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西省高三 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江西省高三 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江西省高三 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江西省高三 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江西省高三 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三

12

月统一调研测试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一)5800

年前,文明曙光在中华大地出现。距今5100年至4300年前,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出现早期国家,跨入了文明阶段。距今4300年至4100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文明相对衰落,中原地区持续崛起,在汇聚吸收各地先进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政治、经济、文化持续发展,为进入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夏朝建立后,经过大约两百年的发展,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在中原各地形成许多人口集中的聚邑。这些都邑和聚邑,被称为“国”(國)。“國”中间的“口”代表人、人群,下面的一横代表一片土地。由于这片土地是这群人生活和生产的基础,必须有人拿戈守卫。为了安全起见,周围还要建一圈墙——外面的一个大“口”。这样的国当时已有很多,所以有了“万国”的说法。商朝的统治范围和影响比夏朝更大,国的数量更多。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商王的驻地由不断迁移转变为长期稳定,成为最大、最重要的国。盘庚迁殷后的两百多年间,商朝的首都一直在殷。殷虽然也是“万国”之一,但其地位与重要性已远在其他国之上,因而被称为“中国”。“中”本是商人制作的一面大旗的名称,用来召集部众。每次召集时,部众都聚集在这面大旗“中”的周围,时间久了,“中”就衍生出“中心、中央、最重要”的含义。中国,就是万国的中心、中央,万国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到了周朝,周朝的首都就是中国。直到东周初,中国还是周天子所在的周朝首都的专名,诸侯国的都城只能称为“都”。进入春秋时代,周天子的权威逐渐丧失,强大的诸侯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相互争夺兼并。春秋时有名有氏的国有一千多个,到战国时只剩下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和若干个附庸小国。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降到了与附庸小国相当的程度,他的首都已不如七国中稍大一点的都城,七国中的任何一国都比他拥有更大面积的土地、更强的实力。“中国”已不是周天子的专属。诸侯国,特别是地处中原的诸侯国,都将自己的都城或自己所统治的区域当作中国。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灭六国,他的首都咸阳当然稳居中国的地位,而六国的首都和疆域都成了他的统治范围,秦始皇的整个统治区都成了中国。西汉时期,一方面,“中国”相当于中原地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皆中国人民所喜好”,其中的“中国人民”指中原的居民;另一方面,“中国”是汉朝的代名词,尤其是对外而言,如在汉宣帝议定匈奴呼韩邪单于的朝见仪式时,萧望之提出的原则是“使于中国不为叛臣”。此后建立的王朝,自东汉、晋、隋、唐、宋、元、明、清,无不以“中国”自称,无不以“中国”为本朝国号的代名词。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如何易姓,“中国”的名称始终延续,从未间断。在分裂时期,分裂的各方为了取得合法性,都以“中国”自居,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非华夏族一旦建立政权,统治了华夏,都必定以“中国”自居,如契丹建的辽朝、党项建的西夏、女真建的金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作为国号沿用至今。(二)五千多年前,散居各地的部落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结成部落联盟,通过迁移来规避和抵御天灾人祸。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其中一支较大的部落联盟迁入当时最适宜的生存环境——黄河中下游地区。经过在夏朝数百年的聚居,形成了部族集合体——夏人。由于聚居区域比较分散,部族间的交往不可能频繁,他们并没有完全融合为一个种族,因而被称为“诸夏”。商人来自诸夏聚居区之外,他们尽管在军事上征服了夏人,并建立了商朝,但始终无法改变诸夏在人口数量上和文化上的优势。在商朝期间,尽管主流文化已经是夏商文化融合的产物,但人口的主体仍为夏人。商被灭后,残余的商人被强制迁移,散处的商人成了诸夏的一部分。周人虽是灭商的主力,但周人在总人口中还居少数,周朝分封的范围几乎都是诸夏的聚居区,诸侯国的民众占人口大部分的仍为诸夏,仍以诸夏自居。到周平王东迁时,经过近三百年的融合,江淮以北诸侯国范围内的民众都已成了诸夏、夏人。“华”,本义是开花,《说文解字》说“荣也”,由此引申为美丽、典雅、高尚,由赞扬夏人服饰之“华”扩展为形容夏人之“华”。诸夏、夏人乐于接受,并逐渐自称“华夏”。华夏以外的部族还有很多,到东周时,被泛称为胡、戎、狄、夷、蛮等。随着华夏人口的增加和农业区的扩展,一部分非华夏部族由牧业、狩猎或采集转化为农耕,并与华夏融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长城之内的黄河流域,基本上已没有聚居的非华夏部族。秦汉期间,华夏人口从中原迁入河套地区、阴山南麓、长江两岸、巴蜀、岭南、辽东等地。在两汉之际、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西晋永嘉之乱后至南北朝后期、安史之乱至唐朝末年、靖康之乱至宋元之际,一次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使华夏人口遍布南方各地。在这一过程中,南方的三苗、百越、巴等少数民族,大部分逐渐融入华夏,一部分退居山区或边僻地区,形成或组合为不同的少数民族。面对大量迁入的非华夏族群和已经认同华夏的非华夏族群,华夏的主体更强调自己属于“中国”的华夏,即“中华”。以后,“中华”与“华夏”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共有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摘编自葛剑雄《何以中国》)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在距今4300

年至4100

年前就进入了王朝文明,这和中原地区相对较高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B.商王的驻地本来是不断迁移的,但后来随着国家形态的形成和强化以及行政中心功能的完善,它就逐渐稳定了下来。C.商人击败了夏,周人击败了商,但无论是在商朝还是在周朝,夏人尽管不断被融合,其人口数量仍然占据了大多数。D.“中华”的意思是“中国”的华夏,它既包括原中原地区的族群,也包括已经认同华夏的如三苗、百越等少数民族中的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文献中说“昔者夏后氏朝群臣于兹土,而执玉帛者以万国”,这说明夏朝时“国”已有很多,这和文中的观点一致。B.周武王灭商后,曾说“我已经在中国建都”,周武王称自己的王都为“中国”,是因为它的地位高于其他诸侯国的都城。C.由“诸夏”到“华夏”,不仅仅是称呼上的变化,更是文明程度的提升;经过长期的发展,华夏的文明程度要高于诸夏。D.不管是“中国”含义的演变,还是中华民族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这从一个侧面可以佐证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3.下列对文本写作特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分析了“國”的笔画构成及其含义,也分析了“华”的本义和引申义,体现了知识性强的特点。B.“华夏”是文中的主要概念之一,文中引用《说文解字》对“华”的解释有助于人们对“华夏”的理解。C.文章语言准确严谨,如画线句子“大约”“同时期”“最大”等修饰成分的使用就体现了这种特点。D.文章以时间为序分别阐释了“中国”和“华夏”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4.请根据文本信息,指出“中国”的不同含义并举例说明。(4分)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都德①的一个故居戴望舒凡是读过阿尔丰思·都德那些使人心醉的短篇小说和《小东西》②的人,大概总记得他记叙儿时在里昂生活的那几页吧。都德的家乡本来是尼麦,因为父亲做生意失败了,才举家迁移到里昂去。之所以选了里昂,无疑因为它是法国第二大名城,对于重兴家业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在一八四九年,万桑·都德便带着他的一家子,那就是说他的妻子,他的三个儿子,他的女儿阿娜和就是没有工钱也愿意跟着老东家的忠心的女仆阿奴,从尼麦搭船顺着罗纳河来到了里昂。在《小东西》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到里昂时的情景:在第三天傍晚,我以为我们要淋一阵雨了。天突然阴暗起来,一片浓浓的雾在河上飘舞着。在船头上,已点起了一盏大灯,真的,看到这些兆头,我着急起来了……在这个时候,有人在我旁边说:“里昂到了!”同时,那个大钟敲了起来。这就是里昂。里昂是以多雾出名的,一年四季晴朗的日子少,阴霾的日子多,尤其是入冬以后,差不多就终日在黑沉沉的冷雾里度生活,①一开窗雾就往屋子里扑,一出门雾就朝鼻子里钻,使人好像要窒息似的。在《小东西》里,我们可以看到都德这样说:我记得那罩着一层烟的天,从两条河上升起来的一片永恒的雾。天并不下雨,它下着雾,而在一种软软的氛围中,墙壁淌着眼泪,地上出着水,楼梯的扶手摸上去发黏。到了这个雾城之后,都德一家住到拉封路。这是一条狭小的路,离罗纳河不远。我曾经花了不少的时间去找,问别人也不知道,说出是都德的故居也摇头。谁知竟是一条阴暗的陋巷,还是自己瞎撞撞到的。那是一排很俗气的屋子,因为街道狭的缘故,里面暗是不用说,路是石块铺的,高低不平,加之里昂那种天气,晴天也像下雨,一步一滑,走起来很吃劲。找到了那个门口,以为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却仍然是那股俗气:一扇死板板的门,虚掩着,窗子上倒加了铁栅,黝黑的墙壁淌着泪水,伸出手去摸门,居然是发黏的。②这就是都德的一个故居!而他们竟在这里住了三年。这就是《小东西》里所说的“偷油婆婆”的屋子。所谓“偷油婆婆”者,是一种跟蟑螂类似的虫,大概出现在厨房里。③我们看都德怎样说吧:在拉封路的那所屋子里,当女仆阿奴安顿到她的厨房里的时候,一跨进门槛就发一声急喊:“偷油婆婆!偷油婆婆!”我们赶过去。怎样的一种光景啊!厨房里满是那些坏虫子。在碗橱上,墙上,抽屉里,在壁炉架上,在食橱上,什么地方都有!噗!阿奴已经弄死了许多只了,可是她越是弄死它们,它们越是来。它们从洗碟盆的洞里来。我们把洞塞住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它们又从另一个地方来了……在这“偷油婆婆”的屋子里,都德一家六口,再加上女仆阿奴,从一八四九年一直住到一八五一年。在一八五一年的户口调查表上,我们看到都德的家况:万桑·都德,业布匹印花,四十三岁;阿黛琳·雷诺,都德妻,四十四岁;曷奈思特·都德,学生,十四岁;阿尔丰思·都德,学生,十一岁;阿娜·都德,幼女,三岁;昂利·都德,学生,十九岁。万桑·都德在拉封路上重理起他的旧业,可是生活却很困难,不得不节衣缩食,用尽方法减省。阿尔丰思被送到圣别尔代戴罗的唱歌学校去,曷奈思特在里昂中学读书,不久阿尔丰思也进了这个学校。后来阿尔丰思得到了奖学金,读到毕业,而做哥哥的曷奈思特,却不得不因为家境困难的关系,辍学去帮助父亲。现在,我是来到都德所谓“偷油婆婆”的屋子前面了。门是虚掩着。我轻轻叩了两下,没有人答应。我退后一步,抬起头来,向靠街的楼窗望上去:窗闭着,我看见静静的窗帷,白色的和淡青色的。在大门上面和二层楼的窗下,我又看到了一块石头的牌子,它告诉我那么优秀的作家曾在这儿住过,像我所知道的一样。我又走上前面叩门,这一次重一点了,但还是没有人答应。我伫立着,等待什么人出来。我听到里面有轻微的脚步声慢慢地近来,一直到我的面前。虚掩着的门开了,但只是一半;从那里,④探出了一个老妇人的皱瘪的脸儿来,先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先生,你找谁?”她然后这样问。我告诉她,我是想参观一下一位小说家的旧居,那位小说家就是阿尔丰思·都德,八十多年前,曾在这里的四层楼上住过。“什么,你来看一位八十多年前住在这儿的人!”她怀疑地望着我。“我的意思是说想看看这位小说家住过的地方。我读过这位小说家的书,知道他在这里住过,顺便来看看,就是这个意思。”“你说哪一个小说家?”“阿尔丰思·都德。”我说。“不知道。你说他从前住在这里的四层楼上?”“正是,我可以去看看吗?”“这办不到,先生,”她断然说,“那里有人住着。再说你也看不到什么,那是很普通的几间屋子。”正当我又要开口的时候,她又打量了我一眼,说:“对不起,先生,再见。”就缩进头去,把门关上了。我踌躇了一会儿,又摸了一下发黏的门,望了一眼门顶上的石牌,想着里昂人纪念这位大小说家只有这一片顽石,不觉有点怅惘,打算走了。在这时候,天突然阴暗起来,我急速向罗纳河那边走去。天并不下雨,它又在下雾了,而在罗纳河上,我看见一片浓浓的雾飘舞着,像在一八四九年幼小的阿尔丰思·都德初到里昂的时候一样。(有删改)【注】①都德:阿尔丰思·都德,法国著名作家,其作品《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②《小东西》:都德的长篇自传体小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德的父亲举家迁徙到里昂,本想重振家业,但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愿,都德一家在里昂的生活依然非常窘迫。B.来到都德故居,“我”先“轻轻”叩门,后“重一点”叩门,叩门力度由轻到重,体现了“我”探访都德故居的急切。C.“我”把罗纳河上浓浓的雾飘舞着的情景想象成和当年都德初到里昂时看到的情形一样,表达了“我”对都德的追思。D.文章前半部分重点写都德一家在里昂的艰难生活,后半部分重点写“我”想进去参观都德故居而不得,层次分明。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往屋子里扑”“朝鼻子里钻”运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里昂之雾浓厚的特点,令读者印象深刻。B.都德是法国著名作家,而他的故居却如此俗气、阴暗、潮湿,句子②写出了“我”对此的惊诧,“就是”一词加重了语气。C.句子③中,不用“我”而是用“我们”,有带着读者一起游览的意思,这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使行文更加亲切。D.句子④中,以“皱瘪”写老妇人的脸和《祝福》中以“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写柳妈,都运用了肖像描写。8.文章中说,“我踌躇了一会儿”“不觉有点怅惘”。“我”为什么会“踌躇”“怅惘”?请简要说.明。(4分)9.文章多处引用都德作品《小东西》中的原文,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陈登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图吕布。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质执登三弟,欲求和同。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布既伏诛,登以功加拜伏波将军,甚得江、淮间欢心,于是有吞灭江南之志。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于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寻引去。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抄其后。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陈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节选自《先贤行状》)材料二: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太守在A卿B郡C频致D吴寇E幸F而克G济H诸卿I何J患K无L令君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济,“救助”,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不相同。B.与,“给”,和成语“咸与维新”“与虎谋皮”中的“与”意思都不相同。C.遂,“于是”,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的“遂”意思相同。D.国士,指一国之中才能最杰出的人物,与“国士无双”中的“国士”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发生饥荒,陈登被陶谦举荐担任典农校尉,他因地制宜,兴修水利,使稻谷丰登,体现了突出的治理才能。B.吕布以陈登的弟弟为人质求和,遭陈登拒绝,陈登围攻下邳城更加猛烈;吕布被诛后,陈登因功加封为伏波将军。C.广陵郡的官吏百姓和陈登情谊深厚,陈登调任东城太守时,广陵郡的官吏百姓扶老携幼,要一起追随陈登离开。D.许汜路过下邳拜见陈登,陈登对其有所怠慢,因此许汜认为陈登有骄狂之气;而刘表和刘备却对陈登褒奖有加。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4分)(2)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4分)14.刘备评价陈登“文武胆志”,意即陈登文武双全、胆略志向超群。陈登文武双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

题。田家三咏叶绍翁其二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①。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其三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②。争③信春风红袖女④,绿杨庭院正秋千。【注】①户紧关:养蚕的时候,忌陌生人进门,需紧闭门户。②灶额烟:灶头的烟灰。③争:怎。④红袖女:美女,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女子。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插秧苗,养蚕忙碌,黄犊归来,绿桑采尽,《其二》一句一景,细致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图景。B.《其二》写了野外和田家,空间的不断转换增加了移动感,产生了使读者身历其境的艺术效果。C.田家女忙碌之余,用灶头的烟灰描画双鬓,《其三》描写的这一情景体现了田家女的生活处境。D.两首诗歌均选取了田家生活片断来写,语言平易质朴,其语言风格和杨万里的《插秧歌》类似。16.前人评价《其三》有讽喻之意。《其三》有何讽喻之意?是如何达到讽喻目的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古人吟咏七夕,往往为牛郎、织女聚少离多而悲伤,而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_,_”两句却化悲伤为高昂,立意高远。(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对自己推行新法是“生事”的指责,用“__,_”进行反驳,认为这样做不算生事扰民。(3)从东吴开始,连续有六个朝代在金陵建都,金陵的盛衰变化引起众多古代文人的感慨,他们常常借此寓情于景,抒发感伤之情,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中国,十有六七的人识得棋理,随便于何时何地,偷得一闲,就人列对方,汉楚分界,相士守城保帅,车马_①_,小小棋盘之上,人皆成为符号,一场厮杀就开始了。一般人下棋,下下也就罢了;而十有三四者为棋迷,一日不下瘾发,二日不下手痒,三日不下肉酒无味,四五日不下则坐卧不宁。所以以单位组织的比赛项目虽多,以个人名义邀请的更多。还有更多的是以棋会友,夜半三更辗转不眠,提了棋袋去敲某某门的。于是被访者披衣而起,挑灯夜战。若那家妇人贤惠,便可怜得彻夜被“当当”棋子惊动,被腾腾香烟毒雾熏蒸;若是泼悍角色,弈者就到厨房去,或蹴或爬,一边落子一边点烟,有将胡子烧焦了的,有将烟拿反、火红的烟头塞入口里的。对弈者也还罢了,最_②_的是观弈的。夜一降临,街上行人稀少,那路灯杆下必有一摊一摊围观下棋的。围观的一律伸长脖子,双目圆睁,嘶声叫嚷着自己的见解。弈者每走一步妙着,锐声叫好;若一步走坏,懊丧连天,都企图垂帘听政。但往往弈者仰头看看,看见的都是长脖颈上的大喉结,没有不上下活动的,大小红嘴白牙,皆在开合,唾沫像乱雨飞溅,于是笑笑,坚不听从。不听则骂:臭棋!骂臭棋,弈者不应,大将风范;应者则是别的观弈人,双方就_③_,否定,否定之否定,最后变脸失色,口出秽言,大打出手。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写出了弈者对下棋的痴迷,令人忍俊不禁。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20.文中使用“垂帘听政”是语言运用中的“大词小用”现象。大词小用就是把用在大场合、大事情等语言环境中的词语运用在和它不相称的小场合、小事情中,从而达到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效果。请写出一个含有大词小用现象的句子,并进行简单解说。(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说到生物分类,人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植物或动物。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类群,一度让分类学家非常为难,_①_。从生物分类学角度看,藻类不属于特定的自然分类类群。早期的分类学家根据藻类色素类型,将藻类分为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等。虽然藻类的少数种类兼具植物光合自养以及动物异养和运动的特性,但传统上人们仍将藻类归为植物。提到藻类,人们一般会想起水面上的小小“颗粒”,它们随波荡漾,是鱼类的食物。其实,藻类家族中除了这些微小的成员外,_②_,最大型的藻——巨藻长度通常可达几十米到上百米,形似海带。藻类在生态环境中非常重要。蓝藻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作用。地球刚形成时,大气中缺乏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如今的10—100

倍。在相当长时间内,蓝藻作为唯一的利用大气中丰富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体在地球上大量繁殖。它消耗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大气中的氧气逐渐积累,在紫外线作用下,一部分氧气可转变为臭氧。因此,_③_,保护其他生命不被紫外线伤害,从而为人类的进化创造了必要条件。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当你强调“我们”的时候,别忘了“我”,“我们”的发展是以“我”的发展为基础的;当你强调“我”的时候,别忘了“我们”,“我”的发展必须在“我们”的共同发展中取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

学年江西省高三

12

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

项,“进入了王朝文明”错误,原文第一段是说“为进人王朝文明奠定了基础”。C项,“夏人尽管不断被融合”错误,是其他各部落、种族逐渐融入诸夏。D项,“也包括已经认同华夏的如三苗、百越等少数民族中的人”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是说“面对大量迁入的非华夏族群和已经认同华夏的非华夏族群,华夏的主体更强调自己属于‘中国’的华夏,即‘中华’”,由此可知,“中华”不包括已经认同华夏的如三苗、百越等少数民族中的人。2.【答案】C【解析】“更是文明程度的提升⋯⋯华夏的文明程度要高于诸夏”错误,“华夏”是对夏人的称呼,“华夏”即“诸夏”。3.【答案】D【解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错误,文章没有阐释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4.【答案】①指最重要的都城,如商朝、周朝的都城。②指诸侯国、王朝统治的区域,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以及秦朝所统治的区域。③指中原地区,如西汉时期对中原地区的称呼。④指国号,如东汉、晋、隋、唐、宋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以“中国”为国号。(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5.【答案】①在中国的形成过程中,虽然开始时“万国”林立,但历朝历代都以“中国”自居,始终以“中国”为核心,体现了突出的统一性。②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以“华夏”为主体,融入了其他少数民族,体现了突出的统一性。③虽然中国历史上有分裂,但最终都走向了统一,体现了突出的统一性。(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6.【答案】B【解析】“体现了‘我’探访都德故居的急切”错误,“我”只是希望有人听见叩门声,叩门力度才“由轻到重”。7.【答案】A【解析】“化静为动”错误,雾是上升的、飘浮的,本来就是动态的。8.【答案】①“我”到了都德故居的门前,却不能进去参观,心有不甘,恋恋不舍,因而“踌躇”。②都德是著名的作家,里昂人却只用一块顽石来纪念他,他的名声在里昂也不广为人知,“我”因而“怅惘”。(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第①点的关键点是“心有不甘,恋恋不舍”;第②点的关键点有两点,一点1分:第一点是里昂人纪念都德的方式;第二点是都德的名声在里昂不为人所知)9.【答案】①把都德幼小时的情形和现在的故居联系起来,过去和现在交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②引用《小东西》中关于里昂多雾的描写,佐证了文章中所写的里昂是雾城的特点。③引用《小东西》中关于“偷油婆婆”的描写,写出了都德小时候生活的艰难,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都德。(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10.【答案】CEH(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原文标点为: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11.【答案】C【解析】“意思相同”错误,“遂而鸡豚”的“遂”是“成、养好”的意思。12.【答案】D【解析】“刘表和刘备却对陈登褒奖有加”错误,根据材料二,“对陈登褒奖有加”的只是刘备。刘表对许汜的观点不置可否,由此可知刘表对陈登并没有“褒奖有加”。13.【答案】(1)(陈登)被举荐为孝廉,授任东阳长,奉养老人,抚育孤儿,把百姓看成有伤病的人一样关心。(“举”“除”“耆”各1分;“举”译为“举荐”“推荐”等,“除”译为“授任”“任命”“授职”等,“耆”译为“老人”“年长的人”“年老的人”等。句意1分,落实在“视民如伤”,译为“把百姓看成有伤病的人一样关心”“把百姓看成有伤的人来关心”“像对待有伤病的人那样来关心百姓”等)(2)如果是我,还想睡到百尺高的高楼上,而让您睡在地上,哪里只是上下床之间的区别呢?(第二个“卧”、“何”“但”各1分;第二个“卧”的使动用法要译出,“何”译为“哪里”,“但”译为“只是”“仅仅”等。句意1分,落实在“如小人”,译为“如果是我”“如果是小人我”等)14.【答案】①博览群书,向来会写文章。②率部为前锋,诛杀吕布。③以少胜多,击败孙策。(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陈登为人忠诚高洁,深沉稳重,有大略,年轻时就有扶世济民的志向。博览典籍,向来有写文章的才能,古代典籍以及文章,没有不融会贯通的。(陈登)二十五岁时,被举荐为孝廉,授任东阳长,奉养老人,抚育孤儿,把百姓看成有伤病的人一样关心。这时,天下发生饥荒,百姓受饥,州牧陶谦呈上奏表让陈登担任典农校尉,(陈登)于是考察田地适宜栽种的作物,竭尽开凿水利工程灌溉农田之利,使得粮食丰收而有积贮。本命到许昌,太祖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让他暗中聚集众人以图谋对付吕布。太祖到下邳讨伐吕布,陈登率领广陵郡的士兵作为军队的前锋。当时陈登的弟弟们都在下邳城中,吕布于是捉拿陈登的三个弟弟作为人质,想以此寻求讲和。但陈登执意进攻而不屈服,包围进攻下邳城一天比一天猛烈。吕布被杀之后,陈登因为有功而被授任伏波将军,很得江、淮一带的民心,于是有了兼并江南、消灭江南之敌的志向。孙策派遣军队在匡琦城攻打陈登。敌人刚刚来到,战船布满水面。下属都认为如今敌人十倍于郡兵,恐怕不能抵挡,应该率领军队避开敌人,给敌人一座空城。习惯于水上生活的敌人生活在陆地上,不能长期坚持,一定会不久就撤退离开。陈登厉声说:“我受国家任命,来镇守这个地方。我不能抵挡、消灭凶恶的敌人,怎么能够逃避敌人呢!我希望献出生命以报答国家,仰仗大义来平息战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于是关闭城门把守,显示怯弱不敢与他们交战,将士不发出声音,整座城好像无人那样寂静。陈登登上城墙观察形势,发现可以攻击敌人。于是号令将士,晚上整治兵器,拂晓时,打开南门,率领军队直扑敌营,同时派遣步兵和骑兵抄断敌人后路。陈登手拿军鼓,率领军队攻击敌人,敌人于是大败,都弃船逃跑。陈登乘胜追击逃跑的敌人,斩杀敌人以万数。陈登转任为东城太守。广陵郡的官吏、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都离开广陵郡追随陈登到东城去,年老弱小之人都被人背着追随陈登。陈登劝告他们,让他们回去,说:“我在你们郡,多次招来吴寇,幸亏能够成功打败他们。你们为什么要担心没有好的太守呢?”材料二:陈登,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三十九岁去世。后来,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物。许汜说:“陈元龙是豪爽奔放之人,骄狂无礼的习气仍然没有去除。”刘备对刘表说:“许君的评论是对还是不对?”刘表说:“想说不对,(但)许君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不应该会说假话;想说对,(可是)陈元龙的名气为天下所推崇。”刘备问许汜:“您说他骄狂无礼,难道有事实吗?”许汜说:“以前我遭遇战乱路过下邳,去拜见元龙。元龙没有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的意思,好久不与我说话,他自己上大床睡觉,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刘备说:“您有国士的名声,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希望您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您却买田地、置房产,说的话没有可以采用的,这是元龙所不愿意的。(他)有什么理由应当和您说话?如果是我,还想睡到百尺高的高楼上,而让您睡在地上,哪里只是上下床之间的区别呢?”刘备接着说:“像元龙这样文武双全、胆略志向超群的人,应当在古人中寻求,(当下)仓促之间难以找到能和他相提并论的。”15.【答案】A【解析】“细致描写”错误,《其二》没有细致描写,用的是白描手法,简练朴素。16.【答案】第一问:讽喻之意: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抨击。(2分)第二问:①通过对比。诗歌以农妇既要抱儿又要送饭极写其忙,以富贵人家的女子正荡秋千极写其闲。一忙一闲,一苦一乐,构成鲜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