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二战之后的世界(二)课后练习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二战之后的世界(二)课后练习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二战之后的世界(二)课后练习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二战之后的世界(二)课后练习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二战之后的世界(二)课后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战之后的世界(二)题一:1、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o"中国教育出版网\"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2、\o"中国教育出版网\"《大国崛起》解说词提到:“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材料表明:欧盟的性质是()A.经济和军事联盟\o"中国教育出版网\"组织 B.全球性经济政治组织C.政治军事组织 D.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组织3、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法国是死对头。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人和法国人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由“我是德国人”、“我是法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观点变化的社会背景是()A.国际联盟的建立 B.联合国的建立C.欧洲联合趋势形成 D\o"中国教育出版网\".苏联解体4、下列措施中,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C.寻求美国大力支持 D.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题二:1、有这样一个国际组织,已涵盖28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的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国家联合体。这个国际组织是() A.东盟 B.联合国 C.欧盟 D.世界贸易组织2、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欧盟总部,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的首访。下列关于欧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1967年,欧洲联盟成立B.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C.欧盟使得欧洲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发展D.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3、二战后,西欧对美国的态度不断变化;在朝鲜战争中,西欧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1973年,西欧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2003年,西欧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o"中国教育出版网\"是()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欧洲中心论,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o"中国教育出版网\"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60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这说明“二战”后日本()A.推行了非军事化管理 B.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C.实行了政治民主改革 D.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持题三:1、“诞生一战中,二战显神通,一场新思维,导致两级终。”诗中的一场“新思维”是指()A.匈牙利改革 B.波兰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 D.赫鲁晓夫改革2、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o"中国教育出版网\"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科技文化的发展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 D.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造成经济困难3、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o"中国教育出版网\"入()\o"中国教育出版网\"A.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解体 B.①以工代赈②苏联解体C.①农业集体化②苏联解体 D.①1936年新宪法②苏联解体4、请找出下列对应关系,并用线连接。原因改革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新经济\o"中国教育出版网\"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o"中国教育出版网\"1861年改革题四:1、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某国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D.美国罗斯福新政2、《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二战的影响C.与美国军备竞赛 D.两方国家封锁3、苏联曾经是历史上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1)1922年成立,简称“苏联”。苏联于年解体。(2)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o"中国教育出版网\"的形成。(3)沉重打击了德国法西斯,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的战役是。(4)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一度使得美苏双方形势紧张,并差点引发核战争的事件是。4、将下列评价与具体人物活动连线。“农民获得“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亚历山大二世的亚历山大二世的1861年改革t10丘吉尔曾说丘吉尔曾说过:“他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题五:1947年8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题六:2009年10月巴基斯坦境内恶性恐怖事件不断发展,而巴基斯坦与南亚地区另一大国印度的复杂关系给巴政府的反恐行动增添了难度。追溯历史,主导印巴分治的国家是()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题七:1、已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生前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句话是针对()A.巴以问题 B.印巴问题C.联合国改革问题 D.和平与发展问题2、一位宗教信徒说:“耶路撒冷是我们的圣城”。你觉得这个人可能是哪个宗教的信徒?()①犹太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佛教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2014年1月11日,以色列前总理沙龙逝世。沙龙作为政治和军事强人的出现,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中东悲剧的悲剧性人物,因为不管是他的“铁血”,还是他的“柔情”,在这40年里,中东地区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复杂了。中东问题的关键是()A.巴以冲突 B.三个宗教教派对耶路撒冷城的争夺C.大国的介入 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对\o"中国教育出版网\"水源的争夺4、改错:目前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问题突出,其中宗教信仰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题八:1、阿巴斯曾打着“走阿拉法特的路”的竞选口号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你认为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阿拉法\o"中国教育出版网\"特的名言是()A.“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力。”B.“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C.“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D.“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2、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C.石油资源的争夺 D.领土划分的纠纷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成立以色列国。此后,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之间多次进行战争,史称中东战争。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o"中国教育出版网\"。”该材料叙述的内容中不包含()A.以色列建国 B.列强争夺中东地区的原因C.中东战争 D.印巴分治4、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同学对世界史下册第六单元“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学习内容的的整理,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来,并加以改正。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1947年,亚洲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结束了法国对这一地区长达二百多年的殖民统治;韩国、新加坡也走上了振兴发展之路。1956年,非洲埃及人民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取得了真正的独立,并收回了苏伊士运\o"中国教育出版网\"河的主权;1960年,非洲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在非洲长达五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结束。1959年,拉丁美洲地区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亲美政府,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斗争,也最终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错误:;改正:。(2)错误:;改正:。(3)错误:;改正:。题九:1、今天,我们一起享受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人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人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德国品牌的汽车;美国人穿着中国人生产的服装……这表明世界出现了()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C.文化多元化 D.区域集\o"中国教育出版网\"团化2、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图。对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有()\o"中国教育出版网\"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③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下降④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题十:1、“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质上体现了()A.政治格局多极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C.世界经济本土化 D.区域经济集团化2、下图反映了“二战”以来美国经济的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其中第二阶段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A.发展速度放慢,出现严重经济危机 B.开始复苏和繁荣C.经\o"中国教育出版网\"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二战之后的世界(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1、D2、D3、C4、D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联合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主要是因为欧洲走向了联合,所以答案是D。2、本题考查的是欧盟的知识\o"中国教育出版网\",1993年,欧盟成立,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我们可判断出欧盟的性质是: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组织,故答案选D。3、此题考查的是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相关史实。题干中“我是德国人”、“我\o"中国教育出版网\"是法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这句说明了,他们没有了国界之分,他们同属于欧洲人,就说明法国德国和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成为欧洲的一个整体,再联系时间20世纪60年代,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故此题选择答案C。4、本题考查的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题二:1、C2、A3、A4、B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欧盟的相关史实。学生认真阅读问题,找出关键词:国际组织、涵盖28个国家、“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国家联合体”。根据这些提示的特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学生可判断出是欧盟。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故此题选择答案C。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联盟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67年,欧洲联盟成立是错误的,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故\o"中国教育出版网\"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经济发展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1973年,西欧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2003年,西欧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根据所学知识,欧盟成立后,经济势力迅速增长,\o"中国教育出版网\"欧盟现在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实体之一,它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相当于世界的四分之一强。另外,它在全球化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势力的增长,对美国构成了挑战,本题选A。4、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从材料中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日本在二战后非常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这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故选B。题三:1、C2、C3、A4、原因改革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861年改革解析:1、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而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故选C项。2、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故选C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经济发展的认识,观察题目的结构示意图,时间是1921年~1925年,苏俄面临着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因此①处填写新经济政策,后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苏联进行了改革,到20世纪末,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用民主的\o"中国教育出版网\"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因此,②处填苏联解体,本题选A。4、本题考查俄罗斯、苏俄(联)的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因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为维护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埃政权,列宁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该政策后来引发的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工业化和军事实力的增强起到很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进行改革。题四:1、C2、A3、(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斯大林格勒战役(4)古巴导弹危机4、“农民获得‘“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亚历山大二世的1861年改革t10丘吉尔曾说丘吉尔曾说过:“他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他实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后由于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被迫下台。”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1、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使得苏联工业生产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高度集中的体制,使得苏联发展长期畸形,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选C项。2、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苏联“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指的是它的工业产值,但其生活水平却很低,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但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把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造成经济发展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故选A项。3、(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苏联的史实。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苏联于1991年解体。(2)本\o"中国教育出版网\"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3)本题考查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沉重打击了德国法西斯,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重要转折点。(4)本题考查的是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这一事件一度使得美苏双方形势紧张,并差点引发核战争。4、第一个评价指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l861年改革中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农奴虽然获得了解放,但在获得解放时,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第二个评价指的是斯大林模式,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第三个评价指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注意题目中的“资本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结合所学,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第四个评价指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第五个评价指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题五: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亚洲国家——印度独立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我们知道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所以答案是A。题六: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印巴分治。印度一直就是英国的殖民地,主导印巴分治的也是英国,故选B。题七:1、A2、C3、A4、“宗教信仰”改为“巴以冲突”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东问题的认识。题干中的“橄榄枝”代表和平。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渴望中东和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中东一直动荡,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故此题选A。2、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故本题答案为C。3、本题考查的是中东问题的内容。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和一个阿拉伯国家,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为争夺土地、水资源等,再加上宗教信仰的不同,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严重影响了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故答案为A。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东地区矛盾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目前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问题突出,其中巴以冲突问题是中东问题的关键。题八:1、B2、A3、D4、(1)错误:法国;改正:英国(2)错误:尼赫鲁;改正:纳赛尔(3)错误:资本主义道路;改正:社会主义道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阿拉法特的活动的认识。A是萨达特的言论,C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言论,D是爱因斯坦的言论。几十年的斗争使得巴以双方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阿以冲突,到九十年代,中东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进程。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领导人拉宾是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者。结合选项中的意思,故选B项。2、本题考查的是中东问题。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宗教信仰的不同,以色列人信仰基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