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考地理热点_第1页
专题二中考地理热点_第2页
专题二中考地理热点_第3页
专题二中考地理热点_第4页
专题二中考地理热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专题二中考地理热点一、空间定位在各省区的地理学业测试题中,考查空间定位的能力主要有两种方式:1.经纬网定位:利用经纬网可以实现空间某个地点的精确定位。根据经纬网中的经纬线标注的度数,在正确判读出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基础上,就能准确读出该地的经纬度数值。如下图所示:第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经度向右增加,为东经;经度向左增加,为西经。纬度向北增加,为北纬;纬度向南增加,为南纬。(2)图中A地的经纬度是(140°E,20°N)。(3)根据A地的经纬度,我们还能推断出其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地区和五带位置等。A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和热带地区。在具体的试题当中,常常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问题背景,考查学生在经纬网图上确定某重大事件(“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罗门海啸、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发生地所处的经纬度位置、相对方向、半球位置、所处纬度地区和温度带等。第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1】小明收到美国小朋友杰克寄来的一封信,邀请他到美国参加地理夏令营活动,地点为经度116°,纬度40°。据此回答(1)、(2)题。(1)本次夏令营活动举办地点的经纬度是()A.116°E,40°N B.116°E,40°SC.116°W,40°N D.116°W,40°S(2)该地点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南半球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北半球答案:(1)C,(2)D。第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2】(2012·齐齐哈尔学业考)右图中,M点的地理坐标是()A.20°W,0°B.20°E,20°NC.20°W,20°SD.20°E,0°答案:D。第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区域定位:区域地理部分是初中地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内容。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区域定位方式有:(1)轮廓定位:任何一个区域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范围,呈现出独特的轮廓形状。因此,要求对于学习过的区域轮廓要十分熟悉。【典例3】(2013·龙岩中考)据报道,俄罗斯计划修建一条海底隧道连接美国,应把它修在()答案:A。第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景观图定位:每个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都是由多个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各个地理区域之间又存在着显著的自然地理差异,具体表现在地形、植被等自然景观方面。而自然环境又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地理区域在人文景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传统民居、传统文化活动、名胜古迹等方面。因此,典型的景观图片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是各省区地理试题中经常采用的区域定位方法之一。复习过程中,对于每个地理区域突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图片适当记忆,做到对号入座。第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4】(2012·济南学业考)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文化。请将下列图片与相对应的区域名称对号入座。①俄罗斯②欧洲西部③东南亚④中东答案:甲——④乙——③丙——①丁——②(3)突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定位:这种定位方法与运用景观图定位相似,只是展现的形式略有不同,在各省区地理试题中很常见。第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5】(2012·济南学业考)下列描述符合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是()A.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B.黑种人的故乡C.有“海上生命线”之称D.三洲五海之地答案:B。【典例6】(2012·晋江学业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中国B.加拿大C.俄罗斯D.美国答案:C。第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围绕地轴的自转和环绕太阳的公转,这两种运动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现象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并进一步影响到人类活动。第1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在各省区地理学业水平测试题中,通过现实中的具体情景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公转位置与日期的对应关系,或者从提供的气温方面的图文资料分析判断出季节,进而推断出地球所处的公转位置和昼夜长短状况等。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基本技能的测试(阅读相关地图,从中提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第1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地球自转运动:重点测试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典例1】(2012·成都学业考)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答案:A。第1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地球公转运动:重点考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公转特征: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这个特征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和移动规律,以及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最终导致了四季的变化。(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记忆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的二分二至点这四个特殊的位置与日期的对应关系,以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昼夜长短状况。(3)昼夜长短变化:依据二分二至点的太阳光照图,正确判断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4)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第1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2】(2013·福州学业考)用灯光作为太阳光,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读图回答问题。(1)图甲演示地球的________转,用手________(方向)轻轻拨动地球仪,演示________交替的地理现象。当地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福州是________(黑夜或白昼)。(2)图乙演示地球的________转,地球围绕________自西向东运动。6月1日最接近二分二至中的________节气,福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答案:(1)自自西向东昼夜黑夜(2)公太阳夏至昼长夜短第1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区域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省区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重点考查部分,也是区域地理部分的主干知识。区域名称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亚洲世界第一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季风气候显著、水旱灾害频繁日本亚洲唯一经济发达国家,多火山和地震,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世界热带经济作物重要生产基地、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绿色革命、“世界办公室”第1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区域名称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俄罗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世界加油站”中东长期的国际热点地区、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水资源匮乏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现代化的畜牧业、发达的旅游业第1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区域名称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撒哈拉以南非洲黑种人的故乡、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粮食和环境三大问题澳大利亚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国唯一跨寒温热三带的国家、“民族大熔炉”、平原面积广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农业实现了地区生产专门化、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第1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区域名称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种族构成复杂、拥有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极地地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南方地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干旱、风力作用强盛、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绿洲农业青藏地区高寒、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北京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著名古都第1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区域名称突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香港国际贸易中心(转口贸易)、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澳门博彩旅游业是其经济支柱台湾省美丽富饶的宝岛、出口导向型经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三山夹两盆、绿洲农业、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东北平原山环水绕、北大仓、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江海交汇、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第1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1】(2013·德州学业考)有关下面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第2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甲国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B.乙国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C.丙国的地形明显地分为北、中、南三大地形区D.丁国最大的港口、最大的造船工业中心是里约热内卢答案:D。第2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2】(2013·德州学业考)201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5月13日~2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根据图文资料完成(1)、(2)题。第2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下面词组能集中体现该国特点的是()A.黄种人、红茶绿茶、泰姬陵B.黑种人、可可咖啡、金字塔C.白种人、牛奶奶酪、凯旋门D.混血种人、飞饼烤鱼、雪砖冰屋(2)世乒赛期间巴黎的天气情况很可能是()A.会有阴雨天气B.气温日较差较大C.天气晴朗,气温偏高D.每天午后会有暴雨答案:(1)C,(2)A。第2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八、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也是千差万别。一般地,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生态环境稳定;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表面来看,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所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沉重压力。人类生存的压力导致严重的生态破坏,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目前面对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世界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第2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各区域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了解区域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只有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才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第2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1】(2012·宁夏中考)下图是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示意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读图回答(1)、(2)题。第2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图中甲、乙两省区以________为界,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请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丙、丁两省所在地区洪涝灾害和酸雨污染都十分严重。①请你简要说明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②请你思考回答酸雨有哪些危害。第2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答案:(1)黄河(河流)原因:①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②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③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④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①a.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积;b.天然湖泊面积减少(或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降低;c.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a.可导致水体、土壤酸化;b.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第2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2】(2013·福州学业考)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图1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第29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第30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观察发现】图1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________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_____,该水样取自黄河________(上、中)游河段。(2)【实验探究】观察图2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________;乙地表植被________,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图1中水样A与图2________(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第31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________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________的景观。(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等。答案:(1)B大中(2)少稀疏甲(3)黄土千沟万壑(4)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等)第32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九、区域合作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各自经济的发展,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长江沿江地带的西部资源富集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互惠协作等。第33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1】(2011·青岛学业考)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1)~(3)题。第34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图中所示不是我国资源调配工程的是()A.西气东输B.青藏铁路C.西电东送D.南水北调(2)西电东送工程中线和南线输送的能源类型是()A.水电B.火电 C.风力发电D.核电(3)西气东输工程终点地区输入该资源的原因是()A.矿产丰富B.光热充足C.土地紧缺D.能源缺乏答案:(1)B,(2)A,(3)D。第35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典例2】(2012·济南学业考)下列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正确的是()A.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店后厂”模式B.新疆与京津唐地区的“西气东输”工程C.黄河上游地区与东北地区的“西电东送”工程D.珠江与北方地区的“南水北调”工程答案:A。第36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十、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上活动着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环境,是在空间上存在着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即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第37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以农业最为显著,此外对交通、聚落的影响也很明显。对生活的影响,除了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还表现在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如我国南方地区的赛龙舟和北方地区的跑旱船。因此,一定地区生产、生活的特点,是该地区人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如东南亚的传统民居——高架屋,就是当地居民适应湿热环境的结果;中南半岛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第38页,共4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自工业文明以来,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自然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有对自然环境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