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6.1 教材实验强化 (解析版)_第1页
高中化学:专题6.1 教材实验强化 (解析版)_第2页
高中化学:专题6.1 教材实验强化 (解析版)_第3页
高中化学:专题6.1 教材实验强化 (解析版)_第4页
高中化学:专题6.1 教材实验强化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6.1教材实验强化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回顾]

(固体溶解: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1主要仅罂,

,卜溶液稀释: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2.注意事项

(1)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若配制480mL溶液应用500mL容量瓶。

(2)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3.误差分析依据:CB=^=尚/

VMBV

4.命题角度:一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二是实验误差分析。

[强化练习]

1.实验室欲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是配制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实验步骤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g,水mL(水的密度为1g.mL-5。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用规格为(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所

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

2.实验室需要0.1mol-L1NaOH溶液500mL。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填字母),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

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ab

(2)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操作只用一次),

A.用少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在盛有NaOH固体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溶解

C.将烧杯中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3)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先用于、后用于。

(4)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

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③④B.仅②③

C.仅①②④D.仅②③④

(5)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go

3.实验室配制500mL0.5mo卜L।的氯化钠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储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镯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储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

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谯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2)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加蒸储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应如何处理?

①加蒸储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②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

(二)Fe(OH)2的制备

[实验回顾]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迅速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

2.反应方程式为:Fe+2OH=Fe(OH)21

4Fe(OH)2+0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Fe(0H)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被氧化。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

(2)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

(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或用如图所示改进装置。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创设无氧环境。

[强化练习]

1.用不含Fe3+的FeSCU溶液与不含O2的蒸储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Fe(OH)2沉淀。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除加硫酸防止生成Fe(OH)2外,还需加入。

(2)除去蒸储水中溶解的0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0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Ch的NaOH溶液,插入FeSO』溶液的液面以下,再挤

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2.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回顾]

1.反应原理:2NH4C1+Ca(OH)2=^=CaCl2+2NH3T+2H2O»

2.气体制备流程: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一收集——验满——尾气处理。

3.注意事项

(1)制备装置中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收集装置中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2)浓氨水(或浓镂盐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宜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3)不能使用NH4C1和NH4HCO3制备。

4.命题角度:物质制备原理、发生装置、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强化练习]

1.氨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通常有两种方法:①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镀共热;

②在常温下用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1)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①应选用装置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②应选用装置_________o

(2)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应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字母)。

A.浓硫酸B.固体氢氧化钠C.五氧化二磷

(3)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收集纯净干燥的氨,并探究氨的有关性质。

NH1a和

Inm

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实验之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2)写出利用装置I制取氨的化学方程式:。

(3)按照a、f、e、b、c、d的顺序将仪器连接,装置HI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装置IV中仪器

的名称为,盛装的试剂为。

(4)向N%的水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酥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________色,说明溶液显性,写出

其电离方程式:o

(四)喷泉实验

[实验回顾]

1.实验原理:(1)氨气极易溶于水;(2)利用压强变化。

2.注意事项:(1)氨气应充满;(2)烧瓶应干燥;(3)装置不得漏气。

3.实验拓展:(1)NH3、HCKHBr、HLSCh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CO2.H2S>CI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4.命题角度:(1)原理、实验操作。(2)溶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强化练习]

1.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

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t1--r

-二二二'

A.氯化氢和水B.氧气和水C.氨和水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2.为探究氨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f为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的化学方程式»

(2)要得到干燥的氨可选用(填字母)作干燥剂。

A.碱石灰B.浓硫酸

C.浓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

(3)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烧瓶中已装满干燥的氨(标准状况),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

(五)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实验回顾]

1.实验原理:Cu+2H2so式浓)T=CuSCU+SO2T+2H20。

2.现象: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

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的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q溶液。

4.命题角度:“绿色化学”及尾气处理、SO?的性质及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强化练习]

1.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试剂的选用错误的是

A.甲试管内溶液变为蓝色B.乙试管中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棉花上喷入的溶液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D.棉花上喷入的溶液可能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判断铜与浓硫酸反应有二氧化硫生成所依据的现象是。

(2)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装置乙中试管口放有一团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

(4)该反应中若有3.2g铜参加反应,则被还原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5)含有0.2mol硫酸的浓硫酸,在加热时能否溶解6.4g铜,结论和理由是

(六)铝热反应

[实验回顾]

1.药品:氧化铁、铝粉、氯酸钾固体、镁条。

2.原理:Fe2O3+2Al=^-2Fe+AI2O3o

3.注意事项:(1)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2)铝粉与

FeO、Fe2O3>CuO、Cu2O>MnO?、CY2O3等发生铝热反应。

[强化练习]

1.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银化铁和铝

粉的混合物

⑴该实验装置中还缺,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

(2)若将氧化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理由是o

(3)写出铝热反应的两个用途.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铝热反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厂镁带

4=^—氯酸钾

V—四氧化三铁和

E铝粉的混合物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还原剂是,还原产物是,

二者还原性比较。

(3)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填序号)。

①镁条剧烈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④有红热状

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4)下列氧化物不能与铝粉组成铝热剂的是(填字母)。

A.Cr2C)3B,M11O2C.Na?。D.V2O5

(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实验回顾]

1.原理:CIS-VK—<?«£•VKo

2.主要仪器:酸式或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

3.主要试剂:待测液、标准液、指示剂(酚醐、甲基橙)。

4.关键点:①准确测量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5.操作步骤: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眼睛注视

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6.注意事项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

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

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⑤滴定管必须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2)滴定时一般用酚儆、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紫色石蕊溶液,指示剂用2〜3滴。

(3)数据处理:求算2〜3次实验的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然后求浓度。

7.命题角度:滴定管的使用、误差分析依据cm产詈V林,丫林偏大,cM扁大、利用滴定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V测

[强化练习]

L⑴选用以下主要仪器和试剂,是否可以达到测定NaOH溶液浓度的目的?(填“是"或"否”)。

主要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试剂:NaOH溶液0.1000moLL-i盐酸

(2)现用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去滴定VmL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请填写下列

空白:

①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填“甲”或"乙”)中。

-

KmL一

一)

VmL三

2O

甲乙滴定前滴定后

②某学生的操作步骤如下:

A.移取20.00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献;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部分充满溶液;

D.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mL;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字母)。

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o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o

③上图右是碱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HC1)=

mol-L

2.下图是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盛放盐酸的滴

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o

⑵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mL,滴定后读数为

mLo

(3)某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

是molL-i(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待测NaOH溶液滴定前盐酸的体滴定后盐酸的体

实验编号

的体积/mL积读数/mL积读数/mL

120.001.2023.22

220.001.2129.21

320.001.5023.48

⑷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①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②若滴定前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③标准液读数时,若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八)铜的精炼

[实验回顾]

1.电解法精炼铜的原理:阳极(粗铜):Cu-2e-=Cu2+;阴极(纯铜):Cu2++2e^=Cuo

2.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变化: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

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形成“阳

极泥“,电解质溶液中CM+逐渐变小。

3.命题角度:精炼原理应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强化练习]

1.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以纯铜作阳极

B.电解时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粗铜连接电源负极,其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2.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

为阳离子交换膜。

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⑴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填“正极”或“负极”),该电极反应式为。

(2)石墨电极为(填“阳极”或"阴极”),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乙装置中滴入酚儆溶液,

(填“铁极”或“石墨极”)区的溶液先变红。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精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九)氯碱工业

[实验回顾]

Cb«H2

,t.t.

*CI二1二OHJ

精制饱和f1子+凡0

NaCl溶液交换膜(含少最NaOH)

由便

1.实验原理: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_2NaOH+H2T+C12T;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2c「+2比02"2OFT+H2T+C12T。

2.电极产物判断:阴极产物H2和NaOH,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儿滴酚酿溶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

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淀粉-K1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1)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2)离子交换膜的原理和使用。

[强化练习]

1.如图是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②

淡盐水0二二gNaOH溶液

-ZOH?

精制薪1盟仁(含少量NaOH)

NaCl溶液父换膜

A.装置中出口①处的物质是氯气,出口②处的物质是氢气

B.该离子交换膜只能让阳离子通过,不能让阴离子通过

+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H-Cht+H2t

D.该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氯碱工业的一种节能新工艺是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结合,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电极未

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饱和NaCl溶液“%NaOH溶液

1j

,XIIIY,I,II____

♦气(除co2)

,।阳.子1I阳彘U.

NaCl溶液交换膜加%稀NaOH溶液交换膜c%NaOH溶液

电解池燃料电池

A.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f+2OH-

B.通入空气的电极为负极

C.电解池中产生2moicb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0.5molCh

D.a、b、c的大小关系为“>8=c

3.工业品氢氧化钾的溶液中含有某些含氧酸根杂质,可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提纯。电解槽内装有阳离子交

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电开始后,阴极附近溶液pH会增大,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杂质后得氢氧化钾溶液,液体从出口(填写"A”或"B”)导出。

(十)制取蒸储水与石油的分储

[实验回顾]

1.实验室制取蒸储水

(1)下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馅水的装置图,请指出图中序号所示各仪器的名称:

(2)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馈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由下到上、由左到右o

②圆底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其容积的1;〜:2之间,不可将溶液蒸干。

③蒸储时在蒸福烧瓶中加入少量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④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工旦进,从上口出。

⑤圆底烧瓶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3)蒸储水中C厂的检验

得缸产生白色沉淀

①HNQ:溶液

自身田水

②AgNO;,溶液生或自来水中存在er

蒸隹

警一不产生白色沉淀

①HNQ:溶液

蒸谭水

②AgNQ,溶液窗口蒸播水中不存在c「

2.石油的分储

当用蒸储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其实验装置改进如下:

(1)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仪器:蒸储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温度计,牛角管。

⑵注意事项:

①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②温度计的作用是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微分。

③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与蒸镭烧瓶支管口的下缘相平。

④制取蒸储水不使用温度计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加热至沸腾即可.

3.命题角度:(1)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冷凝管中冷却水方向。(2)蒸储原理应用。

[强化练习]

1.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储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B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其作用是

(3)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②。

(4)收集完蒸储水后,是先撤酒精灯还是先停冷凝水?

2.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

CaO+H2O=Ca(OH)2,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O

⑵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

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

(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回顾]

1.原理:CH3coOH+CH3cH20H-法日酸•CH3COOCH2cH3+H2O;

副反应:C2H5—OH+HO—C2H5鲁|<2比一0—C2H5+H2O

C+2H2so£浓)1=C02T+2so2T+2H2O«

2.注意事项:(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

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气管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液体中,以防液体倒

吸。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3.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主要优点:

(1)吸收乙酸,便于闻出(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⑵溶解乙醇。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分层,观察乙酸乙酯。

4.命题角度:加入药品顺序、导管位置、饱和Na2cCh溶液的作用、运用化学平衡提高乙酸乙酯转化率的

措施。

[强化练习]

1.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mL浓硫酸、3mL乙醇(含谊。)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回答问题:

(1)装置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

(2)步骤②安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4)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

a.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b.中和乙酸和乙醇

c.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5)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试管乙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2.如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mL浓硫酸,再加入2mL乙酸,充

分摇匀。在右试管中加入5mL饱和Na2cCh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min

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写出左试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浓硫酸的作用:o

(3)反应开始时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的原因是(己知乙酸乙酯的沸

点为77°C;乙醇的沸点为78.5°C;乙酸的沸点为117.9℃);后改用大火加热的目的是

(4)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Ch溶液的操作为(只填名称),所需主要仪器为

答案与部分试题解析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答案:(1)872(2)100mL

解析:⑴配制8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8Ogxl0%=8g;溶剂质量=溶液

质量一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80g-8g=72g;水的密度为1gvmf,则水的体积为72mL。

(2)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100mL量筒量取72mL水。

2、答案:(l)bd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BTCTA->FTETD

(3)搅拌引流(4)A(5)2.0

解析:(1)实验室需要0.1moH/iNaOH溶液500mL,配制过程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00

mL容量瓶和胶头滴管,则不需要的是分液漏斗和漏斗。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过程一般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和摇匀

等。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TATF-E—D。

(3)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溶解时起搅拌作用,转移时起引流作用。

(4)①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正确;②容量瓶不宜贮存溶液,正确;③容量瓶不能用

来加热,正确;④容量瓶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正确。

(5)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0.5LxO.lmol-L'x40g-molr=2.0g。

3、答案:⑴①②④③⑤(2)500inL容量瓶、胶头滴管(3)偏高(4)偏低偏低(5)①重新配制②重新

配制

解析:(2)为防止仪器的遗漏,可根据步骤进行选取。(3)根据c=£,V偏小,c偏高。(5)加蒸储水超过刻度

线,V偏大,c偏低,这种情况下配制的溶液浓度不是0.5moLL「i,需要重新配制。

(二)Fe(OH)2的制备

1、答案:(1)铁屑(2)煮沸(3)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02转化成Fe(OH)3沉淀

2、答案:①③

解析:因为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Fe(OH)3,故要长时间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

的空气或氧气。装置①是先用H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0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中液面

上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②由于能接触到空气中的02,故不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答案:⑴AB(2)B

(3)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处,如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收集满

解析: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固体加热制气体,B装置适用于液体与固体(或液体)不加热制气体。N%为碱性

气体,只能用碱性干燥剂。检验NH3一般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答案:⑴检验装置气密性(2)2NH4C1+Ca(OH)2=^CaCl2+2H2O+2NH3f(3)防止倒吸球形干燥管

碱石灰(4)红碱NH3-H20,-NH4+0H

解析:(3)装置HI中倒扣的漏斗是用于防止液体倒吸回试管的受热部位,引起试管的破裂;注意漏斗的下沿

刚好浸入液面;装置W是球形干燥管,盛装的固体试剂是碱石灰,注意其连接方式是大口进,小口出。

(四)喷泉实验

1、答案:B

解析:氯化氢、氨都极易溶于水,挤压装置中的胶头滴管,它们被水吸收,烧瓶内的气压都迅速减小,都

可形成喷泉;二氧化碳极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烧瓶内的气压迅速减小,可形成喷泉;氧气难溶于水,

烧瓶内的气压几乎无变化,不能形成喷泉。

2、答案(l)2NH4Cl+Ca(OH)2=9=CaC12+2NH3T+2H2。(2)A(3)打开止水夹f,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液

体,并轻轻摇动烧瓶

解析(1)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钱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2)浓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作干

燥剂使用,浓硫酸可以和氨反应,实验室常用碱石灰来干燥氨。(3)将胶头滴管中的少量液体挤入烧瓶,氨

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液体会顺利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五)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答案:A

解析: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因为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甲试管中生成的硫酸铜为

白色固体,而不是蓝色溶液;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用碱性

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等)吸收。

2、答案:(1)乙中品红溶液褪色

⑵Cu+2H2SO4(浓)*=CuSC)4+S02t+2H2O

(3)2OH+S02-S0歹+H2O

(4)0.05mol

(5)溶解铜的质量小于6.4g,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减小,变为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

解析:由Cu+2H2so4(浓)==£==CuSO4+SC)2T+2H2。可知,被还原硫酸的物质的量=3.2g+64g-moL

=0.05mol,0.2mol硫酸完全反应时需铜的质量=0.2mo"2x64g-moL=6.4g,反应中实际溶解铜的质量

小于6.4g,因为随着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减小,变为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0.2mol硫酸

不能完全反应。

(六)铝热反应

I、答案:(1)镁条和氯酸钾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将氯酸钾放在混合物上镁条的周围,点燃镁条

(2)不能镁比铝活泼,铝不能置换镁(3)用于焊接钢轨;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

解析:(1)利用镁条燃烧放热从而引发铝热反应,同时促使KC103分解产生02,使镁条快速燃烧。(2)根据金

属活动性顺序表,Mg比A1活泼,A1不能从MgO中置换出Mg。

2、答案:(l)8Al+3Fe3。产三=9Fe+4Al2O3(2)A1FeAl>Fe(3)①②③④(4)C

解析:(1)(2)该铝热反应8Al+3Fe3C>4与幺9Fe+4Al2O3中,Al作还原剂,Fe作还原产物,还原剂A1还原

性强于还原产物Fe。(3)①②③④全为该反应现象。

(4)C项,A1不能置换Na,因为Na比Al活泼,所以不能组成铝热剂。

(七)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答案:(1)否(2)①乙②BDCEAF洗去附在滴定管内壁上的水,防止其将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当

00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③°」yi

解析:(1)缺少酸碱指示剂,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2)①NaOH为强碱,应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中,故选乙。②按查漏一水洗一润洗t装液一排气泡

一调液面一读数一加待测液和指示剂一滴定一判断终点一读数、记录数据一计算的顺序思考。判断滴定终

点的方法是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③滴定过程中消耗NaOH

O.1OOOV2-V|

溶液的体积为(%—)因此()

HmL,cHCl=Vmol-L

2、答案:⑴酸式滴定管(2)0.8022.80(3)0.1100(4)①偏低②无影响③偏高

解析:(1)仪器A为酸式滴定管。(2)滴定管的刻度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精确度为0.01mL,因此滴定前的读

数为0.80mL,滴定后为22.80mL。(3)第2组读数与其他两组差别较大,属异常值,应舍去,c(NaOH)=

0.1000mol-L'xQ.QZZOOL

=0.1100molL'o(4)①会使MHCl)偏小,c(NaOH)偏低;②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0.02000L

③会使MHC1)偏大,c(NaOH)偏高。

(八)铜的精炼

1、答案:D

解析: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应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故A错误;阳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