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DISHIBAKE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唯物史观]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及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史料实证]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家国情怀]能够通过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还要认识到爱国情感不能非理性地盲目宣泄。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课标要求素养达成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经过(1)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2)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

”诏书。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明定国是结果(1)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杀“戊戌六君子”于北京菜市口;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2)原因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

的发展和

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新思想戊戌维新运动图解历史视角1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背景材料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我皇上赫然发愤,排群议,冒疑难,以实行变法自强之策,实自失胶州、旅顺、大连湾、威海卫以后始也。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并发俄人蚕食东方之阴谋,称道日本变法致强之故事,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康乃归广东开塾讲学,以实学教授弟子。——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主要背景。提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光绪帝的支持;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的努力;维新团体的建立,新思想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提供借鉴。视角2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材料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西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把俚语、韵语、外国语熔为一炉,不受古来章法的限制,常能动人心弦。——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思考依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后出现的社会新变化。提示变化:创办新式学堂和书院,传播西学;涌现出众多民主革命健将;文风文体更加大众化、通俗化。深化拓展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发展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返回深化拓展(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变法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知识点二义和团运动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兴起与发展(1)以“

”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2)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3)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4)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扶清灭洋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评价(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

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反帝爱国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图解历史视角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原因及意义材料义和团……今虽败师逐北,溅血横尸,然其“勇”之一字,未尝不轰全球人之耳,电全球人之目也。外人于此,则平日倡兵力瓜分、和平瓜分之议,或涂红圈绿线于支那(中国)地图谓某地为某国势力范围之企图,亦未胆敢如前之猖獗耳!——张枬《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思考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及其主要原因。简要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提示结果: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维护了国家主权,捍卫了民族尊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在中国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返回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1.借口:镇压义和团。2.经过(1)进犯北京: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

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2)进犯天津:1900年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3)攻陷天津、北京: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廊坊(4)扩大侵略: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5)俄占东北: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6)“东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

。3.结果: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辛丑条约》主要内容主要危害惩办“首祸诸臣”;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约9.82亿两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将

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使馆区成为

“国中之国”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__________外国驻军合法化,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北京东交民巷驻扎军队4.影响(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2)标志着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完全陷入1900年6月,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会同各国驻上海领事,制定《东南互保章程》。“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官员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它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利益,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反帝斗争的发展。“东南互保”概念阐释视角《辛丑条约》的危害材料该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提示《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签订日被称为“九七国耻”的主要原因。深化拓展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1)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3)充分暴露了清王朝“洋人的朝廷”的本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4)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