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要点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要点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要点_第3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要点_第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考复习必修一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西周三个制度,驾驭其特点。1、分封制(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封建”,封邦建国(封藩建卫)。设立诸侯国,授民授土②“亲戚”,分封的对象,亲族和戚族。主体是王族③分封的目的:拱卫周王室④诸侯的义务:出征、朝觐、上贡。(2)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3)形成了一个等级序列:王――诸侯――卿、大夫――士2、宗法制(1)目的:解决继承问题(2)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3)以血缘为纽带,注意亲情、祭祖、寻根等3、礼乐制度(周礼)(1)维护宗法制的工具(2)规范各个等级的生活准则二、秦――清朝的中心集权制度1、概念:全国军、政、财大权全部归属以皇帝为首的中心。地方无权,一切听命于中心。(这与美国等国的联邦制有根本的不同。联邦制的中心与地方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各地方在不违反联邦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可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各方面都有确定的自主权。有时权利还很大。)2、特点:(1)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专制独裁;(2)从中心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干脆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不再以血缘为纽带,官僚制度形成。3、两大基本冲突:(1)中心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冲突,举例:秦朝―――分封制分封与郡县之争郡县制(皇帝限制地方官吏的任免)西汉―――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推恩令”十三州刺史唐朝―――“安史之乱”分封节度使,藩镇膨胀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收精兵:禁军分属“三衙”,统、调兵分别宋代―――藩镇太重三项措施削实权:设通判,文臣做知州制钱谷:设转运使元代―――行省制趋势:地方权力日益减弱,中心集权日益加强。到北宋以后,中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确定上风(2)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举例:秦朝―――皇帝制下设三公九卿制西汉―――三公九卿之外设“中朝”以牵制唐代―――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宋代―――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制,进一步分割相权。元朝―――中书省一省制明朝―――太祖废丞相,皇帝直管六部成祖设内阁清朝―――清承明制,雍正设军机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压制,直至被废除。4、作用:(1)主动:①有利于5000年文明史的持续不断,祖国统一,领土完整。②能集中力气办大事。(2)消极:简单产生暴政、腐败。5、四大块的演化朝代中枢机构地方机构选官制度监察谏议战国商鞅建立县制军功爵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军功爵御史大夫考“殿”最西汉三公九卿制外设“中朝”郡国并行制①景帝平定“七国之乱”②武帝“推恩令”察举、征辟制东汉:九品中正制中心:御史府地方:十三州刺史隋唐三省六部制藩镇节度使“藩镇割据”致唐朝灭亡科举制门下省宋朝二府三司制解决藩镇割据: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科举制中心:谏院地方:通判元朝一省制行省制科举制明清废宰相,皇帝直管六部。设内阁设军机处参与决策行省(三司使)八股取士都察院(监察御史)—科道—按察使司其次单元古希腊、古罗马的政制1、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1)特点:①半岛、80%是山地,不相宜于农耕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遍布岛屿(2)对希腊文明的影响:①山河裂开,简单产生城邦。城邦孕育出民主政治。②山地多,耕地少,港湾多,工商业、航海业发达,简单海外殖民。汲取外来文化为我所用。2、雅典民主(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机构及其职能: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3)意义:创建的民主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3、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渊源、基本法)(2)《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各种法律的汇编、罗马法完备(3)对后世的影响:①陪审员(团)制度②“爱护人制度”③“不告不理”原则第三单元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民主(四个国家、两种类型)国家政治制度法律文件特点英国君主立宪《权利法案》①国王“统而不治”,国家象征②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当,由国王授权,对议会负责③责任内阁制,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美国总统制《1787年宪法》①三权分立,权力制衡②联邦制,地方分权法国民主共和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①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驾驭。总统权利受限,吩咐由部长副署②内阁对议会负责德国君主立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①皇权至高无上②首相对皇帝负责③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形同虚设。代议制民主―――全国选出代表组成议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相对于雅典民主来说是间接民主。代,代表。议,议会。第四单元中国近代的五次斗争、五次革命一、五次斗争斗争名称大事影响(或意义)鸦片斗争(1840―1842年)1839――虎门销烟1841――三元里抗英1842――签《中英南京条约》,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次鸦片斗争(1856-1860年)1858――签《天津条约》1860――英法联军烧圆明园1860――签《北京条约》,割九龙司①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清朝权力结构发生变更。即:皇帝失去实权,,慈禧起先垂帘听政;汉族官僚权力膨胀。③洋务运动起先中日甲午斗争(1894.9-1895.4)黄海海战签《马关条约》,割台湾三国干涉还辽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使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八国联军侵华斗争(1900-1901年)慈禧、光绪西逃西安签《辛丑条约》列强北京驻军义和团失败①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抗日斗争(1937-1945年)1937.7――七七事变1937.9――国共其次次合作1938.12――南京大屠杀1937-1938.10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次大规模会战1940.8-12――百团大战1941―――反“扫荡”①是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成功的反侵略斗争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二、五次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大事:金田起义;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京事变;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历史作用(意义):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才智结晶。(二)义和团运动(1898――1900)大事: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历史作用(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傲慢安排。确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改革。(三)辛亥革命(1894――1911)大事:1905年同盟会成立,阐发三民主义;和改良派绽开论战;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历史作用(意义):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四)五四运动(1919、5)大事: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上海“三罢”:工人阶级起先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历史作用(意义):①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②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③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显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④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起先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代表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分期发展过程及主要事务1919至1924年中共成立及国共合作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1923年京汉罢工高潮失败。教训:必需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成功1919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起先: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斗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裂开1927至1936年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南昌起义:标记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起先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依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道路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才起先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西安事变: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逼蒋抗日,为国共其次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1937至1945年抗日斗争时期其次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协作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掀起反高潮;共产党斗争中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抗战成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倒戈;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斗争完全成功1945至1949年争取和平民主解放斗争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重庆召开政协会战略防卫: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反攻:1947年夏三路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原)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成功斗争成功:1949年4月解放南京,国民党大陆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宏大意义(1)标记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历史的结束、新中国的即将诞生。(2)变更了世界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气。(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成功。(4)使中国起先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历史转折点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一、理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记: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内容如下)①确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主动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冲突;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④昭示了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二、实践1、第一个工人政权―――巴黎公社(失败)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俄十月革命(成功)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54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社会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成就:1、至1982年底,平反冤假错案2、建成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3、1997年,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4、1999年,“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①《行政复议法》②《行政诉讼法》5、1989年起先,基层民主选举―――-选村官四、“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1、1997.7.1香港回来2、1999.12.20澳门回来第七单元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一、1945―――1991年两极格局(冷战)1、缘由:①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裂开②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发生碰撞③根本缘由: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2、起先的标记――――1947.3、12,杜鲁门主义出笼3、表现: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共情局②经济上:马歇尔安排―――经互会③冷战前沿――――柏林危机④军事上:北约―――华约4、影响;①世界两分②近半个世纪没爆发世界大战朝鲜斗争(1950――1953年)③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热战”越南斗争(1961――1973年)二、冷战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60、70年头)以下是主要表现:1、1967年欧共体成立,欧洲崛起2、1956――1972年,日本崛起3、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4、1971年,中国复原联合国合法席位三、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1991年―――)1、冷战结束的标记: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世界形势的特点: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②缓和与动荡并存(缘由)3、多极化趋势加强(一超多强局面的发展)影响:有利于抑制和减弱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