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题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叙事的概念本是从文学研究的领域产生的。法国文学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指出“叙事”是“某人讲述某事(从叙述行为本身考虑)的事件”。叙事是叙述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受述者感受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和人文思想。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20世纪80年代,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叙事的热潮,这股热潮于90年代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现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丁钢认为“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叙事本身所揭示的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与感受,便成了教育学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邱瑜指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教育叙事一直存在,《论语》就是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从传统的学术认知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其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在师者孔子与弟子的互动事例叙述中,孔子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教学原则鲜明生动地印刻于故事诠释中,简短浅显的教育叙事之下却蕴含着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摘编自苏婷婷《孔子教育叙事研究——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为例》)材料二:《论语》是对孔子教育活动的再现,也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概述,故而我们可以说《论语》是关于孔子的教育叙事,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论语·侍坐》章)堪称孔门教育叙事的典范,集中体现了孔子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论语·侍坐》章是一次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整场教学从孔子“问志”切入,以众学生各自“言志”为展开,最后以孔子“评志”答疑为结束。在教育目的上,孔子强调经邦济世,即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拯救人世,治理国家。《论语·侍坐》章秉承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的目的观,在孔子询问其弟子理想时,教学目的清晰明确,使学生各言其志。“言志”,即学生的理想教育课。讨论由孔子“问志”引出。在整场讨论活动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畅谈理想,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见解,在“评志”中态度明晰,肯定曾点,其实也是将孔子的道德观传播给学生,最后完成一堂以“各言其志”为教育目的的高效课堂。“侍坐”指学生陪坐在老师近旁,这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课堂的突破,师生平等,氛围轻松。孔子在讨论开始之前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轻松导入,鼓励众人打消身份顾虑,大胆言说。师生平等的课堂环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能够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倾诉、辩论、质疑,养成思辨思维。孔门弟子三千,性格、资质各有不同,《论语·侍坐》章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就是志趣不同、性情各异的典型代表。子路轻率急躁,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委婉曲致,曾皙高雅宁静,孔子都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针对四人的“言志”,孔子充分尊重学生的理想,“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并不失分寸地赞扬、鼓励。对于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孔子的教育也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子路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莽撞冲动,孔子回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既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论语·侍坐》章中,孔子秉承组织、引导的原则,巧妙提问,循循善诱。讨论开始前将问题以简洁明了的形式抛给学生,并且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思考角度与立足点。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干扰其他学生思维。而是引导组织其余学生各言其志。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既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摘编自张静《<论语·侍坐>章教育叙事特点及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具体的教育目的。B.教育叙事是叙事学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尽管这股潮流源于国外,但在中国早就存在教育叙事的文本。C.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对教育的理解需要读者自己从故事中体验。D.孔子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而非主导者,因此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叙事到教育叙事,再到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材料一第一段中对概念的解释层层深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B.《论语·侍坐》章呈现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教学活动,以“问志”为问题导入、“言志”为讨论内容、“评志”为活动小结。C.《论语·侍坐》章可看作一次理想教育课,课上学生曾点的看法符合孔子经邦济世的思想,因此得到肯定。D.孔子充分尊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的理想,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地进行评价。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没有用到教育叙事原理的一项是()A.某教师课堂上讲述司马迁《史记》中“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B.某教师坚持写教育日记记录日常教育、生活和管理的故事。C.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教导李氏子蟠。D.邹忌用自己“吾与徐公美”的故事讽谏,劝齐王纳谏。4.请根据材料,概括《论语·侍坐》章的教育叙事特点。(4分)5.为什么《论语》被看作教育叙事的典型文本?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废物柳青王得中是我们营部的一个马夫,依照这个怪老头子自己的说法,便是给一个“四条腿的战士”当勤务。这以前,他初参加部队的时候背过几天步枪,后来做第三连的伙夫:他的工作调来调去,只有一个原因,便是他力不胜任了。他已经五十七岁了,常常用手摸着他的胡须对别人宣布他早已成了一“废物”,不中用了。现在,他等待着什么似地站在我们面前,不肯听从调动的时候,这些印象便活生生地浮现于我们脑际了。“你不要太固执!”营长将他膝边的那块地图掀开,挪动了一下腿子,向王得中说,“平时行军你还掉队掉了老远,我们到宿营地半天等不着看马的人。何况现在这样繁重的战斗任务呢!”“俺死了,也让人家说俺当八路军了。俺……”“尽搞些怪名堂,你!”营长打断了他的啰嗦,说:“调你到县游击队就是把你踢出去了?你也不想一想,每个人带三天的干粮,两天的生粮,天又落了雪,这一仗打下来还有你没有?把你留在地方武装里,还不是想让你多吃几天小米饭哩!”他一辈子是一条光棍,没有妻室儿女,没有财产和固定职业。阳春三月,他也许背起搭桩上庙会去赌博;而当农忙了的时候,他便给随便什么人做几天短工。1937年开始的这个战争——谢天谢地,他说——结束了他的永无休止的流浪。他参加了我们的部队不久,聪明地看清了我们的一切,逢人便说这下子解决了他死以前的一切问题……“做在里边,吃在里边,这就是好家。又不受谁的冤气,一个人一辈子还想怎么呢?”他说。我初到这营里不久的一次行军中,在大休息的时候,他端一碗水,腿子一拐一拐地双手送到我的面前。我感谢地接过来喝着,他站在旁边等待着他的碗。我喝完时将它交给他,他没有立刻走开,迟疑了好久,终于问道:“刘干事,听说你是才从延安来的……”“是的。”我说。“他们从延安养伤回来的同志都说,咱们那延安又是学校,又是工厂,又是医院……嘿嘿,‘收留’老人的地方有没有呢?”他是一个“废物”,已经开始打听安养老年的事情了。这种人在我们的战斗部队里不仅无用,而且有时会成为很恼人的累赘。若是王得中被俘了去,极刑使他供出了他所知道的我们的一切,那该多么糟糕啊!突然,营长猛地转身过去,暴叫了起来:“脱掉你的军装,给你一套便衣走你的路!”王得中冷不防这一着,打了一个寒噤,脸色刷地白了起来,瞪着眼了。好久,他才稍稍复原了一点——他弄不清这是吓唬,还是真要他离开队伍……王得中却扯住自己的袖口,擦了擦嘴角的胡子,颤声说道:“俺跟队伍走。”这使得我们都张起嘴来,莫名其妙了。对于这个老头子,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呢?就在这时,从我们所驻的村庄后边的高山上传来了喇叭声。我们立刻静悄悄地屏住气听着,号音落了的时候,教导员对营长说:“去吧,团部在叫我们两个。”王得中也只好受命退了下去,以后再说。我们收拾了地图,揣测着将会发生怎样的新的情况。直至半下午的光景,他们才回转来了。庭院里的积雪已经可以埋住鞋袜,天空的雪朵还像往下筛一般地落下来。我们猜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有可能提早行动。但是谁料五点钟晚餐,六点钟便走呢?王得中的事当然无法解决了。我看得清清楚楚,他跟着队伍出发了,脸上阴沉沉的,像我们所有的战士一样,一声不响,活像一队哑巴在前进着……我在路上碰到他,一半担心一半鼓励地说:“王得中,丢脸的事可干不得呀!”“俺老王?放心!”他头一转向我说,正像他吹牛的神气一模一样。雪落在他的军帽上、肩膀上和背包上——他低头看着路,一拐一拐地追赶着队伍;他的那个老伙伴,一根未削皮的柳杖,帮助着他……在部队开始行动和在战斗中间,军政首长们有更多的事务要处理。三天两整夜之内,我们进行了两次战斗,突破汾河和同蒲铁路,越过耸入云天的绵山,跑上了几百里路。我们谁也没有碰到王老头子。只在到达一个叫作马跑泉的山村里时,我突然想起在第二次战斗以后,我就再没见过他了。驻扎在马跑泉村,我们的任务便只有恢复疲劳。可是,我刚刚闭起眼来,还没睡去,王得中便一拐一拐来到我的面前……“俺跟队伍走。”我的耳朵好像听见他说。我不知道我为这个“废物”心里难过到怎样。我知道这没有丝毫用处,然而我不能够克制我自己。但到驻扎这里的第三日,当我们的便衣收容队的同志们赶来,我从他们那里知道了王得中的结局时,我一下子感到好像他们卸去了压在我心上的一块石头——他们说他牺牲了。当他清楚自己无法赶上队伍的时候,他大约向从他身边跑过的一个战士,要到一颗手榴弹。他坐着,将它的保险盖揭去,用手指勾着它的铁丝环子,等待着他的死神。有三个日本兵要来活捉他,我想大约同我见到的一样,还喊着“巴格亚鲁”,而在他们到他身边时,手榴弹爆炸开来,四个人一同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当地的居民说那正是天将要亮的时候……1941年5月13日在杨家岭(原文及标题有改动)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得中坚持要跟队伍走,是指望部队解决他死前的一切问题,以消除后顾之忧。B.开头交代王得中之前被频繁调动的经历,为后文部队要调他去县游击队作铺垫。C.营长在解释、劝说王得中调去县游击队无果后,就用要他离开队伍来吓唬他。D.当地居民目睹了王得中牺牲的全过程,小说对此进行了细致而真实的描写。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题目“废物”一词多次在文中出现,表面上是王得中的自称和“我”对王得中的评价,实际上在描写人物和表现主题方面颇含深意。B.小说通过插叙交代了王得中参加部队前的流浪经历,让读者从中体会到革命队伍把一般老百姓转化为人民英雄的熔炉作用,丰富了主题。C.小说中的营长和“我”都担心王得中掉队,但营长担心的是他牺牲,“我”担心的是他被俘,营长的形象在“我”的衬托下更加高大。D.小说中的对话符合人物的身份,如王得中经常说“俺……”,营长经常加重语气,而“我”说话直截了当,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8.本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王得中的形象,这种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9.沈从文先生主张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而贴着人物的心理写是“贴着人物写”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展示了王得中三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每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请结合全文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B.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C.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D.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是(

)(3分)A.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B.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文中即如此。C.再拜:古时常礼,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是大礼,有时亦为敬辞。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得闻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晨攻刘邦,这个计策是范增贡献的智慧。B.在《鸿门宴》中,项羽的“为人不忍”主要表现在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C.“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范增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D.范增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十分了解,鸿门宴时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在席间“数目项王”要项羽按既定方案办;擅自布置项庄舞剑等做法,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为陈平抓住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成功利用反间计间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埋下了伏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1)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14.刘邦有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请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概括项羽不能用范增的例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秋野五首①(其三)杜甫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掉头纱帽仄,曝背②竹书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注】①)这组诗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襄西所作。②曝背:以背向日取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直陈自己不擅礼乐,既可见诗人坦直率真的性情,又暗含其精进勤勉的决心。B.“掉头纱帽仄”描写了诗人骤然转头、纱帽歪斜的画面,情景真实且又饶有趣味。C.尾联着一“小”字,更见秋花之可爱;驻足细嗅,微香隐隐,陶醉之态溢于言表。D.题为“秋野”却不重写景,而以人为中心,于叙事中表达出寓居山野的闲适之情。16.诗歌的首联在内容上对后三联具有统领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10分)曾点言志,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不学无术之嫌,而孔子居然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甲),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想法。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乙)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是人性的使然。儒道两家在作为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在产生之前,就开始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带着这个假设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爱民治国”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丙)如果老庄真的弃尘绝世,就应该如《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典、长沮、桀溺等——(丁)连姓名都不屑于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投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老庄与孔孟一样。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自在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都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18.下面对语段中标点的几处说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孟子的话。除引用外,引号还可表示强调或特殊含义等。B.乙处的冒号使用正确,此处表示提示下文,其后的内容指的是“大胆的假设”。C.丙处“义也”后的标点使用正确,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前面或后面均可。D.丁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和括号的作用类似。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B.不但两千多年来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C.不但两千多年来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而且已然内化成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D.两千多年来不但发展为中国文化的基调,反而已然内化成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20.反证法会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理出其与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试分析第二段所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4分)所谓“吃瓜”,说接地气点①。多巴胺是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原因,也是“吃瓜”上头的最强助力。“吃瓜”之所以与多巴胺相关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咱们祖先遗传下来的收集本能。基于生存的需要,我们祖先的大脑发展出了以多巴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和奖赏系统。大脑会分我们的祖先早就看清现实,那就是单打独斗的存活率要大大低于团队合作。因此,自然进化把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少年时代的雨果十分崇拜作家夏多布里昂。他曾说:“我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后来,雨果通过努力,写出了《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一系列伟大作品,逐步超过了夏多布里昂。冰雪少年苏翊鸣从小崇拜加拿大名将麦克莫里斯,他不断模仿麦克莫里斯的动作来提升自己。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苏湖鸣与麦克莫里斯同台竞技,最终超越偶像夺得银牌。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追星”方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大单元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最大的区别在于……”的说法于文无据,依据材料一“教育叙事则是叙事学概念的发展和延伸,是叙事学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范例”,原文没有比较教育叙事中的叙事概念与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叙事概念。C.“教育叙事研究不涉及教育‘是什么’‘怎么做’等问题”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D.“在提出问题后,就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错误,根据原文“在讨论中,孔子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抓住时机,循循善诱”“对课堂节奏充分把控”等,可知孔子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并非提出问题后,就不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2.D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会认真地进行评价”错误,根据原文“在子路回答后,孔子没有急于评价”,可知孔子并非每听完一个人的见解就进行评价。故选D。3.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韩愈不是用叙述教育事件的方法来教导李氏子蟠的。根据材料一的相关阐释,可知教育叙事是叙述者通过叙述教育事件让读者获得其背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等。故选C。4.①目的清晰,使学生各言其志。②师生平等,氛围轻松。③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④提问巧妙,循循善诱。5.①《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教学活动,包含多个教育故事。②其中有许多值得今天的课堂教学借鉴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③教育叙事简短浅显但思想深刻。6.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是指望部队解决他死前的一切问题,以消除后顾之忧”说法错误。王得中坚持跟队伍走,是源于对部队的信赖、对革命的忠诚。C.“就用要他离开队伍来吓唬他”说法错误。营长是真的要王得中到县游击队去,不是“吓唬”。D.“居民目睹了”“小说对此进行了细致而真实的描写”说法有误。从“他大约……”“我想大约同我会见到的一样”等处可知,王得中牺牲的有些细节出自“我”的想象,不一定是居民目睹的,也没有对此进行细致而真实的描写。故选B。7.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但营长担心的是他牺牲,‘我’担心的是他被俘,营长的形象在‘我’的衬托下更加高大”理解不当。营长说的理由是担心王得中牺牲,这是照顾他的感受,真实想法也可能是担心他被俘。况且,两种担心没有好坏之别,两人的形象也没有高下之分,“衬托”的说法不正确。故选C。8.①体现了人物的成长,使形象更真实丰满;②增强情节的曲折性。小说前后情节对比鲜明,富有变化和波澜;③凸显主题。通过人物成长,展现革命军队是一个改变人的熔炉的主题。9.①第一个阶段:加入八路军初期,无处为家的王得中只希望能在队伍里安身养老;②第二个阶段:战斗任务日趋繁重,他认识到作为八路军战士很光荣,拒绝领导保护他的好意,“俺死了,也让人家说俺当八路军了”,坚决不肯离开,要跟着队伍走;③第三个阶段:营长、教导员接受任务回来后,王得中做了牺牲的准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10.(3分)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项王去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荥阳,这时田横也得以恢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失败的时候,诸侯又都归附楚而背叛了汉。“彭城”是“救”的宾语,“彭城”后断开,排除AD。“追……至……”结构紧密,中间不能断,另外“田横亦得收齐”,“田横”应做下一句的主语,在他之前需断开,故排除C。故选B。11.(3分)B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即如此”有误。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而汉代刚好相反。故选B。12.(3分)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这个计策是范增贡献的智慧”错误,由原文“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可知,项羽得闻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晨攻刘邦,是项羽自己的想法。故选A。13.(1)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贪恋财物,喜欢美女。现在进了函谷关,不掠取财务,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山东:崤山以东;小:小处;判断句)(2)(4分)趁机把在座位上的沛公杀死,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坐”,同“座”,座位;“若属”,你们;“为所”,被。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3)(4分)使者回来报告了项王,项王就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他的权力。(“报”,报告;“乃”,竟然;“稍”,渐渐地。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14.(3分)①不听杀刘邦的劝告。(1分)②怀疑范增和汉王有私情。(2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参考译文:课内翻译(略)项王援救彭城,追赶汉王到达荥阳,田横也乘机收复了齐地,立田荣的儿子田广为齐王。汉王在彭城战败,诸侯们又都亲附(跟从)楚王而背叛了汉王。汉军驻扎在荥阳,修筑了一条甬道,与黄河相连,以便运取敖仓的粮食。汉高祖三年,项王屡次侵夺汉军的甬道,汉王粮食缺乏,恐慌起来,请求讲和,划分荥阳以西归汉。项王想要答应他。历阳侯范增说:“汉军容易对付,现在放掉他们,不予以消灭,以后一定要懊悔。”项王就和范增加紧围攻荥阳。汉王深为忧虑,就采用陈平的计策离间项王和范增。项王的使者来了,给他准备了猪、牛、羊齐全的丰盛筵席,打算端上去。端饭菜的人一看使者,假装惊愕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王的使者。”把饭菜又端了下去,拿粗菜恶饭给项王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了项王,项王就怀疑范增私通汉军,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的形势,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让我回家吧。”项王答应了他。范增走了,还没有到彭城,因背上长毒疮死去了。15.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A.“首句直陈自己不擅礼乐”错误,“礼乐攻吾短”意思是“礼乐可以治理我身上的短处”,“攻”意思是“治”,体现的是礼乐对自己的意义,暗含自己致力于礼乐的精进勤勉的决心。故选A。16.首联以寓居山林的读书游玩之“兴”总起,后三联以山林游乐的表现具体体现:颔联纱帽歪斜、手握竹简、曝背取暖,颈联采摘松子、收割蜜房,尾联驻足细嗅花香,在叙事写景中具体体现寓居山野的闲适之情。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8.C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丙处标点使用错误,此处是句中的引用,句号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故选C。19.A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但……反而……”搭配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二是“独有的中国人的人格特征”语序不当,表范围的定语应放在形容词性修饰语的前面,应改为“中国人独有的人格特征”。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20.假如老庄真的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真的弃尘绝世这个假设不成立。22.例文:执理智之刃,破盲目之境有的人崇拜偶像,不惜花大量时间精力为明星“打投”有的人受偶像精神鼓舞,立志向偶像学习,甚至超越偶像。诸如此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丧失理智,盲目追星;有人擦亮慧眼,理智追星;有人心怀感恩,追国之栋梁星。那么,哪些人才是我们该追之星呢?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执理智之刃,破盲目之境”。理智追“星”,摒弃浮华,抛却滤镜之光芒。出众的长相,出圈的性格,经过包装的明星看起来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