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蜀道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蜀道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蜀道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蜀道难》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时刻会与李白相遇因为有他,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鼓励犯了难,说长风破浪会有时想辞职,说我辈岂是蓬蒿人处逆境,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赔了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还可以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你要写纸卷,长安,月夜,写梦笔生花写青冥浩荡,浮云长安白鹭洲写孤灯欲绝,卷帷望月空长谈你要写美酒,狂饮,潇洒,酩酊大醉写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琥珀光你要写不羁,轻狂,谪仙,写意气风发写辞游远行,仗剑天涯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拂槛露华浓写我辈岂是蓬蒿人,落笔摇五岳,直为斩楼兰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你要写李白,就不能只写李白蜀道难

李白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反复诵读,把握这首杂言古体诗的句式特点,品味其韵律美,体会诗歌的意蕴,理解诗歌内容。3.品味李白飘逸豪放、浪漫奇崛的语言,把握本诗想象、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体会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4.结合诗文及背景,探究诗歌主旨。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誉。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逝于当涂梦游天姥吟留别演示课件-统编版(优秀课件)作者简介奉诏入京供奉翰林(742)奸臣当道赐金返还(744)与友畅饮做《将进酒》(752)初入长安无功而返(730)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5岁-25岁李白的出生地,其中争议最大,影响最广有两处,分别是绵州昌隆(今中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和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城)。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5岁随父到江油县,年少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24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25岁李白出蜀。代表作:《访戴天山道士不遇》(“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峨眉山月歌》等李白一生的五个时期2.壮游与求仕期:26岁-42岁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yōng(书法家)(宣父尤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上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yǔ]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代表作《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长安三年入仕期:42岁-44岁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长安市中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桀骜不驯,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代表作《清平乐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行路难》等表现力鞭挞权贵,不愿同流合污的反抗精神。4.再次游历期(45——55岁)

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李白热衷于求仙访道,也是他创作最丰富时期。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深刻揭露现实和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5.安史之乱期:55岁-62岁安史乱后,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而入幕。

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代表作《早发白帝城》。他从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光弼出镇临淮,61岁的李白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走到半路就病倒了。62岁的白死于安徽当涂,一说患腐胁疾而死,一说是因醉入水捞月而死。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的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象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浪漫主义诗歌形式新颖,格律自由,辞藻富丽,比喻动人,色彩瑰丽。代表人物有屈原、李白等,代表作有《离骚》《蜀道难》等。浪漫主义唐诗的分类《诗经》汉魏六朝的诗把到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唐代才定型并盛行的格律诗解说题目长安太白山青泥岭秦岭大巴山剑阁长江云贵高原南东北西《蜀道难》乐府旧题,多写蜀道险阻。蜀道,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因穿越秦岭和巴山,道路难以行走。因此,蜀道常成为难以行走的道路的代名词。诗词曲古体诗古体诗乐府诗四、五、七言古诗杂言古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元代成就最高——宋代成就最高《诗经》《楚辞》宋词元曲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唐或唐以后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主要是指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表现在诗题上,有歌、行、引、吟等体裁。《蜀道难》就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添加标题点击添加标题文字《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属于杂言乐府诗。乐府诗活动一:诵读感知风格之奇所谓雄浑,所取之景,有空间感,立体感所谓豪放,气象宏伟,气壮山河请体会本诗的节奏如何变化,诗人如何通过节奏变化来表达情感?(1)节奏二、三、四、五、六、七都有,错落变化,形式唯美。(2)前半部分以描写、叙述为主,句式较长;后半部分以议论为主,句式较短。长句宜于抒情,短句紧张有力。(3)无法预知李白的节奏,仿佛行山时的峰回路转。(形式为内容服务)长句的作用:①结构繁复,集中紧凑,逻辑严密;②内涵丰富,能细致地表达思想。短句的作用:①强调作用;②句式活泼明快,节奏感强;③音韵和谐,朗朗上口;④富有画面感和表现力。1.涵泳诗韵(1)聆听范读(2)自主诵读,读准字音、节奏噫吁嚱(yīxūxī)凫(fú)栈(zhàn)猱(náo)扪参(ménshēn)峥嵘(zhēnɡrónɡ)巉(chán)咨嗟(zījiē)豗(huī)砯(pīnɡ)崔嵬(cuīwéi)抚膺()yīng思考: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指导诵读:噫吁嚱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叹词,脱口而出,感叹强烈,直抒胸臆——情感强烈,声调高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伤——读出害怕、颤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结束时,化作长长的叹息——缓慢高昂,结尾拖音)2.主旨句出现了几次?它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反复(1)修辞本身效果:一唱三叹,回环复沓,重复中富于变化,产生回旋跌宕的音乐美和韵律感,突出蜀道之难。(2)文本作用:开头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开辟艰难,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行路艰难,渲染环境,表现忧愁和畏惧的心理,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安居艰难,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任务二:品读诗句,涵泳意境之奇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之难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译文: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峻,道路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过。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为没有地方可以攀援的地方发愁。青泥岭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屏住呼吸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诗人在第一段中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本段使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这一特点的?特点:蜀道之高本段使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蜀道之高这一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直抒胸臆、夸张作者一连用了五个感叹词,这种强烈的咏叹奔腾直泻的抒发他见到蜀道的惊愕。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先声夺人将自己强烈的感情笼罩全诗,奠定全诗奔放雄浑的感情基调。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用典

引用蚕丛鱼凫开国的历史无人知,突出蜀国长期闭塞,侧面写蜀道之高。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夸张生动形象的叙述了蜀地山高隔绝,历史悠久,长期闭塞的状况,秦蜀两地很少有来往,暗示蜀山之高,崇山峻岭的状况。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夸张通过写蜀地周围崇山叠岭的地貌人迹罕至,只有鸟能飞过,写出了秦蜀之间不可逾越,体现蜀道高峻雄奇,不可攀越。本段使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蜀道之高这一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5.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用典作用:①(内容)借“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说明蜀道的来由,强调蜀道的高峻难行。②(手法)引用神话传说,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引人入胜。③(主旨)表现人和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虚实结合,由上到下(俯仰结合),想象、用典、对偶、夸张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本段使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蜀道之高这一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7.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夸张写善飞的黄鹤和善攀援的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8.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夸张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9.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夸张、想象,细节(神情、动作)侧面描写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描写人可以伸手摸到星辰,说明蜀山高,描写人登山后屏住呼吸抚胸长叹的动作神态,写出行人步履艰难,惶恐惊悚的状态,绘声绘色的刻画出来。本段使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蜀道之高这一特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第一部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不与秦塞通人烟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五丁开山故事、作用)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虚实结合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2.开辟蜀道的艰难映衬夸张细节描写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侧面写高正侧面写高行人角度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正侧面写高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译文:问你老兄西游打算几时回来?这蜀道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倒挂的悬崖峭壁。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这样危险的地方,你这位远道之人为什么还来这里不可呀?诗人在第二段中突出蜀道的什么特点?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思考思考:“畏途巉岩不可攀”中,诗人是如何给这个“畏途”营造气氛的?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见”“闻”互文见义,①(景)古木荒凉、鸟声悲凄,②(境)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③(情)表达出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切,抒发了旅人的愁思。景物凄清手法:借景抒情、以声衬静、环境烘托说它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望帝)冤魂所化。蜀国国王杜宇,治国时遭水灾,来了个贤人,叫鳖灵,将水患治好了。杜宇就想,和鳖灵相比,自己德薄。鳖灵能干、德厚。后来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思国念家,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人们又称子规为杜宇、杜鹃。杜鹃是代表冤屈、悲苦的象征意象。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源自“望帝啼鹃”的典故,子规于暮春、初夏时日夜啼叫,鸣声凄悲。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①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②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③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思考思考:“畏途巉岩不可攀”中,诗人是如何给这个“畏途”营造气氛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①运用夸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②动静结合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③点面结合点:“去天不盈尺”的山峰,面:“倒挂枯松”。④拟人“争”形象地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⑤视听结合视觉:山之高峻、壁之险绝听觉:水之湍急咆哮,令人胆战心惊从山水险恶角度山水险恶景物凄清悲鸟号古木,雄雌绕林间。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极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水石相击,万壑轰鸣,渲染惊险的气氛视听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劝阻友人视听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险而可畏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译文: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它们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诗人在第三段中突出蜀道的什么特点?是如何表现的?战祸之烈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第3段:蜀道之凶是如何表现的?要塞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比,易守难攻所守:

化为狼与豺——位置重要用典、比喻。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互文、双关。既写蜀地的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第三段的句式和前两段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前两段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段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好处:与前两段形成了一种语言上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的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感情,也反映出诗歌语言富于变化。地形——剑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乱——所守:化为狼与豺猛虎、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对比剑阁险要、易守难攻互文、比喻、夸张社会环境险恶三叹蜀道之乱比喻战乱频仍,藩镇割据第三段:蜀道之难,难于何处?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①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也恰恰证明了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②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目的在于劝君王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③诗人使用了比喻、互文、夸张、双关的手法,揭露了蜀中“狼与豺”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和深厚的意蕴。思考:李白为什么要写《蜀道难》这首诗歌?只是想说蜀道实在难走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观点一)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友人入蜀而作。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李白是以从秦地到蜀地的路途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线索来展开描述的。开头几句总写,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总体验;结尾劝友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流露了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和真挚感情;主体部分集中刻画了蜀道的艰险,极力渲染了去蜀地沿途的艰险和环境的危恶,希望友人不要滞留蜀地,早日返回长安。

(观点二)旨在表现诗人感叹世途艰险、仕路坎坷的悲愤心情。诗人采用古乐府旧题,表露了自己命运多舛、怀才不遇的人生厄境。诗人一生喜游名山大川,其中也不乏艰难险阻;诗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也饱经沧桑,尝尽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暖。因此,他借景抒情,表面上写蜀道的艰险,实际上是抒发人生的感慨。

(观点三)旨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对时弊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诗中除写蜀道山川之险阻外,也写到了蜀地的地方势力可以任意凭借险隘,割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