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考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5课时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考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5课时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考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5课时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考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5课时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高考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第5课时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标解读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就大的阶段而言,主要指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至清朝时期,但就更迭过程,要在把握选官制度演变趋势的基础上理解其特征。

这是新教材新增知识需重点关注。时空坐标: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选官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察举制秦汉:上计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德和才能明朝:考满和考察;清朝:考课秦:御史大夫汉:刺史御史台元:御史台明清:都察院、六科给事中阶段特征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重法吏、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和用人特点。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元朝恢复科举制,明清时期科举制仍是选官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考核与监察制度也更趋严密。考情分析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1(2021·全国甲卷·25)汉代监察体系的改进(2021·海南高考·5)元朝恢复科举制的用意(2021·海南高考·2)汉朝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2021·辽宁高考·3)唐朝科举考试的语言形式(2021·辽宁高考·2)东汉后期选官制度变化对政治环境的影响(2021·江苏高考·3)唐代科举制促进阶层流动(2021·湖北高考·2)东汉地方监察

2022(2022·江苏高考·4)元代地方监察制度(2022·江苏高考·2)汉初选官注重任用专业(2022·山东高考·4)明朝对地方的监察(2022·湖北高考·5)明代的科举(2022·湖南高考·3)科举制导致世家大族没落

2023(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6)汉代地方选官制度的兴起

(2023·海南高考·3)宋代的崇文兴教(2023·湖北高考·5)科举与人文环境的关系(2023·广东高考·3)两晋时期官员出身变化(2023·浙江高考·16)科举制盛行后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2023·湖南高考·4)宋代的监察制度(2023·湖北高考·16)宋明清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复习建议

本课内容近几年高考考查频率非常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其中科举制、汉宋元明监察考查的最多,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关注。对科举制的影响、从不同角度考察地方官员是复习的重点。学习任务(1)从时空观角度,概括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史实,认识选官制度发展趋势、影响。(2)通过把握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史实,辩证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3)通过历史解释的方法,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4)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评价和启示。学习任务一: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从时空观角度,概括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史实,认识选官制度发展趋势、影响。活动1:概括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史实时期官员选拔考核办法监察制度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主要是_________建立起以_____________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时建立________制度汉朝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考核大都流于形式上计制御史大夫刺史学习任务一: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活动1:概括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史实隋唐实行________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②唐朝以_______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_________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两宋科举制成为主要途径标准更加严格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实行___________科举制品德御史台台谏合一学习任务一: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元朝恢复科举制,时断时续

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________,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________三级明朝有______和考察;清朝为考课制度明朝________监察御史负责纠察内外百官和巡按各省。___________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查六部百司之事。清朝将六科并入__________殿试考满御史台都察院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学习任务一: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活动2:认识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趋势、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影响(1)发展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官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选官原则人才选拔逐步制度化,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学习任务一: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活动2:认识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趋势、影响。(2)影响①有利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③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有积极作用。④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官员素质不断地提高。⑤官举、官察等制度,对当今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考点训练1.(2023·海南高考·3)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书院制度日趋完备B.雕版印刷相当普及C.崇文兴教渐成风尚D.文化重心已经南移2、(2023·浙江高考·16)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考点训练3、(2022·江苏高考·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4、(2022·湖北高考·5)明代不少士子凭借记诵时文范文应试,而不注重阅读儒家经典。正德年间,官员徐文溥上奏:“近时时文流布四方,书肆资之以贾利,士子假此以侥幸,宜加痛革……其书坊刊刻一应时文,悉宜烧毁,不得鬻贩。”该奏疏主要针对的现象是()A.士子应考投机取巧B.书商刊刻时文牟利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八股文体日益僵化考点训练5、(2022·湖南高考·3)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

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考点训练(2023·湖北高考·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考点训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4分)(1)要求文武双全,重视忠义气节;不为时人所重视,人们不屑于武举或只是补充形式。学习任务二: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2、通过把握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史实,辩证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材料二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钱穆材料三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王定保《唐摭言》材料四“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材料五(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学习任务二: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2、通过把握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的基本史实,辩证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答案】积极:①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特权垄断,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②推动儒学发展:推动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③提升行政效率: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④推动世界文明发展:对东亚国家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消极:①重才轻德:过于侧重学问标准,忽视对品德的考察。②官本位思想: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深远。③禁锢思想: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禁锢人们的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强化控制: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维护统治的手段。1.(2021·海南高考·5)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2、(2021·辽宁高考·3)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A.文化交流B.扩大选官基础C.澄清吏治D.推动方言传播考点训练考点训练3.(2021·江苏高考·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此可知唐代科举()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学习任务三:古代官员考核制度3、通过历史解释的方法,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既考察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也注重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评判。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成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以督促官吏励精图治,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中央朝廷的官吏要接受考核,而且对地方官和京官采用了不同的考核体系唐代出现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代由吏部尚书和御史台都御史会同有关部门行使京察和外察之职宋代对京官的考核叫磨勘,意为检查复核,以防止申报不实或奖惩升降不妥内容较全面对象合理分类机构专业化过程公开公正1.(2021·海南高考·2)《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A.德政教化的成效B.断狱决疑的能力C.博闻辩智的才情D.慎独律己的修养考点训练学习任务四:古代监察制度4、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评价和启示。(1)特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以维护君主专制为根本目的,将监察的重点放在监督、制约各级官吏上,是皇帝的“耳目风纪之司”为了便于皇帝控制,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级别一般较低。但是,监察官员“代天子巡按”,权力很重,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中国古代的各朝都有制度化的监察机构,也有暗访、暗查的机构,明朝甚至出现了特务机关——厂卫机构,清朝设立奏折制度,对官吏的监察多种多样中国古代的监察权与行政权高度重叠,使很多监察机构演化成地方行政机关,如汉代刺史、唐代的道等监察服务于君主专制监察官员秩轻权重监察方式多样化监察权与行政权混淆学习任务四:古代监察制度4、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评价和启示。(2)评价积极性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消极性为皇权服务,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甚至会催生吏治的腐败(3)启示①监察机构要独立,以确保监察的公正性。②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以确保依法监察。③要严格选拔监察官员,防止监察官员的权力滥用。④要形成全方位、灵活的监察机制,防止监察腐败的出现。1.(2023·湖南高考·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考点训练2.(2023·全国高考新课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