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届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下学期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值150分。)注意事项:①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②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③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素来有“书画同源”一说。唐代书法家虞世南在《笔髓论》里说:“仓颉象山川江海之状,龙蛇鸟兽之迹,而立六书。”这是从书法与绘画的起源上说的。而在艺术的境界和追求上来说,“书画同源”又表现为相似的艺术趣味。近代大书画家黄宾虹曾说过:“书画同源,欲明画法,先究书法,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书法和绘画之所以在艺术趣味上也“同源”,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文字的孽乳,是从象形出发,逐渐生发出指事、会意、转注、假借等抽象的表意形式,从反映事物之形象的图画,逐渐演变为抽象的表现符号;另一方面,中国绘画从秦汉时代开始,就奠定了一种轻写实而重抒情、写意的艺术倾向,绘画从客观如实地展现自然、人物的形象,转向表达画家本身的情感、观念和想象。这样,中国的文字和绘画,就呈现出一种合流的趋势。于是,它们的形式载体-书法和中国画,就具有了一致性的艺术追求:“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南朝齐梁时代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气韵”,也就是“神韵”,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便成了这一时代绘画的最高艺术水准。而后,山水画、花鸟画等兴起以后,“气韵”便从人物扩展到一切绘画的表现对象。绘画的气韵表现,所依赖的是笔墨、线条和色彩;而书法则更是笔墨和线条的艺术,绘画中的色彩,在书法中则表现为用墨的浓淡和干湿。关于书法的气韵,汉代书法家蔡邕曾说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书者,散也”,是说书法是审美心胸、艺术情思的表现。在古人心中,文字本身是有生命、情韵的,书法家的使命,就是把文字本身的生命律动和情韵展现出来。关于绘画的气韵,苏轼在一首评论文与可画竹的诗中写道:“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文与可笔下的竹子融入了主观的情致、神思和想象,因而变化万端,活泼泼地展现出了“自然”本身的生动景象与境界。只有气韵生动的书画作品,才能够称之为“美”的,才能展现出中国文人的情怀和创造力。(摘编自刘悦笛、赵强《无边风月:中国古典生活美学》)材料二:谈到绘画,首先应打破传统的书画同源,或书出于画的似是而非之说。从我国龙山期、仰韶期的彩陶,以建殷代的青铜器,其花纹可以说是今日能够看到的中国最古的绘画。但两者皆系图案的、抽象的性质,反不如原始象形文字之追求物象。一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一部分铜器上的狩猎、动物的花纹,带有活泼的写实意味。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察,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由最早的彩陶花纹来看,这完全是属于装饰意味的系统;它的演变,是随被装饰物的目的,及关于此种目的的时代文化气氛而推动,所以它本身没有象形不象形的问题。由甲骨文的文字来看,这完全是属于帮助并代替记忆的实用系统,所以一开始便不能不追求人们所要记忆的事物之形。等到约定俗成之后,便慢慢从事物之形中解放出来,以追求实用时的便利。书画的密切关联,乃发生在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的时代,这开始于东汉之末,而确立于魏晋时代。其引发此一自觉的,恐怕和草书的出现有关系。因为草书虽依然是适应简便的要求,但因体势的流走变化,易于发挥书写者的个性,便于不知不觉之中,成为把文字由实用带到含有游戏性质的艺术领域的桥梁。书法从实用中转移过来而艺术化了,它的性格便和绘画相同。加以两者使用笔墨纸帛的同样工具,而到了唐中期以后,水墨画成立,书与画之间,更大大地接近了一步,于是书画的关系,便密切了起来,遂使一千多年来,大家把两者本是艺术性格上的关联,误解为历史发生上的关联。即使在艺术性的关联上,后来许多人,以为要把画画好,必先把字写好的看法,依然是把相得益彰的附益的关系,说成了因果上的必然的关系。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茉条”出现以前,都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事实上,固然许多人善书同时也善画,但吴道子本来是“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学书不成,因工画”。而沈颢《山水法》在落款项下谓:“元以前,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这即足以证明绘画的成就,原与书法并无关系。宋以后,有一部分人,把书法在绘画中的意味强调得太过,这便会无形中忽视了绘画自身更基本的因素,是值得重新加以考虑的。(摘编自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中国文字从象形演变为抽象的表意符号,绘画也由写实转向写意,二者的艺术追求呈现出合流的趋势。B.材料一认为,“气韵生动”本是中国画的艺术追求,因为书画工具的一致和笔法的相似,便也成为书法的艺术趣味。C.材料一认为,艺术家要将自我的情思和想象融入书画作品中,方能充分表现文字、人物、山水和花鸟等对象的神韵。D.材料二认为,原始象形文字追求物象,可以帮助并代替记忆,体现了实用功能,这与原始绘画的审美功能完全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代大书画家黄宾虹曾说“欲明画法,先究书法”,这种看法具有历史局限性,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价值不大。B.如有证据表明原始文字的象形兼具审美功能,或原始绘画兼具实用功能,便可作为“书画同源”说法的支撑。C.吴道子晚年绘画线条“如莼菜条”与沈颢《山水法》里的说法,都可用来佐证绘画的成就原与书法并无关系。D.材料二先分析古文字的发展,又从草书的角度阐述书法的艺术化,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反思。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元代书画家朱德润说:“故仓颉作书之义,与画体同而文异。”B.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徐渭说:“迨草书盛行,乃始有写意画。”C.学者闻一多认为书与画只是近亲,因为相近,便喜欢互相拉拢。D.作家王鼎钧认为“书画同源”指的是书画都要师造化、法自然。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5.宋、元时期文人将书法的笔墨技法引入绘画,逐渐形成中国画重视笔墨的艺术特征,画家张仃认为“笔墨就是中国画的局限,就是中国画的个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跳马路内小孩小名叫阿毛。副队长到嘉定拉队伍时,他正在路边讨饭,不知怎地跟定了副队长,就一起到了镇上,听口音是上海本地人。大队长说,这么小的孩子,就带在队伍上吧,只是不要给他耍刀玩枪,出去贴贴标语也好。小孩是读过点书的,国民革命、新四军、抗日救亡,全都会写,只是缺乏管教,两个队长调教了好些天,现在可以带出去了。这支队伍上,大队长是体育教员,三十一岁,副队长是个读书郎,只有十八岁。小孩有一天问福元,阿叔,我是不是跟错了人,我想跟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王,天天与日本人干仗,怎么跟了两个先生?不但不发枪给我,还要读书写字,要练游泳和跳马。福元大笑。昨天夜里,两个队长商量关于孙庆荣公开投敌的事。说孙庆荣得了日本人的钱粮军火,必来寻衅,决定连夜召集人马,撤出上海。大队长却崴了脚,只得回家休养。副队长孤身往西走了。天亮时,福元带着小孩去看大队长。大队长说,你带小孩去芦苇荡避避风头吧。临别,大队长摸摸小孩的头,问说,跳马练得如何?小孩说,报告司令,矮一点的木箱能跳过去。大队长说,你记得我说的话,练好体育,等你长大,去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日本人跳马水平很高,不要输给他们。小孩说,司令,都打仗了,还参加什么运动会。大队长说,体育和读书写字一样,让你学会做人,亡国奴才是没有资格上赛场的。这是八月的天气,没有一丝风。福元背着步枪,带着小孩往西走。阿叔,你手上这杆枪是我搞来的。当天副司令带了我去警察局借枪。警察一问副司令才十八岁,胆气冲天,不肯借。后来司令来了,警察问他会不会打枪。司令借了一杆,哗哗地拉了枪栓,走到街上,又往对面巷子里走了五十步,一枪就把警察局的招牌给打下来了。警察服了,就说,二位的气度,能带十万兵,备长枪十支,短枪两支,子弹五箱,送至府上。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司令。福元看了看小孩,忍不住打趣说,王桥村的那个小姑娘,叫啥名字。小孩说,叫芳蕙,不大识字,跑得比我还快,司令说她可以做田径运动员,司令天天想开运动会。福元说,大队长就是这样的,他是体育教员。福元决定进树林。树林背靠一座小山包,林间一片空地,是平日练兵的场所,枪靶和人形草垛早已收走,如今仅剩一个大木箱,是大队长亲手量出的尺寸规格,并辟了一条跑道,让队员们练习跳马。福元在里面搭了个窝棚,日近中午,想着可以眯一觉。小孩不必交代就自觉地放哨站岗。福元的鼾声大了起来,小孩渐感无聊,他上了跑道,踢掉鞋子,挺腰抬腿,按大队长教的做了几个预备动作,随后跑向木箱。这一次居然跳了过去,且稳稳地落在地上。小孩十分高兴,这时听到树林里有布谷鸟叫。小孩喝道,是谁。只见芳蕙从一棵树后面绕了出来。福元也醒了,吓得不轻,摸到枪,从窝棚另一头爬起来看。芳蕙说来时遇到一队兵,二十多个人,往镇上去了。福元说我得去通知大队长,实在不行就把他背出来,总之不能让他落在敌人手里。我们的人都在王桥村的祠堂,你们去找副队长,告诉他赶紧带教兵来。说罢往镇上飞步奔去。此地距王桥村尚有十里路。太阳高照,没有一丝风。周围尽是稻田,路越来越窄。就在这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小孩顿时紧张起来,不好,日本人的飞机来啦。芳蕙大骇,往树林里跑,小孩一把拽住她,说,躲到桥底下。果然两架飞机从南边过来,飞得很低。小孩说,遇到飞机,你要记得,不可往树林里躲。芳蕙觉得小孩在发抖,拍了拍他,等到飞机远了,听到小孩的牙齿发出咯咯哒哒的声音。太阳已经西落。小孩加快了步伐,看见了远处王桥村的祠堂。小孩跑进祠堂,见到队伍里的王大贵,问副队长在哪里。王大贵说,副队长刚走。小孩说,找到副司令,我有要紧的情报,天黑了你要是寻不到副司令,老子就把手榴弹丢到你家里去。王大贵一道烟地跑了。小孩觉得很累,坐在地上,背靠墙壁。芳蕙说,你好讲讲为啥飞机来了不能躲到树林里吗?去年,日本人是从海上登陆的,离我家不远,打了七天七夜,炮声越来越近,我爷娘带着我和我阿妹逃难。日本兵从后面追了上来,大家拼了命地逃,我被人群冲到了一个水沟里。日本人的飞机来了,很多人往树林里躲,我爷娘带着阿妹也躲了进去。树林里全是人。飞机扔了一串炸弹,轰的一下,整个树林全飞上了天。很多冒烟的人尖叫着爬出树林,还有人在火里面跳,跳着跳着,就倒了下去。我懂了。芳蕙说。高中试卷君小孩讲完这些,睡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被讲话声惊醒。那声音一听就知道是福元。福元说,我要背他出来,他不肯,给了我一份名单,全是我们的人,然后让我快走,我来不及出镇,只得躲进茶馆,孙庆荣的兵进了大队长家,绑了他,在后院开了枪。大队长是条汉子啊,福元边哭边说。小孩爬起来,向祠堂外跑去,被芳蕙的腿绊了一下,直刺刺扑倒在地,摔岔了气,喊不出声音来。芳蕙连忙爬过来看他,往他背上拍了好久,小孩放声大哭。司令都不知道我能跳过木箱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孩年纪小,还不能要刀玩枪,所以大队长才让他读书写字、游泳跳马。B.福元在林中就不够警觉,又未能及时数出大队长,说明他斗争经验不足。C芳惠的报信是情节发展的关及时救情报、福元赶去教人都与之有关。D.王大贵接到小孩的情报,却未能小孩达情长,这导致了大队长被捕餐牲。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队长是体育教员,副队长是读书郎,小说强调了他们普通群众的身份,小中见大,展现了全民抗战的时代特征。B.小说借小孩之口讲述福元步枪的来历,更能突显两个队长身上的传奇色彩,也体现了小孩对他们的仰慕之情。C.小孩讲述随父母逃难的经历,既呼应了前文他在飞机轰炸中的表现,也为他一心想要抗日杀敌提供了合理解释。D.小说有多处景物描写,穿插在故事进程中,交待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舒缓了叙事节奏。8.小说反复写到“跳马”,有什么好处?请简析。(4分)9.小孩与大队长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欲遂平西域,上疏请兵曰:“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唯焉者、龟兹独未服从。今宜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八年,帝拜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发于阅诸国兵共二万五千人击莎车,龟兹王发兵合五万人救之。超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阗。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三年冬,龟兹诸国皆降。和帝六年,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等八国兵合七万余人讨焉者,斩首五千余级,更立焉者王。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十四年七月,帝征超还。九月,卒。安帝永初元年,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六月,罢西域都护。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永宁元年,北匈奴率车师后王共杀敦煌长史索班等。曹宗因请兵五千人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绝西域。太后闻班勇有父风,召问之。勇曰:“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宣威布德,以系诸国内向之心而疑匈奴觊觎之情,而无费财耗国之虑也。”于是从勇议,然亦未能出屯。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张珰上书曰:“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帝复以班勇为西域长史。三年春,班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自缚诣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是前部始复开通。顺帝永建二年,西域诸国皆服于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B.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C.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D.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莎车遂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护,汉代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负责管理边政事务,控制西域各国。B.质,有礼物、人质等意,文中“纳质”指的是西域藩属国向汉朝进献礼物。C.屯田,此处为军屯,指朝廷让驻屯的军队就地垦荒耕种以获取军饷的举措。D.绶,指印绶。古时候通常一官一绶,“三绶”是汉朝重赏功臣的一种方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班超认为西域大多数国家都有归附之心,平定西域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上疏向朝廷请兵,并提出了以夷制夷的策略。B.在莎车、焉耆等国相继投降之后,西域五十余国皆已全部归附,就连四万里外语言不通的国家也都纷纷前来朝贡。C.班勇用恩义开导龟兹王,使他自缚请降,并借机征调他的军队击退匈奴。自此,汉朝与车师前王国再次建立起联系。D.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班勇并没有承袭其父班超以夷制夷的策略,而是施恩布信,收服人心,使西域各国主动归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可须夜鼓声而发。(2)其后匈奴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14.在处理西域问题上,朝廷为什么同意重新设置护西域副校尉一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谢柳太博惠鹤 范仲淹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①。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独爱九皋嘹唳好②,声声天地为之清。[注]①辽海,指辽东,《搜神后记》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②九皋,深远的水泽淤地,《诗经·鹤鸣》中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之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人柳太博赠仙鹤并附新诗一首,诗人为表达谢意,作本诗以回赠。B.以“仙标”称颂鹤超凡脱俗的风姿,表现了诗人对这份礼物的珍视。C.“万里”“千年”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深化了柳太博对鹤的思念之情。D.鹤鸣声声嘹亮,天地为之一清,诗人以此寄寓了对高远志向的追求。16.诗歌的第三联用典,反用其意,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能够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己,是因为“ ,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 , ”两句描写屋上茅草被秋风卷走后,散落林间池上的情景。(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 )。从_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通过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 出宝石般的光芒,,让人称奇。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题材 叹为观止 散发 摄人心魄B.体裁 击节称赏 进发 摄人心魄C.题材 击节称赏 进发 动人心弦D.体裁 叹为观止 散发 动人心弦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是《千里江山图》B.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是《千里江山图》C.《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D.《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最长的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以大熊猫为原型、身穿冰晶外壳的吉祥物冰墩墩在全球圈粉,可谓“一墩难求”。①?这或许可以用“婴儿图式”来解释。科学家曾这样描述惹人喜爱的形象特征:圆眼睛、胖脸颊、高眉骨、小下巴,以及大头小身。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毫无疑问,冰墩墩的外表十分符合“婴儿图式”,而且它脑袋和身子的比例更加夸张,对人类而言,这样的形象也许是种“超常刺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相较于真正的鹅蛋,鹅喜欢把更大、更圆的排球滚回巢穴。对鹅来说, ②。研究表明,超常刺激会激活我们大脑奖赏回路中的伏隔核-它与“快乐源泉”多巴胺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多看看“萌物”,③。你是不是觉得冰墩墩越看越可爱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使婴儿获得关注和照顾。B.通过这些特征,成年人的大脑能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C.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给予关注和照顾。D.通过这些特征能帮助成年人的大脑识别出弱小的婴儿,并关注、照顾他们。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追思时刻”是奥运会闭幕式的规定环节,以缅怀逝者,追念生命。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折柳寄情”方式:在《送别》的乐曲声中,演员手拿发光的“柳条”,缓缓走向中间,无数道绿光像纪念碑一样升起,我们把对逝者的深沉怀念变成了一起向未来的希望。这一环节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获得众多点赞的评论有以下几条:“眼泪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欢笑也可以是最美的告别。”“体育竞技是残酷的,但类似这样的细节却让人有温暖感。”“像'折柳'等传统的文化形式,也可以焕发新的活力。”以上评论,哪一条最能体现你的心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厦门市2022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评分参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B(书画工具的一致和笔法的相似不是书法追求气韵生动的原因。)2.(3分)B(A项,“欲明画法,先究书法”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依然有当代价值;项,如果有证据表明原始绘画和文字都兼具实用与审美功能,就可作为“书画同源”说法的支撑:C项,吴道子晚年“如蔬菜条”的绘画线条已和书法线条有些相似,不能体证绘画的成就与书法并无关;D项,材料二主要反思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3.(3分)C(A项体同指书画的本质相同,可佐证“书画同源;B项,徐渭认为草书后有写意画,这体现了书画的艺术追求具有一致性的观点;C项,闻一多认为书画只是近亲,虽关系密切,但相对独立,各成体系:D项,王鼎钧在认可“书画同源的基础上,阐述如何实现书画的共同艺术追求)4.(4分)①本段开宗明义,否定“书画同源”的说法随后先运用考古证据从源头分析,指出原始绘画反不如原始文字象形,批驳了“书出于画的关键论据;图再通过对早期书画演变逻辑的阐述,正面指明书画本分属不同的系统。5.(6分)①书法的笔墨技法对中国绘画影响很大,但书画的功能和笔法本不相同,过分重视笔墨会限制中国画的发展:②然而笔墨技法的运用又是中国画表现气韵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中国画的独特个性品图③因此张行的看法比较全面、中肯。6.(3分)C(A项,大队长让小孩读书写字、游泳跳,不是因为他年纪小不能要刀玩枪:B项,“未能及时救出大队长,说明他斗争经验不足”于文无揭:D项,大队长被捕牺牲与未能找到副队长无必然关联。)7.(3分)D(“也舒缓了叙事节奏”有误。)8.(4分)①跳马是小孩与大队长之间的情感纽带,联结情节和人物;②跳马是刻画人物的重壘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③跳马隐含了战争必胜的信念和爱国精神的传承,深化了小说的主旨。9.(6分)示例一:大队长是主人公。①大队长着墨不多,却是故事的核心,情节始终国绕着大队长展开;②写小孩是为了侧面表现大队长,小孩成长的背后是大队长的关爱和期许;③大队长形象体现了朴素的爱国精神,抗战必胜的信念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是小说的主旨所在。示例二:小孩是主人公孩。①小孩笔墨最多,故事围绕小孩展开;②小孩的成长贯穿始终,人物形象更为饱满:③小孩身上寄托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体育强国的未来,是小说的主旨所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20分)10.(3分)A11.(3分)B(文中的“质”指人质,古时两国结盟或向他国表示臣服,往往会派遣王室子弟去该国做人质。)12.(3分)D(班勇在对待西域的问题上,基本承袭其父班超的策略,从其征调龟兹兵击走匈奴可知)13.(8分)(1)现在我们兵少难以抵揽不如各自散去,才是良计,你们要等到夜晚鼓声响起可出发,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敌”“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那之后匈奴多次联合车师国共同进犯劫掠,河西地区遭受严重损害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寇钞”“被”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①派驻副校尉,耗费财力少:②能宣扬朝廷威德,震慑匈奴,坚定西域各国归附之③利于保持对西域的控制,护卫河西安全。(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东汉章帝建初五年,班超想要平定西域,就上疏奏请朝廷出兵,说:“现在西域各国,从极西之地算起,无不仰慕我朝的德政教化,只有焉耆、龟兹两国没有服从。现在我们应与各国联军,无须花费多少时日,龟兹王就能被我们擒获。用夷狄攻打夷狄,这是良策!”建初八年,汉章帝任命班超为将兵长史。章和元年,班超征调于阗诸国士兵共计二万五千人攻打莎车国,龟兹王派遣士兵计五万人救援莎车。班超与众人商议说“现在我们兵少,难以抵挡。不如各自散去,才是良计。你们要等到晚上鼓声响起才可出发。”班超暗中放松对所擒俘虏的戒备(以让他们逃走带回消息)。龟兹王听后大喜亲自带领一万骑兵在西边拦截班超温宿玉则率八千骑兵到东面截击于阗军。班超听说龟兹温宿两国的军队已出发,就秘密召集各部整顿士兵备战,奔袭莎车军营。胡人大受惊扰,四处奔逃,班超率军追击斩杀五千多人,莎车国就投降了。三年冬,龟兹等国也都相继投降。和帝六年,西域都护班超征发龟兹等八国的军队共计七万多人讨伐焉口耆,斩首五千多级,改立新的焉耆王。从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都送纳子弟作为人质归附汉朝,四万里外以至海滨的那些语言不通需经重重翻译的远方国家也都向汉朝进贡十四年七月,皇帝征召班超回国。九月班超去世。安帝永初元年二朝中公卿认为西域与汉朝和隔遥远,屡有背叛,而且还要派驻军队,朝廷在西域方面投入的花费无穷无尽。六月,就废除了西域都护。西域各国和汉朝断绝了关系,北匈奴又重新凭借武力役使各国,使其归属自己,胁迫他们和自己一起侵犯汉朝边境。永宁元年,北匈奴率领车师后王的军队一起杀害了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曹宗于是向朝廷请求出兵五千人去攻打匈奴既为索班报仇雪耻,也趁机重新夺回西域。朝中公卿大多认为应该和西域断绝关系。太后听说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采,就召见并询问他的意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