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莞市东华中学2023-2024学年中考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朦胧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B.飞鸟的飞翔是轻的,而飞鸟的翅膀是重的,鸟用自己的翅膀铸就了飞翔的快乐。C.作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写下生命的美好,令人向往;画家们会用手中的笔勾勒生命的美好,如诗如画。D.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B.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C.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永久落户羊城,这是广州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硕果。D.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自古以来,玉器在人们心中的始终是神圣、崇高的,人们用它礼天祭地,用它辟邪祛魔,也用它温润、净化自己的心灵。玉是的,因为它的实质不过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又是灵动的,“君子如玉”,它是人格的完美再现。A.地位肃穆高傲 B.位置静穆高傲C.位置肃穆高贵 D.地位静穆高贵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美的美食,在菜场——2019年3月17日《都市快报》官微推送了这条生活气息满满的微信,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在点赞的同时,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经常打卡的菜场和私人推荐。B.“知味杭州”亚洲美食节将以美食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依托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勾勒插上数字经济腾飞翅膀的杭州美食生活变迁风貌图。C.在阿里工程师开发的“一书”小程序上,工程师们给每本书贴上了一个无线射频标签,负责实时捕捉小学生刷脸打开书柜借还书籍的信息,这些信息实时上传,并同步推送给认捐这本书的用户。D.要论2019年开年最火热播剧,绝对是《都挺好》。火到什么程度?“都挺好”“都挺好·选角”“都挺好·原生家庭”等7大热搜词8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热搜阅读量超过10亿以上。5.古诗文默写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____)A.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B.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做冰。C.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D.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E.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F.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朝暮也。⑵.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②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④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⑥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根据下图提供的有关信息,将恰当的诗句填入空格中。①种豆浊南②酒小山众览一无边落木萧萧下杯家③万④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②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③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④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6.名著阅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天下缟素吴广素爱人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受任于败军之际D.怀怒未发野芳发而幽香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4.你认为选文中的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伟、允之任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先帝不以臣卑鄙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在选文第二段中,诸葛亮追述先帝嘱托,交代了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交代了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交代了__________。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周厉王使芮伯率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弃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告之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遂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①芮:姓氏,读ruì。戎:泛指西部少数民族②贾:ɡǔ招致。③谮:zèn,诬陷。④渎货:贪财。启:引发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1)使_____(2)卒_____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认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请求。B.大王身边的臣子一定因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请求C.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因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索求。D.大王身边的臣子一定认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索求3.概括文章内容,并拟写一个标题。4.作者认为两伯“罪”在“知王之渎货而启之”。其实,芮伯面对文中的其他人物,也犯下了致命的过错。请你总结出两点。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试题。大婶和流浪猫贾飞黄①流浪猫是城市的一部分。②作为一个有三千多年被驯养史的物种,猫“对付”人的本领或许是刻在基因里的。它们用娇滴滴的声音叫住路人讨食,吃饱后舔舔嘴巴拂袖而去;它们敏锐地对怀恶意者“敬”而远之,对软心肠者欲擒故纵,若即若离的态度更让人揪心;它们水灵灵的眼睛惹人怜爱,有着让人不设防的娇柔身躯(相比之下流浪狗们就常常遭人戒备);它们善于攀爬跨越,城市里高低错落的建筑设施是它们独享的“立体交通”;它们懂得利用城市里的种种设施,在喷泉喝水,在空调外机下躲雨,在刚熄火的汽车下取暖,在地下停车场夏乘凉冬避寒……它们是与人相处的高手,是动物中“城市求生”的专家。③静谧的校园里有猫。温馨的小区里有猫。热闹的旅游景点里有猫。高端大气的商务区里有猫。在都市人的行色匆匆之间,猫们伸懒腰、晒肚皮、追逐求偶,少惹凡尘,与世无争。它们蹲在豪车天窗上舔毛,趴在自行车筐里酣睡,视“财富”“成功”如浮云。④对猫们而言,城市是开放的,也是平等的。⑤我如今住的小区楼下,便有一处流浪猫的猫舍。那是在自行车库的角落里,用一个破旧的橱柜搭成的。虽然简陋,却颇受这一带的猫们钟爱,少时四五只,多时八九只,啸聚于此。主动负责打点这处小窝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小区里的人叫她猫婶。每天晚饭时分,就能听见她招呼猫们开饭的吆喝声,望见她矮矮小小提着猫粮口袋和矿泉水桶、有些吃力的身影。春夏秋冬,四五年未曾间断。⑥我和大婶攀谈过几次。想象中肯照顾这些流浪猫的人,应该是慈眉善目面容的。大婶不是。耷拉的八字眉,高颧骨,两片薄嘴唇,很有些刻薄相。嘴上一刻不停地训斥着猫们,抱怨它们吃相难看、浪费粮食;或者对空咒骂小区住户养的狗,抢吃猫粮,咬坏食盆。猫们倒不介意。老的少的,公的母的,亲人的怕生的暴脾气的,在大婶面前都丢掉古灵精怪,不矜持地招之即来,围着食盆吃得呼噜作响,尾巴根根竖成桅杆。这个时候,它们才退去游侠儿的孤傲,显露出漂泊的饥馑与风霜。⑦我想,大婶几年如一日照看流浪猫们,靠路人投喂般一时兴起的“爱心”是不够的,总得憋着一股劲才行。⑧一天,我见到大婶拿着看起来簇新的被子,给猫舍“铺床”。她说是小区里一个年轻姑娘搬走时送她的,说我走了,被子留给猫们,做个窝好过冬。大婶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好啊,心善。我突然心里一动。大婶,还有那个姑娘,还有许多未见过面的、悄悄往猫舍送过猫罐头和肉饭的邻居们……人们对流浪猫们释放的善意,折射着一座城市的心意。⑨春天,窗外又有了猫们喧闹的声音。小区里来了新租客,猫舍里也来了新猫。也有猫老去,也有猫消失。大婶依旧絮絮叨叨地照料着它们。人,猫,这座城市,都开始了新的一年——这样,不也挺好的吗?1.文章开头“流浪猫是城市的一部分”单独成段有何作用?2.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它们是与人相处的高手,是动物中“城市求生”的专家?请分点概括回答。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它们蹲在豪车天窗上舔毛,趴在自行车筐里酣睡,视“财富”“成功”如浮云。4.请从写作手法或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耷拉的八字眉,高颧骨,两片薄嘴唇,很有些刻薄相。5.结合本文,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018年3月26日,有网友发帖称,他在石家庄市动物园游玩途径丹顶鹤观赏区时,看到工作人员拿着棒子打丹顶鹤,丹顶鹤被打得鲜血直流,无法站立。《天天有喜》摄制组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特地买来一只刚过周岁的白狐狸充当“赤尾白狐”,并将其尾巴染成了红色。拍摄过程中,剧组并没有对白狐悉心照料,并且为了缩短拍摄周期,夜以继日地赶工拍摄,经过数日连番折腾,彻夜长嚎之后,小白狐终于体力不支,当场毙命。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梦回乡关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休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眩晕,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甜蜜的思念的苦涩的 B.苦涩的甜蜜的思念的C.苦涩的思念的甜蜜的 D.思念的甜蜜的苦涩的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结合全文,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4.面对故乡即将修建水库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分别表现出怎样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分别谈谈你对这两种心境的理解。5.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⑪段“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应用12.[权威发布]“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1.3%,较11113年的2.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年份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11113年3.3%4.1%16.18%13.13%11116年7.16%161.0%9.3%10.18%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年份纸质媒介数字化媒介图书报纸期刊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11113年11.212.213.131616.2164.412.916.1611116年11.410.013.9130.161.410.1318.1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23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18-29周岁人群占19.13%,30-39周岁人群占213.1%,40-23周岁人群占21.2%。117-7周岁人群仅占13.13%。[广州调查]《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11118)》数据显示:11116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16.11分钟,远超11113年度全国成年国民161.416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23.41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18.1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1613.216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26.13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27.11%,其中成年人达到916.16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1813%),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16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130.2%)、杂志(1618.1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各抒己见]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1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B.111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C.11116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D.11116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1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B.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C.《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11118)》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D.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16.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任选一题作文题目:父亲的叮嘱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1、D【解析】

D项,“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使用不恰当。2、C【解析】

A用词不当,可见一斑改为非同一般。B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的现象”。D“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应删去“目前”。【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3、D【解析】试题分析:地位: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职务,职位以及由此显示出的重要程度。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肃穆: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静穆:安静而严肃。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高贵:达到高度道德水平的。极为贵重的。指地位特殊、生活享受优越的。形容“玉器”重要程度用“地位”为好,修饰“人格”应用“高贵”,“高傲”是贬义词。4、B【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病句的辨析。A:语序不当,应将“生活气息”和“满满”调换位置。C:句式杂糅,应将“在阿里工程师开发的“一书”小程序上”改为“阿里工程师开发的“一书”小程序”。D:用词重复,应删去“超过”或“以上”。故选B。5、(1)CE(2)①山岛竦峙②野渡无人舟自横③经纶世务者④自缘身在此山中⑤只恐双溪舴艋舟⑥肯将衰朽惜残年(3)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酒酣胸胆尚开张③年少万兜鍪④八百里分麾下炙【解析】试题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默写的能力。A项“对饮成三人”应改为“对影成三人”。B项“五花连钱旋做冰”应改为“五花连钱旋作冰”。D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应改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F项“山间之朝暮也”应改为“山间之四时也”。⑵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竦峙”“渡”“纶”“世”“缘”“舴艋”“衰朽”的写法。(3)此题根据图片和所给出处的提示,可以看出第①句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且该句第五个字是“无”,据此判断此句应填“衡阳雁去无留意”;第②句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且该句第一个字是“酒”,据此判断此句应填“酒酣胸胆尚开张”;第③句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且该句第三个字是“万”,据此判断此句应填“年少万兜鍪”;第④句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且该句第三个字是“里”,据此判断此句应填“八百里分麾下炙”。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注意在平时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6、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幸福。《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不幸流落荒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收集种子、播种粮食、晒制葡萄干、驯养野牛、用羊皮制作衣服等。28年后,终得解救。回到文明世界,重获幸福。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做个不放弃、肯坚持的奋斗着。这样才能实现价值,赢得幸福。【解析】

试题分析:“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自己阅读的名著中选择一部能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作品,通过概述人物的经历和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作答。可选择的名著有很多,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二、阅读7、1.C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1)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2)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4.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爱国忠君的谋臣。(意思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词等。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A.刺杀/指责。B.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一向,平时。C.接受。D.发作/开放。故选C。2.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副词“亦”,注意“免冠徒跣”和“以头抢地”两个动作的连贯性。所以该句正确的断句应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以”“存”“徒”“错意”的意思,还要注意“以……为”应该翻译为“把……看作”或“把……当作”。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此题可以从“有胆有识、机智勇敢、临危不惧、爱国忠君”四个角度鉴赏人物形象,注意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回答。参考译文: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8、1.(1)认为(2)那(3)知道、了解2.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贵。3.已具备出师的条件出师的目的【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翻译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以”意思是“因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为“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尔”意思是“那”。“先帝知臣谨慎”翻译为“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知”意思是“知道”。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该句属于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苟全”意思是“苟且保全”,“闻达”意思是“闻名显达”。据此翻译即可。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段②诸葛亮追述了先帝白帝城托孤,并分析了现在的形式:“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交代了诸葛亮为出师所做的准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交代了此次出师的目标。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9、1.派最终2.D3.芮伯献马4.(1)不听芮季的劝说,执意献马.(2)对王身边的人贪婪不得而诬陷自己缺乏防备。【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使:派。2.考查句子的翻译。根据重点词语:“左右”指身边的臣子,以:认为。求:索求。故选D。3.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要根据文章内容来拟写。此文写的人物是芮伯,事件是芮伯想把得到的良马献给周厉王,故而拟写为芮伯献马。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芮季已经告诉他周厉王是个贪得无厌、听信谗言、良莠不分的昏君,而芮伯却依然献马取宠、行贿送礼。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芮伯。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周厉王贪得无厌,二是王身边的人的诬陷。【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10、1.独句成段充分引起读者注意,收到突出强调的效果,更好地点明猫是城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写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作者对善待、关爱和呵护城市流浪猫的大婶等市民及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新型城市做铺垫。2.它们善用声音讨食;它们能识别善恶,保护自己;它们善于攀爬跨越,自在生活;它们懂得利用各种设施为己所用。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猫们少惹凡尘、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特点。4.欲扬先抑或外貌描写,凸显出大婶很有些刻薄相的外貌,目的是与她关爱和呵护城市流浪猫的善举形成反差,突出了大婶的善良,对猫的关爱。5.链接材料中的两起故意伤害动物的行为很不文明,我们要坚决制止。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谐、充满爱意和善良的表现。我们应和文中的大婶、年轻姑娘、关爱流浪猫的市民一样去爱护小动物,爱护动物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能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表达流畅,有层次。)【解析】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做答。从内容上看,开头段强调了流浪猫是这座城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结构上看,下文主要写了大婶善待流浪猫以及还要许多好心人对流浪猫的照顾,所以开头段是为下文的这些情节做铺垫。2.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根据题干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从第二段“它们用娇滴滴的声音叫住路人讨食,吃饱后舔舔嘴巴拂袖而去;它们敏锐地对怀恶意者“敬”而远之,对软心肠者欲擒故纵,若即若离的态度更让人揪心;它们水灵灵的眼睛惹人怜爱,有着让人不设防的娇柔身躯(相比之下流浪狗们就常常遭人戒备);它们善于攀爬跨越,城市里高低错落的建筑设施是它们独享的“立体交通”;它们懂得利用城市里的种种设施,在喷泉喝水,在空调外机下躲雨,在刚熄火的汽车下取暖,在地下停车场夏乘凉冬避寒……”可归纳出答案,即它们善用声音讨食;它们能识别善恶,保护自己;它们善于攀爬跨越,自在生活;它们懂得利用各种设施为己所用。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需要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角度、描写方法等方面去做答。本题难度不大,已让考生从修辞手法这一角度做答,通过“酣睡,视“财富”“成功”如浮云。”等词句,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文中“在都市人的行色匆匆之间,猫们伸懒腰、晒肚皮、追逐求偶,少惹凡尘,与世无争”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出流浪猫那种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特点,做答时将这两点整合即可。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表达作用。从“耷拉的八字眉,高颧骨,两片薄嘴唇,很有些刻薄相”可以看出,运用了人物描写方法中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大婶的外貌丑陋,但是从上文“我如今住的小区楼下,便有一处流浪猫的猫舍。那是在自行车库的角落里,用一个破旧的橱柜搭成的。虽然简陋,却颇受这一带的猫们钟爱,少时四五只,多时八九只,啸聚于此。主动负责打点这处小窝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妇女,小区里的人叫她猫婶。每天晚饭时分,就能听见她招呼猫们开饭的吆喝声,望见她矮矮小小提着猫粮口袋和矿泉水桶、有些吃力的身影。春夏秋冬,四五年未曾间断。”可以看出,大婶富有爱心,她尽心尽力照顾流浪猫,四五年从未间断,这就与她的外貌形成了对比,更能突出大婶心地善良,对猫的关爱。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链接材料主要讲述了两起伤害动物行为,即动物管理人员用木棍将丹顶鹤打得站不起来和剧组虐待小白狐,结果致其暴毙。这种伤害动物的行为,是令人发指的,是惨无人道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于朋友,我们应该要去关心,去爱护,而不是肆无忌惮的伤害他们,文中的大婶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做答时,要表达流畅,有层次。11、1.B2.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要离开的情节,引出上下文对“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发生变化的续写。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对故乡的依恋比作暮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故乡的依恋之浓。4.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理解: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有着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感情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年轻人认为这是一次机会,可以借此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改变个人的生活现状。5.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即将不复存在的痛心和无奈;对过往没有珍视故乡的自责和惋惜;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之情。【解析】1.结合第②段语境“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分析,“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第④段语境“啊,在温馨()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所以是“甜蜜的”;结合最后一段“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分析,此时的情感是思念故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文中段落的作用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写什么作铺垫、为下文写什么埋下伏笔、起对比或烘托作用等。从内容上看,第三段主要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渐淡忘,与后文联系,很明显是为后文对故乡态度的转变形成对比,突出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从结构上看,这段总结上文,并引出下文的内容,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从句子内容“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来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再分析其对作者情感表达上的作用“依恋故乡”。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中描述,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结合前文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我在年轻时也想着逃离故乡,后来对故乡有了难以害舍的依恋,由此可知,这是因为年轻人对故乡的情感不深,而老人生于故乡,又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况且人老了不愿再折腾,所以希望稳定的生活,不希望离开。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对故乡的态度转变过程,上学时,故乡的苦涩让我产生离开的梦想,后来终于脱离故乡,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但一场疾病,让我对故乡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让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可谁知,故乡要修建水库,我只能在梦中去追寻故乡,思念故乡。文章的主旨是要表现对故乡的喜爱与依恋。据此理解作答。三、应用12、16.C13.D16.【

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纸质阅读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现在学校教材、合同、公文等都不能脱离纸质阅读。其次部分人对纸质阅读的偏爱也将稳定纸质阅读在人群中的占比,纸质书更便于做笔记和保存,很多书籍也具有宝贵的收藏价值,这些都是数字化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如KINDLE等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类阅读app,数字化阅读变得越来越普遍,各个年龄层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数字化阅读的时间也在随之增加。而且数字化阅读的信息容量也在逐渐增大,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阅读内容。【解析】16.A正确,由第①段可知。B正确,由表1对比数据可知。C错误,由表2“我国成年国民各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可知,“报纸”的阅读时长116年较113年比有所下降。D正确,由第③段对比数据可知。13.A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①段可知。B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②段可知。C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③段可知。D不正确,由原文【各抒己见】第④段“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可知原观点并没有肯定“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16.科技与传统的对比和讨论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十分常见,学生平时需要对此类知识进行积累,关注生活中的科技发展与其带来的变化,自己也要对各种现象有所思考。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实际找到适合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难度不算大。如认为纸质阅读目前并不会被数字化阅读完全替代,可从纸质阅读有不可替代性和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偏爱等角度作答。如认为纸质阅读运渐会被数字化阅读替代,可从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和接触数字化阅读的人也在逐渐增多、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等角度作答。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父亲的叮嘱今年春节是父亲五十岁寿日。父亲要进城了,村里大大小小的人都知道父亲在过完这个春节后要被哥哥接进县城去。在我们那个小小的村落,这已经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了。父亲却显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默。他突然象变了一个人似的淡漠、沉闷、不爱言语。他常常一个人抽着烟斗坐在田埂上愣愣发呆,更多的时候,他会扛起锄头去鼓捣那永远也鼓捣不完的土地,锄锄草,翻翻菜园子,犁几把田垅,他总能给自己拾掇点事出来,他那股疲于田活的劲头给人以一种隐隐的不安。我站在屋檐下,眼望着麦田里父亲的背影,心里一阵阵发紧。父亲佝偻着身子,就那么一上一下地翻动锄头,我看见锄起的泥土在父亲的背后呈现出一种新鲜的棕黄色,我的眼睛酸疼酸疼,这对于我来说,早已经熟悉,也早已习以为常的一幕在这一刹那间那么强烈地让我感受到父亲那颗刚强、勇敢的心的背后最脆弱的那一部分:父亲用尽他一生的心血想让他的儿女与之远离的这片土地,才是他最最割舍不下的孩子啊!妈妈在我十二岁那年撇下我们兄妹三人抱病而去,那时,我和姐正读初中,哥上高中。守着这几亩薄地,父亲凭着他那天生的乐天精神和一股子倔气,他恁是一背篓玉米一背篓帮子把我们相继送进了大学中专的校门。在我们鼓着劲学习的三四个年代里,父亲也象一头不知疲倦的牛,艰难而又坚强地为这个充满了力量的家奔忙着。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父亲在我心目中一直是最强壮、最豁达的那个,我似乎从来没想过在几十年的风雨坎坷中,父亲也会慢慢老去,也会在有一天变得步履蹒跚……我不知道在父亲叮嘱我们一定要走出农门的信念中,我们是不是忽视了父亲那颗逐渐变得孤独、敏感、脆弱的心,几十年耳闻目睹周围一些世事变迁、人情冷暖,他是不是宁愿相信他脚下那扎扎实实的土地,也不愿意依赖他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们?在我们越来越大、越来越懂事、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父亲却越来越固执、越来越痴迷这片土地,在父亲那颗不屈的心的背后,藏着的是怎样的一种恐惧呢?哥是在他刚出世的女儿的喜宴上,说要让父亲在老家过完他五十大寿后把他接进县城的,父亲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笑得合不拢嘴,面对哥哥的询问却平静淡漠,他用着一种作为父亲的尊严坚守着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甚至怕惊动他!再过半个月就是父亲的五十岁生日了,父亲依旧沉默着,让人把握不到他的心思。我们多么希望父亲能够永远象以前那样,乐观、豁达,永远好象无忧无虑般的畅怀大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