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1页
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2页
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3页
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4页
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慨,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材料二:《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到达了顶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开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其实《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开展的主线与脉络,到达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泼其间的“活”的化身。“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材料三:《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假设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答复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气,竭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拟,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微观方面。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到达了顶峰。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2.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无视文学本身。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表达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3.《红楼梦》风行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以下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C.《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4.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4分)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旗手罗烽周长江在全队里醒得最早,每天是那样,当他爬到小山岭锻炼臂膀的时候,他还看不见太阳的影子。他在突击队里充当旗手,到明天已经有两年的历史了。两年的时光,和敌人接触不下二百次,队长战死九名,十八名队员中,只有万广源和佟志还是他的老伙伴,其余那些全数伤亡了。伙伴在不断的恶战中,不断地伤亡和添补着。旗手周长江就在这样环境里,以伙伴和敌人的血培养得一天比一天撒野起来。他左手笔直地举起那面被风撕破的,被血溅染的“抗日义勇军”的旗帜,右手握住手枪向日方瞄射,并且他总是拼死命地喊着:“杀!……杀!……杀!……杀!……”鸟从窠里飞出来了,它们绞成一股粗大的绳索,在山谷间、在桦林中到处噪叫。这时候周长江也从他的窠——山洞里走出来,他愉快得像一只小鸟,一边掠着野花,一边跳跳趾趾地向山顶上爬,刚爬到山半腰,他遇见放哨的老伙伴万广源。万广源先打招呼:“老周。”“嗳。”“老周,你明天两年了。”“嗯。”“明天,队长给你庆祝两周年纪念哩!”“可是,明天你也两年了,一道庆祝吧?”“不,咱们不同;队长说你是咱们队里独一无二的功臣哩!”“我有什么屁功!有功的人都牺牲了!”他们同时很响地叹了口气。周长江就丢下万广源爬到山顶上去。风很硬,白桦林的树梢在周长江的眼下弯曲着腰部摇晃着,肥大的叶子挤擦着扫动着,发出松涛般的巨响。这也使他兴奋,他感觉这是陷在大敌之前,正需要他登高振臂一呼,大家冲杀过去,于是,他就以那瞰望不尽的白桦林,作为假想敌,认真地做一个举旗、冲杀的姿势并且呼啸起来:“杀!……杀!……杀!……杀!……”声浪在山谷间、桦林中激荡着,鸟惊扰起来,成群地从树顶一直钻到半天空,隔一会儿四散开了,渐渐又回到它们的枝头上。现在他站在山岭上锻炼着臂膀。虽说是夏天,从夜里袭来的潮风,总是森凉的,它围绕着山岭回旋,好像冬季的海潮拍击着周长江的全身,然而他坚韧的皮肤,丝毫不为蹂躏,而他的四周竟像荡起温流,他出汗了哩。哨兵万广源在山脚下招呼着:“下来,老周……”他立刻跑下来了。另一个队员催促着说:“准备!”周长江回答那个队员愉快的一笑,一直就跑回山洞里去。队员们的武装已经准备好了。他拿起旗子和手枪来。全队跟随着他,仿佛一条蛇虫,在起伏的山冈上蜿蜒前进。大家埋伏在一段山沟里,前面有矮的树丛屏障着。他们的枪口从小树夹缝伸出去,几乎埋没在青草里了。小虫和蚱蜢被这骚动惊扰了,横竖乱飞一阵。周长江的心脏为这最大的兴趣跳动着,他握牢了旗子和手枪。两条腿运足了竞走时的冲力。喉咙似乎在发痒;他竭力梗止着他那熟练的歌子——让杀……杀的声音变成迫促的呼吸。他猛然想起老伙伴万广源方才对他说的明天庆祝两周年纪念的事情,他暗暗地觉得惭愧,他自问自己:“我有什么功劳配得起庆祝呢?”他总是觉得什么也没有。然而,庆祝明天一定要举行的,这使他局促不安了。他非常害臊,全个身子发热,他蜷伏在壕沟里,简直像盖在蒸笼里的蜗牛,尽可能地缩曲着。旗子已经展开了,它像不甘寂寞似的,在树丛后面震荡着翅膀。和周长江的心翼的鼓动,总是非常谐和的。现在他把全副的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才能配得起明天的庆祝呢?这时候他心翼的鼓动就超过旗子的震荡了。他思索着,一直地思索着……一排枪声,接着又是一排枪声,他好像是被惊醒了。当第三排枪的枪机还没有扳动时,周长江就像一匹不羁的烈马,跃出了壕沟,其余的队员也就一拥而上,紧急的枪声,混着拼命的喊叫:“杀!……杀!……杀!……杀!……”敌人的队伍零碎了,忽然又集拢起来,伏在草地上开始还击。子弹好像广漠上的飞沙,向着周长江扬来。旗子被打穿了好几个窟窿,但是它依然伸展着腰板,拨开很密的枪弹向着敌人冲进。在距离敌人二百码的地方。旗子突然扑倒了,立刻又跃立起来,便勇猛地追迫着敌人。于是,敌人的阵线上紊乱了,活着的抛下伤亡的向森林里逃了。和每次一样,周长江第一个先抢到敌人的阵地;和每次不同的是,周长江跌倒了。他跌倒在一个已经死了的敌人身上,他还要挣扎起来,可是不能了,只有那面旗子插到草地上摇动着。队长和队员们随后也赶到了,大家都积聚在周长江的身边。队长丢开手枪,俯身就把周长江抱起来并且问道:“不要紧吗?”“不要……紧!”虽然是响亮,但已不像周长江的声音。他睁大着眼睛,让痛苦变为微笑。而且他的身子渐渐从队长的臂膀里沉坠下去。队长战栗着,咬着牙齿又把周长江放在草地上。周长江的胸部被血水浸满了。队长又问:“你愿意怎么办?”“庆祝我吧!”“还有什么话?”“这面旗子送给我。”他始终握紧旗杆。直到队长把旗子蒙在他的脸上,他也感觉不到死的恐惧。这时他还可以听得见许多伙伴的叹息声,他愉快地微笑着,他用力掘动着旗杆,想要把旗子揭开,亲眼看看自己的光荣队长流着眼泪举起手枪,像瞄准为光荣而死的伙伴的头颅一样地瞄准自己。然而,他遗憾了。在他呼吸截止的时候,旗子上溅满了兴奋的血花。(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交代了周长江的生活习惯及身份,随后交代的突击队具体伤亡人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B.周长江与哨兵万广源关于功劳的看法虽然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二人对牺牲战友的崇敬和怀念。C.小说中关于旗手周长江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的描写,可以看出他善于利用周围环境进行战前训练。D.小说中多次出现周长江与战士们的喊杀声,表现出他们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点出旗手所举为“抗日义勇军”旗帜,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作品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关联起来。B.小说常以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写旗手内心的“惭愧”和“害臊”,表现了周长江腼腆犹豫的性格特征。C.文中对“鸟”“风”和“白桦林”的描写突出声响,呈现了战斗发生地山岭的独特景象,烘托了战斗到来前的气氛。D.本文与《百合花》的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战争时期,都通过写一名革命军人的牺牲,展现那个时代军人的崇高情操。8.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关于旗子的描写都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9.小说在旗手周长江牺牲前多次提到“庆祝两周年”,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傅伏,太安人也。伏少从戎,以战功稍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前攻河阴,伏自桥夜渡,入守中潭城。南城陷,被围二旬不下,救兵至。周师还。伏谓行台乞伏贵和曰:“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贵和弗许。武平六年,除东雍州刺史,会周兵来逼,伏出战,却之。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责,以之招伏,伏不从。后主亲救晋州,以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来掠,伏击走之。周克并州,遣韦孝宽与其子世宽来招伏曰:“并州已平,故遣公儿来报,便宜急下。授上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即给告身,以金马瑙二酒钟为信。”伏不受,谓孝宽曰:“事君有死无贰,此儿为臣不能竭忠,为子不能尽孝,人所仇疾,愿即斩之,以号令天下。”周帝自邺还至晋州,遣高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召伏。伏出军隔水相见,问至尊今在何处。阿那肱曰:“已被捉获,别路入关。”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听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降。周帝见之曰:“何不早下?”伏流涕而对曰:“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帝亲执其手曰:“为臣当若此。朕平齐国,唯见公一人。”乃自食一羊肋,以骨赐伏,曰:“骨亲肉疏,所以相付。”遂别引之与同食,令于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敕之曰:“若即与公高官,恐归投者心动,努力好行,无虑不富贵。”又问前救河阴得何官职。伏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开国公。”周帝谓后主曰:“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赐伏金酒卮。后以为岷州刺史,寻卒。(摘编自《北齐书·列传》三十三,有删节)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把正确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分)朕前三年A教习B兵马C决意往取D河阴E正为傅伏F能守G城H不可I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阴,黄河北面之地。古代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阳,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阴。B.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他八州为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C.至尊,皇帝的代称。此外,还称皇帝为天子、圣上、皇上、陛下、万岁、万岁爷等。D.听事,也作“厅堂”“厅事”,官府治事之所,后亦指私宅大厅。文中指官府治事之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伏擅长治军,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领兵守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被攻下。B.周军攻克晋州,俘虏了行台尉相贵,让他招降傅伏,傅伏没有投降。C.傅伏面对韦孝宽和儿子的劝降,他怒斥儿子,并表示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的决心。D.周帝认为傅伏是北齐被平定后见到的唯一忠臣,把羊骨头赐给他,并赐给他金酒杯。后来任命为岷州刺史。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贼已疲弊,愿得精骑二千追击之,可捷也。(2)伏流涕而对日:“臣三世蒙齐家衣食,被任如此,革命不能自死,羞见天地。”14.傅伏是一名忠臣,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诸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注]①此诗写于杜甫寓居夔州之时。②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首句即写“孤雁”,开篇点题;崔诗末句拈出“孤”字,呼应题目。B.杜诗和崔诗都是以雁作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托物言情。C.两首诗的雁不同,杜诗写的是春天的北归之雁,而崔诗写的是秋天的南下之雁。D.杜诗写雁形声兼备,给人以立体感;崔诗全篇实赋孤雁,犹如画家的工笔技法。16.同写孤雁,塑造的是两种形象,渲染的情怀有所区别,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临风沐浴、一路酣歌的美好图景。(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唐太宗要思赏罚分明。加恩,“则____________”;惩罚,“则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前段时间,电商平台一款“爱因斯坦的脑子”走红。爱因斯坦不会想到,在2023年,他的“脑子”会被标价五毛钱,月售2万个。心理学家表示,“爱因斯坦的脑子”是一款情绪产品,①这种产品是围绕人的情绪舒缓、调节、管理等为主要功能而开发的。②类似的产品在网络上还有很多。③大学生在毕业季,④“offer好运喷雾”“考编上岸”等虚拟商品热销;⑤《消失的她》热映期间,⑥“骂醒恋爱脑”服务帮助人们走出分手,⑦让沉溺于痛苦的年轻人向前看。⑧这些虚拟服务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⑨却能实实在在满足人们对于情绪的需要,⑩也是人们探索自我的一种途径。连《人民日报》都评论称,这些花样百出的情绪产品,在戏谑中缓解着生活的压力,在搞笑中完成了自我的认同,让一个人的精神内耗变成几个人“一起想办法”的情绪开导。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或品牌形象中,A。服务人员不再只是提供基本服务,还需要成为消费者的情感顾问,通过B,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体验。这种超预期的服务,往往更容易触动消费者的情感,让他们对品牌产生更深厚的感情。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20.如图是“爱因斯坦的脑子”的淘宝主图,请为商家拟一则合适的广告语,填在图片甲处,不超过12个字。(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故乡的老宅倚山而居,门对南山,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好像一幅水墨画勾勒的粗线条。老宅的光阴缓慢,不知何时,喜欢上听雨,秋风细雨是丝丝凉意,雨声即心声。听到的是雨声,体味的是心境,感悟的是人生。诗词里的秋雨是多情的,有了灵魂,多了愁意,浇淋一段愁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孤寂清冷。干旱的黄土地,等待一场雨的浇灌,想那黄土下小麦的种子,在欢快地吮吸雨露。屋内炉火的暖意,隔却秋雨的微凉。院中晚开的芍药,一朵花鲜亮,在风雨中摇曳多情的裙摆。大黄在墙角下蜷缩,耷拉着耳朵,时而悠闲看雨,时而闭目小憩。秋雨中的村庄比平常多了几分静,村庄里的雨多情而舒缓。十月,我与老宅的一场秋雨邂逅,多出几分难得的闲适与惬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心中的秋意昂扬,富有诗情。21.文中画波浪线处改为:故乡的老宅靠着山,对着南山,山上有大片的梯田,远看只能见到线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22.文中先后引用李清照和刘禹锡的诗词,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根据原文简要分析。(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有两个方向:出与回。出,是出门,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先前的“门”……出是出发,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是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有所收获。回,是回家,回地域空间上的家,回心理感情中的“家”……你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C2.D3.B4.《红楼梦》是一部叙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兴衰的到达了艺术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古典小说。5.①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②探春聪明大气,她竭力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处事公正,不徇私,展现出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③探春的形象符合林语堂的思想取向,探春是林语堂尊崇生命的典范。6.C.把白桦林当作假想敌,表现出周长江战前的亢奋与渴望。故选C。7.B.“惭愧”“害臊”的心理表现的是周长江即将投入战斗时的激动和对胜利的渴望。故选B。8、①运用拟人手法,以旗写人,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②动词运用极为传神,“震荡”“扑倒”“跃立”“追迫”等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解析】:①结合“旗子已经展开了,它像不甘寂寞似的,在树丛后面震荡着翅膀。和周长江的心翼的鼓动,总是非常谐和的”可知,运用拟人手法,以旗写人,展现人物的英雄气概。②结合“旗子被打穿了好几个窟窿,但是它依然伸展着腰板,拨开很密的枪弹向着敌人冲进。在距离敌人二百码的地方。旗子突然扑倒了,立刻又跃立起来,便勇猛地追迫着敌人”可知,动词运用极为传神,“震荡”“扑倒”“跃立”“追迫”等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9.①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长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②周长江牺牲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③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解析】:①结合“他猛然想起老伙伴万广源方才对他说的明天庆祝两周年纪念的事情,他暗暗地觉得惭愧,他自问自己:‘我有什么功劳配得起庆祝呢?’”可知,能更细腻地表现旗手周长江的心理,突出他用战斗胜利来“庆祝两周年”的决心与渴望。②结合“现在他把全副的精神,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要怎样才能配得起明天的庆祝呢?这时候他心翼的鼓动就超过旗子的震荡了”可知,周长江牺牲在庆祝两周年的前一天,带给读者心灵强烈的震撼,增添了小说的悲壮色彩。③结合“他始终握紧旗杆。直到队长把旗子蒙在他的脸上,他也感觉不到死的恐惧。这时他还可以听得见许多伙伴的叹息声,他愉快地微笑着,他用力掘动着旗杆,想要把旗子揭开,亲眼看着自己的光荣队长流着眼泪举起手枪,像瞄准为光荣而死的伙伴的头颅一样地瞄准自己”可知,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抗日报国的革命英雄主义主题。10.CEG(句意:我三年前教练兵马,决心要攻下河阴。正是因为傅伏善于防守,城池不能攻下。“教习”的宾语是“兵马”,不能断开。)11.A(A.对阴阳的解读有误,河阴,黄河南面之地。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为阴。故选A.)12.B(B.“行台尉相贵,让他招降傅伏”错误,原文说“周克晋州,执获行台尉相贵,以之招伏,伏不从”,可见选项张冠李戴。故选B.)13.(1)敌军已经疲惫不堪,希望得到两千精锐骑兵去追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疲弊”,疲惫不堪;“愿”,希望;“精骑二千”是定语后置句,应理解为“两千精锐骑兵”;“捷”,获胜。)(2)傅伏流着泪回答说:“我家三代吃齐国的俸禄,受到如此信任,国家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流涕”,流泪:“蒙”,受;“革命”,国家灭亡;“羞”意动用法……为羞耻。)14.①面对周军的进攻,傅伏坚守阵地,积极应战;②齐地不断被攻破,面对周帝的招降甚至名利诱惑,傅伏坚决不从,在得知后主被捉获后才投降。【参考译文】傅伏,是太安人。傅伏年少时就在军中,凭借战功逐渐升任到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周帝进攻河阴地区,傅伏从永桥领兵跟从,趁夜间渡河,入驻中潭城。南城陷落后,中潭城被围困二十天没有攻下,救兵赶到救援,周军退走。傅伏对行台乞伏贵和说:“敌军已经疲惫不堪,希望得到两千精锐骑兵去追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贵和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北齐后主武平六年,傅伏任东雍州刺史,正赶上周兵前来攻打,傅伏出兵交战,击退了他们。周军攻克晋州,俘虏了行台尉相贵,用他的名义招降傅伏,傅伏没有投降。后主亲自领兵救援晋州,任命傅伏为行台右仆射。周军前来进攻,被傅伏击退。周军攻克并州,派韦孝宽和傅伏的儿子傅世宽一起来劝降说:“并州已经被攻下,所以请你的儿子来报告,你应该见机行事,赶快归顺。如果归顺,就任命做大将军、武乡郡开国公,立即给授官文书,并用两酒盅的金玛瑙作为凭证。”傅伏没有接受,对韦孝宽说:“侍奉国君以死相报,不能存有二心。我儿子作为臣子不能尽忠,作为人子不能行孝,被人们仇恨,希望你马上杀了他,用来号令天下。”周帝从邺地回到晋州,派高阿那肱等一百多人到汾水边招降傅伏。傅伏走出军帐在河对岸见面,问皇上现在在哪里。高阿那肱说:“已经被捉获了,已从别的道路入关了。”傅伏仰天大哭,率领众人进入城中,在官衡大厅前向北悲伤痛哭,哭了很久,然后投降。周帝召见他说:“为什么不早点归顺呢?”傅伏流着泪回答说:“我家三代吃齐国的俸禄,受到如此信任,国家灭亡却不能殉职,以在天地之间活着为羞耻。”周帝亲自拉着他的手说:“作臣子的就应该这样。我平定齐国,仅见到了你一个忠臣。”于是皇上自己吃了一根羊的肋骨,把骨头赐給傅伏,说:“骨头亲密肉疏松,所以把骨头交给你。”于是把他领到另一处一起吃饭,让他在侍伯邑宿卫,授上仪同,对他说:“如果马上给你一个高官,恐怕归降的人会动心,努力尽忠,不愁得不到富贵。”又问他,以前救援河阴时得到什么赏赐,他说:“蒙恩晋升一级。被授予特进,封为永昌郡开国公”周帝对齐后主说:“我三年前教练兵马,决心要攻下河阴,正是因为傅伏善于防守,城池不能攻下,所以收军退兵。你当时的赏赐多么微薄啊。”赐给傅伏金酒杯。后来任命为岷州刺史,不久去世。15.C【解析】C.“杜诗写的是春天的北归之雁,而崔诗写的是秋天的南下之雁”分析有误。崔诗“几行归塞尽”写的是春天的北归之雁。杜甫的《孤雁》诗是一首孤雁念群的赞歌。此诗中的孤雁究竟是“北归”还是“南下”之雁,未可定论。16.①杜诗中的“孤雁”是执着而热烈的念群之雁,寄托了诗人的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愁,情感悲中有壮,诗情激切高昂;②崔诗中的“孤雁”是惊魂仓皇的徘徊之雁,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和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感情压抑而凄婉。17.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怒而滥刑③鸣琴垂拱不言而化18.A.更体现在服务过程中B.理解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评分标准:共4分。A句,写出递进意思1分,“服务”意思1分。B句,写出“消费者”1分,“理解情感需求”意思1分。)19.语句①,删去“为主要”或者把“围绕”改成“以”。语句③,“大学生在毕业季”改为“在大学生毕业季”。语句⑥,在“分手”后加“之痛”。(评分标准:共6分。每句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1分。)20.答案示例:①心诚则“灵”,一试究竟②自动补脑,聪明到爆③自动长脑,买过都说好④脑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评分标准:共2分。商品特点1分,创意(如使用了修辞手法、形式对称、押韵等等)1分。超1字扣1分,扣完为止。21.①原文使用了“倚山而居”、“门对南山”、“层层叠叠”等书面词语,整齐而富有文采,更符合原文文雅的语言风格。②“山上层层叠叠的梯田,好像一幅水墨画勾勒的粗线条”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地描绘出了远看层层叠叠的梯田所呈现的景象。22.①作者初听秋雨,感受到的是丝丝凉意,想到了李清照在乱世中颠沛流离和孤寂清冷,作者引用李词,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悟,略显悲凉。②作者再听秋雨,感悟雨的滋润、多情和舒缓。雨浇灌土地,屋内炉火温暖,院中芍药盛开,大黄悠闲。作者引用刘诗,体现了闲适与惬意之情。23.写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首先指出了人生包括两个方向——出和回,显而易见,这两个方向是相逆的;然后对“出”“回”分别做了阐释,既有具象的看得见的“出”“回”,也有抽象的看不见的“出”“回”,同时指出“出”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有所“选择、舍弃、收获”的过程。试题要求回答并思考考生对人生的“出”和“回”是如何看待的,因此,对于材料,首先要分析“出”“回”的内涵。“出”指走出家门,步入学校;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走出原先的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出”,还是出发,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抵达另一个可能不会令自己太舒适的领域。所以在出门的过程中,需要兼具妥协与坚持。妥协,是与门外打交道的必须,毕竟外面的世界不会以自己为中心;坚持,是在门内锤炼自己的内在与技能。这样,才能在出门之后,朝着梦想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