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1页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2页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3页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4页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页

破伤风梭菌属于厌氧性细菌中厌氧芽胞梭菌属厌氧性细菌:是生长和代谢不需要氧气,利用发酵而获取能量一群细菌,依据能否形成芽孢可分为厌氧芽胞菌属和和无芽胞厌氧菌一、种属一、种属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页厌氧芽胞菌属特点革兰染色阳性,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对热、干燥和消毒剂都有强大抵抗力。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页大多为严格厌氧菌,主要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致病菌,适宜条件下发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强烈外毒素,引发人和动物疾病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4页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都有周鞭毛,无荚膜。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5页二、定义

破伤风杆菌是破伤风(tetanus)病原菌,为外源性感染,是一个历史较悠久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都有发生破伤风可能。二、定义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6页(一)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0.5-1.7μm×2.1-18.1μm,含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形成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形似鼓槌。破伤风梭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菌三、生物学性状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7页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8页(二)培养特征和生化反应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三)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很强75~80℃10min仍保持活力100℃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在干燥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多年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9页四、致病性(一)致病条件由伤口侵入人体引发破伤风。但在普通表浅伤口病菌不能生长,其感染主要条件是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0页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条件: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伤口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伤口。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1页(二)致病因子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毒素。破伤风梭菌能产生两种外毒素:质粒编码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是引发症状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亲和力,能引发肌痉挛;对氧敏感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能引发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2页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属神经毒,毒性极强(小鼠LD50为0.015ng,对人致死量<1µg);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分子量约150kDa;B链(重链)是与神经节苷脂结合单位;A链(轻链)含有毒性作用。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3页1.与神经系统结合:

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结合非常牢靠,一旦结合,抗毒素便不能中和毒素。毒素重链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上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成小泡。2.内在化作用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抵达运动神经元胞体,进入传入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4页3.膜转位

经过重链N端介导产生膜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4.胞质溶胶中作用靶改变

轻链发挥毒性作用,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释放,使肌肉活动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强直性痉挛。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5页破伤风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至运动神经核,再抵达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特征性全身横纹肌担心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造成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种毒血症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6页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能溶解红细胞使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功效上和抗原性与链球菌溶血素O相同,但在破伤风中作用尚不清楚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7页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收过预防注射,创伤性质和部位及伤口处理等原因相关。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多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担心,张口不便。

五、临床表现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8页3.发作期:

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及四肢躯干。咀嚼肌-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肋间肌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不能点头;吞咽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窒息,尿潴留。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一直清楚,感觉也无异常。普通无高热。

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19页阵发性抽搐:

是在肌肉强直性痉挛基础上发生。轻微刺激,声光震动饮水注射等。连续数秒数分钟数十分钟不等,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已,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肌肉断裂、出血、骨折、脱位、舌咬伤等。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0页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1页角弓反张:是指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病症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2页破伤风病猪四肢僵硬,耳朵直立,腰部紧缩,牙关紧闭,眼光发直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3页破伤风病畜前躯及头部痉挛性强直,后躯无力,牙关紧闭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4页4.间歇期:

长短不一,疼痛稍减,肌肉仍担心,发烧、便干、溲赤,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肺炎、肺不张,窒息。5.后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呼吸肌心肌麻痹病程3-4周,甚则6周以上。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5页㈠、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普通病后不会取得牢靠免疫力。取得有效抗毒素路径是人工免疫,普通分为主动和被动免疫。

六、免疫性与预防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6页主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抗毒素到达免疫目标,是当前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预防方法。被动免疫:创伤发生后24小时内,皮下或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适合用于以下情况:①伤口污染严重;②严重开放性损伤,如颅脑、胸、腹部开放性损伤及开放性骨折、烧伤;③伤后未及时清理创口或处理不妥。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7页破伤风抗毒血清有两种:①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后体内抗体可快速上升,但仅能维持5~7天,因破伤风抗毒素是一个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个异性蛋白,含有抗原性(过敏反应),所以在用药前先作过敏试验。②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人体血浆中免疫球蛋白提纯而成。因无血清反应,故不需作为过敏试验,是理想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8页㈡、预防1、正确处理伤口。对于普通小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泥、灰冲洗洁净。有条件,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洁净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深入治疗。对于一些大伤口,可先用洁净布压住伤口,然后快速去医院治疗。2、注意产妇卫生。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29页2、注意产妇卫生。3、注射预防针。当前我国采取含有百日咳疫苗、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百白破三联制剂,对1-6个月儿童进行免疫,以建立基础免疫4、内服中药。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0页㈠、诊疗:

破伤风轻易与哪些疾病混同: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猛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验有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七、治疗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1页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马上发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3.其它:如颞颌关节炎、子痫、癔病等。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2页㈡、治疗:

应采取综合办法,即加强护理、创伤处理和药品治疗三个方面。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3页1、加强护理

精心护理对破伤风病程有很大影响,应将病人置于光线较暗、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病房中。务必使病人保持平静,防止音响刺激,以降低痉挛发生次数。破伤风梭菌专题知识专家讲座第34页2、创伤处理必须对感染创伤进行有效防腐消毒处理,彻底排除脓汁、异物、坏死组织及痂皮等,并用消毒液(3%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或5%碘酊)消毒创面,以去除生产破伤风毒素源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