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边城(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边城(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边城(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边城(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导入在很多大作家的笔下,总有一群人,是他的笔墨一直在书写的,也总有一个地方,是他一直念兹在兹的。比如鲁迅笔下的鲁镇、未庄,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韩少功笔下的马桥,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史铁生笔下的地坛,福克纳笔下那个像邮票一样大小的故乡,或者马尔克斯笔下的那个小镇……当我们想起这些作家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他们所写的这些地方,包括其中的风土人情、世态万象,都成了一个地理、经验、精神意义上的写作符号。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莫言当然,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也不例外,写的是沈从文最熟悉的湘西世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小桥,那里的白塔……沈从文将自己的最熟悉的世界,从现实中剥离出来,写一段永远清澈美好的人和故事,做一场美如溪水的梦……学习目标1.了解沈从文及其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乡土文学。2.理清情节,品味人物含蓄、简明地表达内心感情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3.从小说质朴的人物描写、古老的风俗描写方面探究小说表现的淳厚民风,人情和人性之美。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家群”发起人。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参加新月社。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沈从文的小说从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作品主要分为以下两种题材:①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②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他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京派作家群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汪曾祺、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地域概念:两省接壤处,偏僻,与世隔绝时间与文化概念:一座被现代文明“边缘化”的小城边缘:从时间、文化上考虑,她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湘西小镇——茶峒(dònɡ)情节梳理以端午为线索,运用插叙,将现实与回忆交错。第三个端午节端午又快来了,……第一个端午节还是两年前的事。……第二个端午节上年一个端午……第三个端午节端午又来了。……(三)边城赛龙舟,写边城人们过端午的风俗。(四)美丽的邂逅,写翠翠和傩送的相遇。(五)意外的相识,写翠翠和天保的相识。(六)甜美的心事,渡新人引发翠翠的情思。顺叙插叙插叙顺叙有人说,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的确,沈先生一生多经风雨,却一直以达观平和之心处世,其之为文,代表着中国文学最美好的境界;其之为人,突显了人性中最温情的部分。在《边城》里,你可以读到最朴素、最亲切、最自然、最美好的情感,能够寻找到一种超于世俗的纯粹的美,能够寻找到一种恒定而久远的感动。那么,读完小说,让你感动的“边城”美在哪里?“边城”美究竟是怎样的美?纯朴真挚人情美青山绿水风景美古朴和乐风俗美任务一访边城之境1.找出文章中描写边城自然环境的句子,概括其作用。(1)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划着。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黄狗还留在身边,祖父却挤得不见了。(第四节第1段)(2)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成了一层银色薄雾;河面已朦朦胧胧,看上去好像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第四节第6段)(3)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第六节第26段)风景古朴、清纯、自然、毫不雕琢、宁静平和,象征了纯净、原始、无污染,远离世俗的尘嚣,俨然一处世外桃源。2.文中主要写了哪些节日和习俗?透露出边城人

怎样的生活氛围?①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赏年轻小伙子龙舟竞赛。②端午节,在河中捉鸭子。③正月十五夜晚,舞龙、耍狮子、放烟火。④中秋月夜,青年男女用对歌方式在月夜倾吐爱慕之情。风俗完好,民风淳朴,一种淳朴自然的生命形式(和谐、淳朴)。民俗、仪式中的行动展现了人物的性格。这些动人的风俗画面,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环水绕之城特有的地方色彩,烘托了湘西人民的生活风貌,渲染了原始、天然的人性美。风俗美任务二遇边城之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助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yǒu)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文章节选部分围绕翠翠和爷爷,描写了哪些人物关系?

作者说这篇小说是要“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结合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句子进行分析。

①当翠翠说一个人去看龙舟赛不好玩时,“祖父想了半天,方想起一个住在城中的老熟人,赶夜里到城里去商量,请那老人来看一天渡船”(第四节第15段)②翠翠由傩送家的伙计送回来时,爷爷“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第四节46段)③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第五节58段)——动作描写,可见爷爷对翠翠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哑声儿喊问”,细节描写,可见翠翠这么久没回来爷爷焦急的心情。——语言描写,说明爷爷操心翠翠的婚事,

一心想给她找个好人家,让她幸福。(1)表现爷爷对翠翠的百般疼爱的语句(2)表现翠翠对爷爷的依赖关爱的语句①文中翠翠多次想到“假若爷爷死了?”。(第四节19、23段)②

朗读第六节翠翠与爷爷的对话第六节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第六节85—87段)——心理描写,其潜台词是“我该怎么办?”,可见翠翠对爷爷的依赖之深,所以深怕爷爷死去。——语言描写,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关爱。虽然不着一个“爱”字,但这朴实的语言中透露出来的爱却比任何感情都来得真切,来得深沉。(3)翠翠对傩送朦胧的爱的句子①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并不好,还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在她知道是傩送派人送她回家时,“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第四节34、39、45段)②“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第四节34段)——心理描写,“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的是,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有几分羞涩,几分难为情。——心理描写,表现翠翠开始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少女心事,正所谓“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③“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第五节第49段)④“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第五节第50段)⑤“翠翠一面听着一面向前走去,忽然停住了发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第五节第62、63段)——“那个事情”指自己与傩送相遇的事情。这事情翠翠感到甜美,可见翠翠已模糊的爱上傩送,而沉醉于朦胧的爱情。——“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可见翠翠这次去是因为难忘傩送,渴望再次见到傩送。

——语言描写,翠翠希望船是在飞往青浪滩,只缘于先前从爷爷与那长年的谈话里知道傩送现在正在青浪滩过端午。“忽然停住了发问”,可见她一直都在想着这个事情,身在祖父身边,心在傩送那里。爷爷天保傩送顺顺老熟人过渡人翠翠祖孙之爱男女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乡邻之爱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人与人真诚相待,相互友爱。【淳朴的人性美】翠翠:天真善良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腼腆多情作者在她身上倾注“爱”与“美”的理想,是一个极富审美意义的少女形象。【人物概括】爷爷:忠于职守热心善良重义轻利仁厚慈祥【人物概括】傩送:矫健俊美正直善良热情宽厚幽默风趣性情爽朗

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

——沈从文

【小结】在这样一个充满善和美的“世外桃源”里,发生的却是一场以悲剧告终的爱情。为何要这样处理?

你们能够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沈从文隐伏的苍凉爷爷的凄凉翠翠的孤寂傩送的悲痛观点一:这是人生,是作者所说的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人生不可能只有圆满,美也不是纯粹的,它们都是深广的,而同时又是复杂的。观点二: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沈从文试图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揭示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观点三:翠翠的爱情悲剧,是由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们精神的孤寂导致的。表达沈从文对传统文明的温爱与哀惋。在这样一个充满善和美的“世外桃源”里,发生的却是一场以悲剧告终的爱情。为何要这样处理?沈从文想通过边城这些美丽的人和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也就是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作者描写的边城,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重义轻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城市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因此,可以用三个词——赞美、批判、呼吁,来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主题探讨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沈从文创造性地发展了一种小说形式,可以称为“散文化小说”或“抒情小说”。情节的淡化。场景的诗化。人物的写意化。写作风格任务三示美与揭丑在20世纪的中国,同样关注民族品德的作家还有鲁迅先生。

对比《阿Q正传》与《边城》,

这两篇小说的人物形象有何差异?作者各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重建民族品德这个主题的?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一个充满人性温情的世界,边城的人们对爷爷和翠翠多加照顾,在故事的最后爷爷去世,边城的人民帮助翠翠料理了后事,陪伴着翠翠。沈从文从善的角度加以诱导,注重发掘、凸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