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地理试卷含详解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地理试卷含详解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地理试卷含详解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地理试卷含详解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地理试卷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地理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全卷包括四大题,每个大题由若干小题组成;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考生号。

3.答案必须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用黑色水笔填写。

1.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读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七号太空“会师”空间站。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

飞船成功着陆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包括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等任

务。

材料二: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空间站太阳翼多次受到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损伤,神舟十七号此

次特殊任务将挑战太空维修。

图1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2中国空间站看到的日、地景观

图3神舟十六号返回舱掠过新疆上空

(1)绕地球运转的空间站是人造天体,与地球一起属于()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位于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3)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经过的大气层温度的变化是()

A.升高一降低一升高B,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

C.降低一升高一降低D.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

(4)一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神舟十六号返回舱掠过新疆上空的景象(图3),画面中有明亮的返回舱,以及推进舱与

大气层摩擦烧毁过程,与该情形类似的是()

A.恒星B.星云C.流星D.彗星

(5)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总面积约13000平方千米,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精准定位着陆,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B.BDSC.GISD.RS

(6)神舟十六号“天宫课堂”互动环节中,很多同学对“航天员在空间站看到的太阳、地球有何不同?”的问题

非常感兴趣,请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①在空间站看地球的视线高度大,比飞机上看地球更(A.辽阔B.狭小),看到的地球表面是圆弧形,

(A.能B.不能)看到地球整个球体。

②在空间站看太阳周围的天空,显得特别(A.漆黑B.明亮),是因为空间站轨道之上,大气稀薄,缺少

空气分子对太阳可见光的(A.反射B.散射)作用;太阳格外耀眼,太阳辐射比地面更(A.强

B.弱),出舱活动时都需戴特殊的防护面窗,防止眼睛被灼伤。

③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一次昼夜交替。空间站绕地球一周大约90分钟,经计算可知航天员一天能看到次日

出日落现象。

(7)航天员出舱时间的确定,需要监测太阳的活动。太阳外部(A.光球层B.色球层)的耀斑爆发,产

生的电磁波会干扰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A.短波B.长波)通信;来自(A.色球层B.日冕层)

的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危及航天员的安全。

(8)太空垃圾(废弃卫星和航天器的残骸碎片)影响日益加重。为了确保太空探索的持续发展,在太空垃圾的

预防和处理上,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2.向深地进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3年11月15日,位于新疆顺北油气田的“深地一号”成功开井,获得高

产油气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地一号”完成钻井深达9432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钻井自地表向下共穿越9个地层,

不同地层岩石硬度不同,地下2000米左右处于硬岩地层,越往下地质更复杂,施工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

材料二:顺北油气田储层平均深度超过7300米,观测和分析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是勘探石油、天然

气的重要方法。

(1)新疆位于我国______(A.西南B.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最常见的是(A.风成B.喀斯特)

地貌。

(2)顺北油气田位于我国______(A.塔里木盆地B.准喝尔盆地),在这里的油气储层中若发现植物化石,其类

型是(A.裸子植物B.蕨类植物)。

(3)新疆的油气资源,是中生代的生物在地层中沉积的产物。中生代是石油和(A.煤炭B.铁矿)的重

要形成时期,又称为(A.爬行动物B.两栖动物)时代。

(4)“深地一号”钻井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__________层,温度高达200℃,钻杆像煮熟的面条一样,

操作控制难度极大。

(5)根据地层形成的顺序,归纳“深地一号”钻井穿越地层的岩石年龄变化特点。

(6)科研人员通过地震波采集地层数据,寻找油气资源。请例举地震波的主要类型,并解释利用人工地震波勘探

油气资源的原理。

3.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最严峻挑战之一,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关键地区。读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12月1日抵达中山站。

此次考察的重点任务是建设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及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

馈开展调查。

材料二: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集中呈现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

蓝皮书指出,全球海洋加速升温,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图1“雪龙”号航线图困21850—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

(1)我国南极科考队每年11月出发,次年4月返回,这段时间南极地区()

①正值暖季②出现极光③极昼时期④冰雪覆盖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1月15日,“雪龙”号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航行任务,停靠在(国家)的弗里曼特尔港进行油

料、等物资的补给。

(3)按照水温高低,弗里曼特尔港西侧洋流为(A.寒流B.暖流),在该海域“雪龙”号向南航行,受洋

流影响速度会有所.(A.减慢B.加快)。

(4)“雪龙”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上海沿海B.赤道海域C.弗里曼特尔港沿海D.中山站沿海

(5)从上海到弗里曼特尔港,“雪龙”号第一阶段航行所经海域,海水密度的变化是,吃水深度的变

化是.

(6)从图7看,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为其含义为

(7)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时升时降D.波动上升

(8)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

A.平均海拔升高B.北极熊等生存空间减少

C.淡水资源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

(9)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产生巨大威胁。选择完成结构图。

.

收缩)

(2)选择(A.堆积B.侵蚀)

(3)选择(A.径流B.下渗)

(4)选择(A赤潮B.咸潮)

(10)针对未来潜在的危害,提出上海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4.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被称为“上海市的后花园”。2023年暑假,闵慧与同学前往崇明岛东滩开展了丰富

的研学活动一一赏滩涂、抓螃蟹,参观湿地公园和气象站。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a.日平均气温逐年变化b.年降雨总量逐年变化C.各等级雨量占比

图32010~2019年徐家汇、崇明东滩气象站的部分资料对比

(1)暑假正值台风季,研学小组出行前需查询近期台风的动向。请推荐一个查询路径或方法。

(2)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源于西北(A.印度洋B.太平洋)和南海,属于(A.海洋B.气象)灾

害。

(3)研学小组从闵行一路向东北,跨越________江,来到海之滨东滩湿地,绵延的沙土、浩瀚的大海

尽收眼底。

(4)参观东滩湿地公园时,研学小组了解到由于(外力作用),东滩陆地面积不断向(方

向)扩展。

(5)1998年以前东滩增长速度较快,1998年后有所减缓,其原因可能是()

①不断围垦造陆②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

③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④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研学小组计划下海观滩涂、抓螃蟹,他们查询到了当天东滩潮汐时间表。以下时间,适合下海是()

图4东滩附近海域某日潮高变化

A.3:50B.5:30C.11:30D.15:20

(7)研学小组明显感受到东滩气温比中心城区要低,从气候资料的对比也得到了验证。请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

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8)和中心城区相比,东滩的降雨有何特征?请结合材料归纳。

(9)研学期间的晚上,同学们在进行烧烤活动时发现,烟雾大部分时候都向东飘去,请运用海陆风相关知识解释

原因。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地理学科

1.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读图文资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七号太空“会师”空间站。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

飞船成功着陆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包括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等任

务。

材料二:当前,空间碎片日益增多,空间站太阳翼多次受到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损伤,神舟十七号此

次特殊任务将挑战太空维修。

图1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2中国空间站看到的日、地景观

图3神舟十六号返回舱掠过新疆上空

(1)绕地球运转的空间站是人造天体,与地球一起属于()

①地月系②太阳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位于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3)神舟十六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经过的大气层温度的变化是()

A.升高一降低一升高B.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

C.降低一升高一降低D.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

(4)一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神舟十六号返回舱掠过新疆上空的景象(图3),画面中有明亮的返回舱,以及推进舱与

大气层摩擦烧毁过程,与该情形类似的是()

A.恒星B.星云C.流星D.彗星

(5)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总面积约13000平方千米,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精准定位着陆,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B.BDSC.GISD.RS

(6)神舟十六号“天宫课堂”互动环节中,很多同学对“航天员在空间站看到的太阳、地球有何不同?”的问题

非常感兴趣,请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①在空间站看地球的视线高度大,比飞机上看地球更(A.辽阔B.狭小),看到的地球表面是圆弧形,

(A.能B.不能)看到地球整个球体。

②在空间站看太阳周围的天空,显得特别(A.漆黑B.明亮),是因为空间站轨道之上,大气稀薄,缺少

空气分子对太阳可见光的(A.反射B.散射)作用;太阳格外耀眼,太阳辐射比地面更(A.强

B.弱),出舱活动时都需戴特殊的防护面窗,防止眼睛被灼伤。

③地球自转一周,产生一次昼夜交替。空间站绕地球一周大约90分钟,经计算可知航天员一天能看到次日

出日落现象。

(7)航天员出舱时间的确定,需要监测太阳的活动。太阳外部(A.光球层B.色球层)的耀斑爆发,产

生的电磁波会干扰空间站与地面之间的(A.短波B.长波)通信;来自(A.色球层B.日冕层)

的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危及航天员的安全。

(8)太空垃圾(废弃的卫星和航天器的残骸碎片)影响日益加重。为了确保太空探索的持续发展,在太空垃圾的

预防和处理上,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B(2)D

(3)D(4)C

(5)B(6)①.A②.A③.A@.B⑤.A⑥.16

(7)①.B②.A③.B

(8)加强科技手段的研究,收集和清理太空垃圾;在卫星维修和发射时谨慎操作,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加强国际

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太空垃圾问题。

【分析】本题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为情景,涉及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分级、地球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太阳活动对地

球的影响、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人造天体围绕地球运转,位于地月系,①正确;地月系在太阳系之内,②正确;太阳系在银河系之内,③正确;

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④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

【小问2详解】

中间层的高度是50km-85km。热层的高度是85km-8OOkm。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空间站的运行高度在85km以上,

故判断位于热层,ABC错误,D选项正确。

【小问3详解】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是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是先降低后升高的。

神州十六号在返回过程中高度逐渐降低,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因此其经过的大气层温度的变化

是:降低-升高-降低-升高,故ABC错误,本题选D。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判断,返回舱掠过新疆上空时与地球大气层发生了摩擦,类似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发生摩擦。恒

星、星云、彗星都不进入地球的大气层,故ABD错误,C选项正确。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神州十六号返回舱精准定位着陆使用了定位功能。GPS和BDS的作用是定位和导航,GPS隶属于

美国,BDS是中国自主研发,神州十六号是中国的载人飞船,使用中国自己的定位和导航系统更安全,故A错B

正确;GIS的功能是分析和处理,C错误;RS的功能是在远距离条件下探测地物,D错误。故本题选B。

【小问6详解】

①在空间站看地球的视线高度大,比飞机上看地球的范围更大,因此看到的地球更辽阔;在空间站看地球距离更

远,能够看到地球表面是圆弧形,说明能看到地球整个球体。

②地球上白天天空会变亮是因为太阳发出的光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尘埃等发生碰撞而散射到四面八方,最后进

入了我们眼中。而空间站轨道上正是缺乏空气分子对太阳可见光的这种散射作用,因此显得漆黑一片;太空中由

于缺乏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太阳辐射比地球表面更强。

③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约为24小时,产生一次昼夜交替,可以看见1次日出日落。空间站绕地球一周需要大约90

分钟,24小时可以绕地球16周,因此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现象。

小问7详解】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耀斑产生的电磁波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风来自太阳大气层的日冕层。

【小问8详解】

人们可以使用各种方式,如搭载运载器、开展机械作业等,收集和清理太空垃圾;新的卫星设计应该更加环保,

在卫星维修和发射期间也应该更加小心谨慎,避免误操作和事故发生,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太空垃圾已经成为一

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太空垃圾问题。

2.向深地进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2023年11月15日,位于新疆顺北油气田的“深地一号”成功开井,获得高

产油气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地一号”完成钻井深达9432米,刷新亚洲陆上最深井纪录。钻井自地表向下共穿越9个地层,

不同地层岩石硬度不同,地下2000米左右处于硬岩地层,越往下地质更复杂,施工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

材料二:顺北油气田储层平均深度超过7300米,观测和分析人工激发的地震波的波速变化是勘探石油、天然

气的重要方法。

图1新蔻石油、天然气分布简图图2“深地一号”钻井穿越她层

(1)新疆位于我国(A.西南B.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最常见是(A.风成B.喀斯特)

地貌。

(2)顺北油气田位于我国(A.塔里木盆地B.准嘎尔盆地),在这里的油气储层中若发现植物化石,其类

型是(A.裸子植物B.蕨类植物)。

(3)新疆的油气资源,是中生代的生物在地层中沉积的产物。中生代是石油和(A.煤炭B.铁矿)的重

要形成时期,又称为(A.爬行动物B.两栖动物)时代。

(4)“深地一号”钻井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层,温度高达200℃,钻杆像煮熟的面条一样,

操作控制难度极大。

(5)根据地层形成的顺序,归纳“深地一号”钻井穿越地层的岩石年龄变化特点。

(6)科研人员通过地震波采集地层数据,寻找油气资源。请例举地震波的主要类型,并解释利用人工地震波勘探

油气资源的原理。

【答案】2.①.B②.A

3.①.A

4.①.A②.A

5.地壳6.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接近地表。“深

地一号”钻井穿越地层的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7.人为释放地震波,纵波能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只能穿过固体。若在某一深度横波突然消失说明该深度

以下可能为液体;再根据纵波在水、石油、天然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来确定是石油、天然气还是水。

【分析】本大题以于新疆顺北油气田的“深地一号”为材料设置试卷,涉及常见的地貌类型、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地震波等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

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对应A;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常见风成地貌,对应A。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北油气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对应A;根据材料可知,顺北油气田的储油层平均深

度超过了7300米,位于古生代奥陶纪的地层中,若在该层中发现植物化石,应是古生代的蕨类植物,对应B。裸

子植物是中生代的植物。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裸子植物繁盛时期在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对应A;此时爬行类动物空前繁盛又称为爬行动物

时代,对应A。

【小问4详解】

据材料,“深地一号”钻井最深处,深达9432米。结合所学知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km,位于地球内部圈

层的地壳中。

【小问5详解】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由于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先沉积的岩层较老,其位置越靠下,后沉积的岩层较新,其位

置越接近地表。“深地一号”钻井穿越地层的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小问6详解】

人为的释放地震波,根据地震波的特点可知,纵波能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而横波只能穿过固体故障。若

在某一深度发现横波突然消失,则说明该深度以下物质形态可能为液体;再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的不同来具体来区分是石油、天然气还是水。

3.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和关键地区。读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船从上海出发,12月1日抵达中山站。

此次考察的重点任务是建设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及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

馈开展调查。

材料二: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集中呈现中国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

蓝皮书指出,全球海洋加速升温,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国1“雪龙”号航线图图21850—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相对于1850—1900年平均值)

(1)我国南极科考队每年11月出发,次年4月返回,这段时间南极地区()

①正值暖季②出现极光③极昼时期④冰雪覆盖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1月15日,“雪龙”号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航行任务,停靠在____________(国家)的弗里曼特尔港进行油

料、等物资的补给。

(3)按照水温高低,弗里曼特尔港西侧洋流为(A.寒流B.暖流),在该海域“雪龙”号向南航行,受洋

流影响速度会有所(A.减慢B.加快)。

(4)“雪龙”号经过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A.上海沿海B.赤道海域C.弗里曼特尔港沿海D,中山站沿海

(5)从上海到弗里曼特尔港,“雪龙”号第一阶段航行所经海域,海水密度的变化是,吃水深度的变

化是_________

(6)从图7看,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为一.℃,其含义为

(7)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时升时降D,波动上升

(8)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

A.平均海拔升高B.北极熊等生存空间减少

C.淡水资源减少D.生物多样性增加

(9)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产生巨大威胁。选择完成结构图。

(1)选择(A.膨胀B.收缩)

(2)选择(A.堆积B.侵蚀)

(3)选择(A.径流B.下渗)

(4)选择(A.赤潮B.咸潮)

(10)针对未来潜在的危害,提出上海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3.A4.①.澳大利亚②.食品

5.0.A②.A

6.B7.①.先变小后变大②.先变深后变浅

8.①.1.2②.2022年的年平均气温超过平均值1.2℃,全球气候变暖

9.D10.D

11.①.A②.B③.A@.B

12.降低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南极科考路线图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图为材料,涉及季节、海水性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

响和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南极科考队每年11月出发,次年4月返回,这段时间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地区①正

值暖季,是③极昼时期,适合科考,①③正确。出现极光是南极地区的冬半年,②错误。冰雪覆盖较薄,④错

误。故选A。

【小问2详解】

11月15日,“雪龙”号顺利完成第一阶段航行任务,停靠在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进行油料、食品、药品等物资

的补给。澳大利亚是世界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小问3详解】

按照水温高低,弗里曼特尔港西侧洋流为寒流,是西澳大利亚寒流,该寒流自南向北流,在该海域“雪龙”号向南

航行,受洋流逆流航行影响,速度会有所A减慢。

【小问4详解】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水温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雪龙”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赤道海域,故选

B„

【小问5详解】

地球海水的密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轮船吃水深度跟密度负相关,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从上海到

弗里曼特尔港,“雪龙”号第一阶段航行所经海域,海水密度的变化是先变小后变大,吃水深度的变化是先变深后

变浅。

【小问6详解】

从图看,2022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为1.2℃,其含义为2022年的气温高于近些年来的平均气温值1.2℃,全球气候

不断变暖。

【小问7详解】

读图可知,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是波动上升,AB错误、D正确。时升时降不能反映总体趋势,C

错误。故选D。

【小问8详解】

全球变暖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是:冰雪融化多,平均海拔降低,A错误。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极地区,B错误。冰

雪融化多,淡水资源增加,C错误。气温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加,D错误。故选D。

【小问9详解】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产生巨大威胁。海水升温A膨胀,海平面上升,海水B侵蚀加剧,使海

岸线后退;海水侵蚀加剧,咸潮灾害加剧,沿海地下水水质变差;地表A径流受阻,不能顺利排入大海,洪涝灾

害加剧。

【小问10详解】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上海地处沿海地区,可能低洼地区会被淹没,上海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

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降低高能耗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

新能源产业;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

4.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被称为“上海市的后花园”。2023年暑假,闵慧与同学前往崇明岛东滩开展了丰富

的研学活动一一赏滩涂、抓螃蟹,参观湿地公园和气象站。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1崇明岛位置图2崇明岛东滩岸线及大提的变化

a.日平均气温逐年变化b.年降雨总量逐年变化C.各等级雨量占比

图32010〜2019年徐家汇、崇明东津气象站的部分资料对比

(1)暑假正值台风季,研学小组出行前需查询近期台风的动向。请推荐一个查询路径或方法。

(2)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源于西北(A.印度洋B.太平洋)和南海,属于(A.海洋B.气象)灾

害。

(3)研学小组从闵行一路向东北,跨越________江,来到海之滨的东滩湿地,绵延的沙土、浩瀚的大海

尽收眼底。

(4)参观东滩湿地公园时,研学小组了解到由于(外力作用),东滩陆地面积不断向(方

向)扩展。

(5)1998年以前东滩增长速度较快,1998年后有所减缓,其原因可能是()

①不断围垦造陆②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

③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