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_第1页
85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_第2页
85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_第3页
85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_第4页
85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6~8题为多选,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B.中学生每次脉搏跳动的时间约为8sC.我国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D.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30℃【答案】C【解析】【详解】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每次脉搏跳动的时间约为1s,故B不符合题意;C.我国的高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速度可以达到300km/h,故C符合题意;D.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较低,约为4℃,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民族乐器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如图是古筝发出G调1(do)的波形图,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另一根频率更高的琴弦,波形可能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详解】波形图可以反映声音的特性,波形图上下幅度大小反映响度大小,波形图左右疏密程度反映音调高低;用相同的力拨动频率更高的琴弦,应上下幅度相同,且左右疏密程度更密。故选A。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没熔化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冰熔化要达到熔点0℃,且不断吸热。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冰块熔化时,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冰会达到熔点,但是温度与烧杯中冰块的温度相同,所以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4.一些酒店里都有伸手后能自动出水的全自动感应水龙头,它的原理是()A.利用一种摄像头,看到人来了就出水,人走了就停止出水B.利用声音的振动,听见人发出声音就出水,听不见声音就停止出水C.利用红外线实现自动出水和停水D.利用水龙头的记忆功能【答案】C【解析】【详解】全自动感应水龙头是通过接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进行控制出水和停水的。故选C。5.如图所示,一束绿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绿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绿光改为红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仍在a点处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上方C.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在a点下方D.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红色光斑可能在a点上方或在a点下方【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绿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因此,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绿光改为红光,则红光偏折能力弱,其光斑会在a的上方。故选B。6.如图是汽车利用超声波倒车的情景,该情景说明()A.超声波的产生需要声源的振动B.超声波不是声波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D.倒车时汽车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是倒车雷达发出的超声波【答案】AC【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超声波的产生同样需要振动,故A符合题意;B.超声波是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倒车时是使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C符合题意;D.超声波人听不到,倒车时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能被人耳听到不是超声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C。7.经常会看到夏天吃雪糕时雪糕周围冒“冷气”,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C.“冷气”和“热气”都是液化过程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小水珠【答案】CD【解析】【详解】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8.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彩虹是色散现象B.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答案】ABD【解析】【详解】A.雨后彩虹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B.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B正确;C.照相机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会发生反射,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回到镜头,所以不能清楚的拍出电视机上的画面,故C错误;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原来光滑的镜面变得凹凸不平了,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因此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故D正确。故选AB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小竹和小颖并肩前行,以小颖为参照物,小竹是__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水涨船高”,“船高”是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答案】①.静止②.水底【解析】【详解】[1]小竹和小颖并肩前行,小竹和小颖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小颖为参照物,小竹是静止的。[2]“水涨船高”中被研究的物体是船,船高说明船在运动,以水底为参照物,船和水底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10.如图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___;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小闹钟的声音逐渐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家里的窗户是将两层玻璃之间的空气做了抽真空处理,从声学角度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答案】①.变小②.变大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④.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析】【详解】[1]实验时,将罩内空气抽出时,听到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2]将空气逐渐放入罩中时,听到的闹钟的声音又变大了。[3]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听到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由此推断,当罩内空气全部被抽出,罩内为真空时,我们是听不到闹钟声音的。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当窗子两层玻璃中间做成真空时,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通过窗子时,响度会减小,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11.如图所示,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①.不会②.见解析【解析】【详解】[1][2]液体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汤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汤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汤不会沸腾。12.如图是简易的太阳能净水器,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答案】①.汽化②.液化【解析】【详解】[1][2]污水杯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塑料瓶做的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13.用干冰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______成小冰晶,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______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答案】①.升华②.凝华③.熔化【解析】【详解】[1]干冰是固体,进入云层,会直接升华变为气体。[2]云层中的水蒸气温度下降时,会直接由气体凝华为固体——冰晶。[3]冰晶遇到暖气流,会由固体熔化成为水滴。14.“夜精灵”是安装在道路白线上凸起的纯玻璃元件,它本身不发光,但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或“反射”),生活中工作原理与“夜精灵”相同的物件有_____________(举出一例即可)。【答案】①.反射②.汽车牌照【解析】【详解】[1]“夜精灵”本身不发光,夜晚靠反射汽车灯光而亮起来;[2]生活中汽车牌照、交通标志牌、警戒牌等都是用的这个原理。15.如图为色光三原色示意图,图中区域1应标________色,区域2应标________色。【答案】①.白②.蓝【解析】【详解】[1][2]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把这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光,如果把这三种色光相同强度照射在一起显示的是白光。16.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光斑是太阳的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很多光斑大小是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①.直线传播②.实③.树叶间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解析】【详解】[1]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是小孔成像形成的,而小孔成像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故是实像。[3]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与像距有关;很多光斑大小是不同的,是因为树叶间形成的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不同,也就是像距不同导致的。17.下列词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分别是:真金不怕火来炼___________;长啸一声,山鸣谷应___________;滴水成冰___________;煮鸡蛋用水,而炸油条用油___________。【答案】①.金的熔点高②.声音的反射③.凝固现象④.油的沸点高于水【解析】【详解】[1]“真金不怕火炼”指的是金的熔点高,所以不怕火炼。[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了声音的反射,声音在山谷里反射,所以长啸一声,山鸣谷应。[3]“滴水成冰”说明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4]“煮鸡蛋用水,而炸油条用油”是因为油的沸点高于水,能更快炸熟油条。三、作图题(共6分)18.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屏上所成的像.()【答案】【解析】【详解】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蜡烛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蜡烛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蜡烛成像的光路图如图所示:19.请在图中作出被测者通过平面镜M看到视力表上A点光路图。【答案】【解析】【详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A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A点的像A'点,连接眼睛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到眼睛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0.如图所示,玻璃鱼缸中的A点和B点代表一条鱼和眼睛看到鱼的像的位置。请画出眼睛看到鱼的光路图。【答案】【解析】【详解】观察水中鱼时,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人看到的“鱼”在B点,比鱼的实际位置偏右,即鱼的实际位置A应在B的左方,连接A和眼睛C,与界面的交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共30分)21.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则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接下来,小明又进行了两次测量,最后,要对三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答案】①.1.50cm②.1mm③.求三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④.减小误差【解析】【详解】[1][2]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7.00cm对齐,右侧与8.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L=8.50cm-7.00cm=1.50cm[3][4]对数据的处方法是求三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小误差。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顺序进行;(2)试管放在水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而且使试管内物质的温度上升得较___________(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要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4)根据如图2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可以判断这种物质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晶体。整个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___________min。在第15min时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可知,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物体,___________(填“冰”或“水”)效果好,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①.自下而上②.受热均匀③.慢④.温度计的示数⑤.物质的状态⑥.是⑦.14⑧.固液共存态⑨.冰⑩.见解析【解析】【详解】(1)[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调节下面铁圈的位置,然后根据水浴加热和温度计的使用要求确定铁夹的位置,再调整试管的高度及温度计,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2][3]实验中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做目的是能使试管受热均匀,固体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3)[4][5]本实验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故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要观察记录的现象有温度计的示数和物质的状态。(4)[6]由图2可知:物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故是晶体。[7]由图2可知:从10min开始熔化到24min结束,熔化时间为[8]在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其状态是固液共存态。(5)[9][10]通过实验可知,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和0℃的水来冷却物体,冰效果好,原因是冰熔化时需要吸热,且温度不变,然后与0℃的水冷却效果相同。2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一块硬纸板ENF立在平面镜上,其中硬纸板E和F可沿ON对折。(1)硬纸板ENF和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2)实验时,从硬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硬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3)若将纸板F部分向后折,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___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4)改变入射光方向,发现反射光的方向也随着改变。针对此现象,你能提出的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是___________。(5)多次改变入射角,在纸板上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不好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答案】①.一定垂直②.漫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④.不发生⑤.反射光和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是否相等⑥.换用不同颜色的铅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解析】【详解】(1)[1]纸板是用来显示光线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均在同一平面上,即都在纸板上。而法线与反射面是垂直的,所以纸板也要与镜面垂直,这样才能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都显示出来。(2)[2]光线掠过纸板,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纸板上光线的路径。(3)[3]纸板是用来显示光路的。控制两片纸板是否共面,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4]反射光线的位置是由入射光线的位置决定的,入射光线不变,反射光线的位置是不变的。(4)[5]现象是:入射光的方向变化了,反射光的方向也随之变化。因为,提出的问题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问题:如二者与法线的夹角相等吗?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变大吗?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吗?(5)[6]在实验中将对应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或者标上序号等。24.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此时成的像比使用平面镜时要___________(填“亮”或“暗”)一些;(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__。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比较蜡烛A像的大小与蜡烛A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_;(3)小明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_____(填“左侧”或“右侧”)观察。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__。小明想证明蜡烛A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的正确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4)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___________(填“不动”或“竖直向上移动”);(5)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___________。【答案】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暗③.两支蜡烛完全相同④.等效替代法⑤.左侧⑥.玻璃板两个表面都能反射成像⑦.换用薄玻璃板实验⑧.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⑨.不动⑩.见解析【解析】【详解】(1)[1][2]玻璃板有透光性,玻璃板既能成像,也能确定像的位置,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因玻璃板比平面镜透光性好,反射的光线少一些,故此时成的像比使用平面镜时要暗一些。(2)[3]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当B与A的像重合时可知,像与物大小,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两支蜡烛完全相同。[4]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像,比较蜡烛A像的大小与蜡烛A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3)[5]平面镜成的像属于光的反射,小明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左侧观察。[6][7]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两个表面都能反射成像;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换用薄玻璃板实验。[8]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小明想证明蜡烛A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的正确操作步骤是移去B蜡烛,在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4)[9]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因对称面的位置不变,蜡烛A的位置也不变,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动。(5)[10]根据实验目的,要研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处理“白纸”上的信息的方法是: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五、综合应用题(共1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运算过程、数值、单位)25.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1O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答案】3m/s【解析】【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第一段的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