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山水有清音+怡情亦愈心-《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七单元山水有清音+怡情亦愈心-《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七单元山水有清音+怡情亦愈心-《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教学设计必修上第七单元山水有清音怡情亦愈心——《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四季更替,风起云飞,花开叶落,山莽莾,水潺潺,皆在无声处蕴含着自然之理、万物之道。而倘若这些无声山水某一天与一双有情慧眼契然相逢,那么,必将会涌出一脉情韵,引出一段哲思。金秋已远,冬日已至。我校鹿鸣文学社准备推出以“遇见·自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向全体同学写征集写景散文作品。期待你的作品带领大家徜徉自然,润色心灵。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优美、融情于景、寓情于物,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汲取名篇中的养分,向经典学习。二、学习目标1.涵泳文辞,感受古代游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诵读品味,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涵泳文辞,感受古代游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2.诵读品味,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习活动一:比较阅读,各臻其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登泰山记》,一乐水,一乐山,均为名篇。比较《赤壁赋》和《登泰山记》两篇文章在文体、语言特点、主要景物、景色特点等方面的异同,完成表格。小组内先交流,全班展示。预设两相比较,你愿意与苏轼泛舟赤壁呢还是与姚鼐登泰山赏日出呢?《赤壁赋》为秋江月夜之景,宁静、广阔、澄澈,给人超凡脱俗的空灵之感;《登泰山记》为冬日泰山日出之景,雄伟、壮丽,给人震撼鼓舞之感,两者各有其美,各臻其妙。一水一月,一山一日,这些景色太过于平常,常常被我们忽略,却在苏轼和姚鼐笔下铸成了千古名篇。通过本环节的学习,相信对大家完成本次征稿活动应该有一些启发。学习活动二:品言析情各具意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和姚鼐两位散文大家的脚步,走进黄州赤壁,登临泰山之巅,尽情徜徉山水之间,赏景品情。任务一:两篇文章分别是如何描写“江上月出”和“雪峰日出”的美景的?从写景顺序、写景角度、修辞运用、用词炼字等角度赏析。示例一《赤壁赋》对“月出”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一段,写月之前,先写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接着写月出后的夜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沐清风白雾,赏月色天光,泛舟畅游,快乐之极。情景交融,景情俱佳。作者将超然的心情融在对江上月出的描摹中。示例二《登泰山记》对“日出”的描写,分为“日出前”“日正上”“日出后”三个阶段。“日出前”是:“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作者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骰子,这是从对面落笔写出日观亭位于最高处。“白”字写出了白雪覆盖群山的概貌。这太阳未出的昏暗景象对日出奇景起了烘托作用。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霞光的背景为欲出的太阳蓄了势。“日正上”是“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这几句描写了太阳正出来,颜色赤红,有红光托着,写出朝阳的生气和力量。这富有想象力的描写,把太阳的形象表现得气势磅礴。写日出还不就此为止,“日出后”,作者回头西望,以山峰作映衬,更凸显日出带来的光明天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当自然山水遇见中国文人,山水也就拥有的生命。任务二: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同组的伙伴听,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展示,其他组同学互评。学习活动三:纵情山水各得其理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正如郁达夫遇见秋天,暂得一个心灵世界;朱自清遇见荷塘,觅得人生刹那意趣;史铁生遇见地坛,寻得新的生命。那么,苏轼遇见赤壁,姚鼐遇见泰山,又将有怎样的人生启示和顿悟呢?赤壁见到的江月、泰山遇到的雪日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赤壁赋》中我们看待了苏轼情感的悲喜转化,他寄情江上明月,领悟人生哲理。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如此景色,赏心悦目,置身其中,满眼尽是湖光山色,内心喜悦之情充盈。良辰美景以及美酒的陶醉下,苏子轻轻“扣舷而歌之”,这是面对美景,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乐情与美景交织在一起,此时的苏子陶醉在山水美景间。悲:一悲世事无常,物是人非。曹操是一世之雄,而如今又在哪里呢?二悲人生短暂。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又渺小如沧海中的一粒粟米,宇宙是无穷的,怎奈人生太短,想要实现的抱负又遥遥无极,何等悲凉。三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生须臾而渺小,想要超脱尘世的理想,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国家社稷的理想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又怎能成真?但又不愿轻易放弃,所以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凉之感油然而生。由悲到喜,参透人生哲理喜:喜:他从水与月“变与不变”“取与不取”两方面入手。从变的角度看,“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从不变的角度看,“物与我皆无尽也”。英雄的个体虽然会消逝,但是历史长河当中他们依然熠熠生辉。“物与我”是否无穷无尽,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看法。“取与不取”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和你一同享用,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都是我们可以通过感官而肆意感受的,所以,何须遗憾呢?天地风物,山川草木都能给我们提供抚慰人心的力量,大自然从不主动也从不拒绝,只要我们愿意投身于自然,往往能够获得再出发的力量。《登泰山记》景为情而设,情因景而发。如果说《赤壁赋》表现的是苏东坡的精神突围,那《登泰山记》则展现了姚鼐精神救赎的历程。结合背景我们知道,在写《登泰山记》之前,姚鼐刚刚辞去正式官职。细读姚鼐《登泰山记》中的登山历程,巍峨泰山有四十五里山道与七千余级石磴冰阶需要攀爬,即使是青壮之年行之,也是颇费精力,何况是已过不惑之年的士大夫文人。登山的艰辛在姚鼐笔下简化为“历”“穿”“越”“至于”“始循”“越”“复循”“遂至”等字词。待日出时的雪夜静坐,浓缩为“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姚鼐的极简之笔下跳动着的是一颗坚韧不屈、顽强向前的雄心。天之将晓,日之将出,何其宁静?东方喷薄,红日渐生,何其壮阔?姚鼐等待的又何止是日出?他等待的更是自己全新的人生!仕途不畅又如何,官场多艰又如何登临泰山,姚鼐找到了生命中的“那一抹亮色”,泰山归来,便是涅槃重生。风雪依然击面,寒冷依然凛冽。从“乘风雪”到“苍山负雪”,再到“大风扬积雪击面”,最后到以景结情的“雪与人膝齐”,这些雪肯定不只是或用以赏玩、或用以衬托豪迈的真实雪景。“冰雪”代表高洁与不屈,这几句想要告诉世人,无论处境如何艰难,他自当坚守,绝不妥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可谓举步维艰。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有坚如石、韧如松品性的他,哪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依旧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坎坷,人生低谷,夜游赤壁,把超然物外的人生之理融入赤壁“水月”中,实现了乐观豁达的精神突围。姚鼐养亲辞官,仕途尽头,人生路口,登山临雪,把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人生之理融入泰山“风雪”中,实现了超然洒脱的精神突围。《刺客的斗篷——世界名家日记选集》收录了英国日记作家布鲁斯•弗雷德里克•卡明斯的一段话:“近来一直觉得很‘丧’,但昨天我看到路边一棵苏格兰冷杉——高大、挺拔,如帕台农神殿的廊柱一般挺直。看到这棵树我又重拾勇气。它真有灵丹妙药之效。我不自觉地就将肩膀往后一挺,发誓再也不会退缩,径直朝前走去。”不只是苏轼和姚鼐在对话自然中获取了精神突围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有对话自然,获取精神突围力量的文化传统。人们生活在自然中,而大自然也已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