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_第1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_第2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_第3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_第4页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课件)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古时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中古时期的亚洲古代美洲与非洲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5世纪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被称为“中古时期”西罗马灭亡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

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

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的多元面貌。15世纪东罗马灭亡

新航路开辟纵继承发展横文明互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认识这一时期欧洲的多元面貌。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4世纪末罗马帝国的疆界——395年东西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人民起义的主要地区日耳曼人入侵路线欧

洲西

带罗

0

◎君士坦丁堡东

国州非

洲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

国基础上,西欧封建社会产生。(拜占廷)

亚小亚细亚Wediecrrunean汪

达尔王国民族大迁徒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

对奴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

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M

h盎格鲁撒克逊tondon.法兰克王Co国loaneKINUc

tatnat/knVMin日耳曼部落mRaSlGEF4B5东哥特王国PANNONLAestToulotsQ

seHwenng意comk大ome利smVMCEtXciDOA西哥特王国

(西班牙

)一

、西欧封建社会ATLANTCOCEAN(

)Faris中古时期即中世纪,5—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

,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

“黑暗时代”

,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如今,早期中古时代不再被看作是罗马灭亡之后的黑夜,而更多被视作一个漫长的清晨(longmorning),它的创造力为欧洲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确立了基准和未来的方向。”——詹妮弗·R.

戴维斯夹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近代文艺复兴之间的中世纪,究竟是黑暗无知还是黎明前的曙光?欧洲,分西欧和东欧。中古时期的欧洲第3课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晚期(约1300—1500)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

化。……然而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美]朱迪斯·M·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一、西欧封建社会---中古前期(一)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二)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④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

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②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③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建给予土地和保护小封建主提供农土地农民①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②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效忠和提供军队大封建主,效忠和服兵役小封建主/①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

养假,1.封君封臣制度(1)原因:(2)内容:给予土地

和保护和耕种帝王农民帝王国王vs封建主

王权分散—

-套特

。Y世

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

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

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

得,则我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必

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

特点2双向的权利义务,

形成一定的契约关系

特点3层层分封,层级间相对独立,拥有严格的等级性

农民(4)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P15-16一方面,……另一方面,……给予土地和保护大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小封建主提供农耕

土地大封建主效忠和服兵役小封建主服劳役和耕种特点1

以土地为纽带窟帝王忠和’提供军队(3)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农民

砜帝王西欧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点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来维系以血缘为纽带,靠宗法制来维系相同点目的:维护统治;内容:都分土地;权利和义关系:

效忠,提供军赋等级: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大宗小宗,封君封臣都不是绝对的

影响

导致分裂割据(地方分权),国王/皇帝是名义最高统治者)帝王给予土地和保护大封建主给予土地和保护小封建主提供农耕

土地农民/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

《战国策》

材料二

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查理·马特改革》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课堂探究】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

图◎

西

图效忠和

提供军队效忠和

服兵役服

役和耕种小封建主大封建主农民帝王一个领主单独管辖的特别区域的农业种植园叫作庄园,有时乡村和庄园是相当一致的,也就是说,

一个农民的村落形成一个领主3.性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有时一个大乡村可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庄园。【美】布莱恩·蒂尔尼西德尼·佩因特——2、

磨屑构健园

。但是,有时一个庄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乡村,而领主自管地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领主自

营地

领主直接经营,农奴耕种,收VWNwfne/e"ehgy4农奴制…w《西欧中世纪史》1.庄园形成(

中的农业封土心

业c由rWrteA左ade*-a土地类型经营管理者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领主①提供农民土地;②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③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农民

份地自由农

份地自由农①交纳地租,服劳役;②法律上自由农奴份地农奴①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②交纳地租,自备工具服劳役③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一

、西欧封建社会---中古前期(二

)

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2.庄园与农奴制度(1)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2)概况:地位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构成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经营方式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自耕自收特点自给自足;大小不一维护机构庄园法庭、教堂等机构,维护庄园的秩序。1.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封君封臣制度3.庄园与农奴制度一.西欧封建社会一中古前期地位举足轻重历程1世纪: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5世纪起:在国王的支持下,基督教广泛传播政治教权高于王权;等级制度(教阶制度)经济拥有大量土地,并可征收什一税思想控制精神生活,束缚人性的发展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一方面,王权希望依靠基督教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教会也希望依靠强大的蛮族国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在最高权力的拥有问题上,教皇与封建君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

明争暗斗。“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知识卡片王权分散、有限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

(约1000—1300),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

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晚期(约1300—1500)则见证了可怕

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思考: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文化: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大学兴起,思想解放政治:世俗王权得到加强经济:城市自治运动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背景中古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表现英格兰(国王与贵族)、法兰西(击败封建主)、西班牙和葡萄牙意义①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在与王权的斗争中,英国出现议会,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③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二.西欧封建社会—中古后期1.新变化:商品经济发展;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发展;城市自治;大学教育2.王权强化背景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②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③众多城市的兴起;④封建主传统统治方式的弊端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意义1.新变化:商品经济发展;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发展;城市自治;大学教育2.王权强化3.城市自治二.西欧封建社会—中古后期中世纪前期

10—1世纪

中世纪后期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国家混战、割据;教权高于王权王权逐渐强大,英法等国走向集

权,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经济封建庄园经济;农奴制度城市自治文化基督教会垄断一切大学的兴起,世俗教育;推动思想解放。中古西欧的封建社会三.中古东欧国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8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和统治的主要方式2.概括俄罗斯帝国的兴衰和统治的主要方式《罗马民法大全》反映了查丁尼一世重建罗马帝国的原则思想。第一,该法强调皇

权和国家政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宣扬君主

专制思想,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

更高贵和神圣”。——陈志强:

《拜占庭帝国通史》特点: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法律体系完备

------以法律强化社会统治1.拜占庭帝国的兴衰(1)兴起: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

称拜占庭帝国(395-1453)(2)扩张: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3)法律贡献: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

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会纂(4)衰亡: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人灭亡莫斯科公国在反击蒙古统治过程中逐渐兴起,而后建立起以莫斯科

为中心的统一国家16世纪初基辅罗斯俄罗斯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9世纪13世纪上半期伊凡四世伊凡四世加冕沙皇,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构,镇压大贵族,巩固

强化中央集权,继续扩张地跨欧亚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17世纪末特点:专制集权------以制度构建强化社会统治2.俄罗斯被蒙古征服俄罗斯1547东欧继续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稳固西欧封建制行将崩溃,即将迈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分裂混战经济:封建大庄园和农奴制思想:神权至上,束缚人性【拓展提升】中古时期西欧和东欧不同的发展趋势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西欧东欧

-=-=--

----------

-=■■■中世纪的欧洲,确实有诸多让后人觉得黑暗与蒙昧的地方,如宗教迫害、审判异端和火刑杀人。同时,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

“蒙昧”这些关键词。其黑暗迷糊

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他们在昏庸无道中也有创造和

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知识积累、大学创立、宗教

信仰、城市扩张、草坪文化、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历史绝对不是非黑即白,必须基于客观史实才能做到理性认知。政治:

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开始形成经济:

生产力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复兴、

自治和市民阶层壮大文化:

大学的兴起、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政治:封建等级制度一封君封臣制度经济:

庄园经济农奴制度文化:基督教神学控制欧洲中世纪之问:黑暗还是曙光黑暗曙光中古西欧(5-11世纪)中古西欧(11-15世纪)中古东欧(6-17世纪)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庄园与农奴制思想:基督教统治王权的强化城市自治文

样拜占庭帝国俄罗斯中

洲课堂小结封建割据到近代曙光专制集权不断强化A.

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等向帝王效忠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1.如图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对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

(D.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隶属关系课堂练习G9

1A083A2.西欧中世纪时,庄园领地上除了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等各类较为齐备的设施。这说明

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点B.

经济结构日趋均衡C.居民生活水平较高D.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西欧城市兴起最伟大的意义是

A.

基督教会和等级制度日趋完善B.

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C.

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D.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