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达孜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西藏达孜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西藏达孜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西藏达孜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西藏达孜县2023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达孜县2023年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3456cm

A.5.3cmB.5.25cmC.3.25cmD.3.3cm

2.体温计的使用与一般的温度计有所不同,比如,一只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指示的读效是38.2℃,用它先后来测两位病

人的体温时,都没有先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3℃和39.1C,那么这支体温计上先后显示的读数

分别是()

A.37.3C和39.1℃B.37.3℃和38.2C

C.38.2℃和38.2℃D.38.2℃和39.1℃

3.对下列各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课桌的高度为8m

B.人步行的速度为6m/s

C.一位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D.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为37℃

4.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0℃以下的物体不辐射红外线

B.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C.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相同

D.人眼能直接看到红外线

5.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

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C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至55c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

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6.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

中,以下列那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7.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铁的体积比木头大D.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把一个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

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9.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

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0-2s内,小车是静止的

B.2-4s内,小车运动了2m

C.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lm/s

D.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L5m/s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B.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可有效阻断噪声的传播

C.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出声音

D.用超声波除人体结石,是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11.椰子是大自然对海南美好馈赠,一个成熟饱满的椰子质量最接近

A.2gB.20gC.200gI).2000g

12.下列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表示正在进行的是冲程,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内能变小,温度降低,密

度___________o(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某导体电阻为20欧,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0伏时,

该导体的电阻为欧,通过导体的电流为安。

15.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____,依据的原理是.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16.如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的,

(填“静止”或“运动”);在一个很暗的室内,用一束红色的光照在蓝色的不透明物体上,则该物体显示为

17.(8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过程中,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选填"前”或

“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18.(8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

(2)小明将蝴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像。若在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可将凸透镜移至光具座________cm的

刻度线处时,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3)如图所示,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如果小明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

(选镇“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19.(8分)在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

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序号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像的特点

120.0倒立缩小的实像

216.0倒立等大的实像

312.0倒立放大的实像

46.0?

(1)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上。由表格

的数据可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cm;

(2)在第1次实验中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

到的像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选填“高”或"低”),

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4)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5)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

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

况。

|川||川甲川川甲川|川/川叫1叫1叫11即1甲1叫川甲叫川『川1川『1|1叫

6cm10So40508。70804100

四、作图题

20.(8分)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0和反射光线OB,画出相应的法线和平面镜.

21.(8分)如图,小明用20N的力水平推重为50N的箱子,画出箱子受到推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五、计算题

22.(10分)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

示.求:

(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

23.(12分)某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v/(mu1>

(1)求O~3s内运动的路程;

(2)3~7s内路程为86m,求0~7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分析】正确使用刻度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刻度尺分

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D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时起始端没从

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

5.25cm—2.QOcm=3.25cm.

故选C.

【点睛】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垂直,难点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D

【详解】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不用力甩,它的示数不会下降,所以用读数是38.2C的体温计测体温是37.3C的病

人时,体温计的示数依然是38.2C。但是用这只体温计测体温为39.1C的病人时,体温计的示数会升至39.1C。

故选D。

3、C

【解析】A.课桌的高度约是成年人身高的一半,为0.8m,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l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略小些,约在50kg左右,故C正确,符合实际;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而感觉舒适的气温为25℃,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4、B

【详解】A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越强;-40℃以下的物体依然辐射红外线,故A错

误,B正确;

C.物体辐射的红外线强度和温度有关,温度不同,辐射的强度也不同,故C错误;

D.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人眼不能直接看到红外线,故D错误。

5、A

【详解】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55℃

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A.

6、B

【解析】“萤火一号”与“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火卫一”探测器为参照物,它们这间

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以地球、太阳、火星为参照物,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B.

7、A

【详解】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应该这样说:在体积相等时,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要大。即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故选A.

8^B

【详解】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20cm。一个物

体放在这个透镜前50cm处,“>2/,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V

【分析】根据公式U=一可求小车的平均速度。物体受平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路程与时间图象中是直线

t

时,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0~2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0-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2~4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故B错误;

CD.由图像可知,在6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则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s6m,,

v='——=lm/s

t6s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隔墙有耳证明固体能传声,故A正确;

B.在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只能用来检测声音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B项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C项错误;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项错误。

11、D

【解析】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一个饱满椰子的质量约为此数值的10倍,在2000g左右。

12、A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详解】A、s-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则知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该图象

的斜率为零,说明速度为零,物体静止不动,故B错误;CD、s-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则知该物体的速度变

化,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做功变小

【详解】口]如图所示,汽缸的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正在进行的是做功冲程。

⑵在这个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据夕=,知,密度变小。

14、0.3200.5

【详解】[1]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

U_6V

=0.3A

~R20Q

[2]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0伏时,该导体的电阻

不变,为20co

[3]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15、会聚尸点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太阳灶(或手电筒的反射面,或电视的碟形天线等)

【详解】(D[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射到凹面镜上后,反射光线会聚到了一点,所以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⑵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尸点),经凹面镜反射后,会变成平行光线.

(3)[4]凹面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所以其应用的实例有: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射面、电视的碟形天线等.

16、运动黑

【详解】国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2]蓝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蓝色,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用红色的光照在蓝色的不透明物体上时,蓝色物体会吸收红光,

蓝色物体会显示为黑色。

三、实验题

17、较薄等效替代后

【详解】(1)。]较厚的玻璃板两个面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而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像的距

离越近,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确定像的位置;

(2)⑵用实物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替代A的像,以此来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这是应用了等效替代的实验方法;

(3)[3]在玻璃前面能看到蜡烛A在镜中的像,后面不能看到蜡烛A在镜中的像,所以应在玻璃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

有A的像。

18、同一高度上放大60左近视

【详解】实验时,应保持烛焰和光屏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因此需在同一高度;

(2)[2]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此时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若保持烛焰和光屏不同,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当物距和像距颠倒时,即移动凸透镜至60cm处,此时物距大于像

距,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①⑷将蜡烛左移后物距变大,则像距缩小,光屏应向左移;

②⑸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放一个凹透镜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也可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凹透镜是近视眼镜镜片。

19、同一高度8.0C低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近视眼

【解析】(1)川在开始实验时,应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保证像成

在光屏的中央;

⑵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当“=16.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片8.0cm;

(2)网当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时,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

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C正确;

(3)[4]当蜡烛变短时,光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