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一)_第1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一)_第2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一)_第3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一)_第4页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省联考模式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评估卷(一)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代诗学是主张阴阳协调的。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清浊之分或阴阳之分,不仅概括了人的气质的两大类别,而且表示了对每种气质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对两类气质之间关系的理解。用这个根本的原则来考察人的气质,不同的人所禀受的气虽有阴阳之分,但这只是说总的倾向。事实上,每个人的气质中,都有阴阳两种成分,不会是绝对的、完全的阴,或绝对的、完全的阳。人的身体和精神,都需要阴阳协调。文学艺术也需要阴阳协调,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例如陶渊明,他既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平和恬适的诗句,又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那样“金刚怒目”式的诗句。例如李清照,她既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类婉约凄清的诗句,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样慷慨雄豪的诗句。更深一层说,在陶渊明的平和中,就含有不向世俗低头的奇崛;在李清照的凄清中,就含有对爱情的坚贞执著。总而言之,阴阳二气既是相生相克,又在变化中调和。这一观念,是中国气质论的精华,也是中国古代诗学文气论的精华。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刚柔,也是中国哲学的常用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里,阴阳,指的是世界万物的两种基本的相互对立和对应的属性。凡向上的、向外的、动的、明的、热的、强的为阳,向下的、向内的、静的、暗的、冷的、弱的为阴。阴阳的彼此作用,作成和推动万物的孳生、发育和发展。刚柔,指的是事物的两种性质或者状态。刚柔同阴阳往往有对称的关系,在有的论者那里,刚柔可以和阴阳等同。《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都包含阴和阳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融合。《易·系辞上》一再讲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从南朝梁刘勰以后,阳刚阴柔多用于描述作家作品的风格。唐人所作《晋书·文苑传》说:“赏好生于情,刚柔本于性。情之所适,发于咏歌,而感召无象,风律殊制。”作者性情的刚柔,决定了作品风格的刚柔。阴阳这对范畴由对立的两面组成,每一事物其阴与阳的量度有多少之别,其发展变化有阴与阳各自增减、升降、消长之别,阴与阳的组合方式也千差万别;在每一事物中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或阳胜阴,或阴胜阳,因而才各有个性,生出亿万的品类。但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该一有一无。文学作品也是这样,雄健、豪放、壮伟的属阳刚,秀雅、婉约、冲淡的居阴柔,这都是就其总体倾向而言。细细体味、分析,则好的作品两种兼具,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都不成其为好文章。从纯审美的角度说,两者不应有高下之分;区分高下,是加入了社会价值判断的结果。清代姚鼐和许多前人一样,不是平均地、平等地对待阳刚和阴柔两大风格类型,他在《海愚诗抄序》中说:“其在天地之用也,尚阳而下阴,伸刚而绌柔,故人得之亦然。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摘编自王先需《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材料二: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往往因创作家性格的偏向,作品也因而或刚或柔。历来艺术家对于阳刚、阴柔两种美分得很严。在诗方面有李、杜与王、韦之别,在词方面有苏、辛与温、李之别……统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中国诗人的理想境界大半是清风皓月疏林幽谷之类。环境越静越好,生活越闲越好。他们很少肯跳出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而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他们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过激烈的颜色,过激烈的声音和过激烈的情感都是使他们畏避的。《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豪放”“悲慨”四品算是阳刚美,其余二十品都偏于阴柔。西方评论家所说的“宇宙的情感”,在中国文学中除着《逍遥游》《齐物论》《论语:子在川上》、陈子昂《幽州台怀古》(《登幽州台歌》)、李白《日出东方限》诸作以外,很少能看到其他具有“宇宙的情感”的文字。“雄浑”“劲健”“庄严”诸词大多都只能得其片面的意义。(摘编自朱光潜《两种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哲学对“阴阳”“刚柔”作了阐释,并对二者的属性作了划分。B.作者认为,南朝梁刘勰是第一个提出来用阳刚阴柔描述作家作品风格的。C.虽然也有刚柔混和的“美”,但这种“美”并不是朱光潜所论说的重点。D.中国诗人很少愿意“凭视八荒”,这使《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作家的性情偏向阴柔,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其创作风格偏向阴柔,但这种风格只是总体上的倾向,并非绝对。B.在文学作品中,因“阴”与“阳”的比重不一样,或阳胜阴,或阴胜阳,所以作品就会各有个性,呈现出不同的风格。C.历来的艺术家认为“两种美”有着十分严格的划分,这与王先需“好的作品两种兼具”的观点相比,有着较大不同。D.《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这可佐证中国诗人是以“乐天安命”为极大“智慧”的。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豪放大气,《绝句》“春风花草香”清丽温馨。B.柳公权的书法骨力劲健,褚遂良的书法轻盈飘逸。C.石涛的《竹石图》苍劲恣肆,唐寅的《临水芙蓉图》娇艳俊秀。D.中国古典音乐名曲《十面埋伏》铿锵激越,《梅花三弄》柔和舒缓。4.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阴”“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B.C.D.5.请结合以上材料的相关论述,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两篇作品中任选一篇,分析其中体现的“阳刚”。

(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怀石投江曹尧德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蹟创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百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灵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婴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小婴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婴床前。其时小婴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涌出,滚落。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遨,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小婆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歌一歇,屈原摇了摇手。正在这时,曾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h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攀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夫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它陨落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白马反常的表现,突出白马很通人性,同时衬托了屈原内心的痛苦,使他的形象更丰满、更真实。B.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热泪滚落,编织自己去远方主祭的谎言,这些细节生动体现了屈原的不舍与不忍。C.文中用“接”“抖”“戴”等动词描绘屈原的装扮过程,写他有尊严地赴死意在表明对现实束手无策。D.作者用极尽浪漫的笔法写“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昭示了屈原投江伟大的象征意义。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问候,无不体现出屈原深受民众关心爱戴。B.老渔父的话表明当时楚国面临的艰难困境,也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C.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D.屈原最后的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8.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析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的心理,并阐释作者在文章最后以一颗明星“流向西北”收束全文的寓意。(5分)9.《史记·屈原列传》(节选)中,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与渔父展开了一段对话,而本文“渔翁”“老渔父”以及屈原的表现却与《史记》大不相同,你认为哪种处理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夜绩《汉·食货志》云:“冬,民既入,妇人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服虔【注】注谓:“每日又得半夜,为四十五日也。”然则农之宵尔索绹,儒之短檠夜诵,岂可少哉?胡澹庵书遗从子维宁曰:“古之君子,学欲其日益,善欲其日加,德欲其日起,身欲其日省,体欲其日强,行欲其日见,心欲其日休,道欲其日章,以为未也。又曰:日知其所亡,日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躬怠焉。其爱日如是足矣,犹以为未也。夜者,日之余也,吾必继晷焉;灯必亲,薪必然,膏必焚,烛必秉,蜡必濡,萤必照……呜呼!如此,极矣。然而君子人曰:终夜不寝,必如孔子;鸡鸣而起,必如大舜;坐以待旦,必如周公。然则何时而已耶?范宁曰:‘君子之为学也,没身而已矣。’”(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材料二: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儿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迪曰:“此不难耳。汝先当求一败墙,张绢素讫,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之既久,隔素见败墙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显者为近,晦者为远。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境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用之自此画格进。(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笔》)【注】服虔:东汉著名学者。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迪见A其画山水B谓C用之曰D汝画E信F工G但少H天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遗,指寄、送,和贾谊《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读音、词义均不同。B.善,指美好的品德、行为,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含义不同。C.坐以待旦,指坐着直到天亮,与成语“枕戈待旦”都是形容勤恳之状。D.朝夕,此处指从早到晚,和《六国论》中“日削月割”中“日、月”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天农闲时分,妇女们夜晚纺麻织布,做手工活,相当于每天多出了半天做事,那么农夫夜晚制绳索、读书人挑灯夜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B.胡澹庵在信中指出,古代的君子每天都对自己的学习、品德、身体等诸多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并教导侄子要以孔子、大舜、周公等为榜样。C.度支员外郎宋迪在平山远水的绘画方面很有专长,其代表作品是被称为“八景”的《平沙雁落》等,他曾经指点陈用之,使其提升了绘画格调。D.为了让陈用之在绘画时能够做到“活笔”,宋迪送给他一块画布,让他挂在墙上去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变化,从而用心领会来创造艺术形象。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日知其所亡,日见其所不见,一日不使其躬怠焉。(2)用之深伏其言,曰:“常患其不及古人者,正在于此。”14.两则材料虽然内容不同,但都能给青少年在求学方面以诸多启迪。请分条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读老杜诗集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镌镵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耒江滨②。[注释]①镌镵(juān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行至耒阳,因病卒于舟中,草葬耒江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一生辗转,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其诗和古代圣贤一样因发愤而作。C.“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的诗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D.古代诗人生活大多困窘,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16.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关于变法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职权的批评和质疑,王安石认为变法乃是秉承皇帝的命令,“

”,名分正当,过程合法,算不得“侵官”。(2)据说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顿生故国悲思。南宋诗人萧德藻认为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也有“黍离之悲”。《扬州慢》中的“

”直接表现了这一典故。(3)“鬓”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借此表达艰难、哀怨、愁思、欣喜、期待或抱负等情感,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到了三门峡,才知道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三门峡,同时还是黄帝的铸鼎地、老子《道德经》的著经地、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的圆寂地。到了三门峡,才知道这里盛产灵宝大枣、仰韶酒、渑池仰韶杏、牛心柿饼……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三门峡湿地公园的天鹅。那景观,对词语匮乏的我来讲,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了!见过天鹅,一般是在公园里,七八只,黑白兼有,优雅地游弋在水塘或湖泊里。那天抵达湿地公园时,天有些阴沉,轻薄的雾气弥漫,远远地,我只望到密密麻麻蠕动着的白色斑点,近了些,才看清是一只只天鹅!那些天鹅,有的成群结队在湿地上散步,有的结伴在河水中觅食,还有的独自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呢?在城市边缘,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将依稀可见的高楼大厦隔在一侧,而水的这边,在树木和芦苇的点缀下,体态优雅、神色自若的成千上万只天鹅在悠闲地过冬。让我意外的是,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天空中的小雪一片一片落下,由疏而密,由小及大,漫天雪色中,天鹅们拍打着翅膀欢歌,而眼神不济的我,已分不清是天鹅在雪色中舞蹈,还是雪花在鹅群中飘散了。18.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年轻人施展才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B.青少年只有刻苦学习,将来才能成就大业。C.天快亮了,她才回家。D.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歌。19.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片的鸟儿很多,有麻雀、乌鸦、鹧鸪……夜莺却有六只。B.我们齐声朗诵起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C.罗伯特说:“这些钱……都是……都是……我要存着买战斗机用的。”D.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那些天鹅成群结队地在湿地上散步,觅食,舒展翅膀,擦着水面或芦苇缓慢地飞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寒冷的冬日,吃上一块热乎乎的烤红薯,暖身暖心又营养。“烤红薯为什么比蒸红薯更好吃”的微博话题也频频登上热搜。烤红薯比蒸红薯更香甜的奥秘在哪里?

。研究表明,烘烤红薯使可溶性糖含量从9.12%提高到36.65%。其中,麦芽糖就增加了200倍,这可能正是

。(1)对于蒸煮红薯,红薯烤着吃更香,是因为烤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呋喃和萜类化合物。(2)要产生呋喃,则离不开美拉德反应。(3)烤肉、烘焙的面包和糕点等美食好吃的原因,也跟美拉德反应有关。烤红薯好吃的原因,

。焦糖化是一种热引发的化学反应,主要涉及糖类物质在加热时的分解和重组。这一过程通常在相对高的温度(160℃至210℃)下进行,最终生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使烤红薯流出深红色糖汁,也更美味。21.文中第二段的三句话中两句有语病,请指出句子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复盘”本是围棋的一个术语,说的是下完一盘棋后,棋手在棋盘上把下棋的过程复现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不好,以及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走法。复盘不是简单的回顾、重复,而是为了改进、提升。树人中学学生会拟举办“成为复盘高手”的讨论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讨论。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部分答案:1.C

2.D

3.A

4.D

5.《念奴娇·赤壁怀古》:①苏轼豪迈洒脱,其词风格豪放。②词作中“大江”“乱石”“惊涛”等意象营造出雄奇壮阔的意境,词人咏赞江山胜迹,颂扬历史英雄人物,这些都属于“骏马秋风冀北”一类的阳刚美。③“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文字,雄浑苍凉,有一定的“宇宙的情感”。《登幽州台歌》:①陈子昂刚直果敢,其诗慷慨悲凉。②诗中“天地”“悠悠”,意境广阔渺远,“独怆然而涕下”抒发情感直接而强烈,属于“过激烈的情感”一类。③古今俯仰,天地广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之悠悠”,极具“宇宙的情感”。(结合以上两篇作品中的任何一篇加以分析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对二者的属性作了划分”错误,曲解文意,文中并未对“刚柔”属性作划分,只是材料一第二段认为“刚柔同阴阳往往有对称的关系”。B.“第一个”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三段只说“从南朝梁刘勰以后,阳刚阴柔多用于描述作家作品的风格”但这不能说明“南朝梁刘勰是第一个提出来用阳刚阴柔描述作家作品风格的”。D.“这使《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错误,强加因果。“他们很少肯……凭视八荒,遥听诸星奏乐者”是一种艺术表现,“《二十四诗品》中多数偏于阴柔”的原因是“他们以……因此,他们的诗也大半是微风般的荡漾,轻燕般的呢喃”。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D.“……,这可佐证……”错误,关系混乱。“《二十四诗品》中只有‘雄浑’‘劲健’等四品算是阳刚美”,可佐证“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或佐证“过激烈的颜色……都是使他们畏避的”。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材料二第二段观点是:阳刚、阴柔两种美分得很严。A.证明的是“在优秀的文学艺术家身上,阴阳刚柔总是不同程度地结合着”,但不能支撑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B.前者属于阳刚美,后者属于阴柔美。符合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C.前者属于阳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