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综合实验探究_第1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综合实验探究_第2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综合实验探究_第3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综合实验探究_第4页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综合实验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轮复习综合实验探究专题小练1.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由S和溶液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为。实验室常用的制备方法是向和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制备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含有煤粉的工业硫化钠提纯得到硫化的晶体()。②按图安装制备硫代硫酸钠的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称取提纯后的,,放入250mL锥形瓶中,加入150mL蒸馏水使其溶解。④打开分液漏斗,使70%浓硫酸慢慢滴下。打开螺旋夹,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均匀地通入、的混合溶液中,并用电磁搅拌器搅拌。随着气体的通入,逐渐有大量浅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浅黄色固体逐渐减少,反应进行约1h,控制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pH不小于7。⑤过滤锥形瓶中的混合溶液,蒸发浓缩滤液至有晶体析出,停止蒸发,冷却,析出晶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7.9g产品。回答下列问题:(1)将含有煤粉的工业硫化钠提纯得到的操作如下,正确的顺序是(填字母)。A.趁热过滤

B.加热溶解

C.过滤、洗涤,干燥

D.冷却结晶(2)实验室称量硫化钠晶体和的质量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镊子、药匙、砝码、称量瓶和。(3)向锥形瓶中通入气体时,若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倒吸现象,可以(填操作)防止倒吸。锥形瓶中小磁铁的作用是。(4)与反应析出浅黄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能说明锥形瓶中溶液与气体发生放热反应的依据是;控制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pH不小于7的原因是。(5)硫代硫酸钠晶体()的产率为。2.CuCl2是常见的化学试剂,某小组利用废铜屑“湿法”制备CuCl2·2H2O并开展相关探究。已知:氯化铜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的结晶水合物温度15℃以下15~25.7℃26~42℃42℃以上结晶水合物CuCl2·4H2OCuCl2·3H2OCuCl2·2H2OCuCl2·H2O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2)上述方法制备CuCl2的离子方程式为。(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反应完全后要进行的操作是:除去其他可能的金属离子后,过滤,向滤液中持续通入气体,加热蒸发浓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持续通入气体的目的是。(4)实验中,H2O2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可能因素为:原因1:;原因2:生成的CuCl2催化了H2O2的分解。(5)该小组对“原因2”进行拓展探究。为验证CuCl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该小组向5支盛有10mL5%H2O2的试管中滴加不同溶液,实验记录如下表(忽略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已知一定条件下,还原产物的浓度越小,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实验ⅠⅡⅢⅣⅤ滴加试剂2滴1mol/LNaCl2滴1mol/LNa2SO42滴1mol/LCuSO42滴1mol/LCuSO4和2滴1mol/LNaCl2滴1mol/LCuSO4和4滴1mol/LNaCl现象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均产生气泡,且气泡速率从Ⅲ到Ⅴ依次加快①实验Ⅳ过程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经检验为CuCl)生成,反应的机理表示为第一步:H2O2+2Cu2++2Cl=O2↑+2CuCl+2H+;第二步:(写离子方程式)。②已知化学反应速率第一步<第二步,则气泡产生速率实验Ⅳ比实验Ⅲ加快的原因:。③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实验Ⅰ的目的是证明仅有NaCl对H2O2分解没有催化作用B.对H2O2分解有显著催化作用C.Cl增强了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且Cl浓度越大催化效果越强④写出一种H2O2的用途。3.肉桂酸主要用于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工业、美容、农药、有机合成等方面。合成原理及有关装置如图所示:制备过程:①在仪器c中放入新蒸馏的苯甲醛、新蒸馏的乙酸酐以及适量的无水乙酸钾。加热回流。②待反应冷却后,加入温水,改为水蒸气蒸馏装置蒸馏。再将烧瓶冷却,加入溶液,以保证所有的肉桂酸和乙酸转化成钠盐而溶解。③抽滤,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在搅拌下用浓盐酸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蓝。冷却,抽滤,用少量试剂A洗涤沉淀,抽干。④产品在空气中晾干,产量约。已知相关物质的信息如表所示:名称分子量熔点沸点溶解度:溶剂水醇醚苯甲醛1.6178~1790.3互溶互溶乙酸酐1.2138~140遇水生成乙酸溶不溶肉桂酸148133~1343000.0424溶回答下列问题:(1)回流反应装置中仪器c的名称是。(2)回流反应装置中空气冷凝管的作用:。(3)用替代乙酸钾,可缩短反应的时间,的作用是,使用前应干燥并研细的目的是。(4)用水蒸气蒸馏装置蒸馏出的主要物质为,试剂A为(填“水”“醇”或“醚”)。(5)肉桂酸的产率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温度控制不当,使反应液剧烈沸腾,会导致肉桂酸的产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是一种不溶于水和乙醇的绿色固体,能用于催化剂、杀菌剂和电镀等行业。实验室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Ⅰ.配制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各500mLⅡ.探究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取10mLCuSO4溶液,按照不同的CuSO4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进行混合,在合适温度的水浴锅中搅拌反应,沉淀生成的速率、颜色和质量如下表所示:实验组①②③④1:0.81:11:1.21:1.4沉淀生成速率最慢较慢快很快产物沉淀量/g0.5010.4280.5490.527沉淀颜色蓝色蓝色绿色绿色Ⅲ.探究反应的温度取30mLCuSO4溶液,选择合适配比的CuSO4和Na2CO3溶液混合均匀,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反应,沉淀生成的速率、颜色和质量如下表所示:实验组⑤⑥⑦⑧温度/℃25657585沉淀生成速率最慢较慢快很快产物沉淀量/g无1.3031.4511.28沉淀颜色蓝色绿色绿色绿色(偏暗)Ⅳ.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取60mL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最合适比例及最适宜温度制取产物,待沉淀完全后减压过滤,洗涤,干燥。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Ⅰ中,配制CuSO4溶液时,不需要使用下列仪器中的(填仪器名称),还需要补充的玻璃仪器是。(填仪器名称)(2)步骤Ⅱ中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的最合适配比为;反应产生“绿色沉淀”碱式碳酸铜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步骤Ⅱ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成分是,试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分析“实验组①”产生蓝色沉淀的原因是。(4)步骤Ⅲ中反应的最适宜温度应为,“实验组⑧”中产物沉淀“绿色偏暗”的原因可能是。(5)步骤Ⅳ中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为。(6)计算产品含铜量。称取0.5g样品于100mL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加入0.8mL6mol/L的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取20.00mL上述配好的溶液与过量KI完全反应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c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mL,则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已知,)。5.Ⅰ.某实验小组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1)甲组同学利用教材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探究不同溶液的导电性。以硫酸为例,观察到的现象是:灯泡发光,且。继续向该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溶液,发现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然后又逐渐变亮。请写出加入溶液至灯泡熄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Ⅱ.乙组同学认为教材实验设计过于简单,无法全面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查阅资料后,该组同学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不同类型电解质溶液在浓度变化时的导电性。已知:溶液导电性强弱可以用电导率表征,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2)实验用到的药品有:硫酸溶液、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镁、硫酸铜。准确配制上述5种电解质溶液,每种电解质配制至的不同浓度的系列溶液待测。配制溶液过程中除了下列仪器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填名称)。配制的硫酸溶液,需量取70%的硫酸溶液()。(3)利用所配制的硫酸盐溶液通过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表(电导率符号,单位):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小组同学获得了以下结论:①同种电解质溶液随浓度增大,电导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阴离子相同且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时,越小,电导率越大。试解释结论①中浓度增大电导率反而减小的原因:。(4)实验测得同浓度硫酸溶液的电导率明显大于其对应盐溶液的电导率。查阅资料发现,可以用格鲁萨斯电导机理解释:酸溶液的导电,本身不是像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一样从溶液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而是沿着氢键从一个水分子传递给另一个水分子,所以电导率很大。如图(a)表示五个水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箭头表示传递方向,“…”表示氢键。请在下图(b)中画出质子传递结束后的水分子示意图并标出氢键。(无需表达出水分子的真实键角)Ⅲ.同一温度下,在两份完全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其电导率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5)点溶液所含溶质主要为。(6)点溶液的电导率大于点的原因是。6.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制备漂白粉和氯酸钙并探究的性质。查阅资料:①。②。回答下列问题:(1)B中试剂是。(2)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D中常采用的加热方式为。(4)探究影响漂白性的因素。实验溶液添加试剂1%品红溶液水浴温度定溶液褪色时间/sI10mL2mL蒸馏水2滴25℃Ⅱ10mL2mL盐酸2滴25℃Ⅲ10mL2mLNaOH溶液2滴25℃Ⅳ10mL2mL蒸馏水2滴50℃①设计实验Ⅰ、Ⅱ的目的是。②实验测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③某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预测:,实验结果:。原理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7.某学习小组欲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Ⅰ.探究苯酚的酸性。小组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1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5%NaOH溶液并振荡无明显现象实验2向盛有苯酚浊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5%NaOH溶液并振荡溶液变澄清实验3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1)实验(填编号)的对比现象能说明苯酚的酸性较弱。(2)为进一步探究苯酚的酸性,学习小组采用电位滴定法进行测定。分别取20mL浓度均为的盐酸、醋酸溶液、苯酚溶液、乙醇溶液于四个50mL的烧杯中,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其电导率,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进行分析,数据结果如图所示:①苯酚溶液的电导率曲线为(填图中字母)。②推测、、的酸性强弱:(用结构简式表示)。Ⅱ.探究苯酚与溴水的反应。设计实验相关量如表所示,分别向蒸馏水和苯酚溶液中逐滴滴入浓溴水,同时进行磁力搅拌,观察并记录电导率的变化,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物质溶液浓度溶液体积加入浓溴水滴数蒸馏水03010苯酚溶液0.1(3)根据实验信息推测,,。(4)苯酚溶液与浓溴水反应的电导率曲线为(填图中字母);根据曲线信息推断该反应为(填“取代”或“加成”)反应;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推断理由:。(5)实验采用的苯酚溶液为稀溶液,溴水为浓溶液,若两者的浓度关系相反,则产生的后果是。(6)写出苯酚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8.是常见的无机试剂,可用于净水、照相制版、色谱分析等。某小组计划配制溶液并探究其性质。(1)配制溶液:①计算需要固体的质量:。②配制溶液过程中,下列仪器中一定不需要的是(填字母)。(2)常温时,在滋力搅拌器搅拌下,向新制未酸化的溶液中不断通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用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甲同学实验检验溶液中含有剩余的,则检验试剂是溶液,现象是。②时,乙同学检测发现超过千分之一的被氧化,查找资料得知:常温下,由此判断被氧化后的主要存在形式(填“是”或“不是”),则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向含少量的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滴入溶液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结合(2)中结论,推理可知段发生的反应主要是(填字母)。a.b.c.②依据物质的性质,指出实验(3)后续需要注意的环保问题:(写出一点即可)。(4)丙同学想设计实验对比和对分解的催化效果,请选择合适试剂,将试剂及用量填入表中,完成实验设计(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查阅资料发现,对的分解无影响):限选试剂:溶液、溶液、溶液、溶液。实验编号温度浓度体积添加试剂及体积(可填多种试剂)①常温1.610%②常温1.610%9.小组同学探究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的产物及影响其反应速率的因素。I.探究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的产物【实验1】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最终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实验2】(1)实验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由实验22可证明21中有Ag生成,则22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3)由实验23可证明21中有生成,则试剂甲、乙分别为、(填字母)。a.稀硝酸b.稀盐酸c.溶液d.溶液(4)经检验,实验21中产生的气体有和。①检验产生气体中有的操作及现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处,观察到。②生成、、的反应可表示为:、。II.探究影响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速率的因素【实验3】用溶液、氨水按照下表所示用量配制好银氨溶液后,放入等量打磨过的镁条,记录收集所用时间。序号配制银氨溶液所用试剂配好的银氨溶液的组成时间s体积mL溶液体积mL氨水体积mL浓度氨水浓度316.001.001.000.251.00600324.002.501.500.6251.00300332.004.00a1.001.0060(5)实验33中,a=。(6)根据上述实验分析,银氨溶液中浓度越大,产生的速率越快的主要原因是。III.实验结论与反思(7)综合上述实验,可知Mg与银氨溶液反应后的产物有Ag、、、、等;小组同学推测氨水浓度也是影响Mg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Ag的速率的因素。他们的推测(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10.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氢气、氢气和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食盐水中含CaCl2、MgCl2、Na2SO4杂质,需精制获取精盐,精制过程中依次加入的四种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2)不同于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实验室通过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实验室拟通过下列装置制备氯化铝。已知氯化铝不宜与水接触,178℃升华。①实验开始前,装置A中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在答题卡上将F装置补充完整,并标注相应试剂名称。(3)某兴趣小组用电解得到的氢氧化钠对乙酸乙酯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反应速率进行了探究。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实验试剂:0.010mol/LNaOH溶液、0.010mol/L乙酸乙酯、蒸馏水方案1:查阅资料可知水解溶液电导率随c(OH)降低而减小,温度对该反应电导率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通过测定不同时刻的电导率,来探究乙酸乙酯水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向试管中加入10mL0.010mol/LNaOH溶液,再加入10mL0.010mol/L乙酸乙酯,再把试管放入置于30℃恒温槽中,每隔10min用电导率仪测定电导率,重复3次,电导率取平均值,改变温度至35℃,重复实验3次,电导率取平均值。数据记录:乙酸乙酯水解后电导率(单位为mS/cm)组别温度时间/min01020304050130141711731056976907869235A1A2A3A4A5A6①分析第1组实验中数据,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增大、减小、不变),从速率影响因素角度分析其原因是。②从上述实验中能得出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判断依据是(用字母和数字表示)。方案2:利用乙醇测定仪直接测定反应相同时间(t)后溶液中乙醇的浓度来探究乙酸乙酯碱性环境水解速率的影响因素(NaOH溶液浓度、反应温度),设计如下实验。③参照下表格式,在已有基础上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实验序号0.010mol/L乙酸乙酯溶液体积/mL反应相同时间后乙醇浓度/mol/L110c1210c2310c311.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和的化学性质。Ⅰ.实验准备:饱和氯水的制备(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2)实验室使用上图装置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最适合用于处理多余氯气的是(填字母)。A.溶液

B.溶液

C.溶液Ⅱ.实验探究①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溶液,溶液变红色;②取溶液于试管中,先滴加3滴溶液,振荡,溶液无现象,再滴加3滴饱和氯水,溶液变黄色。【发现问题】小组成员针对实验②中溶液未变红色,而呈现黄色的现象展开了探究。【查阅文献】i.能将氧化成,硫氰常温下为黄色液体,易挥发,可与水发生反应:;ii.,为无色配合物。【提出猜想】猜想一

被氯水氧化成,使溶液呈黄色;猜想二

加入氯水后部分被氧化为,(红色),但由于存在反应:,实验②生成的浓度比实验①的小,溶液在浓度较低时呈黄色。【验证猜想】(4)为验证猜想,小组成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补充表格中的操作及现象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实验结论③取少量实验①的溶液于试管中,猜想二正确④取少量实验②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饱和溶液溶液变浑浊猜想一也正确【提出质疑】(5)甲同学提出,实验④并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理由是。【再次探究】(6)小组成员进行进一步探究,请完成表格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序号实验操作现象⑤滴加3滴蒸馏水无明显现象⑥无明显现象⑦滴加3滴饱和氯水溶液变橙红色⑧滴加3滴溶液得出结论i.由实验⑥的现象可以判断:猜想一不正确,ii.结合实验⑤⑦⑧的现象可以判断:猜想二正确。【得出结论】(7)由实验结论可以判断: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性强弱:(填“强于”“弱于”或“等于”)。12.Ⅰ.又称臭碱、硫化碱,实验室拟用以下方案研究的性质。(1)用离子方程式说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2)向的酸性溶液(pH=0)中滴加10滴同浓度的溶液,观察到溶液紫色变浅(pH>1),生成棕褐色沉淀(),说明具有还原性。有同学预测该反应中转化为,该预测(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Ⅱ.探究向溶液中滴加溶液的反应本质。反应原理预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已知:单质硫在酒精中的溶解度随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3)根据试管a中的“局部产生红褐色沉淀”现象,推测与局部发生强烈双水解反应,生成和(填化学式)。(4)推测c中的沉淀为,根据b到c的实验现象,推测红褐色消失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5)取c中黑色固体,洗净后分别置于两支试管i、ii中进行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步骤现象i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黑色沉淀完全溶解,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放出少量臭鸡蛋味道气体ii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蒸馏水中未见淡黄色浑浊出现试管i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试管ii中加入的试剂为,结合试管i、ii现象,推测黑色固体中(填“含有”或“不含有”)FeS,原因是。参考答案:1.(1)BADC(2)托盘天平(3)关闭螺旋夹搅拌,使反应更快更充分(4)与S的反应需要加热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5)75%【分析】由题中实验步骤可知,烧瓶中Na2SO3和70%的H2SO4反应制备SO2,锥形瓶中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制备硫代硫酸钠,电磁搅拌器可以搅拌溶液,使反应更充分,通过螺旋夹控制通入锥形瓶中的SO2的量,防止锥形瓶中的溶液倒吸进入烧瓶,NaOH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详解】(1)工业硫化钠加热水溶解,加快溶解速度,并且温度高时硫化钠的溶解度大,煤粉不溶于水,趁热过滤除去煤粉,蒸发后降温结晶,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Na2S⋅5H2O,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为BADC;故答案为:BADC。(2)实验室称量硫化钠晶体和Na2CO3的质量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镊子、药匙、砝码、称量瓶和托盘天平;故答案为:托盘天平。(3)向锥形瓶中通入SO2气体时,若观察到锥形瓶中出现倒吸现象,可以关闭螺旋夹,待烧瓶中产生更多的SO2时再打开螺旋夹,可以防止倒吸;锥形瓶中小磁铁的作用是搅拌的作用,使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关闭螺旋夹;搅拌,使反应更充分。(4)Na2S与SO2反应生成单质硫为浅黄色固体,同时生成Na2SO3,化学方程式为2Na2S+3SO2=3S↓+2Na2SO3;Na2SO3与S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实验中没有加热装置,但反应仍然能进行,说明能说明锥形瓶中溶液与SO2气体发生放热反应;Na2S2O3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故反应过程中控制溶液的pH值不小于7;故答案为:2Na2S+3SO2=3S↓+2Na2SO3;Na2SO3与S的反应需要加热;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5)16.8gNa2S⋅5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5.3gNa2CO3,物质的量为0.05mol,依据方程式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可知,理论上硫化钠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0.15mol的Na2S2O3,则生成Na2S2O3⋅5H2O的质量为0.15mol×248g/mol=37.2g,则成Na2S2O3⋅5H2O的产率为×100%=75%;故答案为:75%。2.(1)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2)Cu+H2O2+2H+Cu2++2H2O(3)降温至26~42℃结晶抑制Cu2+水解;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Cl2·2H2O结晶(4)H2O2受热易分解导致损耗(5)2CuCl+H2O2+2H+=2Cu2++2Cl+2H2OCl和Cu+结合生成难溶物CuCl,降低了Cu+的浓度,从而提高了Cu2+的氧化性,加快了反应i的速率;由于反应i是决速步骤,从而加快了H2O2分解反应速率AC消毒剂,杀菌剂,脱臭剂,漂白剂,氧化剂,还原剂等【分析】铜和双氧水、浓盐酸反应生成CuCl2,反应完成后,持续通入气体,蒸发浓缩,降温至26~42℃结晶析出CuCl2·2H2O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CuCl2·2H2O。【详解】(1)根据装置图,仪器a的名称为三口烧瓶;(2)铜被双氧水氧化为Cu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3)根据表格数据,26~42℃时析出CuCl2·2H2O,加热蒸发浓缩,降温至26~42℃结晶,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CuCl2·2H2O晶体。持续通入气体的目的是抑制Cu2+水解;增大Cl浓度,有利于CuCl2·2H2O结晶。(4)实验中,H2O2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可能得原因1:H2O2受热易分解导致损耗;(5)①总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总反应第一步反应得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Cl+H2O2+2H+=2Cu2++2Cl+2H2O;②Cl和Cu+结合生成难溶物CuCl,降低了Cu+的浓度,从而提高了Cu2+的氧化性,加快了反应i的速率;由于反应i是决速步骤,从而加快了H2O2分解反应速率。③A.实验Ⅰ的目的是证明仅有NaCl对H2O2分解没有催化作用,故A正确;B.根据实验Ⅱ,可知对H2O2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故B错误;C.根据实验Ⅲ、Ⅳ、Ⅴ,可知Cl增强了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且Cl浓度越大催化效果越强,故C正确;选AC。④H2O2的用途有消毒剂、杀菌剂、漂白剂,氧化剂等。3.(1)三颈(口)烧瓶(2)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3)催化剂乙酸酐遇水形成乙酸,影响反应的进行,碳酸钾也失去催化作用;研成粉末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4)苯甲醛水(5)降低【分析】利用苯甲醛和乙酸酐无水环境下合成肉桂酸,按题干实验步骤,首先在装置甲三颈烧瓶中加入反应物以及碳酸钾,160~170℃回流30min,然后用装置乙除去未反应完的苯甲醛,加入10mL10%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肉桂酸,加活性炭吸附色素,进行抽滤,将滤液冷却后,搅拌并用浓盐酸酸化,将肉桂酸钾反应为肉桂酸结晶析出,冷却后抽滤,洗涤沉淀,抽干获得粗产品。【详解】(1)仪器c为三颈(口)烧瓶。(2)空气冷凝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3)根据可缩短反应时间可知,的作用是催化剂,如果有水乙酸酐会生成乙酸影响反应,而且碳酸钾也会失去催化作用;研成粉末会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4)水蒸气蒸馏时蒸馏出沸点低的苯甲醛,试剂A洗涤的目的为洗掉多余的盐酸、乙酸和氯化钠,故A为水。(5)根据反应原理可知,肉桂酸的理论产量为,故产率;加热回流时,若温度控制不当,使反应液剧烈沸腾,导致肉桂酸挥发,产率降低。4.(1)坩埚胶头滴管(2)1∶1.2(3)CuSO4过量,氢氧化铜(含有空轨道)易与硫酸根和H2O配位(4)75℃碱式碳酸铜在较高温度容易分解产生黑色氧化铜(5)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即洗净(6)【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详解】(1)配制CuSO4溶液500mL,所需实验仪器有,5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因此不需要的仪器为坩埚,需补充的为胶头滴管。(2)碱式碳酸铜是一种不溶于水和乙醇的绿色固体,由表格可知1∶1.2时,沉淀生成速率快,沉淀量最多,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最佳实验条件为CuSO4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铜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碱式碳酸铜,结合质量守恒可知,还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为:;(3)蓝色沉淀的成分是,铜能提供空轨道,CuSO4过量时,易与硫酸根和H2O配位形成;(4)由表格可知75℃时沉淀生成速率快,沉淀量最多且为绿色,故最适宜温度应为75℃。温度较高,导致部分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故产生绿色偏暗可能是碱式碳酸铜在较高温度容易分解产生黑色氧化铜;(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可判断表面的硫酸根是否存在,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沉淀即洗净;(6)根据所给方程式可知,,,,铜含量为。5.(1)两电极均产生无色气体(2)玻璃棒12.5(3)阳离子半径离子浓度增加,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导致离子迁移速度变慢,电导率减小。(4)(5)(6)点为溶液,点为等浓度的溶液,硫酸溶液电导率大于对应盐溶液,(或导电率大于)故点电导率大于点。【分析】实验目的为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影响因素,实验原理为测定相同浓度、不同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及同种电解质、不同浓度的溶液电导率,分析影响因素。需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不同溶液,实验步骤为①计算并称量需要的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②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作溶剂溶解固体溶质,③冷却后将溶液转移至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④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⑤振荡后,定容,加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12cm时,需要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平,⑥颠倒摇匀,⑦将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标签。【详解】(1)以石墨为电极,探究硫酸溶液导电性实验时,装置为电解池,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石墨为阳极,发生,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石墨为阴极,发生,故看到现象为灯泡发光,且两电极都有无色气体生成;向硫酸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溶液,硫酸为强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为强碱,在离子方程式中写离子符号,生成的难溶于水,写化学式,水为难电离物质,写化学式,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两电极均产生无色气体;。(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胶头滴管,图中给的仪器缺少玻璃棒,故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配制的硫酸溶液,需量一定体积硫酸溶液稀释,该稀释过程溶质物质的量不变,根据计算量取的硫酸溶液的体积为;故答案为:玻璃棒;12.5。(3)分析表格数据,同种电解质溶液(如硫酸钾),溶液浓度由,电导率由,而溶液浓度由,电导率由,即得出结论①同种电解质溶液随浓度增大,电导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硫酸钾与硫酸钠比较,硫酸钾溶液的电导率小于硫酸钠溶液的电导率,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硫酸镁与硫酸铜比较,硫酸铜溶液的电导率小于硫酸镁溶液的电导率,比较,半径大于半径,比较,半径大于半径,即得出结论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解质溶液浓度相同、阴离子相同且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时,阳离子半径越大,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小,阳离子半径越小,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同种电解质溶液(如硫酸钾),溶液浓度由,电导率由,溶液浓度增大,阴、阳离子浓度增大,即单位体积内阴、阳离子数目增加,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导致离子迁移速度变慢,电导率减小;故答案为:阳离子半径;离子浓度增大,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导致离子迁移速度变慢,电导率减小。(4)即为质子,质子传递过程是键断裂过程和键形成过程,故质子传递结束后,存在键及氢键,故水分子示意图及氢键表示为;故答案为:。(5)溶液中滴加发生反应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极小,电导率几乎为0,即点所在曲线为滴加过程中,电导率变化,则a点所在曲线为滴加过程中,电导率变化,图中点是滴加溶液,使电导率最低状态,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时,即为溶液中完全反应,发生反应为,故a点溶质为;故答案为:。(6)点所在曲线为溶液中滴加发生反应为,b点溶液为完全反应后,加入过量硫酸形成的硫酸溶液与a点溶液浓度相同,则b点电导率大于a点电导率是因为同浓度硫酸溶液的电导率大于其对应盐溶液的电导率;故答案为:点为溶液,点为等浓度的溶液,硫酸溶液电导率大于对应盐溶液,(或导电率大于)故导点电导率大于点。6.(1)饱和食盐水(2)(3)水浴加热(4)探究溶液的酸性对漂白性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越高,漂白性越弱[或其他条件相同,越低,漂白性越强]温度升高,的水解程度增大,分解生成和,漂白性减弱【分析】利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利用饱和盐酸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进入装置C、D中保持溶液在40℃、70℃分别与石灰乳反应制漂白粉和氯酸钙,E装置吸收尾气。【详解】(1)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避免其与氢氧化钙反应。(2)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3)反应温度分别为40℃、70℃,应严格控制水浴温度,避免因温度高,次氯酸钙含量降低,故C、D中常采用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4)①实验Ⅰ、Ⅱ中溶液的酸性不同,可探究溶液的酸性对漂白性的影响。②实验测得:,可得出其他条件相同,越高,漂白性越弱。③温度升高,的水解程度增大,分解生成和,漂白性减弱。7.(1)2、3(2)c(3)3010(4)m取代发生的反应为,生成的HBr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程度远大于溴水,故电导率增大,若是加成反应则会使离子浓度变小,电导率减小(5)若苯酚浓度过大,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过量苯酚,将难以观察到溶液浑浊的现象(6)制备外用药膏、护肤品、外科消毒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杀虫剂、除草剂、染料、香料、合成树脂等【分析】通过设计实验探究苯酚的酸性,利用氢氧化钠的浓度不同对其影响;通过设计实验探究苯酚与溴水的反应,根据溴水的浓度不同进行探究;【详解】(1)实验1无明显现象说明苯酚不一定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2溶液变澄清说明苯酚确实与NaOH溶液反应了,具有酸性,只有实验3无明显现象说明该条件下苯酚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由实验2、3的对比推测苯酚的酸性很弱;(2)①电导率值越大,溶液离子浓度越大,溶液中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曲线a的电导率值远大于其他三条曲线,推测为盐酸,曲线d电导率值几乎为零,推测为乙醇溶液,苯酚酸性介于醋酸和乙醇之间,为曲线c;②为吸电子基团,能使酚羟基的极性增强,因此的酸性比强,为推电子基团,使酚羟基的极性减弱,因此的酸性比弱;(3)控制变量,使溶液体积、加入浓溴水的量一致,故,。(4)反应生成,增大了溶液中的和,溶液导电性增强,故电导率曲线为变化较大的曲线m;该反应为取代反应,若为加成反应,则生成物中离子浓度大大下降,不会出现电导率增加的情况;(5)对于反应量的相关问题应考虑的是反应进行的程度、杂质的产生、实验操作原则(节约试剂、分离简便等),故可结合相似相溶原理,反应中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过量苯酚,难以观察到溶液浑浊的现象,也会给产物的分离带来困难;(6)苯酚具有还原性,推测其可做抗氧化剂,具有消毒防腐作用推测可做防腐剂、外用药膏、外科消毒剂等,因本身有毒性,可做杀虫剂、除草剂等。8.(1)cd(2)铁氰化钾或有蓝色沉淀生成不是(3)b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氯气污染空气(4)溶液溶液和溶液【分析】配制480mL0.1mol⋅L−1FeSO4溶液,需选用500mL容量瓶,其步骤包括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详解】(1)①配制溶液,需选用容量瓶,需要的质量为;②配制溶液需要药匙、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可选用量筒,图中一定不需要的仪器是(直形)冷凝管、分液漏斗,cd符合题意;(2))①选用特征试剂铁氰化钾检验,会生成蓝色沉淀;②溶液中超过千分之一被氧化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若氧化得到不沉淀,;由图1可知时接近4,根据时允许存在最大值为几乎以的形式存在,不是。综上分析,该过程中溶液中通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由(2)可知,被氧化后生成,过程,溶液显著下降,体系中少量参与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过程,溶液下降相对缓慢,主要是体系中转化为和弱酸,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过程,体系中与继续滴入的反应转化为,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逐渐下降以及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增大,发生、和三者之间的反应会产生氯气。过程,主要是发生与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本身水解程度大,使得溶液进一步下降。①段主要发生的是反应:,故选b;②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逐渐下降以及溶液中的浓度逐渐增大,发生和三者之间的反应会产生氯气,反应为,则需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氯气污染空气;(4)对比与对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控制反应体系温度、和浓度相同外,还需要控制体系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浓度相同,则溶液的体积应是溶液和溶液体积之和为2mL,且溶液和溶液体积相等即均为1mL。9.(1)(2)灰白色固体完全溶解,有气体生成,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3)ba(4)试纸变蓝(5)2.00(6)浓度增大,Mg与反应生成Ag的反应速率增大,单位时间内生成Ag的量增多,形成更多的微小原电池,产生氢气速率加快(7)合理氨水浓度改变,会使平衡移动,改变,从而影响生成Ag的速率【分析】实验目的为探究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的产物及影响其反应速率的因素,根据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现象确定部分产物,对产物性质研究确定产物成分;探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则进行对比实验,改变条件,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长短,确定速率快慢。【详解】(1)实验目的探究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的产物,则需要配制银氨溶液,实验1是配制银氨溶液,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实验21中产生灰白色固体,实验22是灰白色固体与过量稀硝酸反应,根据现象证明21中有Ag生成,则银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解,同时生成NO气体,NO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实验现象为:灰白色固体完全溶解,有气体生成,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3)为证明21中有生成,加入试剂甲后没有明显现象,则试剂甲不是稀硝酸,加入试剂乙后,固体中含有银溶解,则试剂乙为稀硝酸,有少量白色沉淀,结合实验22,白色沉淀为,则试剂甲为稀盐酸,与盐酸反应生成和水,没有明显现象,加入稀硝酸,不溶于硝酸,Ag与硝酸反应溶解;故答案为:b;a;(4)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可以时石蕊试纸变蓝;镁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故反应方程式为;(5)根据控制变量的要求,只改变一个条件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即总体积相同,都为8.00ml,则a=2.00ml;(6)浓度增大,Mg与反应生成Ag的反应速率增大,单位时间内生成Ag的量增多,形成更多的微小原电池,产生氢气速率加快(7)推测合理;根据反应,氨水浓度改变,影响,从而影响生成Ag的速率;故答案为:合理,氨水浓度改变,会使平衡移动,改变,从而影响生成Ag的速率。10.(1)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2)分液漏斗MnO2+4H++2ClMn2++Cl2↑+2H2O(3)减小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下降14171173<A1A2或14171056<A1A3(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NaOH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温度/℃abT1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