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_第1页
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_第2页
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_第3页
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_第4页
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基制备普通程序

e.加棉塞,包装。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页判定是否有菌可将培养基置于37℃培养二十四小时,然后观察注意因高压之后pH值会下降0.1左右,所以矫正pH时应比所需pH高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页试验室惯用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20g,水1000ml,pH7.0-7.2;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KNO31g,NaCl0.5g,K2HPO40.5g,FeSO40.01g,琼脂20g,水1000ml,pH7.0-7.2;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或葡萄糖15g,琼脂15-20g,水1000ml;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页试验原理二消毒、灭菌及倒平板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4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5页步骤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6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7页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液体培养基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涂布平板,平板划线接种,斜面划线接种浅盘固体接种(2)接种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8页划线分离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9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0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1页划线接种注意关键点划线时接种环与平皿约成30-40度角,轻轻接触,以腕力在琼脂表面轻快滑动,不能划破琼脂.第一次划线应占平皿面积1/10,以后每次划线约占面积1/4—1/5.划线为连续划线,不能间断.应占满平皿.划线不能交叉重复.每次划完后接种环应灭菌.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2页稀释分离涂布平板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3页稀释分离倾注平板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4页真菌分离、纯化利用低碳/氮比培养基可使真菌生长菌落分散,利于计数,分离和判定。这里主要是利用营养成份降低而使生长减慢,并由此限制真菌迁涉生长。普通采取PDA培养基改变培养温度将有利于不一样嗜温区真菌分离。有时,真菌子实体形成必须有光线,这在分离培养时应加以考虑。将分离得到单菌落分别接种到单个平板上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5页颜色反应:分离特定菌株;牛奶平板:分离蛋白酶产生菌;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特征显著不一样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6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7页菌落观察霉菌放线菌要求:每种微生物选择经典菌落1-2个,列表描述细菌、霉菌、酵母、放线菌菌落形态特征种类及编号大小颜色边缘隆起程度挑起难易气味……细菌A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8页不一样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或菌苔普通都含有稳定特征(形状、颜色等),能够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判定主要依据。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19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0页(4)菌种保藏最常见保藏方法:斜面细菌保藏:甘油保藏真菌保藏:石蜡油保藏、孢子保藏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1页几个惯用菌种保藏方法比较方法名称主要方法适宜菌种保藏期评价冰箱保藏法(斜面)冰箱保藏法(半固体)石蜡油封藏法*沙土保藏法冷冻干燥法低温低温低温、缺氧干燥、无营养干燥、无氧、低温、有保护剂各大类细菌、酵母菌各大类**产孢子微生物各大类3~6月6~12月1~2年1~5~以上简便简便简便简便有效简便有效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2页1.比浊计数法浊——细菌悬浮液浊度细菌不完全透光,一定范围内菌溶液混浊度与菌数量成正比(一)试验原理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3页2.酵母血球计数板计数0.052cm2×250.1ml菌液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4页提问:数了125个小格中有90个细菌,样品中细菌浓度是多少?(90个÷125)*400/0.1ml=2880个/ml适用范围:酵母及较大细菌,如细菌个体太小、过多,因为每一小格中细菌层层叠加,相互遮挡,难以准确计数。数酵母数目,(普通数125个小格),折算样品酵母菌浓度;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5页酵母菌悬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分光光度计等。(三)试验器材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6页1.了解血球计数板结构显微镜下找到血球计数板各种格子(四)试验步骤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7页2、目测酵母菌大致浓度。3、稀释酵母菌悬液,直至其个数在计数范围内:每小格2-5个。4、计算出酵母浓度,同时采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OD。5、将原酵母菌液稀释至5-7个梯度,分别测定其浓度。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8页以OD值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五)数据处理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29页霉菌形态及培养方法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0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1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2页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3页1培养基选择当前国家标准方法中使用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孟加拉培养基(RBC)、高盐察氏培养基(CAO),其中PDA和RBC适合于普通霉菌和酵母菌生长,而CAO则适合于高渗性霉菌生长,酵母菌几乎不长。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4页霉菌菌落有菌丝,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孢子菌丝均可繁殖水浸片制作视频/special/show_2674506/lF_5JD7DK-AMrPwy.html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5页讨论霉菌水饺引发速冻食品卫生标准问题/tv/-10-26/094511801.html

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6页1培养基选择有菌株即使污染数量不多,但其产生霉菌毒素却危害较大,所以仅作霉菌计数并不能全方面反应其危害程度,主要是要知道污染菌菌相,才能更加好地判断被污染食品安全程度。为此,国外有些研究者设计出各类选择性培养基,能够识别产毒霉菌。如AFPA培养基(配方:酵母提取汁20g,蛋白胨10g,柠檬酸铁铵0.5g,0.2%二氯硝基苯胺1.0mL,琼脂15g,蒸馏水1000mL,PH5.6)用于分离黄曲霉毒素产生菌高污染率食品。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7页2接种方式2.1主要有倾注法和涂布法两种。当前国际方法中采取倾注法,但最近国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霉菌计数采取涂2.2对霉菌计数来说,涂抹法有以下几方面优越于倾注法:①培养出霉菌菌落数较多;②培养所需时间较短;③霉菌孢子、菌落形态特征发育完全,便于判定。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霉菌是好氧,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快,发育好,而混在培养基中发育就受影响,而且在培养基倾注时霉菌孢子易受热损伤。布法更适当。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8页3培养温度3.1大部分菌种最适温度为25~30℃。3.2若有特殊培养目标,则应适当调整培养温度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39页4培养时间假如只要作霉菌计数,培养3~4天已基本到达目标,但假如还要深入分类判定,则需要培养更长时间(7~14天)。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40页5最适计数范围5.1应尽可能选择10~50个/平皿稀释度进行霉菌计数。5.2为控制霉菌生长速度和菌落生长范围,可在培养基中添加少许抗生素,如氯霉素(50~100mg/L),金霉素(20~100mg/L),庆大霉素(50mg/L),土霉素(100mg/L)等。微生物实验培养检测保存第41页6霉菌检测过程中应尤其注意事项6.1因为霉菌检测所需时间较长,中间又需要屡次观察,所以试验前一定要作好试验计划,明确观察统计时间。

6.2霉菌孢子经过空气传输,所以试验时应保持试验室平静,降低空气流通;操作时手脚要快,动作要轻,尤其是培养过程中,假如观察时动作过大,早期生长出霉菌孢子就会在培养基内扩散,形成新菌落,造成结果不准确。

6.3试验前应认真做好全方面消毒工作,包含操作人员手指、试验室空间、试验台等,试验后应第一时间将有霉菌培养物高压灭菌,预防深入扩散。6.4对使用菌株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