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1课《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1课《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1课《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21课《望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望岳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授课教师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事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3、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第五单元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给予自己的情思。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本课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通过炼字、品词理解语言难点,在诗歌意境中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2.能结合杜甫生平及时代,分析其蓬勃朝气和远大抱负。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笔下泰山的壮美。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意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朝气蓬勃与雄心壮志。教材与学情分析《望岳》出自于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古代诗歌五首》,第五单元课文借助散文、中外诗歌两种不同体裁,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在单元编排下,《古代诗歌五首》均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映射出诗人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度关注以及睿智思索的结晶。《望岳》是杜甫在“裘马轻狂”时期游历齐、赵时所写下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高度概括泰山的壮美,并将大自然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融合,寄托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此篇文章是借景来抒情,把握情感变化分析情景关系,感悟作者的心路历程是深入理解文章的重要任务。学生在七上课外古诗文中已经接触过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下的《江南逢李龟年》,对于杜甫的生平经历有简单的了解。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还停留在粗略了解大意,能够背诵默写的层次上。对于从具体词语、诗句中去感受诗歌语言魅力的方法,不能熟练掌握;同时学生接触的“哲理诗”较少。活动内容活动意图随笔活动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谁还记得《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吗?有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背诵一下?2.《江南逢李龟年》与我们今天所学《望岳》是同一个诗人——杜甫。(ppt展示)同学们能用几个词来描述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吗?说起杜甫,我们想到的是写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饱经沧桑、历经战乱的老者。想到的是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家者。我们总把他和李白一起提起,并评价到“李白从未老过,杜甫从未年轻过”。今天我们通过《望岳》来认识一个与我们印象中不太一样的杜甫引导复习已学过的诗歌,从已知诗人的作品切入,拉近学生与作品、作者之间的距离。走近杜甫,为后续补充诗人生平、经历,理解诗歌情感,做好铺垫。活动2: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3.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韵律。字音:夫(fú)、决眦(zì)、曾(层)节奏以“二一二”为主,最后一句“二二一”。韵脚ao,押仄声韵,属于五言古诗。我们常见古人吟诗“慢慢悠悠”,朗诵诗文“摇头晃脑”,那我们要想了解杜甫在《望岳》中想要表达什么,也需要在“一慢一摇”间真正融入诗歌,感诗人之所想。4.分句示范朗读—首:赞叹的感觉第二遍:“造化”两个字,读的充满情致。第三遍,我们再读一次,有一句话要读的高昂一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同学示范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跟着他的声音,进入到诗的世界里去)引导学生初读诗歌,握诗歌节奏、韵律。关注诗歌的字词难点,为下文学习语言难点做好准备。根据学生朗读诗歌情况,订正字音,共同感受诗歌节奏、韵律之美。活动3:再读诗歌,结合具体字词,在诗歌意境中理解诗句意思。活动4:知人论世,深化诗情。活动5:拓展对比。除了吟诵,古人写诗也常常“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或者诗句来表情达意。现在请大家再重读诗歌,说一说你觉得诗歌中,哪些字词你觉得用得很妙?品味杜甫“炼字”的妙处,从而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1)在一、二句“远望”中,“夫”“未了”用得较好,从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夫”,发语词,一般用在句首,这里用在句中,很别致创新。未了,不尽。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看见,可以读出泰山的雄伟阔大。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从远望的角度写出泰山的阔大与历史悠久。(2)在三、四句“近望”中,“钟”“割”用得较好,你品味到了什么?明确:“钟”注释是“聚集”,割是“分开”。追问:我们怎么理解“聚集”与“分开”?明确:“钟爱”,联想到成语就是“一见钟情”,指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和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而“割”可以从课下注释得知,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的说法,也就是说在阳光的照耀下,泰山似一把利剑,参天矗立,泰山两面分别呈现明亮与昏暗之姿。我们大家还可以拿起课本横放在面前当作“泰山”,当看到课本正面就是太阳光照到的阳光灿烂的南面,即“晓”。大家看到课本背面就是北面,即“昏”。而横放课本的顶端也就是“书棱处”就是一道光线,作者用一个“割”字来形容,就可以看出泰山似一把利剑参天矗立之姿。(3)看到泰山如此峻拔挺立,秀美神奇,诗人不禁凝神细望,望见层层白云翻涌,归鸟入山。你能运用“炼字”的方法来赏析一下“荡胸”“决眦”两组词语的表达效果吗?明确:“眦”就是眼角的含义。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两鬓叫“外眦”。决眦”就是努力睁大眼睛细望。想象自己和诗人一样,细望层云山腰生起,变化翻涌;极目远眺,归鸟入山。(4)诗人由远望、近望、细望最后萌生了“登岳”的想法。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诗人想要登岳的坚定信心?明确:从“会当”“凌”可以看出作者下定决心,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追问:那“会当”可以理解为“应当”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态?明确:“会当”是唐人的口语,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意思是一定要高中举人,结束风尘仆仆的生活,乘轿坐车到亭子中吟诗作对,欣赏春天的美景。这里如果理解为“应当”,就彰显不出青年杜甫的豪迈与决心。过渡语:我们之前讲过,在一首诗歌当中,事、景、情是密不可分的。在欣赏完泰山之景后,让我们结合《望岳》的创作背景,说说你透过历史又“望”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出示《望岳》的写作背景。小结:对于一个身处开元盛世的诗人,一个“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青年诗人来说,久闻泰山之名而未历其境,其极欲登临探胜的心情自是不言而喻,见到泰山的雄奇秀丽,落第的烦恼瞬间释怀。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千古名句,我们不仅“望”到了杜甫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蓬勃朝气,更“望”到了作为一个文人“兼济天下”的壮志情怀!《登高》引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等方法,随文学习学生认为的诗句中的语言难点,从而在诗歌意境中,品味用字的精妙,形象理解诗句意思。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本,形象展示泰山的高耸参天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阴阳”的含义,不再简单拘于字面含义。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通过词语意思替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定要登临泰山的决心。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再次深化理解诗情。学生可能认为“夫”“未了”“钟”“割”“决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