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A.1950年﹣﹣﹣《中国土地法》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2.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改革的主要行业有()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4.“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A.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B.解放思想,改革创新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西部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7.西藏完成民族改革是在()A.20世纪50年代 B.1951年9月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8.2013年2月25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我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B.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9.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10.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百家争艳,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A.成功举办APEC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入世贸组织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12.“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A.“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B.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C.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国家竞争力 B.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C.推动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 D.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14.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开始于()A.20世纪初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1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16.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材料二: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1921年开天辟地1949年当家作主1978年伟大转折1997年百年回归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2)列举出与“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史事件。(3)1978年的“伟大转折”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你认为百年回归的重要因是什么?(5)为了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17.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材料二:1980﹣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所用时间(单位:年)2﹣1009100﹣100071000﹣200052000﹣50003(1)材料一中的“经济特区”首先建立的(除深圳外)还有哪几个?(2)依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18.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英国、联邦德国等。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依据材料一,说出近代中国的外交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4)我国20世纪90年代加入了哪一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5)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015-2016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A.1950年﹣﹣﹣《中国土地法》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解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实现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选B.【点评】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依托,考查学生的分析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2.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政权后,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这次改革的主要行业有()①农业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④官僚资本。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解答】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B.【点评】重点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与影响.3.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A.推行了土地改革 B.中共八大的召开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解答】A.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B.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到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D.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C.【点评】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同时熟知土地改革、中共八大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影响.4.“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A.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B.解放思想,改革创新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D.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分析】本题考查英模人物.【解答】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是创业时代的英模人物,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故选A.【点评】掌握各个时期的英模人物及成就.5.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之路.为农民致富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的新路是()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故选D.【点评】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记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西部开发 D.民族区域自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7.西藏完成民族改革是在()A.20世纪50年代 B.1951年9月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完成民族改革的时间.【解答】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区分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西藏完成民族改革的时间.8.2013年2月25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我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A.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B.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分析】本题考查了“九二共识”的相关知识.【解答】据所学知,1992年,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举行会谈,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C.【点评】识记“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9.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将历史事件进行归类的能力.【解答】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可以归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比较有争议的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这一成就,其实,它既可以归为新中国科技成就,也可以归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故选C.【点评】掌握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C.百家争艳,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繁荣文学和艺术事业而提出的指导方针.【解答】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繁荣文学和艺术事业而提出的指导方针.11.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A.成功举办APEC会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入世贸组织 D.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反映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史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的事件.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它三个选项都不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12.“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A.“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B.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C.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析】本题考查了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解答】题目给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材料,设问考查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事件.在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属于科技成果发明促进经济发展.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认识相关事件的性质与作用等.13.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增强国家竞争力 B.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C.推动世界科学技术大发展 D.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施“863计划”的主要目的.【解答】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为了增强国家的竞争力,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863计划的实施的目的和领域.14.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开始于()A.20世纪初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教兴国战略.【解答】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确立科技和教育是兴国的手段和基础的方针.这个方针大大提高了各级干部对科技和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故选C.【点评】同学们学习历史时,一定要加强对历史时间的掌握.15.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从“绿蓝灰到五彩缤纷”,从“破烂平房到漂亮楼房”,从“自行车到私家车进平常百姓家”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不再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人们努力生活的更好D.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解答】题中主要反映了人们吃、穿、住、行的变化,而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项表述不正确,虽然人们生活好了,但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C项和D项是对题中表现的现象的重复而不是其原因.故选B.【点评】识记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二、材料分析题(共55分)16.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材料二: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1921年开天辟地1949年当家作主1978年伟大转折1997年百年回归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谁?(2)列举出与“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史事件。(3)1978年的“伟大转折”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你认为百年回归的重要因是什么?(5)为了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2)本题考查中共的成长历程.(3)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4)本题考查香港回归的原因.(5)本题开放性题.【解答】(1)通过材料一“救国之梦”,可知是20世纪第一位伟人孙中山,他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材料一“建国之梦”,可知是20世纪第二位伟人毛泽东,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材料三“强国之梦”,可知是20世纪第三位伟人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天辟地”“当家作主”“伟大转折”“百年回归”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成立.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97年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3)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香港回归提供有利国际环境;香港人民与内地人民一脉相承,回归符合香港和大陆人民的利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回归提供了条件;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中国在中共的正确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声望提高.(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围绕实现“中国梦”,中学生能够力所能及的方面来回答.如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效和建设祖国等.故答案为:(1)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效和建设祖国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重点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掌握中共的成长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香港回归的原因相关知识.17.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材料二:1980﹣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所用时间(单位:年)2﹣1009100﹣100071000﹣200052000﹣50003(1)材料一中的“经济特区”首先建立的(除深圳外)还有哪几个?(2)依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有什么特点?(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特区.(2)本题考查深圳经济发展的特点.(3)本题为开放性题.【解答】(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依靠国家给予的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侨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结合材料二的图表可知1980﹣2005年,深圳的经济迅速发展,持续增长且呈不断加速的状态.(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需从经济特区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如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故答案为:(1)珠海、厦门、汕头.(2)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发展.(3)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掌握改革开放取得成效.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18.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材料二:20世纪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