看上去似乎很好的想法办事,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实际,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当认识到错误了,理应立马改正过来,而不是继续一错再错,这有时出现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朱自治在小说中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吃者,想说他不是都令人无法信服,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单纯想说明他是一个贪吃者,更多的是作者想去表达他是一个注重“品味”的人,他总是会去尝试品味美食,事实上他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就是在品味苏州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作者让朱自治带领我们更加深入地去品味苏州,去感受苏州的生活,去领略苏州的文化。在作者看来,每一道美食都代表着苏州的历史文化,都是苏州人民的生活缩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然苏州可以和天堂作比较,那它一定有它迷人魅力的地方,苏州一向都是一座令人无比向往的城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陆文夫先生有很多作品都体现出苏州的小人物的特点,比如他的另外一部作品“《井》中的朱老太,她把苏州人的精打细算表现得非常明确”[8],在买菜的时候与小贩斗智斗勇,力求买到便宜又美味的食材,这样,一个个苏州人民的形象跃然纸上,人物特征如此突出。在《美食家》中,即使朱自治和高小庭是远亲关系,但他也可以拒绝高小庭与他母亲的入住,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反倒房租也不需要他们交;另外,在高小庭帮他跑腿买完东西后,会给钱让高小庭买他奶奶喜欢吃的美食;明知高小庭对自己并不喜欢,依旧与他打招呼,依旧接受邀请去讲课,这或许有好吃的、施舍的或其他的成分在里面,但从文中我看到的是朱自治身上存有的善心,这是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但这些事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批判朱自治的好吃与在文革期间的软弱怕事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他的一些美好,他总归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内心还是有着温热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总会有善良留存在身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铁石心肠,没有任何颜面可讲的。人们在解决生存问题之后,会去反对高小庭的改革措施,“他们虽然嘴上说着讨厌资产阶级这一‘好吃’行径,但实际上自己的不满足欲在心底拨弄自己的神经”[9],他们也开始和这些资产阶级一样,变成“好吃”者的其中一员,从表面上来看,人们好像与自己当初的想法、做法背道而驰,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作者更想说的是人们开始学会了抛开当初束缚自己的那些枷锁,去从心做事,去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办事,这是社会人性开始解放的讯号。(二)“吃”背后的“人”每一个精彩的舞台都离不开背后的汗水,每一道美食的背后也离不开辛苦烹饪的人们,关于“吃”这个话题,我们“人”所牵扯的关系可是很密切的。陆文夫先生在《美食家》中多次运用了幽默的语言去讽刺“吃”与“人”的关系,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在朱自治设置的宴席中。他并不是一道道美食的创造者,而只是一个只会用嘴巴描述的指挥家,背后的厨师就是他的妻子孔碧霞,就像在讽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会做的往往不如会吹的,会烧的也不如会吃的”[10],在当今社会,利用公款大肆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其夸张程度绝不小于朱自治家的酒席,甚者更夸张也不足为奇,这种行为是怎样的一种可耻行为,不仅美食被浪费糟蹋了,厨师们的心血也白白浪费了,还有更可恶的是这些公款的使用理应用在国家的主人——人民的身上,现在却用在了领导们所谓的应酬上面,这是多么可笑啊!又如阿二拉那些漂亮的女演员时出现的动作神态描写,路人们会不自觉地行注目礼,他那辆黄包车好像一辆真正的小轿车一般戛然而止,在调侃的同时,我们也会从中“感受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不觉悟”[10],即使被资产阶级剥削了,他们也依旧笑脸相迎,当时劳动人民生活得是这样的不如意。我们口中所讲的那些美味佳肴,绝大多数不是一些普通的食材就可以制作而成的,越是难找的食材,一些所谓的“美食家”会越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更想寻找刺激,更想找到它们。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鼠年的开年之际,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降临了,新型冠状肺炎在武汉蔓延开来,不久就在全国乃至国外传播感染,死亡与确诊人数迅速增加,一时间造成了人们的措手不及与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恐惧,而在这个时间段,正值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春节,即使是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里,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一定会携手共进,共克时艰。在这个紧要关头,出现了一个个逆行者:医护人员一份份的请愿书、一个个红手印;警察人员一次次的坚守;志愿者们的一份份汗水……彰显着他们的使命与责任,还有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相信这场战“疫”最终一定会胜利的,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正当风雨,众望花开,2003年的“非典”我们打败了,这一次也一定会赢的!在这场灾难的背后,我们见到了美丽的逆行者,同样的,我们也见到了丑陋的无耻者。因为疫情的严重性,口罩的销量随之猛涨,供不应求,在这个时候,一些无良的商人出现了,竟然去哄抬口罩的价格,利用这些卑劣的手段去赚钱,人们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妥协;还有一些无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