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含答案)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含答案)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含答案)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含答案)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课外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外传

记类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3年徐州市中考课外传记类文言文专题训练(教师稿)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

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①,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

己力不亦诬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

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

死,谁总③?"对曰:“尤④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

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

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⑤善人。”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删减)

[注释]①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

②诬:荒谬。③怨:怨恨,不满。④尤:责备,谴责满。⑤旌:表彰,

发扬。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禄亦弗及()⑵上下相蒙

()

⑶身之文也()⑷能女是乎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惠、怀无亲②亲贤臣远小人

B.①犹谓之盗②盗窃乱而不作

C.①以志吾过②志虑忠纯

D.①且旌善人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⑵能女是乎?与汝偕隐。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栾盈①出奔楚。宣子②杀羊舌虎③,囚叔向④。人谓叔向

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

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

乐王船⑤见叔向曰:“吾为子请。”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

皆咎叔向。叔向日:“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船言于君无不

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

叔向曰:“乐王船从君者也,何能行?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

亲,其独遗我乎?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J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船。对日:“不弃其亲,其有焉。”于是祁

奚老矣,闻之,乘驱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

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

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⑥不免其身,

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鳏⑦殛⑧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

色;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子为善谁敢不勉

多杀何为?”

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

免焉而朝。

(节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有删减)

[注释]①栾盈:晋大夫,因与晋国的加一大夫范鞅不和,谋害范

鞅。事败被驱逐,故出奔楚。②宣子:即范鞅。③羊舌虎:栾盈的同

党。④叔向:羊舌虎的哥哥,叫羊舌胖(xi)o⑤乐王船:即东桓子,

晋大夫。⑥壹:指因羊舌虎这一件事。⑦鳏:传说是夏禹的父亲。⑧

殛(ji):杀死。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子为善谁敢不勉多何为?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其为不知乎()(2)外举不弃仇

(3)其独遗我乎()(4)惠训不倦者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栾盈出奔楚②猛浪若奔

B.①乐王鲍从君者也②隶而从者

C.①夫谋而鲜过②芳草鲜美

D.①与之乘②公与之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乐王鲍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

(2)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5.文章中的祁奚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叔向脱险的故事告诉我

们什么道理?

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

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

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

傅曰:“请入,图之J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

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

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日:“臣闻

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弩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

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

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

愿先生勿泄也J田光俯而笑曰:“诺J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

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

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

“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

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

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减)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燕太子丹质于秦()(2)太子丹患之

()

(3)却行为道()(4)愿足下急过太子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国大事也②国险而民附

B.①即起,趋出②尝趋百里外

C.①跪地拂席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D.①光闻长者之行②必能使行阵和睦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2)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太子丹的请求,田光不亲自受命而举荐荆的主要原因是感

到自己精力不济,无力相助。

B.田光自到的目的有二:一是激励荆轲,要力助太子图谋国事;

二是太子表明自已不会泄密。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

的人物。

D.本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

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项王①军壁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③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

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④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

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

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航⑤船待,谓项王曰:“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

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子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第七》,有删减)

[注释]①项王:西楚霸王项羽,名籍,字羽。②垓下:古地名。

③灌婴:汉车骑将军。④绐(dɑi):欺哄。⑤取(yi):停船靠岸。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项王军壁垓下()(2)项王乃复引

兵而东()

(3)项王自度不得脱()(4)未尝败北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②以五千骑追之

B.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①然今卒困于此②卒有所获

D.①谓项王曰②太守谓谁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而见之?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到阴陵后迷了路,便向一个老农夫问路。老农骗了他,使

他陷入一片沼泽地中,骑

兵无法通过。

B.项羽至死仍未悟出他失败的原因,反复说是天意亡他,而不是

人为因素。

C.项羽从垓下突围到乌江自刎,拒绝渡江,羞见江东父老,都表

现了他末路英雄的本色,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壮的色调。

D.项羽对他的部下说,他从八岁就开始有建功立业的愿望,以后

历经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有失败过。

五、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五月,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诏狱逮走系长安。太仓公无男,

有女五人。太仓公将行会逮①,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

有益也!”其女缓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

齐中②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

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赎父刑罪,使得自新J

书奏天子,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曰:“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

章以为修,而民不犯。何泽?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

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

《诗》曰:'恺悌君子③,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

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体、刻肌肤,终生不

息,何其痛楚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J

上日:“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

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J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

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

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绿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

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

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

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

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专务以德化民,是

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节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第十》,有删减)

[注释]①将行会逮:被捕走时。②齐中:齐国人③恺悌君子:

和乐简易之德的君子。④纬:一种粗厚光滑的衣服。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

改过自新。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道毋由也()⑵其女堤萦自伤泣

()

⑶辄弛以利民()⑷为天下先

()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妾父为吏②化而为鸟

B.①弛山泽②弛担持刀

C.①佗遂去帝称臣②遂逐齐师

D.①治霸陵皆以瓦器②吾欲与子皆行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毋由也。

⑵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5.下列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堤萦因其父有罪应受刑,遂去官府上书,希望能以己入宫来替

代父亲,使其能免刑并出狱改过自新。

B.孝文帝注重农业,因此减轻赋税,重农抑商,出现了文景之治。

C.孝文帝注重节俭,自己不穿锦衣,以身作则。而其夫人亦不着

装绫罗绸缎,这足以体现孝文帝的虚荣心作祟和作为一国之君的人设。

D.孝文帝注重以德服人,感化人民,因此海外皆富,注重礼义。

六、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主吏掾。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

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

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

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

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

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

汉王大说。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

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J孝惠曰:“曹参何

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

贤,毋为势家所夺J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鄢侯②,功臣

莫得比焉。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

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畲,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

粽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闵天、散

宜生等争烈矣。

(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有删减)

[注释]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②鄢侯:一个职位。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东定三秦()(2)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

(3)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4)何素

不与曹参想能()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②时人莫之许也

B.①及何病②及郡下

C.①谥为文终候②为纸、为屿、为堪、为岩

D.①绝,天子辄复求何后②佛印绝类弥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桓屋。

5.文中刘邦对萧何他持有*

、的态度。

七、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

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

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①。以此三

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缘妙②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修③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

仁免子于后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讪④于不

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缘继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

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缘继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

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

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

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

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J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

以为大夫。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

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

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第二》,有删减)

[注释]①衡命:斟酌命令的情况去做。②缘绡:囚禁。③骏:

马。④讪:同“屈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婴虽不仁免子于后何子求绝之速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遭之涂()⑵越石父请绝()

⑶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⑷晏子怪而问之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语及之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彼不知我也____________②不可谓知类

C.①固不如在缘继之中②今夫不受之人,固众人

D.①然子之意自以为足②以中有足乐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2)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5.从选文中“晏子荐以为大夫”可以看出晏子

的性格特征;从“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可

以看出晏子的性格特征;从“其在朝,君语

及之,即危言”可以看出晏子的性格特征。

八、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

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

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

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

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日:

“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

曰:“不然,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

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

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于之地六

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

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

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

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

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

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

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

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

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

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

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丐击秦。秦齐共攻

楚,斩首八万,杀屈丐,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

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史记•张仪列传第十》,有删减)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2)陈轸

独吊之()

(3)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4)齐

秦合则患必至矣()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齐楚从亲②民弗从也

B.①楚王大说而许之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①善为王计者②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D.①绝齐未晚也____________②绝端多生怪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

(2)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仪以其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善于借物转祸

为福的本领,出色完成了“相楚”使命。

B.陈轸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直面陈言,是楚国的耿介衷肠之臣。

C∙本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

中还不乏戏剧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

D.楚王愚蠢贪婪、刚愎自用又感情冲动,终于落得个折兵损将、

国破身亡的下场。

九、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①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②,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帽③折车败,

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

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④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

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

与推田单,日:“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

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

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

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

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蒯所得齐卒,置之

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

尽倒,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

冢墓,修⑤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

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

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

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第二十二》,有删减)

[注释]①疏属:远方本家。②斡(wei):车轴头。③市掾(yu

ɑn):指管理市场的官员。④淖齿:楚国将军,楚国派他救齐,他却

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⑤惨(Iu):侮辱。

L用斜线“/”给下列句子断句。(限两处)

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因师之()(2)以即墨距燕

()

(3)及燕使乐毅伐破齐()(4)而城中鼓

噪从之()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燕引兵东围即墨②下车引之

B.①使老弱女子乘城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①燕将大喜,许之②不知何许人也

D.①燕军由此益懈②益慕圣贤之道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5.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便凭借安平

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

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

祭祀闵王,飞鸟都吸引得

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男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

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

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

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

我同族的妻妄,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

懈。

十、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

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於

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

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

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馀祭,次曰夷昧,次日季

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诸樊既死,传馀祭。馀祭死,传夷昧。夷昧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

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

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逋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

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馀、属庸将兵围楚之潴;使延陵季子于晋,

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馀、属庸路,吴兵不得还。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

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

持长镀。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

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彼伍员父兄皆死於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

私仇也非能为吴。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2)乃进专

诸于公子光()

(3)将兵围楚之濡()(4)而具酒请王僚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说以伐楚之利②公输盘不说

B.①欲卒致国于季子札②无从致书以观

C.①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②庭下如积水空明

D.①光伏甲士于窟室中②惧有伏焉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2)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公子光设宴邀请王僚,王僚事先也对公子光有了戒备,带着卫

队赴宴,唯恐自己被刺杀。

B.伍子胥来到吴国,他游说吴王攻打楚国,被公子光说成是为了

报私仇,动机不单纯,因此他的建议不被采纳。对此伍子胥并没反驳。

C.专诸认为,公子光是吴国真正的继承人,吴王僚想把王位传给

他人是不道德的,所以专诸才决定帮助公子光夺取王位。

D.公子光看到夺位之机已到,设宴邀请王僚,专诸利用鱼腹藏匕

首,王僚最终上当被杀。

十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

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

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

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

我必为报傩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

入宫涂②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

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

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

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③,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

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日:

“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④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

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

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

心以事其君者也。”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有删减)

[注释]①报傩:报仇。②涂:以泥抹墙。③厉:同“癞”,癞疮。

④委质:这里有托身的意思。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

下后世之为人

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去而事智伯()(2)女为说己者容

()

(3)何乃残身苦形(—)(4)卒释去之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而无所知名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①左右欲诛之②鱼我所欲也

C.①士为知己者死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①顾不易邪②大王加慧,以大易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

(2)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5.本文刻画了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豫让。

十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郭解枳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

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

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

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

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

义,益附焉。

及徙豪富茂陵也,解家贫,不中譬③,吏恐,不敢不徙。卫将

军为言:“郭解家贫不中徙。”上曰:“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

不贫。”解家遂徙。诸公送者出千余万。软人杨季主子为县掾,举徙

解。解兄子断杨掾头。由此杨氏与郭氏为仇。

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腹④解。解为人短小,

不饮酒,出未尝有骑。已又杀杨季主。杨季主家上书,人又杀之阙下。

上闻,乃下吏捕解。解亡,久之,乃得解。根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誉

郭解,生曰:“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解客闻,杀此生,断其

舌。吏以此责解,解实不知杀者。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吏奏解无

罪。御史大夫公孙弘议曰:“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

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无道。”遂族郭解翁伯。

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

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

貌荣名,岂有既乎!”於戏,惜哉!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有删减)

[注释]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嚼:把酒喝尽。③中詈:资产达

到豪富的数额。④稚:喜悦欢欣。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郭解*只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具以实告解()(2)罪其姊子()

(3)客誉郭解()(4)遂族郭解翁伯

()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发相同的一项是()

A.①解姊子负解之势②负势竞上

B.①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②且秦灭韩亡魏

C.①解使人微知贼处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D.①杀者亦竟绝②天下独绝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2)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

为名。

5.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J而选文中郭解却受人

拥戴,你对此作何理解?

十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

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

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

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

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

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

之。文帝廉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

毁谊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

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

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

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

王太傅。……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

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有删减)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

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⑵故与李

斯同邑()

⑶其说皆谊发之()⑷乃毁谊曰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诸生于是以为能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B.①乃草具其仪法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①冯敬之属尽害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D.①国亡人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皇帝每次下令讨论的问题布置下来,年长的博士们先不发表意

见,等年龄最小的贾谊

一一回答后,才各自说出他们的意思,以此显示自己的才能。

B.贾谊提出了改订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订立法令制度,

确定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主张,虽未及实行,但却受到了皇帝的

赏识。

C.贾谊的才能遭到当时的权贵们的嫉妒、诋毁,以致汉文帝后来

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意见。贾谊因被贬官,意志没有得到施展,

而以屈原自喻。

D.汉文帝征召贾谊回京城长安,通过对鬼神的原本的谈论,汉文

帝认为自己仍然远远比不上贾谊,于是任命贾谊作梁怀王的太傅。

十四、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

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

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

高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

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

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

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

死不赦J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

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

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

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

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

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

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

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

士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有删减)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皆能传其业()⑵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

⑶此臣素著狂直于世()⑷上意解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②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B.①使其言是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C.①固当容之②视端容寂,若听茶

声然

D.①云年七十余,终于家②未果,寻病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2)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

5.结合选文,简述朱云的性格特点。(不低于三点)

十五、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相关问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邦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

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

能;主薄镇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

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谣数发横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

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校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

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

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

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

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

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

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节选自《汉书•王涣传》,有删减)

L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涣少好侠尚气力()⑵除温令

()

⑶辄云以属稚子()⑷历政所不断

()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宠顿首谢曰②长跪而谢之

B.①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①元兴元年,病卒②卒获有所闻

D.①一岁断狱②小大之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

遇事敢于决断:

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

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

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开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

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

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

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

特选其维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

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十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