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命题趋势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命题趋势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命题趋势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命题趋势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试题分析+命题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是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它恰恰又是学生失分非常多的

题型。这就要求我们对此题型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高考命题思想,明确高考命

题特点,把握高考命题规律,探寻高考命题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考。

一、命题思想

2019年公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涵盖考查目的、考查内容、考查

要求和考查载体的“一核四层四翼"整体架构,是新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

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昭示着高考综合改革进入新赛道。"一核"对标考查目的,即

为什么考?"四层"对标考查内容,即考什么?"四翼"对标考查要求,怎么考?而

情境和情境活动是考查的载体。

二、题型设置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诗歌鉴赏题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与简答题

为主。具体说来,全国甲卷、乙卷,新高考I卷、II卷,诗歌鉴赏题题型基本固

定下来,设题数目为两个小题,一道客观选择题,一道简答题,分值为9分。自

主命题的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四省市题型设置与分值有所不同:浙江卷中,

诗歌鉴赏题设两个小题,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分值为8分。天津卷设置了

3个小题,一道选择题,两道简答题,分值为8分。

三、选材特点

1.从体裁来看:以诗为主,兼顾考词。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全国乙卷、

新高考II卷都考查的诗,新高考I卷考查的词;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新高考I

卷、新高考II卷都考查的诗,全国乙卷考查的词;2020年高考新高考I卷、新高

考II卷、全国卷I、全国卷II、全国卷HI都考查的诗。

2.从朝代来看:以唐宋诗词为主,兼顾其他朝代。近三年的13套全国卷均

出自唐宋诗词;2021年的浙江卷考查了清代吴伟业的词。

3.从作者来看:以熟悉的作者为主,兼顾陌生作者。近三年的13套全国卷

中,我们熟悉的作者有:李白(2022新高考II卷)、欧阳修(2022全国甲卷)、

文同(2022全国甲卷)、王勃(2022全国乙卷)、陆游(2021新高考II卷、2020

全国卷HI)、辛弃疾(2021全国乙卷)、王安石(2020全国卷II)、杜甫(2020

新高考I卷)等,比较陌生的作者有:魏了翁(2022新高考I卷)、杨巨源(2021

新高考I卷)、陈师道(2021全国甲卷)、陆龟蒙(2020全国卷I)、韩驹(2020

新高考II卷)等。

4.从选题来看:主要选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选陌生作者的代表作,以

保持试题的陌生度。

(1)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如2022年新高考H卷选的是李白的《送别》,

全国甲卷选的是欧阳修的《画眉鸟》,全国乙卷选的是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

浙江卷选的是杜牧的《过勤政楼》。

(2)陌生作者的代表作,如2022年新高考I卷选的是陌生作者魏了翁的词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浙江卷选的是王建的《楼前》。

5.从内容来看: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培养家国情怀。如2021年新高考全

国H卷中陆游的《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

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不要自满,要谦虚以

待。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诗人是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

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再如2021年全国甲卷陈师道的《和南丰先生出山

之作》,由尾联"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可见,曾巩与红尘俗世并非

全然了断,为了替天下苍生发声鸣不平,他最终还是放弃了隐居生活,决然出山。

在“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把个人之乐暂且放下,将苍生

之忧挂在心头。

6.从考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诗歌理解与赏析、内容概括、感情归纳、观点评

析、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诗歌理解与赏析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内容概括、

感情归纳、观点评析、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主要以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如2022

年新高考I卷简答题"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

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2022年新高考H卷简答题"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

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考查的是表现手法;2022年高考浙江卷简答题"分析

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既考查了感情归纳,又考查了表现手法;

2021年全国乙卷简答题"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考查的是语言特

色。

四、命题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预测今后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趋势如下:

第一、考查唐宋诗词的几率仍然很大。三年内13套课标卷所选的鉴赏材料

全为唐宋诗歌,可见这两个朝代的诗歌作品很受出题者的青睐。这是因为唐宋时

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诗词作品各方面都相当成熟,优秀诗人的优秀作

品也比较多,在古典诗词中具有代表性。可以预见今后考查唐宋诗词的几率仍然

很大。

第二、全方位地观照古代诗人,倍受注重的诗人和影响较小的诗人竞相亮相。

在选材时,出题者不会回避名家,大部分诗人都是课堂中学生了解的著名诗人,

比如李白、杜甫、欧阳修、陆游等;影响较小的诗人的代表作也不容忽视,考题

中也会涉猎。备考时以名家为主,多关注一流诗人的非著名作品;以非名家为辅,

多关注影响较小的诗人的一流作品。

第三、所选诗歌仍以体现家国情怀等正能量作品为主。近年来选材范围涵盖

古代诗歌大多类别,边塞诗、羁旅行役诗、送别诗、酬赠诗和咏怀诗等都有涉及。

所选诗歌既有个人的情感抒发,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情感方向,把个人置于

家国之中,抒发文人踌躇满志、报效朝廷的爱国之情,或者是歌颂国家政治清明,

或是表现戍守边关艰苦的边塞诗。可以预见,今后所选内容仍会紧跟时代脉搏,

"旧"中体现"新"意,体现新时代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四、仍会选择简短的诗歌。近几年考查的诗歌以律诗为主;若选绝句,一

般会选两首,进行比较阅读;词选的是阅读量适中的中调;较长的诗歌也做了节

选(2020年新高考n卷韩驹的《赠赵伯鱼》),一般八句,最多不超过十几句,

阅读量不大。可以预见,今后考查仍然会是简短的诗歌,即使是词,也应该是小

令或简短中调。这是与本题分值和解题时间相匹配的。

第五、理解、赏析并重,有向赏析倾斜的态势,比较鉴赏成为新宠。从近几

年的高考题目来看,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理解与赏析的考查,主观题注重对手法

和情感的考查。由此可以预见,今后仍会延续这样的题型。同时也不排除比较阅

读题型,如2022年全国甲卷就选取了欧阳修的《画眉鸟》与文同的《画眉禽》

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拿已学过的诗歌与题中诗歌进行比较,如2022全

国乙卷选了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简答题要求将本诗与王勃的另一首送别

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这样,可以从多方面考查学

生的鉴赏能力。

第六、新高考下古诗鉴赏的题目设置趋向于任务化、情境化,注重考查学科

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真题中的古诗鉴赏题虽然考查的知识点

仍是考生熟悉的,但出题方式更加灵活,考查越来越细化,倾向于设置情境并给

出明确的任务指令。且看2020年江苏卷《送沈康知常州》的简答题“如果你是沈

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设置了一

个生活情境,让考生能够代入到这首诗中。虽然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筛选、概括

信息的能力,但其生活情境的设置已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解答此类题目,要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己之心,度古人之情,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感知古代

文人的心怀天下的格局,以古代仁人志士为榜样,在迷茫时、困惑时、得意时与

古人为友,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把握诗歌情感。这一方式对解读社会功用较强的

诗歌十分有效。

第七、依据"时空”内涵来考查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成为近年命题的重

要方向,今后备考要重视这一新动向。"古诗词里的时间和空间",这个考点在2020

年新高考工卷、2020年浙江卷和2021年新高考工卷都有所考查。先看2020年

新高考工卷简答题"诗的颈联写到峨眉、睨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

简要分析",诗中"峨眉"代蜀地,"睨首"代襄阳,意在说明两地空间上相隔甚远,

从而表现和朋友离别的难舍难分。若明白时空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答案也就一目

了然了。

再看2020年浙江卷简答题"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

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显而易见,此处就

涉及空间的"扩张""缩小"同思想主旨的关系,考生若对相关知识点有所了解,也

是容易作答的。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王昌

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最后看2021年新高考工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B项:第三句使用"一衣带

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设置颇为高妙,表面上是

沿用去年的考点"时空的变异",以空间的缩小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考生若还是采用惯性思维则容易出错,陷入命题者的陷阱。实际上,第三句使用

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流水比作“衣带",写出了江水的曲折灵动,并未使用“一

衣带水”的典故,更没有体现"天涯若比邻”的意思,而是想让友人去尽情欣赏秀

丽的自然风光。

第八、在命题中将会体现发展的观念。目前,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缺乏评价

类考查,原因之一是评价所需要的古代文学素养较高,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

没有重点培养学生评价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一般学生并不具备评价一首陌生的古

诗词作品的能力。但是,评价并非是只能站在专家学者的角度去评价古诗词在艺

术上的高下优劣,还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情感内涵等

方面。《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鉴赏时既要"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

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又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

义与历史局限”。可以用现代的眼光、当下的世界观、价值观看出古诗词思想感

情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样的考查既符合《课程标准》的

要求,又能对教学作出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精神。以后的命题极

有可能会出现类似的题目。

总而言之,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

目类型。因此,要想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就应该在充分掌握教材中所选名家名篇

的基础上,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进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练,

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规范地作答。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送泰毋秘书弃官还江东王维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兼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感慨友人不被朝廷重用写起,对其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这样写更易引起对方心灵的共鸣。

B.诗人认为友人是一位能够"安穷”的君子,无论得志与否,都能乐天知命,

保持一种清高、淡泊的胸襟品格。

C."无庸客昭世”以下四句写出了诗人自感年老身衰,却仍然不谙官场之道,

一直处于远离朝廷不受重用的境遇。

D.古人的送别诗常常表达伤心、惆怅之情,而这首诗却别具一格,借送别表

达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2.诗中"秋天万里净”以下六句写想象中友人归隐后的生活情景,请分析这六

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