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文雅为丰富微博内容,收集了以下名句,请帮她补全。

易见的又化亚产口1守利

诗文名句内容情感作家作品

日暮乡关何处是?①—怀远思乡崔颍《黄鹤楼》

②—,铜雀春深锁二乔。机遇造人杜牧《赤壁》

高峰入云,③—山川秀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④—,恨别鸟惊心。伤时思家杜甫《春望》

富贵不能淫,⑤—,⑥—大丈夫气节孟子《富贵不能淫》

⑦一,⑧一闲适心情陶渊明《饮酒(其五)》

⑨—,⑩一塞外壮美风光王维《使至塞上》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棵常青树

李汀

①这是一处普通的居民小区,小区不大,有一棵粗壮的小叶榕树,郁郁葱葱,很醒目。赵栋贤老师住

在三楼,小叶榕树的树枝伸到窗前,触手可及。

②赵老师家里的陈设再简单不过了:一张旧书桌、一台老电视机、一张木质旧沙发、一张简易木床。

③就在两个多月前,九十三岁的赵老师把他一生的积蓄三十九万余元,全部捐给了四川苍溪县关心下

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立“良才奖”,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完成学业。捐资时,工作人员问他:“捐这么多

钱,您自己还有钱吗?”赵老师笑着说:“还有呢,还有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六元钱,对

工作人员说:“看嘛,还有六元呢,够吃一顿早饭了。”

④谈起这笔“巨款”,赵老师对我说:“有每月退休金中结余的生活费,获得国家、省、市荣誉的奖

励,撰写稿件所得的稿费……”赵老师就是这样省吃俭用,一笔一笔,把“小钱”攒成了“巨款”。赵老

师常说,最好的投资是教育,他捐出毕生积蓄,就是为了帮助有志学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让更多有

识之士关注支持教育。

⑤从赵老师家里出来,我回望那棵小叶榕树,它是那么高大、茂盛。金色的阳光洒在树上,有一种安

静的力量。赵老师站在窗前,向我挥手告别。这情景,让我突然觉得,赵老师就像是一棵树,绿意浩荡。

⑥上世纪50年代初,赵老师被选送就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后,他在南充五中开始了

挚爱一生的教书育人事业。从南充五中,再到苍溪中学、三川中学、苍溪师范学校,赵老师先后在四所学

校当教师、任校长,他呕心沥血、开拓实干,可谓桃李满天下。

⑦在赵老师曾经工作过的苍溪师范学校校园里,有一棵桂花树。秋季开学,满树金色的桂花盛开,香

气四溢。四十五年前,赵老师调到苍溪师范学校任校长,一干就是十二年。那时学校刚刚恢复办学,赵老

师一手抓校园建设,一手抓教学质量。短短几年的时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学成绩

成为全市三所师范学校的第一名。

⑧这棵桂花树,是苍溪师范学校恢复办学时赵老师从学校附近山上移栽过来的。刚移栽来时,桂花树

纤细瘦弱,来到校园里,像是积攒了全身的力量,没过几年,就枝繁叶茂,树干有碗口粗壮了。如今,桂

花树茂密的枝叶仿佛撑起一个天然的大帐篷,微风过处,满枝绿叶沙沙作响。桂花香伴着琅琅的读书声,

惬意美妙。

⑨赵老师闲不下来,退休第二年就马不停蹄地投入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中。从那时起

到现在,三十多年里,他跑乡镇,去学校,到农家,与乡镇干部、学校老师、贫困学生座谈。他到各地筹

集资金两百多万元,用于资助学生一千多名。

⑩上世纪90年代,学生小林父亲亡故、母亲生病,身处辍学边缘。一筹莫展时,是赵老师资助他上

学。提起赵老师,如今已是大学教授的小林满怀感激:“当年要不是赵老师及时伸出援手,不会有我今天

的成绩。”

⑪小樊也曾得到过赵老师的资助,如今,她已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老师。我问她:

⑫d、樊沉思了一会儿,坚定地告诉我:”赵爷爷就是一棵香樟树。”

⑨、樊说,她每次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找赵爷爷,一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高大的香樟

树。在小樊心里,赵爷爷就像那棵香樟树,坚定地守护着、帮助着他们这些遇到困难的孩子,给他们前行

的希望和信心。“我现在也学习赵老师,关心关注失学学生。这也是一种传承吧。”小樊说。

包那一天,我怀着敬意,专门去看了那棵香樟树。树冠蓬勃,撑起一大片绿荫。我手抚树干,把脸贴上

去,眼前是赵老师和蔼亲切的模样。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07月11日第20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用“一张”“一台”“旧”“简易”等词突出赵老师家里的陈设简陋。

B.移栽来的桂花树由纤细瘦弱到枝繁叶茂,暗示苍溪师范学校面貌发生了变化。

C.三十多年里赵老师跑乡镇,去学校,到农家的目的就是筹集两百多万元资金。

D.文章以记叙为主,叙述赵栋贤老师的求学、工作经历及受其资助学生的情况。

(2)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全。

“如果赵老师是一棵树,你觉得他是一棵什么树?”

树地点事件

小叶榕树居民小区①一

桂花树②—赵老师狠抓教学质量和校园建设

③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院子④一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①赵老师笑着说:“还有呢,还有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六元钱,对工作人员说:“看嘛,

还有六元呢,够吃一顿早饭了。”(赏析句子)

②我手抚树干,把脸贴上去,眼前是赵老师和蔼亲切的模样。(赏析加点词)

(4)文章写小林、小樊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5)标题“一棵常青树”有哪两层含义?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50年不降解,乱丢弃口罩危害到底有多大?

疫情反复,戴口罩出门已经变成了一种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活习惯,但“隐患”也随之而来……随意

丢弃的口罩或将引发一场“环保战役”!

口罩可不是简单的布,而是塑料制品!

医用外科口罩罩体由内外两层无纺布加中间一层熔喷布组成,其外层具有防飞沫作用,中间层起过滤

作用,内层主要是吸收佩戴者释放出的液体和湿气。

无纺布和熔喷布都属于非织造布,原料是聚丙烯专用树脂,是由处于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经特定工

艺喷丝而成纤维,而后经热黏合或者自身黏合加固而成。

如果口罩被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需要450年才能被降解。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威胁到动物的

生存。因为外形和水母相似,海洋中漂浮的口罩会被其它生物误食。2020年9月,人们在巴西海滩上就曾

发现一具企鹅尸体,解剖后在其胃中发现了一只口罩。

类似口罩这样的塑料制品在光照、侵蚀、风化等外界作用下会被分解成细小到人眼无法分辨的微塑

料,微塑料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它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2019年,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学者在圣巴巴拉沿岸约58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岩心中发现了大

量微塑料,包括纤维、碎片、颗粒等。

加拿大海洋保育协会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北极也发现了聚酯类微塑料纤维,其中大量的

纤维通过北大西洋进入北极。

微塑料“上天入地”的本领已经令我们瞠目,而最近一项关于农作物对微塑料的吸收的研究则更让人

结舌。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作为模型作物的小麦和生菜的根、茎、叶中均含有从废

水中吸收的微塑料成分。

有研究表明,全球约有50%的人体内含有微塑料,呼吸、饮水、进食,都可能将微塑料摄入人体。科

学家们已在人类的胎盘、肺部、血液中均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

对于微塑料,除了持续研究以监控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外,还需特别重视减少使用塑料产品,从而减少

微塑料的产生。在生活上,从自身出发,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等,也能减少微塑料的产生。

塑料污染现状虽然严峻,但需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们能做到的微小改变有很多,从少用一个塑

料袋到正确丢弃口罩,从正确认识微塑料到积极不恐慌的心态。

(选自《科普中国》2022.9.14有删改)

(1)以下不属于“摆脱塑缚”主题活动的一项是—

A.学习防控塑料污染相关法律法规

B.规范佩戴口罩防止病毒传播

C.建立塑料污染的相关治理模式

D.制定如何防范塑料危害预案

⑵班上部分同学随意丢弃口罩,请你根据本文内容,说明这种行为的危害。

(3)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微塑料无处不在的思维导图。

①—②—③—④—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22年9月28日上午,第十六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在福州正式启动。在福州温泉公园

宝瓶广场,主办方分别向福建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青少年读书征文、家庭阅读短视频大赛、2022年度

“闽版好书”等获奖代表颁奖,并向鼓楼区社区“新思想”书屋赠书。读书月期间,福建省开展了主题演

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热爱读书、崇尚学习,为文化强省注入

新的内容和活力。

【材料二】第十六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宣传海报

【材料三】“书香八闽”读书月期间,文雅读了《福建古驿道》一书,以下是她的读书摘记:

2018年,我省启动福建古驿道影像出版工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田野调查、精心制作,《福建古驿

道》一书在2020年11月出版发行。这册书不仅填补了我省古驿道调查记录的空白,更为保护和传承文化

遗产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福建古驿道有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我省珍贵的文化遗产。有了驿道,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在东南一

隅交融碰撞,孕育了璀璨的闽文化。古驿道上,有过烽火干戈、商旅繁华;寄寓过读书人的诗和远方;更

多的还是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离愁别绪。今天,这条古道上,西风瘦马和断肠人都已远去,驿道上满是

芳草萋萋。但古驿道所留存的历史印迹、文化传承、诗歌传说,依然还在流传。

(摘编自《古驿道上的八闽荣光》2021年6月22日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十六届“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开展的活动,为文化强省注入新内容和活力。

B.“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宣传海报设计新颖、图文并茂,诠释了阅读的意义。

C.《福建古驿道》一书历时两年多,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D.今天,福建古驿道上曾经留存的历史印迹、诗歌传说等文化信息已荡然无存。

(2)参考示例,用材料三《福建古驿道》一书的内容诠释材料二中一则海报的寓意。

示例:宣传海报”阅读是一场心灵的修行”传递阅读可以涵养身心的理念。如阅读《福建古驿道》可

以了解璀璨的闽文化,感受读书人的诗和远方,陶冶我们的心灵。

(3)为推进“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活动,文雅所在学校选择《福建古驿道》一书师生共读,邀请作者楼

建龙于1月12日对《福建古驿道》一书作介绍,请你帮助完成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尊敬的楼建龙所长(研究员):

您好!

xx学校2022年x月x日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

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②,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⑧以时文名天下。其

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哦C):吟咏。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④经生:泛指研读经书的书

生。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

联系成语

遂遇其义ail:___

博古通今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督:①观察,察看;

督往田b督:—

②纠正;③督促,催促

关联教材

无着际泰者C若: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B.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C.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D.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

②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

(4)陈际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出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

B.本词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在想象中塑造一个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

C.“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像大鹏一样施展才能。

D.李清照的词以婉约为主,这首词却以雄奇的想象、雄健的笔力营造了豪放美。

⑵词人怎样回答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提问?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答。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赏古诗,解锁文人墨客的心灵密码;读名著,见证名人先贤探寻与思考的历程;习书法,感悟千年时

空的变迁;交挚友,涵养自我成长的品质……每一次诗意的对话,每一次近距离的交流,都能获得心灵的

滋养。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走近你,滋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8.下面是文雅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导语,请帮助她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①—(zai)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能()传统文化

的灵魂,让()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②(ji)里的文字

都“活”起来。从《国家宝藏》到《中国考古大会》再到《万里走单骑一一遗产里的中国》……这些节目

不仅③(zhang)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燃”起来、“潮”起来,也

唤起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一

A.激活收藏陈列

B.激活收藏陈设

C.激化隐藏陈列

D.激化隐藏陈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9.文雅在互动区引用了以下观点,引发热议,请你从以下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对面这句话的理解,

按要求写一段心得体会,参与交流。

身边的文化遗产一一名著

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A.《红星照耀中国》B.《昆虫记》

(1)要有某部名著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

(2)要写出获得的人生智慧或启迪。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烟波江上使人愁,东风不与周郎便,清流见底,感时花溅泪,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①烟波江上使人愁(注意“愁”的书写)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清流见底

④感时花溅泪(注意“溅”的书写)

⑤贫贱不能移

⑥威武不能屈(注意“威”的书写)

⑦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

⑧悠然见南山

⑨大漠孤烟直

⑩长河落日圆(注意“圆”的书写)

本题考查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

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小题1】C

【小题2】赵老师捐献毕生积蓄

【小题3】苍溪师范学校校园

【小题4】樟树

【小题5】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或:小樊讲述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的事)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目的就是筹集两百多万元资金”理解有误。赵老师三十多年里跑乡镇,去学校,到农家,目的

是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故选:Co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就在两个多月前,九十三岁的赵老师把他一生的积蓄三十九万余

元,全部捐给了四川苍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①概括为:赵老师捐献毕生积蓄;结合“在赵老师

曾经工作过的苍溪师范学校校园里,有一棵桂花树”,②概括为:苍溪师范学校校园;结合“小樊说,她

每次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找赵爷爷,一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棵高大的香樟树”,③概括

为:香樟树;结合“在小樊心里,赵爷爷就像那棵香樟树,坚定地守护着、帮助着他们这些遇到困难的孩

子,给他们前行的希望和信心”,④概括为: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或:小樊讲述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的

事)。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还有呢,还有呢”“看嘛,还有六元呢,够吃一顿早饭了”运用语言描写。“赵老师笑着说”运用动

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了赵老师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有钱”的情景,表现了赵老师幽默洒脱的性

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贴”是靠近,紧挨的意思,突出了“我”对香樟树的亲近,表达了“我”对赵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

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小樊是赵老师的资助对象之一,用成才的小林、小樊突出赵老师资助贫困

学子的意义;已成为老师的小樊关注失学学生,突出赵老师的精神得到传承;小林、小樊都得到赵老师资

助,他们对赵老师充满感激和崇敬之情,侧面表现赵老师对困难孩子的帮助和影响,赞美赵老师无私奉献

的精神品质。

(5)本题考查标题理解。文中提到两棵树:一棵是粗壮的小叶榕树,高大而且茂盛,表现赵老师平凡

伟大;一棵是高大的香樟树,蓬勃而充满活力,表现赵老师关爱青年,无私奉献,和蔼亲切。文章最后

赵老师比作“一棵常青树”,比喻赵老师一辈子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充满工作激情;赵老师热育,为

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表达了作者对像赵老师这样初心不改、信念如磐的共产党员的崇敬

和赞美,突出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答案:

(1)C

(2)①赵老师捐献毕生积蓄;②苍溪师范学校校园;③香樟树;④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或:小樊讲述

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的事)

(3)①运用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描述了赵老师向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有钱”的情景,表现了赵

老师幽默洒脱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贴”字写出“我”对香樟树的亲近,表达了“我”对赵老师的崇敬。

(4)用成才的小林、小樊突出赵老师资助贫困学子的意义;小樊关注失学学生,突出赵老师的精神得到

传承;小林、小樊都得到赵老师资助,他们对赵老师充满感激和崇敬之情,侧面烘托赵老师无私奉献的形

象。

(5)比喻赵老师一辈子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充满工作激情;赵老师热育,为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一

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记叙了赵老师退休后,投身关工委,到各地去调研和筹集资金;为青年干部、教师学生上党课、讲

史。文章表现了赵老师平凡而伟大、关爱青年、无私奉献、和蔼亲切,表达了作者对像赵老师这样初心

不改、信念如磐的员的崇敬和赞美。

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

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

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3.【答案】【小题1】B

【小题2】略

【小题3]微塑料存在于海底沉积物岩心中,微塑料存在于北极,微塑料存在于农作物,微塑料存在于人体

【解析】(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

根据“随意丢弃的口罩或将引发一场‘环保战役’”可知,"规范佩戴口罩防止病毒传播”不属于“摆脱

塑缚”主题活动。

故选:Bo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概括。

根据“如果口罩被随意丢弃在自然环境中,可能需要450年才能被降解。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威胁到动物

的生存。因为外形和水母相似,海洋中漂浮的口罩会被其它生物误食”可知,随意丢弃口罩可能需要450

年才能被降解,还会威胁到动物的生存。根据“类似口罩这样的塑料制品在光照、侵蚀、风化等外界作用

下会被分解成细小到人眼无法分辨的微塑料,微塑料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它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可能远超

我们的想象”可知,随意丢弃口罩的塑料制品被分解成细小到人眼无法分辨的微塑料,对环境及人类的危

害巨大。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归纳总结。

根据“2019年,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学者在圣巴巴拉沿岸约580米深的海底沉积物岩心中发现了

大协会量和微英塑属料哥,包伦括比纤亚维大学、碎的片研、究颗人粒员等在北”可极知也发,微现塑了料聚存酯在类于微海塑底料沉纤积维物,其岩中心大中量。的根纤据维“通加过拿北大大海洋西保洋育进

入北极”可知,微塑料存在于北极。根据“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现,作为模型作物的小

麦和生菜的根、茎、叶中均含有从废水中吸收的微塑料成分”可知,微塑料存在于农作物。根据“有研究

表明,全球约有50%的人体内含有微塑料,呼吸、饮水、进食,都可能将微塑料摄入人体。科学家们已在

人类的胎盘、肺部、血液中均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可知,微塑料存在于人体。

答案:

(1)B

(2)①随意丢弃口罩可能需要450年才能被降解,还会威胁到动物的生存。

②随意丢弃口罩的塑料制品被分解成细小到人眼无法分辨的微塑料,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巨大。

(3)①微塑料存在于海底沉积物岩心中。

②微塑料存在于北极。

③微塑料存在于农作物。

④微塑料存在于人体。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随意丢弃口罩的危害、微塑料无处不在和我们如何面对。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4.【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文化信息已荡然无存”有误,古驿道所留存的历史印迹、文化传承、诗歌传说,依然还在流

传。

故选:D。

(2)示例:宣传海报“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告诉我们阅读可以让我们认识新的领域。《福建古驿道》

一书填补了我省古驿道调查记录的空白,为我们了解历史印迹、文化传承、诗歌传说等打开了窗口,所以

“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推进‘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活动,选择《福建古驿

道》一书师生共读”,写出对作者楼建龙于1月12日的邀请即可。

答案:

(1)D

(2)示例:宜传海报“浩瀚书海,学无止境”说明学习是没有尽头的,《福建古驿道》一书留存有丰富

的文化信息,承载历史印迹、文化传承、诗歌传说等内容。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真可谓“浩瀚书

海,学无止境”。

(3)为推进“书香八闽”全民读书月活动,我校选择《福建古驿道》一书师生共读。您对福建古驿道有

深入研究,又是《福建古驿道》的作者,特邀请您于1月12日莅临我校对该书做介绍。真诚期待您的光

临!

本文是以“全民读书”为主题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分析,第二题考查图文转换,第三题

考查阅读拓展。

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

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

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小题1]知道,通晓。

【小题2】督促。

【小题3】比得上。

【小题4】C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

子的意思来判断。

a.博古通今:指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通:知道,通晓。运用

“联系成语”法可知,“遂通其义”的“通”也是“知道,通晓”的意思。

b.句意:督促他到田地里去。督:督促。

c.“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若:如,比得上。运用“关联教材”法可知,

“无若际泰者”的“若”也是“比得上”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

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句意: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断句: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

名天下。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

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

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时,有时;屏人,躲着人。句意: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

②重点词:于,在;疾,快速。句意: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

句,概括即可。

从“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

走”可知,陈际泰热爱学习;从“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

义”可知,陈际泰聪慧过人;从“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可知,

陈际泰记忆力超常;从“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

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可知,陈际泰文思敏捷、创作颇丰。

答案:

(1)a.知道,通晓。

b.督促。

c.比得上。

(2)C

(3)①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

②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

(4)①陈际泰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从“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十

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可知。②陈际泰是一个聪慧过人的人。从“从外兄所获《书

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可知。③陈际泰是一个记忆力超常的人。从

“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可知。④陈际泰是一个文思敏捷、创作

颇丰的人。从“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

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可知。

译文: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

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

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

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

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

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

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学习文言文要注重积累,尤其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6.【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错在“现实主义”,应为“浪漫主义”。

故选:Bo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此词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

帝的问话“殷勤问我归何处”,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

“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

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

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

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

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

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

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

答案:

(1)B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

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

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

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

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

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

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

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

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

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

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答案】走近你,滋养我铁血,戎衣,战马,那永不褪色的沥泉枪。中军帐里,请让我走近你。

----题记

“精忠报国”那是你一生的准则,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把这四个字铭记于心,也许是在你母亲将着四个大

字刺在你身上的时候。那时你为这四个字而生,为这四个字而战,又因这四个字而死。

我不明白,你为何偏要忠于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宋国。翻开那本厚厚的《宋史》,看你的铁骨铮铮,我

的心震撼了,正在慢慢地走近你。

那年,岳云,你的儿子,跟随着你行军打仗,因不小心落下马儿擦点被你军法处置将他处斩,被手下

将士苦苦相劝才回心转意,打了他一百军棍。从那时起,岳家几万将士都对你心服口服。

我仿佛明白了什么,你不是不爱岳云,但触犯了军纪你便不能姑息他,否则难以服众,我敬佩你的大

公无私,心慢慢向你走近。

牛头山之役,岳家军几万军士在牛头山被几十万金军层层包围,你不顾危险在前线作战,与将士同进

退,用计谋声东击西搞得完颜兀术疲于奔命,最终大挫金军几十万大军,逼得完颜兀术只留下了一句“憾

江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千古长叹。

我若有所思,你与战士们同进退,我敬佩你的身先士卒,慢慢的走近你。

朱仙镇,你即将大破金军,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京,只差一步,便可将金军击退。你看着

这十二道金牌,长叹一声翻身上马,无限留恋的看了一眼边关,决绝地向京城奔去,只留下了一个萧瑟的

背影。终于,一世风华却被奸臣所害陨落在风波亭,你离开了这夙愿未成的世界,只留给后世无尽的思

索。

我恍然大悟,你选择了忠诚,即便下场是死亡也毫不犹豫,我敬佩你的精忠报国,心靠近了你的心。

你不是愚忠,而是因为精忠报国是你的守则,岳飞元帅,请让我走近你。

走近了你,滋养了我干涸的心灵。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只要一个作文的题目,前面没有提示性的语言供我们打开思路,初看难度不

大,但想写好却有点难度。以“'走近你,滋养我’”为题,题目里包含了两个关键词语,一个是“走

进”,就是深入了解的意思;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