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5压强相关实验_第1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5压强相关实验_第2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5压强相关实验_第3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5压强相关实验_第4页
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模拟新题练习-25压强相关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复习实验专题模拟新题专练-25压强相

关实验

一、实验题

1.(2023•江西•模拟预测)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多孔

人D易2-塑料板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O

(2)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3)图F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优点是

(4)将一定质量碳粉在密闭容器中引燃(如图I),一段时间后碳粉消失。用压强传感器测

得容器内压强(同温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

氧气压强传感器

图1

①CD段压强上升较快的原因是

②E点气体的成分是.

2.(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用下图装置研究NaOH的性质。

ɪ-

-

-4aOH'溶液

-

-

H-

当A卜三--稀盐酸

滴有酚酎的

NaoH溶洒

BC

(1)将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推入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2)一段时间后,打开K,观察到的现象是。

3.(2023•河南平顶山•统考一模)如图所示,将盐酸注入盛有镁的试管中。请回答:

(1)写出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观察到U形管处左端液面下降,写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o

4.(2023・湖北黄石•统考模拟预测)小华、小玲、小悦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借助传感器

对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

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试卷第2页,共6页

(1)小华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乙,判断溶液X是

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o(填化学式)

(2)小玲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

计),据此可得出中和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综合分析得到:在ts

时,溶液的PH7(选填

(3)小悦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中和反应是吸热还是

放热反应,其理由是O

5.(2023•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o

(2)图B是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若观察到甲烧杯中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则物质X应具

备的性质:显碱性、,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X物质。

(3)图C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对比①②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80℃

热水的作用是:a.提高温度;b.o

(4)图D实验中,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列选项中的(填序号,下同)后,U型

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升高,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若加入与水发生

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和上述相反。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硝酸镀d.氯化钠

6.(2023•宁夏银川♦一模)欲通过实验证明CO2能与Ke)H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利用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装置中的夹持仪器已略去)。先挤压胶头滴管,将KOH

溶液滴入到充满CCh的试管中,再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发生倒吸。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o

(2)甲同学得出二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但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KoH

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3)己知K2CO3溶液呈碱性。为进一步证明CO2⅛KOH发生了反应,下列实验设计可行

的是(填数字序号)。

①利用原装置,将K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观察现象

②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CaCh溶液,观察现象

③在原实验后的试管中继续滴加酚献溶液,观察现象

7.(2023•江西•模拟预测)根据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回答:

多孔隔板

ABCDE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内固体是;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建议二氧化镉

用无纺布包裹后放于多孔隔板上的目的是o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为,通常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序号)。

(4)分别向镁片、铝片、锌粒、铁钉(均足量)中不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装置内压

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卷第4页,共6页

↑压强,kPa

经分析,与酸反应最剧烈;向铝片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时瓶内压强几乎不变,

原因是;综合考虑,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固体药品是O

8.(2023•福建•模拟预测)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

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

红色.请看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仪器②的名称是

(2)A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A装置的主要优点是;B中白磷不燃烧,

原因是;

(3)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4)用符号表达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o

(5)F中的现象是,体现了该气体性质是。

9.(2023•陕西•模拟预测)实验室欲用H2O2溶液制备氧气,并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

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图乙

图2

(1)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O2溶液和Mno2制备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

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如图D最合适的是(填标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2)已知:用H2O2制取氧气时,也可用钳丝代替Mno2作催化剂。如图1中甲装置可通

过箱丝的上下移动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若制备过程中体系内压强过大,则安全管中

的现象是,此时应将伯丝抽离过氧化氢溶液,使反应停止。

(3)用图2中乙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卷第6页,共6页

参考答案:

I.(1)锥形瓶

Δ,

(2)AC/AE2KMnO4=K2MnO4+MnO2+O21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反应放热且气体增多CO和CCh

【详解】(1)见答案。

(2)用高锦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需要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

即装置A;氧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

选择装置C或E。高镭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镭和氧气。

(3)F装置可以通过弹簧夹控制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

与停止,装置B则不能。

(4)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

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该反应过程中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不变;最终装置内的压

强增大,说明发生了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参加反应的二氧

化碳与生成的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1:2,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目增多。故CD段压强上

升较快的原因是反应放热、气体增多。

②由①中分析可知,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转化为一氧化碳,装置内气体的分子数目会变为

原来的2倍,压强也变为原来的2倍,分析图2可知最终装置内的压强是原来的1.4倍,所

以二氧化碳没有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则最终装置内的气体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E点气体的成分是CO和CO2O

2.(I)CO2+2NaOH=Na2CO3+H2O

(2)C中的部分液体流入B中,B中液体红色变浅(或褪去)

【详解】(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H2Oo

(2)打开K,由于A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B中气体会进入A中,B中压强也减小,

则C中的部分液体流入B中,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能使酚猷;变红,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或变为中性或酸性,液体红色变浅或褪去。

答案第1页,共5页

3.(I)Mg+2HCl=MgCl2+H2↑

(2)该反应放热,使容器内压强变大

【详解】⑴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I=MgCI2+凡↑。

(2)U形管处左端液面下降,说明该反应放热,使装置中的压强增大。

4.(1)稀盐酸NaCkNaOH

⑵放热=

(3)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

【详解】(1)由图乙可知,未反应时溶液PH值小于7,是酸性溶液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60s时溶液PH值大于7,盐酸和氢氧化钠己经反应完全,且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液中有

生成物Naa和过量的Na0",故填:NaCl.NaOH;

(2)由图丙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ts时溶液温度最高,此时恰好完全反应,累计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pH=7,故填:=;

(3)由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

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中和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故填: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

烧瓶内压强变大。

5.(1)五分之一

(2)具有挥发性浓氨水

(3)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

(4)cb

【详解】(1)图A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待装置

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

一,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若观察到甲烧杯中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则物质X应具备的性质:显碱性、具有挥发性,

X可以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与甲酚酷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

碱性,可使无色酚麟变红色;

(3)①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②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

答案第2页,共5页

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对比①②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80。C热水的作用是:a∙提高温度;b.使水中白磷与氧气隔绝;

(4)若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升高,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说明集气瓶内气

压减小,故向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必须吸热,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

若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集气瓶内气压增

大,故向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溶于水必须放热,使集气瓶内压强增大;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形管

液面左边支管下降,右边支管上升;

b、生石灰溶于水,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

U形管液面左边支管下降,右边支管上升;

c、硝酸镀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溶液温度降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变小,使U形管液面左

边支管上升,右边支管降低;

d、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明显变化;

故图D实验中,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列选项中的C硝酸镣,U型管左边支管内红墨水液

面升高,右边支管内红墨水液面降低;若加入b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现象和上述相反。

6.(I)CO2+2KOH=K2CO3+H2O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形成相同的现象

⑶①②/②①

【详解】(1)氢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KOH=K2CO3+H2O。

(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则装置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也会发生倒吸,则不能

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反应。

(3)①利用原装置,将KOH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然后将两个实验进行对比,若氢氧

化钠溶液那组实验倒吸的水较多,则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可反应,符合题意;

②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而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

淀和氯化钾,则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钾可反应,符合题意;

③由于碳酸钾、氢氧化钾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酰溶液变红,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

答案第3页,共5页

化钾可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填①②。

7.(1)酒精灯

(2)高镒酸钾固体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BC

(4)镁片硫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没有气体产生锌粒

【详解】(I)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用装置A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则反应为高锌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铳酸钾、

二氧化镒和氧气,试管内固体是高镭酸钾;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由于二氧化镭是粉末状

的,而多孔隔板上用来放块状的固体,故建议二氧化镒用无纺布包裹后放于多孔隔板上的目

的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

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

发生与停止;

(3)实验室制取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常温反应,发生装置

为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通常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向

上排空气法装置C:

(4)由图可知,镁片反应压强迅速达到峰值,说明镁与酸反应最剧烈;向铝片中滴加稀硫

酸,开始时瓶内压强几乎不变,原因是铝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氧化铝膜,硫

酸首先和氧化铝反应,不生成氢气;综合考虑,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固体药品是锌,反

应速率适中在实验室中容易控制。

8.(1)分液漏斗锥形瓶

(2)H,C√售H,O+O,f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C中液面下降,液体流入D中D中产生大量气泡

(4)C02+H2O→H2CO3

(5)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