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探索_第1页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探索_第2页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探索_第3页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探索_第4页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分析PAGE5淮南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地位缺失及其原因探索学生:胡俊指导老师:胡善平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摘要:社会工作的发展,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自身素质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等内部条件的提高和完善,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工作职业待遇的提高、政府的帮助、法律法规的健全与落实,以及社会力量等外部环境的支持(主要借用帕森斯AGIL模式理论分析)。在我国,社会工作地位缺失主要表现为:社会认同度低,待遇差,政府与社会工作关系“亲密”,缺乏独立,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效的社会力量缺失,以及社会工作发展的不成熟等“不利”现状。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完善尤为重要。关键词:社会工作;地位;待遇SocialworkinourcountrythestatusofdefectandreasonexploreStudent:HuJunTeacher:HuShanpingTheDepartmentofPolicyandLaw,HuainanAbstract:Socialworkdevelopment,notonlytheneedforsocialworkers'qualitiesandthesocialworkprofessionitselfandotherinternalconditionstoimproveandperfect,butalsoinseparablefromthesocialworkoccupationtreatmentimproved,withthehelpofgovernment,thelawsandregulationstoimproveandimplement,aswellassocialforcesandsupportofexteriorenvironment(FromtheParsonsAGILmodelanalysis).InChina,socialwork,lackofstatusasfollows:socialidentityislow,poortreatment,governmentandsocialwork"intimate",lackofindependence,imperfectlawsandregulations,effectivesocialpowerloss,aswellasthedevelopmentofsocialworkisnotmature"adverse"status.Socialworkdevelopment,internalandexternalenvironmentisveryimportant.Keywords:socialwork;position;Treatment前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增长,与此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失业问题,老龄化问题,养老问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吸毒者戒毒康复问题,各类精神疾患问题等。这些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专业价值理念,以困难群体为主要对象,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功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和防范各类群体事件的发生等重要作用。一、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显现,社会工作在近年来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得到了不断发展,不仅开始走向现实,而且开始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如,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国家正式建立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标志着执政党已经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全党行动计划,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任务。[2]2007年10月,民政部确定75个地区和90个民政事业单位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标志着政府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措施纳入实处。这些举措给社会工作带来着希望,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但社会工作在我国并没有像想象中发展的那么顺利,社工这一职业也没有被社会大众所认同。一方面,社会工作没有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社会真正理解,专业地位低,职业待遇差,致使社会工作专业难以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工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呈现出,整体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巧的现象。而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待遇也没有太大的提高。这对不少大学毕业后想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社会工作学生来说,是个不小冲击。当他们发现从事这一职业所得到的薪酬不但低于该地区毕业生的平均标准,甚至维持个人的正常生活都困难时,不得不放弃这一职业,转而选择薪酬相对较高的职业。通过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某社区实习时与该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交谈得知,居委会工作繁杂,很需要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但是由于工资低,不够支付现阶段的生活费用的原因,对大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即使有大学生来应聘工作,也往往是没多久就辞职另谋出路了。此外,社会工作毕业生考研、出国、流向其他行业的较多。从一定意义上讲,怎样的待遇,决定着怎样素质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较低的待遇,决定社会工作者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也不会很高,进而降低了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从事社会工作的热情,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大量流失,大大减缓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社会工作发展的整体进程。为此,政府要加强这方面工作,留住人才。首先,要制定社会工作者职业薪酬标准。社会工作人才也是专业人才,也要纳入专业技术人才范畴。采取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社工职业成长阶梯。[5]在社会组织内部的社工,可以采取“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的指导性方案;从事于社会福利等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现有的职称体系来确定社工的薪酬标准,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其次,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且符合社会工作人才特点的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的社工,设立相应表彰奖励措施,并给予破格晋升、嘉奖、培训等待遇,稳定社会工作优秀人才队伍。总之,社会的需求,资金的支持,待遇的提高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工作一方面要适应它所在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从环境中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能量。社工既要运用自身的专业价值、方法和技巧来帮助社会,又要善于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来发展自己。达鹄(G:GoalAttainment)与政府主导,缺乏相对独立性(1)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过于紧密,缺乏相对独立性[6]在我国,社会工作与政府有着特殊的关系。一直以来社会工作都是政府的附属部门,直到现在社会工作也是过多依附于政府,没有政府,社会工作很难在中国立足和发展。出现这样情况,是社会工作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但这却为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政府主导能够让社会工作的发展比较顺利,社会工作也可以利用政府提供各种社会资源和网络,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工作者有比较固定的资金和岗位。另一方面,我国政府管的太多,形成了“强政府弱社会”的局面,进而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发展。如,由政府开展的一些社会工作服务,其带有较强政治化色彩,难以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求;政府过多的主导,使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变得单一,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社会工作过多地依附于政府,使社会工作服务不如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比较完善的国家里灵活和有效,在那里社会工很少依赖于政府,而是由一些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和政府等多种主体来共同承担。这样社会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活动,走进民众,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服务,同时还会吸纳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使社会工作得到社会大众的了解和认同。(2)“专业赋权”缺失[7]社工在社会职场中的地位不仅与垂直组织体系中的角色有关,还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权力运用相关。如社工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具有专业自主权,是否得到服务对象如案主的尊重等。社工专业自主权指的是社工在符合社会要求和帮助案主的前提下,有权对其专业范围里的专业事务进行“自主”处置。目前,我国政府对社工赋权不够,社工专业自主权比较弱。从而出现,社工自身对专业知识能力缺乏信心,缺乏专业自主权意识。当今社会,案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帮助,案主往往将其他服务理念、方法强加到社工身上。社工很容易在不自觉中将这种外在的态度与评价内化为自身的服务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无奈与妥协的惯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工的专业自主权。因此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中要转变“大政府、小社会”的职能。但“小政府”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取消或弱化,而是指政府不应该什么都管。政府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中应该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对社会工作进行适度干预,而不是过度干预。这样,政府才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和角色,保证社会工作这项事业健康、有序、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系统中,政府的职责是制定法律法规,排除社会工作发展的障碍,创造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环境。政府应与社会工作者共同制定社会工作的奋斗目标,并保证每个目标的实现。整合(I:Integration)与职业准入和认证制度不健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贫富差距拉大、困难群体增多等社会问题出现,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工作则可以在救济、帮扶等领域发挥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以提供信息、志愿服务等方式,实施社会救助,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而只有建立正式的社会工作组织,才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且这些只有在法律的保证下,才能持久稳定地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目前,在我国,公务员的录用、晋升、考核以及待遇等,在《公务员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事业编制人员也有专门的管理办法。可社工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制人员,工资待遇也没有明确政策规定。因此政府应当为社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律师、公务员等职业,如果没有《律师法》、《公务员法》来对职位进行法律规定,通过严格、公正的培养与选拔机制,专业化、职业化就无从实现,因此,社会工作也需要从法律方面给予规范。对于社会工作的专门法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要实行社会工作职业准入制度,就是所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都必须获得从事社会工作的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关键是专业化,这样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二要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职业能力水平认证制度。如助理社工师(初级)、社工师(中级)、高级社工师(高级)等职称体系。社会工作职业岗位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保障,确保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员得以到社会工作岗位中来,调控社会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取向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这些均需要在政策、法律上加以引导。三是职业待遇制度。社会工作者的待遇是吸引大量专业社会工作的必由之路。可以尝试比照公务员给予社工相应待遇,或引导社工机构的市场化发展。四是道德与行为规范制度。依法确立社会工作者行为守则和道德准则,并以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形式加以规范,是保障社会工作有序、长效发展的需要。单纯依靠政府来保障社会工作的发展是难以解决社会工作在我国地位缺失的问题,法律法规是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外部环境系统中法律法规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实际中,通过社会工作实践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着有关社会工作的行为与活动。模式维持(L:Latency)与社会力量的缺乏(1)家庭网络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里,家庭网络在自发助人中仍占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网络承担着许多社会工作的职能,即使在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当今中国,家庭网络的支持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8]对中国特色的支持网络,是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所不可回避的。而在社会工作尚不发达的时期,也是社工所必须依靠的力量,社会工作可以充分结合家庭网络功能,解决社会问题,达到社会工作助人的目的;也可以从家庭网络中开发社会工作的有生力量。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功能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助人方面有所弱化,社工应做好接手这方面工作,弥补家庭网络的不足。(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能力培养之间的脱节[9]尽管,目前我国有200多所大学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但从学生的实务能力来看,每年培养的数以万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中,其所学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社会工作机构不断提高的实务能力的需要。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一个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环节。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师资队伍本身存在问题,社会工作是近年来国内高校开办的新专业,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社会工作的学科背景,多是从别的学科,缺乏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践的了解。且在授课时或多或少会受到之前学科方法的影响,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目前国内社会工作的教学沿袭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缺乏本土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和专业教材,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学校开展教学时也比较笼统,且在对这个实务性很强社会工作的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也比较滞后。另一方面是由于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机构数量有限,难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所需的实习场所,致使许多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被安排到一些非社会工作机构去从事一些与专业能力无关紧要的实践活动。比如,许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时认为到社区中去就是专业非常对口的了,到了社区以后,却多半从事的是传统的社区工作,很少运用到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不仅如此,许多社会工作机构也反映,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机构以后,其实务能力几乎是从零开始的,许多应该在专业教育阶段完成的任务都推迟到实务机构去完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能力培养的脱节不仅使学生毕业以后难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且也加重了社会工作实务机构的负担,挫伤了实务机构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信心。此外,国内尚未建立社会工作督导机制,学生感到迷茫时,没有督导老师来进行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失去对专业的兴趣。(3)社会宣传不利社工当前“社工”一词频频出现在学术期刊、学术著作中,而在报纸、杂志、电视等大众化的传媒上却沓无踪迹。出现此种现象有各方面的因素。一是,一些大众传媒对“社工”了解不够,缺乏重视;二是,在我国,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福利工作由多个部门和群众团体分别承担;三是,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尚未形成,使得以社工名义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很少出现,无法吸引媒体的关注。这些都不利于社会工作的宣传。总之,社会工作要在中国发展,要被社会所认可接受,就必须做好社会工作的普及和宣传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增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认知感,使其成为大众的日常观念,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力量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舆论。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成员传输现有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念,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它的核心目标就是保证系统中的成员与整个社会系统价值观的一致性,自觉地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义务。[10]社会工作发展的内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史无前例结构转型期。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失范现象比比皆是,越轨行为屡见不鲜。中国迫切需要既符合社会转型要求,又行之有效的现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机制,社会工作应运而生。理论上说,社会转型和社会问题丛生,对社会工作来说,应是千载难逢机会。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方面,社会工作没有得到社会真正理解,专业教育发展不足,专业地位低,致使社会工作专业难以发展,形成社会发展需要与社会工作发展相互分离的奇特现象;另一方面,目前从事社会福利组织人员知识陈旧、专业化水平低下,迫切需要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而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毕业生主观上又不愿意进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教育与福利机构之间出现严重脱节的“双轨现象”。一方面社会急切需要符合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机制,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迟迟得不到政府和社会认可和重视,出现极为罕见的社会工作现象。对此,社会工作者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社会工作在我国处于开始阶段,其地位和作用还要政府和社会去认可,所以,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人员不能期望太高,毕竟社会工作还没在中国建立其有利地位,声望、待遇等各方面不能与其他行业对等。但社工人员也不能自暴自弃,社会工作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时期,正需要社工去努力,去打拼,为社会工作赢得自己的一块领域,为此,社会工作人员要努力改造自己,调高技能,完善服务,提高社会工作在政府和社会中的形象。结束语在现代的社会里,社会工作在我国不少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政府和社会也开始关注社会工作,并加以重视,但社会工作,并没有如与其那样发展的很顺利,而出现较为尴尬的局面。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迫切需要一个符合要求并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的大环境下,社会工作“来到”中国。大环境的需要,但社会工作在社会中却处处碰钉,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为何出现这一奇异的现象呢?是社会工作不适应中国,还是中国不需要社会工作?如果是前者,那么是社会工作职业首先诞生于西方,其理论是基于西方的国情,其方法和技巧对西方社会适用,而在中国,其特殊的文化背景,难道与社会工作理论冲突,还是社会工作并没有中国化;如果是后者,那么中国为什么不需要社会工作?是政府和社会尚未认识到社会工作的作用,是中国社会制度有意排斥社会工作,还是“有人”已经占了社会工作的位置,那么是“谁”占了社会工作的位置,还是社会工作的工作被分化到其他地方去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不是想象中来得那么容易,不仅需要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且也需要社会工作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首先,政府应给社会工作“一片天空”,不应过多干预,让社会工作在政府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发挥自身的功能。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并在财政上给予支持,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而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其次,社会工作职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动力。什么样的待遇,决定什么样的工作队伍。职业地位和待遇的提高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工作职业的水平,才能促进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这紧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我国福利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社会需求的扩大以及社会工作职业的自身“造血”能力的提高。再次,社会工作一步步发展成绩需要法律法规的承认和保证,规范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式,为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最后,社会工作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教育的完善和提高,以及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相信与认可。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教育的事,也是社会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的发展需要政策、专业教师、教学资源、实习基地等多方面条件的支持。而,社会工作得到社会相信与认可,才是社会工作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如政府的关注与支持,社会大众的接受,社会媒体的宣传等。相信,通过上面种种措施,社会工作在我国会迎来美好的一天。致谢毕业论文是高校毕业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记录,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为了完成这篇论文,曾多次找了胡善平老师寻求意见,老师首先讲述了我这篇论文的意义,紧接着简单描述了我的论文总体框架,并讲述了应从哪些社会工作的理论去分析,为此,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导,而对于老师的要求,我没能做到老师讲的那么好,再此,希望老师原谅。注释[1]王新文.社会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的润滑剂[J].新华日报,2011.[2]柳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江立华,符平.农民工权益缺失的外部环境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学报,2006.[4]徐祖荣.社会资本视阈下的社会工作[J].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学报,2010.[5]徐祖荣.社会资本视阈下的社会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