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6《齐桓、晋文之事》(一)(原卷版)_第1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6《齐桓、晋文之事》(一)(原卷版)_第2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6《齐桓、晋文之事》(一)(原卷版)_第3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6《齐桓、晋文之事》(一)(原卷版)_第4页
2023新高考语文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6《齐桓、晋文之事》(一)(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

06《齐桓、晋文之事》(一)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文言基础梳理】

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喜爱

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莅临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陷害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疾:疾病

2.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因为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

撰:才能

B.牛羊何择:区别有复于王者:禀报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

后知轻重:称量

C.莅中国:统治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隐

其无罪:痛惜

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以王为爱:吝啬诚有百姓:确实

3.下列句子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然后从而刑之④然后驱而之善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4.卜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

C.度,然后知长短度:丈量D.无恒产而有恒心恒:长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子喟然叹曰B.因其固然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D.所见无非牛者

6.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足以畜妻子畜:养活B.奚暇治礼义哉治:讲求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误D.申之以孝悌之义申:申诉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

B.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

C.王荐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

D.以荐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代词)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则废衅钟与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箪亦反其本矣

9.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寡圉不可以敌众②臣图知王之不忍也

B.①故以羊易之也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②天下可运手掌

D.①顶不足以举一羽②莅中国顶抚四夷也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我虽不跳,请尝试之敏:聪慧

B.百亩之由,勿守其时夺:夺取

C.甲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说明

D.奚暇沧礼义哉治:讲求

11.下列句子中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为长者折犊

B.即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量亦反箕本矣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珍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D.孤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因民而可为也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判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④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无以,则王乎

C.盖亦反其本矣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项是()

①然则一羽之不举②舆薪之不见

③构怨于诸侯④天下可运于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

的谦称。

B.庠序,旧时用来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周(殷)代叫庠,商代叫序。

C.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

的根本。

D.孟子: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后被追封为“亚圣”。

【文本综合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军港也。以若所为,求若

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日:“若是其甚与?”

目:“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

后必有灾。

日:“可得闻与?”

日:“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日:“楚人胜。”

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

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

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日:"吾婚,不能进于是矣。愿方于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口:“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

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住,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

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

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

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用手之教,申之以季惮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仇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

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

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

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

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意为前者。

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泛指学校。

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为孝。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善于论证,消了宜王称霸之心。齐宜王希望“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但孟子用''缘木求鱼”之喻和“邹人与楚人战”之例让他放弃了。

B.孟子施政之策,内容十分具体详实。他描述王道景象时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

等,对实施王道时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

C.孟子通过对比,启发宜王施行仁政。他把明君的制民之产与当今国君的制民之产进行

了对比,指出宜王的治理还差得很远,这就使宣王明白了施政方向。

D.孟子善用整句,以之增强语言气势。如他以“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等几句描述发政

施仁产生的结果,因为形成了排比,所以气势酣畅,很有感染力。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考点拓展训练】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

公都子目:“外人皆称玄于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我岂好辩哉?于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

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圄使民不得衣食邪

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

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冬愁》。《春

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主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

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日:'庖有肥肉,厩有肥

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草,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

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

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由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该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

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

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B.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

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C.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

/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D.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

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由孔子

修订而成。

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

人。

D.禹,后人称其为夏禹、大禹,是古代传说中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传说其治理过

洪水。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

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无君

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

会发展规律的。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周公,人们

会思想混乱。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2)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24.上文中,孟子阐述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

材料一:

孟柯,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

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令,连暂,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

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材料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目:“王,何必日利?亦有勺工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日:何以利

吾家?'士庶人口:,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不枣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

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

不夺不展。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

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日:“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效,深耕易耨②,壮者

以取暇日修其季怜,停,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窗④之心,

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日: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

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ou):锄草。③梃:木棒。④穿褥(yu):穿壁翻墙(指盗窃行为)。

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合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