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_第1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_第2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_第3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_第4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周的礼乐思想敷商时期,迷信的氛围特别强烈,事无巨细,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为记录占下而产生。人们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最高约是太阳神,以致夏桀暴虐无道,却以太阳自比,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取代商来统治天下的。

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认识到“天命縻常”,着到了人民纳武装倒戈,才使

西周打败了商王朝……既而提出“皇天无亲,

唯德是辅”,

“敬德”才可以“保民”。这开启了春湫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翟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西周统治者为什么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副人把无泰为海营均受到天命观的影响到了西周

的至上神,贵族使用礼乐的规定身分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八佾”,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六佾”

·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列“四佾”,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二佾”,16人羊

乳猪周天子九鼎高级的士

三鼎低级的士

一煎礼:差异牲肚

猪肉

鲜鱼鲜干肉盛放肉盛放卿、大夫

五燕诸

七鼎猪肉乳猪干肉乳猪《礼记

乐记乐:和同2.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锦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左传

照公六年》“临事制刑,不豫设法”“刑不可知,则成不可测”

《毒张左信正义》昭

年4吾以教世也。”思考:贵族反对子产公布成文法的原因是什么?3.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

《论语一颜渊高》主张德治,反对以残暴的方式来治理国家。阅读材料,概括孔子的为政主张3

v

;5

rr

势:君主的权势、权威

术:驾御群臣、控制权力的策略和手段兰法:

体现君主意志的法令、制度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为政主张/方制无下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儒家着重干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异”,故不能不

以富于差异性,内容繁杂约,因人而异的,个别的行为规范一

—礼——为维特社全秩序的工具,而反对归一的法。法家欲以同一的,单纯的法律,约束全国人民,着重于“同”,故主张法治,反对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而异其施纳礼。两家出发点不同,结论自异。礼治法治只是儒法两家为了

达到其不同约理想社会秩序所用的不同工具。——程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韩非子物叔》则宣物一种集叔主义,他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依据的是宇留有永恒的“

它是秩序的象征,而人间效仿宇宙,当然也

有永恒的“一”,

“潜”就是秩序的化身。——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毒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1.秦汉的律、令原文释文甲□(盗),臧直(值)千钱,乙智(知)其□受分臧不盈一钱,问乙可(何)论?同论。甲口(盗)不盈一钱,行乙室,乙弗觉,问乙论可(何)□(也)?毋论。其见智(知)之而弗捕当费一盾。甲□(盗)钱以买丝,寄乙,乙受,弗智(知)乙论可(何)□(也)?毋论。甲盗窃,赃值一千钱,乙知道甲盗窃,分赃不满一钱问乙应如何论处?与甲同样论处。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应罚一盾。甲盗钱用以买丝,把丝寄存在乙方处,乙收受了,但不了解盗窃的事,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士五(伍)甲□(盗)一羊,羊颈有索,索直(值)一钱,问可(何)论?甲意所□(盗)羊□(也),而索系羊,甲即牵羊去,议不为过羊。士伍甲盗窃一只羊,羊头上有绳,绳值一钱,问应如何论处?甲所要偷的是羊,绳是拴羊的,甲就把羊牵走了,不应以超过盗羊议罪「誉适(敌)以恐众心者,琴(戮)。」「琴(戮)者可(何)如?生琴(戮),琴(戮)之已乃斩之之谓□(也)。」赞扬敌人而动摇军心的人,应戮。什么叫戮?先活着刑辱示众,然后斩首。《睡虎地秦墓竹简

法律答问》·共悍而夹毁留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

32

(c313)共毁夹,耐为隶县,33(G317)子贼杀伤父母,奴婢贼杀伤主,主父母共子,背枭其首

市。

3(G316)盈减直过六百六十钱,踪为城旦毒;六百六十到二百甘钱,完为城旦喜;不盈二百甘到百一十钱,耐为隶臣兵;

不55(Flé4)盈百一十到甘二钱,罚金四两;不盈甘二钱到一钱,别金一两,56(F130)考常有脂形司路以上度¥微

通黑孟重

同至

期明

故元

西

长想

不2

道要

三思考:汉朝的律令与秦朝相比有什么变化?张家山汉简《二年算令》需IN2.汉朝的教化与以经断狱思考:董仲舒如何看待礼治与法治(教化与刑罚)的关系?

《春欲紫露一为人者乏》判菜:

《春欷》上提倡父子

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他

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以经断袱汉朝绚教化与以经斯狱紫例3.魏晋以后律令的儒家化晋制《晋律》时,第一次将礼中的“

服制”

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

刑的原则。“五服”,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五服”。

“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

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

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即血

缘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

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魏晋以后律今绚儒家化根据材料,为什么魏晋以后,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魏晋以后律今绚儒家化4.《唐律疏议》思考:为什么《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疏议》思考:为什么《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积和

现开本及因成得艺長题或用思考:为什么《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在内容约技术性排序上,是先总则后分则,先原则性制度后具体律文,先实体法后程序法;而在内容的精神性排序上,是先皇室后国家,先中央后地方,先政治后经济先重罪后轻罪。这与当时约中国社会和国家体制吻合,反映出法典与社会同构的立法原理。因此,从立法技术上说,这不仅达到而且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张中湫《为什么说<唐律疏议>是一部优秀的法典》思考:为什么《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1.宋以后法律的发展▲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书影《天圣令》残本仅一册,即《官品令》三十卷中的第二十一卷至第三十卷,包括“田令卷第二十一”“赋令卷第二十二”等。《问刑条例》享

得目

月律唐

律召采五行化生简售氧以成意盛人地得名

例降例下今《问刑条例》颁行的原因是?《问别条例》是《大明律》的子法律。由于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不可更改,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容在着法律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为造应社会的需要,矫正《大明律》不可更改的弊端,在

明朝中期以后,条例成为一种被广泛运用约法律形式。

随着名例地位作用的日新重要,名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出线了前后混染矛盾之弊,需要对条例进行整理和修订。于是在弘治13年(1500年)整理修订了279

条条例,颁行天下,“永为常法”,这就是《问刑条例》。——曾代伟主编

《中国法制史》雍正十年例,雍正十年(1733年)列是审理4丁乞三仔菜”形成的条例。丁乞三仔年仅14,与年长其4

岁的丁狗仔一起挑土。丁狗仔欺其年幼,今其挑运重筐,又拾土块掷打。丁乞三仔拾土回掷,造伤丁狗仔须命。丁乞三仔被位律拟判绞监

候。雍正复审时认为:4丁乞三仔情有可原,着从览免死,照例减等发落,仍追埋葬银两给付死者之

家,软此。”——王渐辈《未成年人杀人浆审理中“恤幼”律例的造用》这样该荣就被“燕桌为例,历久遵行”,成为

通行事例。雍正十年例突破了《大清律例》规定的10岁

以下犯杀人应死者的上请的律文,15岁以下,如

果与丁乞三仔菜情罪相符,也可以上请减刑。——王师竿《未成年人杀人浆审理中“恤幼”律例的造用》2.宋以后乡约的发展宋朝乡约的性质是什么?牌事和諭

理势各教和剪孝作安通晓敬藏非生子绑長交离理孫里上母梁琳性111

位跪事白長甲

U患果出

跪人事和鄰四人恶人善滑

落11辞思考:相比宋朝,明朝乡约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乡甲会图(明乡约仪式)良出卷应融卷界构豹

累梁画扫探

按各州县做竖牌十面:凡不养父母时常

忤逆者,牌书

“不孝某人”。尊长元礼,牌书“不义某人”。偷鸡模狗,牌书“做贼某人”,生事毁人,牌书“凶徒某人”……客用大字封于在犯门左,每会跪

约听研,街民不与往来。约长等劝今同约完

成纳粮纳任务,劝戒同约维沪地

定——山西巡耗,刑部倚郭吕坤《乡甲约》牌事和图孝顺父母,尊敬长上

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按

按政府基层组织代表跑人事和第四人总人害思考:相比宋朝,明朝乡约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乡甲会留(明乡约仪式)天地神明纲纪法度1111紫果出圣谕鼠

杓部每月朔望日,格觉洁公所,设香策,稻

时县中文武官俱至,衣莽衣,礼生唱,序拜,

行三跪九叩首礼。兴,退班,齐至拼所,竿民人等,环立新听。礼生唱,恭请开辨,司讲生诣香浆前,跪,

恭捧圣谕登台,木锋老人跪,宣旗毕。礼生唱,请宣辨益渐第一条(康熙“圣谕”及《大清律例》)

,

生鞍至拼毕而退,——清《仁毒县志》思考:相比明朝,清朝乡约出现了哪些变化?敦孝弟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

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重农

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

,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

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

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良善,

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

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

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相比明朝,清朝乡约出现了哪些变化?▲清朝的乡约仪式务所人数不物多赛事行人教不第净客分行第作苇宋元明清教化理学建立统治地位

授徒、讲学、家训

读物等;开创乡约乡约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