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科目: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PAGE"pagenumber"pagenumber/SECTIONPAGES"numberofpages"numberofpages2010建筑中级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专业实务(原案例)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问答题,共3题,请在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问答题]1.D煤矿采用井工开采方式,设计生产能力450万吨/年,服务年限35年,基建施工年限5年,2009年1月1日开始建设。该煤矿基建工程分别由两家施工企业承担,井下有5个基建工作面,矿井开采的煤层上部岩层中有2个含水层,开采煤层周边有采空区和废弃井巷,并已探明采空区充水。2010年4月25日13时,当班工人在井下第3基建工作面作业时,发现巷道局部有?冒汗?、渗水等透水现象,班长甲立即向调度室报告,但当班调度员乙接报后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15时10分,第3基建工作面发生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井下有作业人员185人,紧急升井101人。经3天奋力救援,59人获救,事故导致21人死亡,4人失踪。事故发生后,D煤矿深感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D煤矿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处置、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逃生路线、标识和图纸以及相关文件附在预案之后,专项应急预案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并报当地县人民政府备案,之后,D煤矿组织开展了透水事故专项应急救援演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说明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2.指出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说明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4.针对透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答案:【答案】1.D煤矿安全生产专项应急预案应补充的内容: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预防措施等内容。2.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应急预案不能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应形成纪要附有专家名单,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3.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1)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2)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4.透水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如下:(1)报警。工作面发生透水后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调度员立即向矿主要领导汇报。(2)应急响应。矿领导接到报警后,根据透水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成立救援指挥部。(3)应急处置。救援指挥部指挥井下人员撤离透水工作面升井,同时通过侦测人员掌握透水情况,如涌水点、透水量等指标,制定救援方案,调集救援人员和救援设备实施救援。(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命题点与拓展】1.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可以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料到的突发事故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底线?。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特定事故类别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应急准备活动。《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适用于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超出省(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者跨省级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以及需要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等。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内容。2.D煤矿专项应急预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专项应急预案不能经企业内部评审后印发,应当组织专家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并附有专家名单。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煤矿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②专项应急预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备案不妥,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本题中只需要答出最主要的问题即可。3.调度员乙在接到甲报告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下达立即停止生产,撤离作业人员的调度指令,让职工在第一时间得知信息。根据规定向值班矿领导和矿长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两者之间没有前后顺序,只是根据情况的必要性从而实施。4.针对透水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编制全面演练方案:①演练准备阶段:确定演练时间、目标;编写演练方案;确定演练现场规则;指定评价人员;安排后勤工作;准备和分发评价人员工作文件;培训评价人员;讲解演练方案与演练活动。②演练实施阶段:记录参演组织的演练表现。③演练总结阶段:评价人员访谈演练参与人员;汇报与协商;编写书面评价报告;演练参与人员自我评价;举行公开会议;通报不足项;编写演练总结报告;评价和报告补救措施;追踪整改项的纠正。以上是救援演练的一般方案,具体事故的方案要根据行业特点、企业特点确定。因此,在答题时不能简单地答出以上内容。解析:[问答题]2.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为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器、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1.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2.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3.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4.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答案:【答案】1.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淀粉含量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充足的氧气;触及电火花。2.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工人在清理淀粉时有扬尘的行为,使打包间空中淀粉含量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大量使用铁制工具,摩擦产生火花引起爆炸。间接原因: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散落到打包间地面;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3.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之处:(1)淀粉爆炸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2)淀粉爆炸感应期长,为气体的数十倍。(3)淀粉爆炸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质自身分解产生的毒性气体。(4)和气体爆炸相比,淀粉爆炸所要求的最小引燃能较大。4.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具体如下:(1)应加强对可燃物(淀粉)的管理和控制,不使淀粉飞扬到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对点火源进行控制。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3)容易形成粉尘爆炸混合气体的工序,可以采取加惰性气体的方式防止粉尘爆炸。(4)采取粉尘抑爆器防止粉尘爆炸扩大范围。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主要是:(1)制定防火防爆作业管理制度、清理淀粉操作规程等。(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3)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如购置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粉尘抑爆器等。(4)加大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使职工掌握防止粉尘爆炸的知识及技能。【命题点与拓展】1.淀粉爆炸属于典型的粉尘爆炸。2.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类型,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间接原因是在直接原因之前的事故发展过程。具体详细内容参照《命题点解码》中的?直接原因分析?,本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3.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①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②爆炸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爆炸过程比气体的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的表面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所以感应期比气体长得多。③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因为粉尘初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将堆积的粉尘扬起,悬浮在空气中,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而飞散的火花和辐射热成为点火源,引起第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在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CO及粉尘(如塑料粉)自身分解的有毒气体,会伴随中毒死亡的事故发生。4.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可燃易燃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等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在设备和系统里或在其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类措施主要有设备密闭、厂房通风、惰性介质保护、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危险物品隔离储存等。解析:[问答题]3.E招标项目为20km管道铺设施工项目。项目作业内容主要有:挖沟、布管和焊接。主要作业程序是:挖沟、地面管道焊接、吊管入沟、沟内对管焊接、填埋。施工期为6月1日至8月31日,属于雨季。施工地点位于江淮丘陵地带,施工现场地表最大坡度达22°。管沟开挖尺寸为:深2.6m、上部宽2.5m、底部宽2.1m。管道规格为:直径1016mm、壁厚17.5mm、长12.3m,重量为5.3t。F公司计划参与该项目的投标。该公司主要设备有:挖掘机10台,焊接工程车20台,40t吊管机20台;该公司有员工140人,其中:挖掘机驾驶员15人、焊接工程车驾驶员25人、吊管机驾驶员25人、焊工60人、管理和技术人员15人。该公司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曾经完成过300km类似管道工程的施工,没有发生伤亡事故,有良好的安全、质量业绩。在制作项目投标书时,需要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安全防范措施,计算安全生产投入。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分析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2.指出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并说明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3.指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4.说明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哪几方面费用。答案:【答案】1.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及起因物如下:(1)塌方。起因物是土方。(2)起重伤害。起因物是吊管机。(3)高处坠落。起因物是大地。(4)车辆伤害。起因物是挖掘机、焊接工程车。2.F公司主要工程设备中的特种设备是吊管机。该类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设备出厂技术文件;安装、修理记录和验收资料;使用、维护、保养、检查和试验记录;安全技术监督检验报告;设备故障及事故记录;设备的问题分析及评价记录。3.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1)为防止管沟塌方,应严格按要求坡度放边坡,雨季施工还应该有边坡加固措施、排水措施等。(2)为防止起重伤害,应按要求对吊管机定期检验,吊管机司机必须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3)为防止高处坠落,施工时管沟边上应有护栏,施工人员应戴安全帽。(4)为防止车辆伤害,应制定车辆管理制度。4.该项目安全生产投入应包括的费用是:(1)建设和实施防塌方、防坠落、防起重伤害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2)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费用。(3)雨季管沟开挖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费用。(4)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费用。(5)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费用。(6)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命题点与拓展】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将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类型分为: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物体打击、坠落、其他伤害。要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答题。2.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特种设备。3.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电气安全技术措施、本质安全技术措施、防护安全技术措施等。4.安全生产投入一般应包括的费用:①安全活动、安全培训教育费用。②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费用。③安全设施费用。④保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费用。⑤安全检查、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评价所需费用。⑥保证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费用。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费用。⑧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职业病预防健康体检费用。⑨消防器材设施购置、维护更换费用。⑩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维护更换费用。(11)治安保卫费用。(12)应急救援物资费用。(13)其他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费用。解析:第2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单选题]4.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该起事故的类别是()A)物体打击B)灼烫C)锅炉爆炸D)容器爆炸E)火灾答案:B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第3部分:多项选择题,共9题,每题至少两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多选题]5.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根据《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该熔炼炉操作工可能罹患的职业病包括()A)尘肺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C)职业中毒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答案:ACD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多选题]6.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该起事故调查中,针对技术缺陷方面的分析应包括()A)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B)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C)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D)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爆炸当量E)A铜业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答案:BD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单选题]7.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8题为题):该起事故的性质应认定为()A)责任事故B)意外事故C)中毒窒息事故D)突发事件E)人身伤害事故答案:A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单选题]8.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8题为题):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A)B工程公司B)C炼油厂C)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D)甲所在的班组E)B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答案:E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多选题]9.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8题为题):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A)安全帽B)空气呼吸器C)导电鞋D)耳塞E)防护手套答案:ABE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多选题]10.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8题为题):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A)可燃气体B)有毒气体C)氧气D)氢气E)二氧化碳答案:ABC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单选题]11.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起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B)较大事故C)重大事故D)特大事故E)特别重大事故答案:B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单选题]12.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熔炼炉烟气温度过高B)熔炼炉高温烟气压力过高C)波纹金属软管质量不合格D)现场职工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E)锅炉房设计不合理答案:C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多选题]13.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根据规定,该起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单位应包括()A)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B)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C)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民检察院D)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E)A铜业公司控股母公司答案:ABC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多选题]14.共用题干A铜业公司是某大型企业的控股子公司,2009年,A铜业公司新建采用艾萨熔炼技术生产铜及硫酸的项目,项目于2009年1月开始建设,9月10日投产运行。项目主要工艺设备有艾萨熔炼炉、电炉、余热锅炉等。艾萨熔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经热交换后产生蒸汽,热交换后的烟气经除尘净化系统处理后排放。余热锅炉设计额定蒸汽压力2.5MPa、额定蒸发量35t/h、额定蒸汽温度350℃。2009年11月24日20时,当班调度甲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在监控系统屏幕上看到余热锅炉房有大量蒸汽喷出。甲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报告公司总经理乙。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1时,经人员清点,仍有5名职工下落不明,乙派2名工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因现场蒸汽太大,2名工人被烫伤,于是紧急外调防护服,救援人员穿上防护服进入余热锅炉房,发现有4名职工死亡、1人重伤。事后查明,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2.3MPa、蒸汽温度310℃,从熔炼炉到余热锅炉的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爆裂,大量高温饱和蒸汽喷出,导致现场人员伤亡。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20万元。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7题为题):从该起事故应急过程看,A铜业公司事故应急预案中应补充完善的内容包括()A)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B)事故报告程序C)应急装备配备要求D)应急处置程序E)人员清点程序答案:CD解析: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含3人)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所以这次事故构成的是较大事故。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中,灼烫指因接触酸、碱、蒸汽、热水或因火焰、高温物体、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组织损伤的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本案例中锅炉并没有爆炸,不应是锅炉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余热锅炉的运行压力、蒸汽温度并没有超限,可以排除选项A和B,应该是由于波纹金属软管质量差导致的事故。选项D和E可以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该熔炼炉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辐射、高温、有毒物质等,可能造成的职业病是尘肺、电离辐射、中毒等。不存在放射性疾病和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调查组由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由于该起事故涉及特种设备锅炉,事故调查组应该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从案例材料看不出?余热锅炉的操作规程?、?余热锅炉的工程设计?有问题,不需作这方面的技术缺陷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冷却屏波纹金属软管的质量不合格?,并且金属软管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该对选项B和D作分析。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管理方面。事故发生后,调度员甲立即拉响警报,通知紧急停炉和现场人员撤离,并报告单位主要负责人,这说明?调度员应急响应程序?没有问题。乙接报后,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赶往现场指挥救援,这说明?事故报告程序?没有问题。救援人员没有防护服,说明应急装备有欠缺。进入现场查看情况的工人被烫伤,说明?应急处置程序?有问题。人员清点及时且准确,E选项没有问题。[单选题]15.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8题为题):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需办理()A)动火作业许可证B)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C)管道作业许可证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E)动土作业许可证答案:B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多选题]16.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题,4~8题为题):该起事故中导致丙死亡的原因包括()A)盲目施救B)窒息C)中毒D)防护缺失E)高处坠落答案:AD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多选题]17.共用题干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