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_第1页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_第2页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_第3页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_第4页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中药方剂

中医护理学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5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6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7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8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9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0页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1页

药品疗法是治疗各科疾病最基本方法,是指将药品制成特定剂型,经过内服或外用而到达治病健身目标。

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2页基本知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药品,称为“中药”。

包含植物、动物、矿物等。

药品经过一定配伍组合,加工炮制成特定剂型,称为方剂。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3页一、中药药性

中药性能,是对中药作用基本性质和特征高度概括,包含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方面内容。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4页

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

反应药品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改变方面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品性质。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品作用于机体所发生反应概括出来。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5页凡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药品,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药品,属于温性或热性;平性:指药性平和,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但仍有偏温、偏凉不一样。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详细来说,温热药多用治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萎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等一系列阴寒证;寒凉药则主要用于治疗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等一系列阳热证。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6页五味:指辛、甘(淡)、酸(涩)、苦、咸五种药味。

意义:提醒药品真实滋味,提醒药品不一样功效。五味不一样作用特点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一些含有芳香气味药品也标上辛味,辛香之气还能起到芳香辟秽,芳香化湿,芳香开窍作用。

如麻黄、苏叶发散风寒,薄荷宣散风热,木香行气除胀,红花活血化瘀等。

弊端:多辛散燥烈,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7页甘(淡),能补、能缓、能和,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作用。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饴糖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药性并解药食中毒等;

淡附于甘,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如茯苓、猪苓、淡竹叶…

弊端:多腻滞,易助湿碍脾,脾虚湿滞勿用。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8页酸(涩),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含有敛汗、敛气,止泻、涩精、缩尿、止带、止血等作用。

多用于体虚多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赤石脂固崩止带等…

酸能生津开胃,酸甘化阴。

弊端:敛邪,有实邪者勿用。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19页苦,能泄,能燥,能坚阴,含有降泄、泻下或燥湿或坚阴作用。

泄即通泄、降泄和清泄,

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

坚阴是经过泻火以到达存阴目标。

如大黄、枳实泄热通便,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黄芩、栀子清热泻火,龙胆草、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泄热存阴…

弊端: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0页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多用于瘰疬、瘿瘤、痰核等病证。如海藻、昆布、牡蛎消瘰散瘿,鳖甲、蟅虫软坚消癥等;

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等;

咸又入血,如犀角、玄参味咸入血分凉血。

气味相同,作用相近;气同味异,功效不一样;味同气异,功效有别;一气多味,作用广泛。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1页升降浮沉:是对药品作用趋向概括。

药品含有升降浮沉性能,能够调整脏腑气机紊乱,使之恢复正常功效。凡含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药品,都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而含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药品,则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有少数药品升降浮沉性能不显著,或存在双向性,如川芎既能上行头目,又能下行血海。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2页

详细而言,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病变部位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必须依据疾病发生部位在表在里、病势上逆下陷区分,依据药品有升降浮沉特征,恰当选取药品,这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照主要标准。

药品升降浮沉作用与药品性味亲密相关,与药品质地相关,与药品炮制亦亲密相关。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3页归经:是药品作用定位概念。归是归属,经指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把药品作用与人体脏腑经络联络起来,用以说明药品功效适应范围,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选择用药依据。

归经主要说明药品作用定位与气味定性,升降浮沉定向,组成了中药三位一体药性基础,对于完整解释药品作用原理有着主要意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4页如麻黄、桂枝为太阳经药,石膏、知母为阳明经药等;黄芩主清上焦,黄连主清中焦,黄柏主清下焦;磁石、代赭石入肝,桑叶、菊花轻浮入肺;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葛根善治阳明经头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经头痛,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5页毒性:指药品对机体损害性。偏性强。可用以毒攻毒。

毒性反应产生与药品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路径、用量、使用时间长短及病人体质、年纪、证候性质等都有亲密关系。

有大毒,有毒,有小毒。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6页

二、中药配伍

依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品配合使用,称为中药配伍。产生协同作用而增强疗效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药品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药品疗效。如石膏配知母,麻黄配桂枝等

相使,性能、功效有一些共性,而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能提升主药疗效。如黄连配木香,附子配甘草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7页

相畏,一个药品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个药品减轻或消除

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一个药品能减轻另一个药品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生姜杀半夏毒。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8页相恶,两药适用能降低功效

莱菔子能降低人参补气作用,所以说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两药适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29页配伍禁忌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0页十九畏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1页

三、方剂制方

方剂是在理、法指导下,有目标、有法度利用药品以防治疾病工具。

药品经过配伍之后,既能增强它原有作用,更能调和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缓解对人体不利影响,更加好切合复杂病情。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2页组方标准

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药品,又称主药;

臣药:是帮助主药或加强治疗作用药品,又称辅药;

佐药:一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药品;二是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之义;三是“反佐”,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

使药:一是引经药,引导其它药品直达病所;二是调和诸药。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3页如麻黄汤:

君,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

佐,杏仁,苦温,下气降逆,助麻黄宣肺平喘;

使,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四药相配,共奏散寒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治疗风寒表实证。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4页方剂组成改变

1、药味加减改变

随证加减:指在主证、主药不变情况下,随次要症状或兼证不一样,增减其次要药品,以适应新病情需要;

药品配伍改变:在主要药品不变情况下,因为臣、佐药配伍改变,能够直接影响该药主要作用;

组方改变:增减方中药味,更换主药,而主治随之改变,方名亦随之改变。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5页2、药量增减改变

药味不变,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味主次关系,造成药力大小改变或扩大治疗范围,甚至改变其主治证候。

如四逆汤,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组成,

若附子用大者一枚,干姜加倍用三两,名通脉四逆汤,药力大增。

3、剂型更换改变

汤剂作用快而力峻,丸剂作用慢而力缓。

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6页四、方剂剂型

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酒剂、药露、茶剂、锭剂、饼剂、线条剂、合剂、糖浆剂、冲剂、片剂、安瓿口服液、注射剂、气雾剂、滴丸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7页第二节惯用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8页一、解表类方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药品,为解表药。以解表类药品为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解表剂。作用:发汗、解肌、透疹等;适应范围:外感表证,恶寒、发烧、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39页辛温解表,药性多辛温,分类:辛温解表,药性多辛温,适合用于外感风寒表证;惯用药品: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香薷、羌活、生姜、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胡荽、柽柳等。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等。辛凉解表,药性多属辛凉,适合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惯用药品:葛根、柴胡、升麻、薄荷、牛蒡子、蝉蜕、豆豉、桑叶、菊花、蔓荆子、浮萍、木贼等代表方剂: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0页二、清热类方药凡以清里热为主要作用药品称清热药;以清热药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清热剂。作用:清热泻火、燥湿、凉血解毒等;适用范围: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烧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1页分类:清热泻火

清热燥湿

清热解毒

清热凉血

清虚热药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2页

三、泻下类方药凡能引发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药品称泻下药;以泻下药品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泻下剂。作用: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适用范围: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分类:攻下类

润下类

峻下逐水类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3页四、补虚类方药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体质,以提升抗病能力药品,称补虚药;以补虚药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补益剂。作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适用范围:各种虚证;分类:补气类

补血类

补阳类

补阴类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4页五、温里类方药凡以温里驱寒,回阳救逆为主要作用药品,称温里药;以温里药为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温里剂,又称祛寒剂;性味:多味辛而性温;作用: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温肺化饮;适用范围:脾胃受寒或虚寒,肾阳不足等所致里寒证及亡阳厥逆证,并能治肺寒痰饮证;惯用药品: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丁香、花椒、细辛等;代表方剂:四逆汤,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5页六、理气类方药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药品,称理气药;以理气药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理气剂;性味:多辛劳温而芳香;作用: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适用范围:脾胃气滞,肝气郁滞,肺气壅滞等所致脘腹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胸闷胸痛,咳嗽气喘惯用药品:陈皮、青皮、枳实、佛手、木香、香附、乌药、檀香、沉香、香橼、大腹皮、甘松、川楝子代表方剂:越鞠丸,金铃子散,开胸顺气丸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6页七、消食类方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药品,称消食药;以消食药为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消导剂;性味:味甘性平;作用:消化饮食积滞,开胃和中;适用范围: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证;惯用药品: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代表方剂:保和丸,健脾丸,健胃消食片,复方鸡内金散等。中药方剂专业知识专家讲座第47页八、活血化瘀类方药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药品,称活血化瘀药;以活血药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方剂称活血剂或理血剂;性味:药性多温,味多辛、苦;作用: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适用范围:一切瘀血阻滞证;惯用药品: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