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1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学生版)_第1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1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学生版)_第2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1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学生版)_第3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1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学生版)_第4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易错点快攻-易错点1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

【典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岔路口

陈毓

坐在山下岔路口读书的人,并不反感一个问路人。我看见他就坐在这样的一个岔路口,膝盖上摊本书,

正读得投入。来路上,我遇见过扑蝶的捕蜂的钓鱼的摘花的,但遇见一个安坐读书的,还是稀罕。他手脸

黑而粗糙,为了脚舒服,鞋跟也不挂上,一只脚索性踩在鞋面上。

想让他把眼睛从书里移出来,我就向他问路:请问从你坐着的台阶走,能不能上到山顶?

我的问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深潭,泛起涟漪需要等待。他转过脸,看清我这个问路人,却又回转脸,望

向那条向上延展的石阶,答:能走一段,再往前,就无路了。

那是一个不紧不慢、使用本地方言但我完全能听懂的腔调。

那我要上山,咋走合适呢?

就顺你脚下的路走,要上山,只管往前走。

可我就是从这条路折返的,我已走了一大截,我想走到更静僻的路上。

他想了好一阵子说,那你就沿台阶走,到一个打算盖房子的屋场再回转来,小路只到那里。

有没有狗?

有狗,是人家养着看场子的。

这让我犹豫,我不想因为本是要寻清静却惹得狗吠连天。索性站着不走了。

我确信不必问“你是本地人吧”这样的话。我说,你坐在这里看书,家里不用你帮忙啊。我的语气甚

至不是询问而是更接近感叹。我想到山门口那几家并没几个人吃饭的农家乐,替他找答案,是不是这段日

子因为疫情的缘故,进山吃饭游玩避暑的人少,家里不需要你帮忙?

他慢慢露出笑容,像是说,你都知道了我就不说了。但我其实很想让他说话。我说,你是不是开年就

没出去打工,一直待在家里。他这次回答得利索:我从没离开过这里。

这让我吃惊,我说你多少岁了你没离开过这里?

他说快六十岁了。

一点也不像,我由衷说,你看上去顶多五十岁。

他说祖上就在这里,上小学也在这里,后来结了婚,就一直在这里了。

我再看一眼他的书,他停下来和我说话的时候手指一直卡在那正读的一页书中,是预备随时再回到那

页书里去,见我并没快速离开的意思,索性把那一页书折个角,合上,放在石阶上,把手解放出来。

待要看清书名,显然书原先的封皮已经无存,又用了一张不相干的硬纸稍上了。

你从没离开家,那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我尽量显得漫不经心,掩饰我对他的探究之意。

他咧嘴笑,却没说话,像是思考一个快六十岁,从没离开一座山,一条沟的人到底都在这里做了些什

么可以拿来说。

溪流的声音很响地浮起来,风吹在不同树叶上发出不同的声响组成和鸣,叫我出神。他放在石阶上的

书一会儿哗啦啦向左翻页,一会儿又扑啦啦向右翻页。

我说,你很爱看书啊。

爱看老书。

你的书看上去倒是很旧。

他说有些书是他父亲以前留下来的,还有的,是住在城里的妹妹送给他的。

他好像忽然有了可以言说的,决心要和我这个站在他面前不走的人说一说。这时我发现他其实是个很

爱说话的人。于是,我听到一个回到语言的河流边的人的讲述。

你手中拿的,是猾猴桃的花,你知道不?

我努力避开“不知道”三个字,我说我真的是吃过瘠猴桃没见过猾猴桃开花,为加强吃过,我说我吃

过红色果肉、黄色果肉和绿色果肉的瘠猴桃。

但他说,这座山里,瘠猴桃有十三种味道。

有那么多?

有的。他肯定。在山里遇见箍猴桃,见熟了的,尝一尝。总共有十三种味道,新的,再没遇见过。

黑熊上树比人厉害,他笑。像是笑熊,更像是笑人。

人见了黑熊,是否只恨跑得慢。这话是我说的,他只是笑。

村里有人被黑熊挖了脸,眼睛珠子差点坏了。也有一个被豹子咬坏了胳膊。我父亲打过一只黑熊。铁

珠子枪,枪里能装五颗铁珠子。熊肉好吃,野猪肉粗。熊是个宝疙瘩,黑熊油神得很。有一回上山,一只

脚踏上个断树茬,树茬钉进脚心,自己弄出来一半,脚伤半年没好,后来抹了黑熊油,第二年,脚心里剩

下的树茬子自己退出来了。

黑熊、麝香、豹子多年没见,野猪多。以前村里都种玉米土豆,野猪爱下来吃。现在地叫人糟蹋得差

不多了,都不种地,野猪也下来得少。动物更怕人,人还是厉害。大路上难见,就是见了,你不惹它,它

也不惹你。

你讲的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吗?话说出来,我立即就后悔了。

他倒不以为意,反问我,书上的事情,都是写书人的经历不?

尽管他回答我为啥爱读书的时候说,读书除了会叫日子好过点外,读书还可以和别人有话说。但我宁

愿相信那些故事是他的亲历亲闻而不是书上别人写的被他讲给了我。

这时我的电话突然响起,是在山下饭后打牌的朋友喊我返程了。

我看见他捡起地上的书,站起来,向我招了招手,立即就走远了。

于是,他向山里,我向山口。

我闻见空气中互为融合却又保持独立的香气,分辨出属于瘠猴桃花朵的那份香气。

在与读书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对读书人有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分析。

【易错点警示】

人物心理分析不具体

人物的心理是复杂、多变而深刻的,往往因为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考生对人物心理进行揣摩

与领会时,往往回答不准确、不具体、不全面。此题要求回答“在与读书人交往的过程中,“我”对读书人

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如果梳理文章时,“与读书人交往的过程”的环节找不全或不能结合文意分析心理,

就会造成分析漏点或分析心理偏差。

【易错点快攻】

整体把握具体分析

1.有整体意识。要抓住在人物瞬息万变的情绪中占据主导地位、最能体现其基本性格特征的一面,然

后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2.分析具体情境。

①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看看人物的这一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

系,从而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

②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一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行为是在什么

心理情态下做的。

③要充分考虑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易错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方英文

十八年前,在我故乡的那个小县城,在那个如猪圈一样肮脏的小小的汽车站里,确切地说,在汽车站

出口处的那个平淡无奇的斜坡上,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页历史被永远掀去了。

当年的那个小车站在一个凹地里,出门时要爬一个三十多米长的斜坡。其实那坡并不怎么陡,五十岁

以下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加把劲也就冲上去了。但是,对于那种老式解放车,要爬上这个斜坡,非得一脚油

门踩到底不可。我就是乘坐那种三十八个座位的老式汽车离开车站的。我的座位在中间,临窗。

当车启动时,我故作镇静地伸出手与我的未婚妻握别。我的未婚妻不习惯于这种城市人的礼仪。在乡

村,只有穿中山装的人才握手。在我的未婚妻看来,握手,尤其男女间握手,是非常别扭的,是某种把深

沉化为浅薄的令人无法容忍的计谋。但是,面对我伸出的手,她还是抬起她的手——却不是和我握,而是

擦她的眼泪。她擦拭的时候,眼睛并没有泪。当手挪开时,我看见两颗泪珠翻出她的眼眶。

“到大学了就来信。”

“一定。”

汽车上坡时,我一直引颈窗外,与她挥别。别的送行的人跟着汽车爬坡,而我的未婚妻则静静伫立那

儿,双手抚弄着垂在她胸前的又黑又粗的辫子。可是突然,她笑了,一脸的失而复得的神情,并且距我越

来越近。我还未弄清原因,汽车已退回原位,与她头对头了。司机打开发动机盖子,一边咒骂一边检修。

未婚妻异常动情,急不可耐地补充了几句很要紧的话。汽车又动了。送行的人多数散去,从检票口离开车

站。

“要勤洗澡,城里可比不得农村。”

“困”

心O

她的倩影又开始缩小。我在心里把她和我掉换个位置,心里就异常难过起来。谁知,汽车又退下坡来。

在汽车下退的过程中,我看见我的未婚妻双手不安地塞进裤兜。汽车停住,并未熄火,她掏出一把爆米花

递到我手里,虽然我的行李包塞满了她的爆米花。我刚接过爆米花,汽车就动了。

“你咋想的你就咋办。”

“我的想法一百年不变。”

见汽车上爬,一些人趁机往厕所跑,边跑边解裤带,好像早就憋不住了,其实是怕汽车再倒回来与被

送的人两相难堪。只有我的未婚妻还如一株小白杨般贞节地站在原地不动。

这次颇顺当。汽车的前两轮已爬上平地,可那两个沉重的后轮却恶作剧一般再次把车身拽下坡。我与

未婚妻相视一笑,很尴尬地一笑,无话可说了。分别,尤其是相爱的男女分别,向来是人间最忧伤、最悲

凉的场面,原因在于这一瞬间,我们心爱的人儿从眼前消失了,我们不知道今生今世还有没有重逢的可能。

送别之所以酸楚揪人,更在于它是一次性完成的,所以才割心挖肺般难受。可是,我与未婚妻这种复写纸

式的分别却是何等的糟糕啊!如此地败坏胃口大概是史无前例的,犹如交响乐团演奏感人肺腑的《梁山伯

与祝英台》,而站在那儿指挥的却是赵本上……

所以,当汽车再次启动时,为了断然中止这一不幸的场面,我几乎是吼叫着对未婚妻说:“你赶快回

吧!”

她还是不动,像一枚绣花针似的钉在原地。我,我的未婚妻,以及全车的旅客,都在心里默默祈祷:

但愿这次一鼓作气,冲出车站。然而,汽车却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这该死的斜坡!这无耻的汽车,它公

然残酷地第四次退了下来!它下滑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未婚妻早已别过脸去……

“都下来,推!”

司机一声令下,旅客们全下了车。只有我一人没下车,司机喳我,我再把他瞪回去。我只看着他们推

车。而我的未婚妻的身子,曲成一个月牙形,也用双手奋力推着,看上去像是拿脑袋往前顶,要顶走一个

瘟神似的。

奇怪的是,这辆破车跟断了履带的坦克一般,怎么也推不动。这时,从门口开进来一辆送油桶的大拖

拉机。驾驶员停下拖拉机,跳下来帮大家推汽车。果然,加了这小伙子的力量,一下子把汽车推了上来。

当旅客们乱哄哄地挤上车时,当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启动加速时,我的未婚妻不知去向了。我搜寻了

我目光所及的一切地方,还是没见人影儿。我伸出手却无对象可招,只好朝天空胡抡两下。

到了大学我即刻写信给我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的未婚妻。可是写了三个月的信,才有了回音。

她说:

“送你走的那天,我的心情本来极不好,加之汽车反复几次还上不去,我就彻底绝望了。这汽车简直

成了一个累赘!我想,要是咱俩结婚,我不也成了你的累赘吗?”

半年后,我的未婚妻出嫁了。丈夫不是我,而是一个开拖拉机的,就是那天帮我们推汽车的小伙子。

(本文有改动)

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未婚妻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受戒(节选)

汪曾祺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他是十三岁来的。

明海在家叫小明子。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

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现成饭。哪个庙

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当和尚也不容

易。一要面加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步。

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嘴——",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

舅舅按照约定的日期回了家。明子跟他爸、他娘磕了一个头,就随舅舅走了。到了一个河边,有一只

船在等着他们。船上有一个五十来岁的瘦长瘦长的大伯,船头蹲着一个跟明子差不多大的女孩子,在剥一

个莲蓬吃。明子听见有人跟他说话,是那个女孩子。

“是你要到拿菜庵当和尚吗?”明子点点头。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你叫什么?”“明海。”

“在家的时候?”“叫明子。”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尊养庵。——给你!”

小英子把吃剩的半个莲蓬扔给明海,小明子就剥开莲蓬壳,一颗一颗吃起来。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

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孽荒庵。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岛

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桃,三棵结白的,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院墙

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这家人口不多。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

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姐妹俩长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静,话很少,像父

亲。小英子比她娘还会说,一大咕咕呱呱地不停。大姐说:“你一天到晚咕咕呱呱------”“像个喜鹊!”

大英子已经有了人家。她这二年,整天赶她的嫁妆。大裁大剪,她都会。挑花绣花,不如娘。她到城

里看过新娘子,说人家现在绣的都是活花活草。这可把娘难住了。最后是喜鹊忽然一拍屁股:“我给你保

举一个人。”

这人是谁?是明子。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

得。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朵石榴花!”“画一朵桅子花!”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

画。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当一个干儿子吧!”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

说:“快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因为照顾姐姐赶嫁妆,田里的零碎活儿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帮手,是明子。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

车高田水,蓦头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场子。这几荐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过来的。这地方兴换工。排

好了日期,几家顾一家,轮流转。不收工钱,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顿,两头见肉,顿顿有酒。干活时,

敲着锣鼓,唱着歌,热闹得很。其余的时候,各顾各,不显得紧张。

够三遍草的时候,秧已很高了,低下头看不见人。一听见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浓绿里唱:桅子哎开

花哎六瓣头哎……姐家哎门前哎一道桥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两步就赶到,赶到就低头够

起草来,低田上水,只要一挂十四扎的水车,两个人车半天就够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车灯上,不紧不

慢地踩着车轴上的拐子,轻轻地唱着明海向三师父学来的各处山歌。

打场的时候。明子能替赵大伯一会儿。让他回家吃饭。--赵家自己没有场,每年都在享养庵外面的场

上打谷子。他一场靴子,喊起了打场号子,“格当嘴——"

这打场号子有音无字,可是九转十三弯,比什么山歌号子都好听。赵大娘在家,听见明子的号子,就

侧起耳朵:“这孩子这条嗓子!”

连大英子也停下针线,“真好听!”

小英子非常骄傲地说:“一十三省第一!”

晚上,他们一起看场。——季菜庵收来的租稻也晒在场上。他们并肩坐在一个石碾子上,听青蛙打鼓,

听寒蛇唱歌。——这个地方以为蟋站是蚯蚓叫。而且叫蚯蚓“寒蛇”,看萤火虫飞来飞去,看天上的流星。

“呀!我忘了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小英子说。

这里的人相信,在流星掉下来的时候在裤带上打一个结,心里想什么好事,就能如愿。

掰季养,这是小英子最爱干的生活。季养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溜溜的泥里踩着,——哎,

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孽养。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

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尊奔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垣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

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

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一九八零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赵大娘、大英子、小英子对明海号子的不同反应,体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伏击

海明威

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

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困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

人来了。

两个身穿魅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转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

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

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

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

岗亭。

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

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颗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他

接着掏出烟荷包和一张卷烟纸,卷了一支烟。他用打火机打了几下,没打上,结果把它放进衣袋,走到火

盆边,弯下腰,从火盆里取出一块炭,在一只手中挥挥,一边往上面吹气,接着点燃了卷烟,把炭扔回火。

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

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

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

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

尾巴抖动着。

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

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

孤独。

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

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

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绝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

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

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

就地提起手提机枪。

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

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台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

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公路上这时没有雾,罗伯特•乔丹清楚而鲜明地看到哨兵站在公路上仰望着天

空。阳光透过树丛照亮了他的身子。

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

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

扳机。

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

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

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

砰的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

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

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

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

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

着背包奔上桥面。

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

结果他啊。”

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这位普通老人脸颊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

“我也杀了一个。”他对安塞尔莫说。“我也杀了一个。”朝匍匐在桥这头公路上的哨兵甩了一下头。

“是啊,老弟,是啊,”安塞尔莫说。“我们非杀他们不可,所以就杀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小说以青年乔丹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

从听到炸弹声到击毙哨兵,罗伯特•乔丹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衿曼(节选)

李嘉茵

与林衿曼相识那年,我十五岁,脑后绑根低顺马尾,身形微胖,总低头走。十五岁正经学舞,已太晚。

父亲托人介绍,带我摸寻到林衿曼家中,鞠躬,敬茶,说说讲讲,算是拜了师。老小区的房子,林衿曼家

住顶楼,三室两厅,水泥汀地面,没铺瓷砖,唯练功房一间铺实木地板,一面明镜通天彻地,填满整面墙。

时值孟秋,天气凉爽,正是津城一年之中最宜人的时节。林衿曼着灰色棉衫,黑色七分芭蕾裤,招呼

我在沙发坐下。林衿曼长身条,骨架细细,头颅小,削肩,窄腰,走路像踏着棉花。细看下去,她额上生

着纹路,眼角勾出螺纹扇面,时间消磨容貌,却不至残损。三十岁,四十岁,还是五十岁,教人看不出。

我收回目光,林衿曼在乐声里向我示范动作,眼神落点总是渺远,像飞在空中的鸟。

第一堂课,她教我芭蕾站姿,阿拉贝斯手位,勾绷脚背,开胯。她先让我平躺在地,手指覆在我身上,

蛇一般游走,一寸一寸比量,从足踝到额头。比例还行,她说。我下巴顶着腕骨,抻开两条腿,摆出半个

矩形。她覆身下来,缓缓按压我的尾椎,又暗中使力,直将我按到地上。我没忍住,叫出声来,泪水汪在

眼里。滑凉的棕色木地板,紧贴着我的肚皮和左颊。在我鼻尖前方,有块曲形木纹,如一双眼,静静打量。

忍忍,她说。

一堂课结束,我双腿打颤,伴着腰胯的酸痛,挪下七楼。隔周再去,痛感尤甚。我又喊痛,林衿曼神

色亦是淡淡,盯着我,不说话,直至我安静下来,自行抹干眼泪。我问她怎样能止痛,在她尚且年少时,

怎样将肌骨里的痛像烟尾那样捻灭。她说,痛到后面就习惯了的。过了阵子,她说,那时只觉得,眼前只

有这一条路可走,没有旁路。要走便要走到底,也只有痛到底。书上看来一句话,痛是在世的确认。她拍

拍我的脑袋,我懵懂点头。

我爸是电工,在城里做了三十多年,电笔用得比筷子顺溜,买鞋不挑款式,只挑鞋底材质。他所有鞋

子都是橡胶鞋底。做到这个岁数,薪水尚可,但辛苦。他常说,年少时多吃点苦,后面的日头会过得松快

些。

起初,我向父亲提出要学舞,父亲点头支持,立刻从衣柜底掏出存折。我刚刚摸上练功房镜前的把杆,

尚且对伴随着舞蹈修习而来的身体伤痛一无所知时,特长生加分便被父亲视为一种潜在的人生转折,抓捏

在手中了。旁的想法,他没说。他独自一人默默喝酒时,我能感受到。他担心我从小没有母亲教养,继续

同他住下去,举止会愈发粗野,日后若是嫁不掉,下半辈子依旧将他牢牢捆束,像缠困沉船的一只锚。

刚开始练舞,我便跌入了漫无边际的疼痛。我自小怕痛,从没坐过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或旋转飞椅,怕

从空中跌下来摔痛自己。我曾哭着对父亲说,不想再学下去。父亲看出我的痛苦,在一个雨夜,借着醉酒,

对我讲起他职业生涯中唯一的触电经历。开始时,手臂一阵酥麻,皮肉里像是瞬间钻进千万只虫蚁,一点

一点啃噬全身,抽搐着倒下,全身不受控制。幸好工友及时发现,将他救下。有件事他不曾对人说起,那

次触电的感觉很奇妙,他感受到了以往不曾知觉的东西,竟对日常涉电的工作变得惧怕又惊喜。那次之后,

工友劝他别莽撞,少涉险,自己背后坐镇,多教徒弟。他却还跟从前一样,一点没变,拎着工具箱满城转。

唯一的不同是,他似是对已成日常的工作焕发出某种来源不明的热情。他眼睛通红,目光灼灼,像坐在一

堆火前。

每周下课后,我打定主意,下周不再踏入小区。请假电话却迟迟打不出,从周一拖到周五。最终,我

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来了,奔向林衿曼和舞蹈,以及隐含在她身后的疼痛。我尚未习惯这种痛感,但还是每

周乖乖走向林衿曼家。一种神秘的意氛在镜中等待我,使我想到巫女淬药或铁匠锻剑。后来,我练习不当,

经历了一次撕伤。腿根发紫发胀,林衿曼拿来棕色玻璃药瓶,棉签蘸着,涂上去。一阵清凉感散逸开来,

我忍不住哭泣。她将我拉起,要我将腿向上踢。我踢不动,蹲下身。她扶着我的后背,让我靠在她身上站

起,而后让我捏住把杆,将我的腿抬高。很重的力道,悬持几分钟。我几乎撕成两截。她神色不动,面目

泛金属冷调,声音很沉,说,不能歇,不然腿上的功全废了。

她的手指松去后,我抵达了一种超然和宁静。自己仿佛是一只从火堆里拨弄出的栗子,沾着几点燃烧

的火星粒子,外壳焦黑,内里硬实。那次之后,我不再在练功时喊痛。伸展到极致的橡皮筋猛然崩开后,

便对抻拉一事再无感触。肢体与痛觉达成了某种契约,明面上相安无事。

那时深秋已过,能在香樟树的枯枝间眺望冬日的颈项。

(节选自《湖南文学》)

学舞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演出开始了(节选)

鲍尔吉•原野

傍晚,天边还飘着灰蓝与金红的晚霞,乌兰牧骑的演出再一次开始,地点还在村部前那个被削平的土

包上。铁木耳把幻灯片用毛头纸包好放在黄色的木头箱子里,等演出结束后放幻灯片。演出的第一个节目

是乌拦牧骑的两位叔叔说蒙古相声。这个相声讽刺那些不喜欢劳动的人,他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逃避

劳动。第二个节目是女声独唱,唱一只小羊羔离开了母羊,不知朝哪里走。第三个、第四个……

铁木耳盼着天黑,他往天上看,天空还有好多红霞。铁木耳生气,红霞为什么不走,赖在天上干什么?

他盼着天空一下子黑下来,比如他喊“一、二”一眨眼天就黑下来。像关闭电灯一样,这样就可以放幻灯

了。但天黑得很慢,天空像宁布第一回吹的旋律那么悠然,好像掌管天黑的夜神喝醉了或者去别的地方玩

耍不回来,忘记天黑这件事了。铁木耳真是急得很。这么亮,是没办法放幻灯的。只有等天完全黑下来,

人才能看清幻灯机射在银幕上的图画。

天已经黑了,星星也出来了。琪琪格玛走到台前说:“亲爱的牧民朋友们,现在开始放幻灯。”

两个乌兰牧骑的人上台把一块白布用别针别在红绸布上。宁布在台下把幻灯机摆放在桌子上。铁木耳

紧张得心快跳出了喉咙,他看到宁布把他画的玻瑞幻灯片一片一片放在桌子上,拿起一片插进机器里,然

后用强光手电从后面照。

,,哗——”,白布上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画面:一条红线上面画一个红半圆,半圆四周有众多红短线。

宁布说:“这是太阳,它从东方出来了,照亮了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

铁木耳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他没想到自己画的画可以放那么大。

宁布把第二个幻灯片插进去,用强光手电照射。人们看不出银幕上是什么东西,好像是几个桌子,腿

朝上放在一起。

宁布解说:“这是桌子,腿朝上放在了一起。”

铁木耳大声说:“不是桌子,这是马群,你把幻灯片放倒了。”

宁布说:“对不起,对不起。”他把幻灯片抽出来,颠倒插进去。这回马群腿朝下了,三匹马往前跑。

铁木耳跟宁布说:“我跟你说过的,这是那达慕大会的赛马。”

宁布解说:“看哪,这是那达慕大会的赛马比赛,比赛多么激烈!这三匹马跑得最快,跑到了前面,就

要得奖了。”

牧民们没有反应,他们觉得这三匹马画得有点像木头马。每匹马四条腿,三匹马十二条腿,互相交错

在一起,好像是一座长出了很多腿的桥梁,上面飘着三个马的头,这些头远看又有点像狼的头。

宁布开始放第三个片子。他仔细看,看不太清楚。

宁布说:“这是一座山,一座敖包高高地耸立在草原上。”

铁木耳说:“你说得不对,这是两个摔跤手在摔跤。”

牧民们哄堂大笑,铁木耳的眼泪真的流下来了,他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宁布说:“这个看上去有点像敖包似的图画,实I乐是两个摔跤手摔跤。他们手臂搭在一起,僵持的时

间很长,像敖包一样巍然耸立。”

第四个片子放上去之后什么图案也没有,只有一个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纹。显然宁布拿这个幻灯片

的时候,手出汗,不小心把自己的指纹按在上边,把图案给弄花了。

过了好多年之后,铁木耳才知道画幻灯的墨水里要掺上胶。不光要有胶,画好了之后还要在上面刷一

层清漆。这样人手触摸也不会模糊图案,遇到水也不会融化。

牧民在台下看到这个带指纹的画面,说:“这是什么?”

宁布说:“这是下雪的时候,熊走路留下的脚印。”

铁木耳说:“你瞎说。”他放声大哭,冲到村部屋里,趴在桌子上哭起来。

他趴在桌子上哭着哭着睡着了,他不知道演出什么时间结束,只记得爸爸拍他的肩膀,领他到里屋去

睡觉了。他跟谁都没说话,海兰花、金桃和巴根怜悯地看着他,都没说话。

宁布叔叔走过来说:“铁木耳,对不起,我把你的幻灯片给毁掉了,而且有一张放倒了。这些错误是

我造成的,你的图画画得很好,请你原谅我的错误。牧民们很喜欢你画的幻灯片,他们喜欢那张带太阳的

幻灯片,也喜欢三匹马奔跑和两个摔跤手一起摔跤的画片,你很了不起!铁木耳。”

铁木耳感觉自己的心底冻了一层冰,这些好听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进去,甚至连头都没有点一下。他觉

得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变数,有些突如其来的事情你想躲都躲不掉。

铁木耳画幻灯片给牧民们观看,是他长这么大所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没想到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很可

笑。铁木耳明白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美好的愿望和实际的效果是两码事。做什么事,先要做好失

败的准备,但失败从来都不白白失败。后来铁木耳画得很好,变成他们旗里的画家。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铁木耳在放幻灯片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

【全情境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微笑的蝉

海雨佛

①一阵秋风吹过,我眼见着那只蝉从老树上跌落下来。它仰面朝天,一动不动。

②这时夕阳正在挣扎,但很快就化为西天一抹残红,这抹残红美得柔和而又庄严。

③我以为那只蝉一定是死了,没想到走到它跟前时它动了起来,莫非它刚才只是迷醉于夕阳那悲壮而

又坦然的谢幕?它试图翻过身来,一次,一次,一次。又一阵秋风吹过,借着风力它终于翻了起来,尽管

翻起时折了翅膀。真是落也秋风,起也秋风。仿佛一切都是宿命。

④它扇动了一下翅膀,确信自己再也飞不起了,便拖着断翼向前爬着。一片与其同时被秋风吹落的梧

桐叶挡住了去路,这次它没有希冀秋风的帮助,想努力能过去。但它已没有足够的力气,只好艰难的退了

下来。也许它认得这片叶子,甚至年轻时它们是朋友。它在这片叶下躲避阳光、雨和天敌,还曾用歌声来

赞美它的清丽。如今叶子和它都已衰老落地,却成为它的障碍,再也越不过去。难道一切都是宿命?

⑤它休息了一会儿,改变了方向,边爬边张望着。我想它一定是在寻找什么。

⑥它在寻找什么?是居高声自远的过去,还是雨花显灵姿的青春?秋季里本已困顿的我又增添了几分

困惑。不管怎样,它的寻找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想在它的目光中寻找到它想寻找的东西,因为那可能正是

我想寻找的东西。

⑦终于,我和它的目光相遇,立即被它目光中那复杂到极致的单纯和接近于绝望的坚毅所震撼!那一

刻我明白,它是在寻找死亡,并且不仅是死亡本身还包括死亡的方式。或许它是从夕阳那悲壮而又坦然的

谢幕中得到启示:一种合适的死亡方式代表着对生命的尊重!

⑧我知道它要死在树上。它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在它苦求而不能得时邂逅了两道知心的目光。它也知

道我读懂了它的目光,并且会帮助它完成这个愿望,于是再不犹豫的向我爬来。我不忍再让它消耗过多的

精力,伸手把它捏起来放在另一只手上,刚一松手它又奋力向前爬起来,像是要完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表

演。它越过了我的感情线又冲向了我的智慧线,突破了我的智慧线又奔向我的生命线。生动的在我手上演

示了一个仁者——智者—悟者的升华过程。然后它停下来,冲我微笑了。

⑨我居然遇到了一只会微笑的蝉!我分明看到它在冲我微笑,并且不仅冲我还冲着那黄昏和世间。我

也对着它微笑,并且不仅对它微笑还对着这暮色和炊烟。

⑩这实在是奇妙的机缘,让我感受到了难言的禅悦。古人将“蟀”与“禅”造得音同形近,莫非其意

在此?

⑪我跳起脚尖,尽力把它放在树的高处。它又向上爬了几下,再也爬不动了,就用爪子紧紧抓住树干,

静静默默的死去。它不怕秋风再将它吹落,那只能吹落它的躯壳,它的灵魂依然在树上。因为临死前,它

完成了最彻底的一次蜕变。

⑫痴立树下的我也开始了静静默默的思索。

⑬蝉,在西方人的眼中是“害虫”,这是一种偏颇的人本位意识使然。在中国人的眼中,蝉可爱的多。

众所周知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而在中国文人眼中蝉亦有五德:寄藏、候时,顺数、应节、合

机。汉代时人们常用玉雕的蝉放在亡者口中,称之曰:含。其理在于中国人视死若生,喻亡者具十全之德。

⑭其实玉德也就是君子德,自不必多说。蝉德也可解为乾龙德。我们用《易经》中的乾卦来表述蝉的

一生再合适不过了:最早时它在地下做隐者,遁世无闷,如潜龙;经雨露滋泗,不断成长和积累力量,如

见龙;寻找可以依存的根本,不断的向上,警惕的躲过险境,如渊龙;居合适之位,不畏苦痛的蜕变,长

出美丽透明的翅膀,如飞龙;自鸣得意,大唱“知了”,心怀不足,居高而傲,如亢龙。亢龙必有悔,方

知自己飞不过数丈,命不过一秋,翅膀透明也并非天使,食风餐露亦难成神仙。于是大多在迷失与悔恨中

死去。正所谓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者也。

⑮所以说不是所有的蝉都会微笑,不是所有的蝉都能悔而有悟,成为蝉中的禅者。用坦然死亡来赢取

生命的尊严,用抛弃躯壳来获得灵魂的自由。遇到它,我无疑是幸运的!也许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

的那只蟀,却常常会忽略。没有忽略它,我更是幸运的!

⑯恕我贪得了,若我足够幸运,我会成为那只蝉——会微笑的蝉。虽然在我面对死亡时会不会像它一

样有所追求又静默坦然,我还不能确定。虽然死亡究竟是生命的终结还是延续,抑或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

态,我还没想明白,但我依然会感激那只蝉。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夕阳残红柔和又庄严,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为下文写折翼之蝉奔赴死亡奠定了情感基调。

B.文章第12段“痴立树下的我也开始了静静默默的思索”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蝉转入抒发感悟和思

考。

C.文章第14段用乾龙德来解释蝉德,运用排比、拟人、夸张、借喻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写了蝉一生的蜕

变过程。

D.本文写作思路清晰,先引出写作对象“微笑的蝉”,再由“蝉”引发议论,最后抒情言志,极具哲理色

彩。

2.面对蝉,作者有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题为''微笑的蝉",开头几段却用了大量文字描写蝉的挣扎前行,这样写有何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湖

蒋冬梅

渔把头站在冰面上,一千年前也这样站,一百年前也这样站。他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

湖。

有人看见夏季湖面曾搅起的巨浪,传说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和鱼叉对峙过。

人人都在期盼着大鱼,可今年冬捕的重头戏,师傅决意不来了。

刚入冬,师傅就带着另一队人马,跑内蒙了。他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渔把头说:“查干,就交给你

啦!”这让把头想起,大鸟把小鸟喂养大,就离开了那片树林。

寒冷把天地和大湖冻在了一起,策马狂奔的队伍像刀剑割开北风,车马从切口里闯了进去,马的影子

跑在冰里。马匹背对着光亮,把头也背对着光亮,哈气升腾起来,像窜出的火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人

马齐备、大战在即。马嘶,狗吠,号角声里,把头像一员大将,统领着一切。

把头趴在冰面上,寻找冰层里珍珠一样的气泡。他看不见鱼,但鱼的呼吸会暴露自己。“鱼知水性,

人知鱼性!你喘气儿鱼也喘气儿!”渔把头想起了很多年前,师傅趴在冰面上,寻找大鱼吐出的气泡。寒

冷冻不僵男人的血性,师傅的脸冻得皴裂流血了,他让把头朝他脸上喷一口烧酒,再使劲朝大湖喊一嗓子,

就又朝冰面趴下了。

今年的冰层从未有过的奇异,鱼呼吸的气泡都被冰层深深地锁住了,透过冰面看到的尽是形状怪异的

花纹。这些异象让人们对大鱼的出现,更加想入非非。

供桌,敖包,鼓声,铃音,口口相传的经文在叩问,一千年前这样叩问,一百年前也这样叩问。

风吹得非常烈,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

师傅带着把头上冰很多年了,每当冬捕遇到情况时,有师傅在,把头的心就落了底。“公家把这个事

儿交给咱,咱就得担得起!”年年冬捕,师傅都说这句话。

冬捕前的那些天,师傅天天带着把头到冰面上探冰。查干渔场多少口子人呢,一半的日子要指靠着冬

捕。一场冬捕在哪儿凿开冰洞,就像打井找水眼一样重要。他记得冬捕前的很多天,嗜酒的师傅从来滴酒

不沾,直等到选定冰眼,凿出湖水的那一刻,师傅才拿出酒壶,狠狠地灌起来,他抓着酒壶的手,都在剧

烈地抖动。

这一刻,把头的手也在抖动着。

冰面上是有山丘和低谷的。把头辨识着那些矮小的山丘,一脉水波拱起一座山丘,山丘下将喷发鱼的

讯息。从前他拿不准水眼的位置时,师傅总是说:“你一定得信自己,一半经验,一半信,才能找到鱼!”

把头终于选定了一处冰层,坚定地砸下鱼铲,在冰花的绽放里,叩问大湖的安静,钻木取火般凿开一眼泉,

黑色的湖水涌出,像新鲜的血。

凿出的冰洞一字排开,四匹马拉着绞盘,拖动大网向湖中布阵。水冻成透明的玉,数尺之下能看见网

在游,把头跟着网,像追着一只鸟。大鸟张开翅膀,自由舒放,仿佛要揽过整个大湖。网入大湖纵横成田,

鱼像秧苗布立其间,每个网眼只有四寸大,拦住大湖也放过大湖。

人、马匹、狗在冰上踢踏,纷乱着破晓的早晨。几十号人在冰封的大湖上耕耘,索取在夏秋肥美起来

的大鱼。太阳照在人头顶的时候,该起网了,鱼儿带着热气,被网裹挟着出水。把头抱着第一条出水的鱼,

在镜头面前笑着。人们欢呼雀跃,将把头抬起,抛向空中。但把头知道,更多的人在翘首等待传说中的大

鱼。

把头拎着一瓶烧锅酒钻进帐篷,像师傅那样,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狠狠地灌了下去。刚才在镜头前

的笑容,渐渐褪去,他没有把握捕到那条大鱼。

外面的锣鼓声,人声,歌舞声,一浪盖过一浪。把头知道,那些热闹不是自己的。他寂寞地坐在师傅

坐过的位置,咧开嘴,用牙齿又咬开一瓶酒的盖子。

他想起有一次,同样没有像人们盼望的那样,捕到更多的大鱼。那时把头还年轻,有些垂头丧气的,

师傅递过来的酒他也没心思喝。

师傅独自喝了几口,突然给他讲起了从前的事:“十六岁那年,听人说黑龙江有大鱼,我们就从白洋

淀往那奔。没想到半道上,火车让洪水拦下了,我们就在查干湖下了车。谁承想,一下车就在这停了一辈

子!人都说一场洪水把我拦下了,其实是大湖把我拦下了。”把头叹了口气:“人人都稀罕大鱼,你捕了

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

“你记着,人,活不过湖!大鱼,一直都在湖里!

那一刻,两人立在查干的湖心,像大鱼游弋在无边的湖水。

(注)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捕鱼(或称鱼),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一种传统

的渔业生产方式(习俗),极富民族特色,已被列入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山西文学》,2020年8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把头是“查干的一只鱼鹰,心里装着整个大湖”,既交代把头的身份及渔猎经验的丰富,也

与结尾处呼应,人心有湖,湖心有人,将二者的关系艺术而巧妙地呈现。

B.小说中反复出现“一千年前这样”“一百作前也这样”的叙写,有意形成一种叙事的历史纵深感,暗示

出查干湖冬季渔猎的古老、神秘与神圣。

C.“把头的心有些乱了,可他不能让人看出他的乱”,表现出把头选定冰眼前的心理活动,既有师傅不在

的慌乱,又有怕自己被小瞧的故作镇定。

D.小说中把头在冬捕出鱼后却寂寞地钻进帐篷,这与人们欢呼雀跃形成极大反差,写出了他对“大鱼”的

追求,以及作为把头的责任与压力。

5.小说结尾处,渔把头想起与师傅的一次对话。请结合全文分析师傅的心理。

6.小说以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方式结构文章。请简要说明这种结构方式在文中的体现及其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

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

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僻啪作响。朱友航

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

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

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