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中学2023年中考一模历史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某中学2023年中考一模历史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某中学2023年中考一模历史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某中学2023年中考一模历史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某中学2023年中考一模历史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初2023届初三(下)第一次诊断性作业

历史试卷

(开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共用9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史学巨著,你认为以下选项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两本书中都可以查询

到的是()

A.尊王攘夷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三顾茅庐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

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末,在两本书

中都可以查询到,C项正确;尊王攘夷发生在春秋时期,《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排除A项;武王伐纣

发生在商周时期,《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排除B项;三顾茅庐发生在三国时期,《史记》中没有记

载,排除D项。故选C项。

2.据下图指出,隋朝大运河中沟通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邛沟D.江南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隋朝大运河中沟通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祁沟,C项正确;永济渠沟通了海河和

黄河,排除A项;通济渠沟通了黄河和淮水,排除B项;江南河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排除D项。故选

C项。

3.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

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D项正

确;分封制在西周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全面推行的,刺史制度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

项。

4.下列关于四大名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朝初年,生动描写了魏蜀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矛盾冲突

B.《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生动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

C.《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明朝的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游记》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出现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承

恩,C项正确;《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B项

表述错误,排除B项;《红楼梦》出现于清代,排除D项。故选C项。

5.“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该事件发生在期间()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B项正

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6.《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理由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它签订

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

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

禧太后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所以说,清政府已经成

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赔款白银4.5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从

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排除C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排除D项。故选B项。

7.以下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是()

A.1967年6月,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B.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相型杂交水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1956—1966年,1965年9月17日,我国科学家

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C项正确;ABD项都是文化大革命时

期的成就,排除ABD项。故选C项。

8.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下列能见证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物古迹是()

《汉谟拉比法典》《掷铁饼者》

.

等<>

''J■.■.■空

人Na'B-kA

一.

-!g-

-,在I/

一w•

-?-『

Lj回1

名/l_l

lr方

^

算-

C屋U

讦D.

寇■

^勿

6,

^文

困ly/

lt字i

{形>摩亨佐•达罗遗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文物古迹,该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第

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掷铁饼者》是古希腊的文明成就,排除B项;古代两河流域使用

的是楔形文字,不是象形文字,排除C项;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遗址,排除D项。故选

A项。

9,下图为中世纪西欧一个庄园的图解,该图解反映出西欧庄园最大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B.空间狭小C.设计合理D.交通便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中古西欧庄园内有耕地生产粮食,有果园生产果蔬品,有面包房、牧场等

等,这体现了中古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A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空间狭小”,排除

B项;庄园的图解体现不出设计合理,排除C项;图片并未体现出交通便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年9月8日,英国白金汉宫宣布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享年96岁,她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

长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作为英国君主,一直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该政治体制确立的依据是(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统而不治'’的制度是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颁布后,君主立宪制逐

渐形成,B项正确;《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独立,《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的原则设计了一个三

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拿破仑法典》是法国的民法典,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历史框架,把握整体脉络。小袁同学从大单元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扩展”主题进行整理分析,下列事件可作为史实依据的是()

①日本明治维新②俄国农奴制改革③日本大化改新④美国南北战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这一主题下的主要内容有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

和日本明治维新,其中俄日两个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通过内战扫清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最大阻碍,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成为一

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③与题意不符,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2.如果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化学反应,用S+Oz点燃S02表示(S:同盟国,协约国,S0"第一

次世界大战)。方程式中的点燃指的是()

A.德军闪击波兰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萨拉热窝事件D.凡尔登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解读题干材料可知,题干材料想问的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根据所学可知,萨拉热窝事件是一

战的导火索,引爆了一战,c项正确;德军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

到最大规模,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两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

选C项。

13.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以阿根廷夺冠宣告结束。下图漫画《世界新球队》反映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

代,欧洲面对复杂的国家环境而选择组建“新球队”。结合所学知识,关于这支“世界新球队”说法错误

的是()

20世纪五六卜年代

世界新球队

A.二战后美国的援助提升了新球队的实力

B.新球队的组建加速了苏联解体

C.新球队在六十年代后仍在扩充队员

D.新球队在1967年起名为“欧共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漫画反映的是美苏冷战时期的场景,世界新球队指的是欧洲走向联合。欧洲走向联合

与苏联解体没有直接联系,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选择B项;欧洲在联合过程中受到美国马歇尔计

划的援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73年,丹麦、英国、爱尔兰加入欧洲共同体,1981

年,希腊加入欧洲共同体,1986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洲共同体。所以新球队在六十年代以后仍在

扩充队员,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如果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

合适的是()

A.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B.给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D.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

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所

以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是全球史观,D项正确;推动欧洲的进步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

的发展只是对欧洲的影响,不是对世界的影响,排除AC项;给殖民地人民造成沉重的灾难是从文明史观

的角度分析的,排除B项。故选D项。

1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判断或评价。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

论的是()

A.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

B.19世纪以后,德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判断或评价。”可知,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

的殖民统治,是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D项正确;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

19世纪以后,德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进化论的

观点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4分,第19题6

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1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

义行!”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从两个方面去看待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始终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另一方面,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我们党先

后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找到了

“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党的百年伟大历史进程中,先后实现了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

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摘编自戴立兴《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

意C.思中的国,共请产在党括在号领内导填中“国错革误命”长;期是实以践上材中料,信产息生没了有习涉近及平的新,时请代在中括国号特内色社填会“主未义涉思及想”。的理论成果。

A.中国共产党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B.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据你的认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继续能。”

【答案】(1)正确未涉及错误

(2)为什么能: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他符合题意也可得

分);

怎样继续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新,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等。(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其

他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可知,A说法正确;材料中没有涉

及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B未涉及;根

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

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

中,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成果。说法错误。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先后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可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体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

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理论

创新、进行理论创新,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等。

17.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元年怀来大疫、龙门大疫、宣化大疫。九年万全大疫。

康熙元年五月钦州大疫、余姚大疫。……十六年五月上海大疫,六月青浦大疫,七月商州大疫。

雍正元年秋平乡大疫,死者无算。二年六月信阳大疫。四年(1726年)四月上元疫、曲沃疫,五月大埔

疫、献县疫。

乾隆七年六月无为疫。十年十一月枣阳大疫。十二年五月蒙阴大疫。十三年春泰山大疫、曲阜大疫,

夏胶州大疫、东昌大疫、福山大疫,秋东平大疫。

——《清史稿•灾异志》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

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

性畜牧业。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欧洲各地纷纷

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

种普遍的现象。

——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

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

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

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

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

量。

——习近平于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朝疫病发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影响。

(4)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请问我们未来应该怎样

做?

【答案】(1)特点:疫病分布范围广,爆发频率高,流行时间多发生于夏季(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符

合题意也可得分)

(2)影响: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减少,农业转型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宗教观念受到冲击,追求现世生活

的观念出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努力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进步。

(3)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深度融合,服务经济蓬勃发展;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

合作。(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4)怎么做: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

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总结在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点都发生了疫病,所以可以得出清朝疫病范围广;根据材料在顺

治、康熙、雍正以及乾隆年间都发生了疫病,可以得出爆发频率高;根据材料康熙卜六年五月六月大

疫,雍正四年四月五月大疫,乾隆十二年五月蒙阴大疫,十三年夏胶州大疫、东昌大疫、福山大疫,可

以得出流行时间多发于夏季。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劳动力减少了25%,”可知,"黑死病’'使欧洲人口大量死亡,劳动

力减少。根据材料“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

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可知,“黑死病”使欧洲农业转型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死亡使

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可知,宗教观念受到冲击,追

求现世生活的观念出现;根据材料“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始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

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可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努力推动公共

卫生领域的进步。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可知,新冠疫情使得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根据材料“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

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可知,产业深度融合,服务经济蓬勃发展;根据材料“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

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可

知,新冠疫情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

【小问4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

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18.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应用智慧积极应对。

(1)杰出历史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请从下面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位,简述其贡献。

材料一

UH.

.铲一,I:,

443«_J].”<、*

沿阳—外开放术力图

(2)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

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

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根据材料二,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正确的请在括号里填“正确”,错误的请在括号里填“错

误”。

A.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制度。()

B.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4)在重大历史关头,某些决策或会议关系着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并加

以说明。

(5)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贡献:第一组,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近代民族

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

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带领中国

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组,明治天皇:领导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

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

亚历山大二世:领导农奴制改革,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

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填写:A(错误);B(正确)。

(4)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国地偏人少,被东方各国欺凌蔑视,秦孝公知人善任,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

富国强兵之路。19世纪后期,日本在面临被西方入侵的危机下,进行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

国之路。1935年遵义,中国共产党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挽救了

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见关键抉择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

勇气。

(5)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国情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贡献:根据两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组,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

的封建帝制,是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者;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组,明治天皇,领导日本明治维新,日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军事等多

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

的道路。亚历山大二世,领导农奴制改革,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

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全方位、多层次、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可知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是对原有经济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

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

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可知“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

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制度“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由“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可知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都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正确的。因此填写A(错误);

B(正确)。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秦国地偏人少,被东方各国欺凌蔑视,秦孝公知人善任,商鞅变法使秦

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19世纪后期,日本在面临被西方入侵的危机下,进行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走向资

本着主人义们强的国智之慧路和。勇1气93。5年遵义,中国共产党召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

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可见关键抉择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考验

【小问5详解】

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

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国情等。

19.阅读以下古代中国“西方”观念演变表格,完成任务。

使用朝

名称文献记载范围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广义:泛指玉门关、阳关以

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西的广大地区

西域汉唐之南。”狭义:指塔里木盆地及周

——《汉书•西域传》围地区

“进贡西洋布于宋”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

西洋宋元明

——《重建清真寺记》度洋周围国家

“敝地总名为欧逻巴,在中国最西,故指欧洲,与“泰西”“太

明末清谓之太西、远西、极西。”西”“极西”“远西”同

西方

初——《西方答问》义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西方”概念之探源》

请从上表中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