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_第1页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_第2页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_第3页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_第4页
面对高考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一般中学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要求为了主动稳妥地推动我省一般中学物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试验工作,便于广阔老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一般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验)》,规范中学物理教学,特制定《陕西省一般中学新课程试验物理学科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1.《教学要求》是在分析陕西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和总结其它省新课程试验阅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般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验)》和中学物理新课程试验教科书的探讨而制定的,是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学分认定、学业评价、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每位老师应仔细学习、精确把握。2.《教学要求》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二级主题的依次逐个绽开,分“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课程目标”按主题干脆从《一般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摘录,便于老师检索。“教学要求”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帮助老师把握教学的尺度。其中的“说明”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教学建议”按主题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提出指导性建议,供老师参考。3.教学要求表述中的行为动词与《一般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验)》所采纳的行为动词相同,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洁”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本模块是中学物理的第一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和探讨方法,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试验在中学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过这些试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试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相识世界中的作用。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物理基础学问的同时,初步经验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等方面受到熏陶。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运动与相互作用两个二级主题。(一)运动的描述〔课程目标〕2.通过对质点的相识,了解物理学探讨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3.经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探讨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试验在发觉自然规律中的作用。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探讨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学习要求〕1.质点①相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志向模型②在详细事例中相识在哪些状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探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2.参考系和坐标系①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②在详细问题中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更③体会探讨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说明:①不要求在三维坐标系中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更②不要求理解与驾驭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③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3.时间(间隔)和时刻①通过实例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会在详细的情境下识别时间(间隔)和时刻②用数轴表示时间和时刻,体会数轴在探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4.路程和位移①理解位移的概念②通过实例,了解位置、位移和路程的区分,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③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移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①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及其与速度的区分②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相识有关测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③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与联系,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④理解匀速运动的概念⑤相识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像和v-t图像,并用它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说明:①不要求用极限的方法定义瞬时速度②不要求计算困难多过程和多物体运动中须要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③不要求选用变速运动物体作参考系求解问题④不要求引入平均速率概念6.速度的测量①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原理②知道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外观结构及名称③知道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作用,说出所运用的电源电压及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④驾驭电磁打点(电火花)计时器的运用方法⑤能设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试验记录表⑥会依据纸带上点迹的疏密推断速度的大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⑦理解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所采纳的思想方法,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计算瞬时速度⑧能运用试验数据描绘v-t图像,并会依据画出的图像说明物体运动快慢7.加速度①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更快慢的物理量②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③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会依据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推断运动性质④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加速度定义式的得出过程,了解和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探讨中的应用⑤会利用加速度定义式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8.探究速度随时间的变更规律=1\*GB3①知道试验目的,说出试验中各器材的作用,正确布列器材进行试验操作=2\*GB3②会选择点迹清楚的纸带,标出合理的测量点(计数点),测量各测量点(计数点)间的距离=3\*GB3③会近似计算各测量点的瞬时速度=4\*GB3④能建立标度合适的v-t坐标系,并正确地描点,能依据点的分布趋向用一条光滑曲线(包括直线)拟合图像中的点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规律=1\*GB3①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2\*GB3②能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线=4\*GB3④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决简洁问题10.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规律=1\*GB3①知道v-t图像中“面积”与位移的对应关系=2\*GB3②驾驭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理解公式的意义及正负号的含义=3\*GB3③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解决简洁问题=4\*GB3④能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解决简洁问题11.自由落体运动①通过试验,了解空气阻力对落体运动的影响,知道自由落体的概念②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相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③初步了解伽利略探讨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试验和推理方法④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并体会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探讨在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上的重大意义=5\*GB3⑤经验自由落体运动模型建立的过程,知道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⑥通过分析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信息,推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⑦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自由落体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⑧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公式⑨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洁问题⑩知道用频闪摄影探讨运动的基本原理,会依据频闪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建议〕(1)该主题中出现意义相近和意义相对的概念较多,如参考系与坐标系,时间间隔与时刻,速率与速度,路程、距离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速度、速度的变更量与速度的变更率,等等,学生学习时简洁混淆。因此,教学时应当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使学生在相识相近概念的共同性、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中,达到对每个概念的透彻理解。(2)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参照物、路程、时间、速度、平均速度等概念,所以,本主题教学时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相识,又要依据高、初中学问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已有的学问进行提高和拓展。(3)为了理解打点计时器的功能和作用,老师可在课堂中组织学生活动,将活动与问题思索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体验,领悟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建议活动由两个学生合作进行,一个学生拉纸带,另一个学生用铅笔打点(角色应互换),为了使打点不受到干扰,可让打点的学生闭上眼睛。(4)引导学生探究最简洁的变速运动和学习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确利用试验来探究一种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即提出问题→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获得数据→处理数据(做出图像、分析图像)→得出结论。在试验过程中可结合获得数据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教化。有条件的可以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和图像处理。(5)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培育学生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实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实力的提高要留意按部就班,切不行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6)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洁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志向化的运动。学生易受日常阅历的影响,对重物体下落快、轻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为克服学生的前概念,要留意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过程,应用试验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订正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7)这部分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化和情感教化的因素,如以质点为代表的志向化方法、以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为代表的近似方法、以比值定义法为代表的数学方法、以平均速度为代表的等效替代方法、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讨,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主动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化,使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对科学探讨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实力。但由于学生刚刚学习中学物理,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对科学方法也有一个从体验到相识,再到运用,以及逐步积累、渐渐深化的过程,所以,在本主题教学中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等都是志向化模型,但志向化模型方法的教化应当重点放在质点概念的教学上。(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课程目标〕1.通过试验相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试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3.通过试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4.通过试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说明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试验相识超重和失重现象。5.相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学习要求〕1.力①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②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区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知道力的作用效果2.形变与弹力①知道形变和弹性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②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弹力种类③会推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④知道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劲度系数的单位、符号,能运用胡克定律进行简洁计算说明:①多个弹簧的串、并联问题不作要求②不探讨弹簧的劲度系数的问题3.摩擦力=1\*GB3①通过实例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GB3②通过试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驾驭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更范围=3\*GB3③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推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GB3④通过探究,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运用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说明:①不引入静摩擦因数②不要求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连接体进行受力分析4.力的合成与分解①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②通过试验探究,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区分矢量与标量=3\*GB3③初步驾驭从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动身确定分力方向的方法④能进一步区分矢量和标量,知道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相加的普遍法则⑤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应用,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学问解决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GB3①知道共点力概念,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2\*GB3②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进行简洁的计算=3\*GB3③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说明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说明:不要求解决困难连接体的平衡问题6.牛顿第肯定律=1\*GB3①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2\*GB3②相识伽利略探讨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志向试验的作用=3\*GB3③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4\*GB3④理解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肯定律说明有关现象=5\*GB3⑤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6\*GB3⑥运用惯性概念,说明有关实际问题7.牛顿其次定律=1\*GB3①相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GB3②通过试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做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3\*GB3③能依据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GB3④体会“限制变量法”对探讨问题的意义⑤驾驭牛顿其次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⑦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⑧依据牛顿其次定律进一步理解G=mg⑨运用牛顿其次定律,解决简洁的动力学问题8.牛顿第三定律=1\*GB3①相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GB3②能找出某个力对应的反作用力=3\*GB3③驾驭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不受物体运动状态和参照系等的影响=4\*GB3④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说明生活中的有关问题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1\*GB3①能用牛顿定律说明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GB3②能分析物体的受力状况,推断物体运动状态=3\*GB3③初步驾驭动力学基本问题求解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用牛顿定律解决简洁问题④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与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作用力并没有变更说明: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10.力学单位制=1\*GB3①知道物理公式既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确定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2\*GB3②知道什么是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3\*GB3③了解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教学建议〕(1)在教学力的概念时,应当通过详细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相识力的本质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会详细地分析某一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本主题是中学力学的基础,让学生理解和驾驭基本概念,为以后综合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是这一主题教学的基本原则。本主题的重点是三种常见力的性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牛顿运动定律;教学难点是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及牛顿第肯定律。对摩擦力的学习只要求依据产生条件进行分析,对于困难的静摩擦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驾驭,例如,可在牛顿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的学习中对摩擦力学问作更深化的探讨和探讨。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要留意数学的基础,学生虽然在初中学习过直角三角形函数,但应用到中学物理还有点困难,所以在计算时要适当放慢速度,做出力的分解图,找到对应的角度是关键。(3)受力分析是分析力学问题的基础,学生对物体作受力分析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此,应特地支配一节受力分析教学。老师要相识到受力分析须要经过多次训练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肯定要留意深度和难度,本主题只要求从产生条件和二力平衡学问去进行受力分析,并会作受力图。对于受力分析的教学,老师既应让学生体会并领悟“分析”的意义,还应在规范化方面严格要求学生,驾驭受力分析的依次,养成好的习惯。(4)该主题中教学中培育学生试验探究实力的内容很多,例如探究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规律;探究求合力方法。老师可以依据课时和学生的基础状况择其一二进行探究实力的培育。(5)该目标中蕴含着较多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例如显示微小形变的“放大”思想;重心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中的“等效”思想;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推断物体是否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假设法”;试验中的“限制变量法”等等。老师应留意利用这些素材,结合物理学问的教学,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教化。(6)牛顿第肯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伽利略的探讨过程蕴含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牛顿第肯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志向试验”的试验基础和推理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绝不行将牛顿第肯定律当作牛顿其次定律的推论来处理。(7)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大量试验基础上的试验规律。教学中,试验教学不仅是建立定律的须要,而且要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比如伽利略的“志向试验”是人们在思想中构建的志向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理论探讨的重要方法。(8)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究性试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物理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试验是难点,涉及试验变量限制,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结果处理等。教材的编写思路其实并非是学生的相识发展过程,老师应在全面把握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理进行教学设计。须要指出的是,虽然教科书的立意是探究性试验,但真正开放式探究带来的内容与思维量均较大,为了确保教学的高效率,老师应依据不同学校学生的水平正确把握讲授与探究之间的合适度。(9)关于牛顿其次定律应用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牛顿其次定律和运动学规律结合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建议多做一些演示试验,只有充分地探讨不同物体、不同状态下的相互作用,才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和深刻地相识物体的相互作用规律。(10)该主题学问与生活、技术、社会有着亲密的联系,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在超重与失重内容的教学中,应通过乘坐电梯、抛掷漏水塑料瓶等方式试验让学生体验和相识超重与失重现象,相识超重、失重状态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组织学生听讲座、看录像等,了解宇航员的生活。物理2本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中学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打算。本模块划分为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和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三个二级主题。(一)机械能和能源〔课程目标〕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更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切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2.通过试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更的关系。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用动能定理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更与重力做功的关系。4.通过试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问题。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相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学习要求〕1.能量通过实例了解能量,知道自然界中能的形式的多样性及其转化。2.功=1\*GB3①初步相识做功与能量变更的关系=2\*GB3②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3\*GB3③理解功的概念,写出功的公式和单位=4\*GB3④知道功是标量,初步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⑤会依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说明:不要求用功的定义式计算变力的功3.功率=1\*GB3①理解功率的意义,写出功率的公式及其单位=2\*GB3②知道额定功率的意义=3\*GB3③依据功率的定义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P=Fv=4\*GB3④运用功率公式,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⑤能在实际情景中,区分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⑥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肯定时,牵引力与汽车速度之间的关系4.重力势能=1\*GB3①相识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2\*GB3②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单位=3\*GB3③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能依据所确定的参考平面计算物体的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更与参考平面无关=4\*GB3④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更的关系5.弹性势能通过实例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与形变有关说明:不要求用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求解有关问题6.动能、动能定理=1\*GB3①知道动能的符号、表达式和单位=2\*GB3②理解动能的概念,会依据动能表达式计算运动物体的动能=3\*GB3③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4\*GB3④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情景⑤会用动能定理解决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7.机械能守恒定律=1\*GB3①知道机械能的各种形式=2\*GB3②能够分析动能与势能(包括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3\*GB3③经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过程,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4\*GB3④会推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8.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1\*GB3①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2\*GB3②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说明实际问题=3\*GB3③相识建立能量守恒定律的重大意义=4\*GB3④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5\*GB3⑤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增加节约能源和环境爱护的意识,知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教学建议〕(1)能量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伴随着不同能量形式的转化,但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最牢靠的基本规律之一。因此本主题的内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驾驭有关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更要让学生体验“一切运动变更都要满意肯定的守恒定律”的物理思想。(2)功率一节的教学,要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如汽车通过换低速挡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换高速挡获得较大的行驶速度;测量人在某种运动或劳动中的功率。(3)人教版和上科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中没有明确给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而是在探究重力做功、探究弹簧的拉力做功和探究做功与动能变更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提升这一思想的。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功能关系这条主线,突出功与能量变更的因果关系、数量关系。(4)关于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方向性问题,老师在教学中须要赐予足够的重视。(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课程目标〕1.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2.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向心加速度。3.能用牛顿其次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4.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习要求〕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GB3①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2\*GB3②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3\*GB3③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4\*GB3④能依据分运动确定合运动的位移和速度2.抛体运动的规律=1\*GB3①了解各种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知道竖直上抛运动的性质=2\*GB3②知道分析抛体运动的方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GB3③会确定平抛运动物体的位置和速度④知道斜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的特点=5\*GB3⑤知道抛体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说明:不要求定量计算斜抛运动有关问题3.圆周运动=1\*GB3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GB3②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3\*GB3③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4\*GB3④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5\*GB3⑤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⑥驾驭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4.向心加速度=1\*GB3①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具有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2\*GB3②知道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并会用来进行简洁的计算③能依据问题情景选择合适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5.向心力=1\*GB3①了解向心力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依据力的效果来命名②体验向心力的存在=3\*GB3③驾驭向心力的表达式④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⑤计算简洁情景中的向心力说明:关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向心力等于合外力的状况6.生活中的圆周运动=1\*GB3①能定性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2\*GB3②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最高点和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或过山车问题=3\*GB3③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条件=4\*GB3④了解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说明:不要求分析与计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教学建议〕(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通过举例、做演示试验、支配学生试验、开展课题探讨等方法供应应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驾驭物理规律,体会物理思想供应必要的保证。(2)要留意物理学的探讨方法。对于曲线运动的探讨一方面可以利用旧学问分析新问题。先用分解的思想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进行探讨,再用合成的思想,由直线运动的规律得到曲线运动的规律。所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本主题学习的一个重点。另一方面依据运动的特点,通过引入新的物理量来分析处理有关问题。如圆周运动问题,通过引入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物理量,来分析处理周期性的物理问题,再结合加速度概念和牛顿运动规律就可以解决圆周运动问题。所以可以把本主题学问作为前面学问的应用与拓展,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前后学问的联系和比较,把新学习的学问纳入到原来的学问结构中,便于学生对学问的同化。(3)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把握学问的难度和深度。本主题学问,无论是抛体运动,还是圆周运动,对于学生来说讲都是比较抽象难懂的物理问题,而教科书涉及内容的难度太高,所以对于老师来讲肯定要留意限制把握难度,例如,在抛体运动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斜抛运动内容只需作定性探讨,不要定量计算;在圆周运动教学中,重点探讨匀速圆周运动,对于变速圆周运动,更多的是定性说明,定量计算限定在没有切向加速度和切向分力的状况。对于难点的突破,也要求老师能多考虑各种方法,如多举例子,多做试验,多作探讨,适当练习,留意物理思想体验,留意物理过程分析,留意物理探讨方法学习,留意学问的比较和总结。(4)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的数学基础。如对于抛体运动的轨迹方程,学生还没有学过数学中的解析几何,所以运用时要作些说明,角度用弧度做单位,对学生来讲也不简洁。速度变更量的矢量图对大多数学生来讲,理解上会感觉到困难,教学中应留意讲解思想方法,对定量计算不作要求。(5)采纳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本主题学问,从中使学生深化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有些习题可结合试验讲解,有些习题可利用多媒体协助教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课程目标〕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觉过程。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相识发觉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究未知世界的作用。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知道其次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相识世界的影响。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更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相识。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宏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怠义,相识经典力学的好用范围和局限性。6.体会科学探讨方法对人们相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学习要求〕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GB3①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相识历程②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③体会科学家们实事求是、敬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④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科学价值说明:不要求用开普勒三个定律进行定量计算2.万有引力定律=1\*GB3①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觉的思路和过程,知道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2\*GB3②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