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制造距离感(现实空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_第1页
【公开课】+制造距离感(现实空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_第2页
【公开课】+制造距离感(现实空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_第3页
【公开课】+制造距离感(现实空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_第4页
【公开课】+制造距离感(现实空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题目:制造距离感(现实空间)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绘画)第四单元第1课执教人:核心素养目标:图像识读:了解绘画中表现空间的方法,理解不同透视的原理并运用;美术表现:了解透视在绘画中的几种表现形式,选择和学习相关的绘画技法;创意实践: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文化理解:了解艺术家与美术作品的关系、时代与趣味的关系、主题与风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技法与情感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绘画中表现空间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深入了解空间是物象存在的形态,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课型课时:绘画课、1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问法、观察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观看AR虚拟合成中的空间效果视频。(教师讲解:通过佩戴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设备,VR或AR能带我们观赏到未曾见过的场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学习强国VR旅游。2、观看冰岛地绘作品“3D斑马线”(教师讲解:冰岛西峡湾的一个小镇,艺术家把艺术画布搬到了马路上,首创了3D斑马线,提醒汽车司机放慢行驶)3、教师讲解:科技是如何“欺骗”我们的视觉的?画家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洞悉其中的奥秘了,他们运用透视原理在作品中体现真实感。4、提问:你认为绘画艺术与数字影像的区别在哪里?哪个更吸引你?你能谈谈你对透视的理解吗?(学生回答:绘画中体现空间感的方法。随着绘画的发展,艺术家们总结出了许多透视方法,如:纵透视、斜透视、重叠透视、空气透视、线性透视···有些绘画在如今看来显然不科学,但是不能否认,艺术家们都在试图找到一种能将内容清晰呈现且有内在条理的画面空间。)讲授新课(一)透视原理一点透视(平行)·教师讲解:利用魔方正面看物体,面对你的4条边都不透视,看不到的边透视,称为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书中44页绿色图片)·学生欣赏:《雅典学院》拉斐尔壁画·师生探讨:画面采用经典的“一点透视”,所有的纵深透视线都将观赏者的目光汇聚到画面中心。整幅作品讴歌登峰造极的古希腊精神,赞美人文主义的黄金时代,拉斐尔将不同时期的杰出人物(哲学、数学、天文、音乐等)汇集到同一个空间,表现了宏大的场面,众多人物生动的表情通过一点透视严谨的表现在画面中,让人感受到布局的和谐、画面的统一。·拓展:画面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为题材,中心是柏拉图手指天,右侧是亚里士多德手指地,共11个群组和57名学者。两点透视(成角)·教师讲解:利用魔方从边看物体,平行边都不透视,上下边透视汇聚成2个消失点。(书中44页紫色图片)·学生欣赏:《新线》韦启美油画·师生探讨:画面中所有的纵深透视线都将观者的目光引向公路两个不同方向的电缆线滚子上,利用两点透视巧妙地体现,向世人展现了现代化城市景观的画面,平整且不乏味。·拓展:韦启美:安徽人,是从孙多慈,曾担任中央美院油画系主任、教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9年去世,现代画家。三点透视(倾斜)·教师讲解:所有边均透视,从一个角看,透视成3个消失点。(书中44页黄色图片)·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詹建俊油画·师生探讨:画面中描绘事物的消失点都延伸到了画外,使人产生一种稳定感。人物身后的黄河奔流不息,对比出人物的一种内在力量,一动一静的内容与形式表现出了艺术美,是承载着厚重的民族精神的绘画作品,表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坚强不屈、生生不息的进取民族精神。·拓展:詹建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从事油画教学,接受过徐悲鸿、董希文的素描训练,表现重大历史题材。1961年、1981年曾两次到新疆写生,创作出大量作品。散点透视(多点)·视频播放、教师讲解。·学生欣赏:《晴峦萧寺图》李成中国画、《瓶子和鱼》乔治油画·师生探讨:《晴峦萧寺图》在空间处理上运用了“三远法”表现了冬日山谷中山寺同框的景色。不同透视表现出了左右山峰低小淡远,中间山峰稳固挺拔,中间阁楼突起而立,在多个透视角度下移步换景的精髓表现,目不暇接,处处是景。散点透视在20世纪后才得到重视,没有了写实的捆绑,变得无拘无束,使得立体主义在欧洲史上占据了很大的领导力。《瓶子和鱼》中的物体被分解成各种色彩、体积、曲线以及不规则的形状,奇妙的呈现出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拓展:三远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进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原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势重叠,平原之势冲冲融融。教师总结中西方的散点透视看似一样,确有不同,画家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只有符合画家创作意图的透视方法,没有绝对棒的透视方法。(二)透视在绘画中的运用1、思考与探究·判断下面《牡丹江垦区》与《厨房》两幅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透视原理?·你从观看者的视角分别谈下两幅作品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空间视觉感受?·从作品的类型、作者、名称、画种、场景和评价几个方面分别赏析两幅作品。·学生回答:《牡丹江垦区》余本油画,运用了一点透视,近景描绘了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庄稼正在茁壮成长,色调明亮;远景处平缓的河流与连绵不绝的山峦舒展而清新。整幅作品视野开阔,给人以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厨房》颜文梁色粉画,以全景式构图展现了江南旧式厨房的生活场景,以一点透视的方法空间层次关系,西方印象派光色巧妙地运用以及求真写实的科学思想,厨房杂物和人物细致的刻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合作交流(学生讨论):一幅表现室外空间的开阔与壮美,一幅表现室内空间的沉静与寂静。《牡丹江垦区》中地平线和消失点在画面的上部,除了提高视觉高度,俯视观看角度外,还最大化刻画大范围的农田庄稼,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喜悦;《厨房》的消失点恰巧在中央,观看者的角度如同身临其境站在厨房中,角度适宜,体感逼真,感受着空间的满射和时间的流逝,留给我们曾经的历史碎片和记忆缅怀。两个画家表现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个缩影,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波及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并运用透视和画面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拓展:余本,广东画家,加拿大留学,广东花园副院长;颜文梁,江苏画家,法国巴黎学生实践1、观察周边的校园环境,请用适当的透视方法表现出来。2、作品展示,师生评价。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绘画语言中常用的多种透视方法。生活中还可有更多的灵感和表达,如何用自己的想法、理解和角度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同学们在课后中还需要多加练习。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校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