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届山东省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四)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界画发祥之时带有建筑

草图的影子,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

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

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使用价值、档案

价值或许更大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

得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

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自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始,

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

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型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

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

王维,不仅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

的物质实体“辆川别业”。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

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画”,其

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

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

进《关山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陡

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

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

之中见秀气。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

多样统一的效果。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

形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造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

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其巨大体量与四

周建筑物形成对比,成为全园布局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形状对比也是园林布局

的常见方式。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

要把握好这个火候,“藏”与“露”的拿捏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

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

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

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含蓄美感。如苏州留园的石

林小院,由于院墙、门窗遮挡了一部分山石,从院中看到的石林小景便呈现些许

神秘感,表现出含蓄的审美情趣。苏州拙政园的花木隔、山石隔等更是运用这一

造景手法的典范。

材料二: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

我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园林思维引入建筑设计中,力求将园林

式审美意识及空间营构方法移植和转译到建筑创作领域,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

土化实践。

北京红砖美术馆是一座鲜见的内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整体设计汲取

了中国造园艺术精髓,呈现出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园林式布局。美术馆设

计精妙之处很多,一是遵循景观要素的布局法则,恰当处理山石、水流、墙体、

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山林、岛屿、山泉、沟壑等自然意象,演绎出中国古

典园林山、水、林、石、人共融的绝妙意境。二是运用大量光影要素,通过变换

窗洞口的大小、形状、角度、深度等,利用光影关系弱化空间分界,构成了蕴含

东方审美观的共融式古典园林空间。设计者还运用了框景、借景、障景、漏景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行走其中,步移景异。如美术馆入口设计先收再放,

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安徽绩溪博物馆的设计实现了徽州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与创新,是用现代

建筑技艺与材料诠释江南园林文化、意境与空间的成功案例。整个博物馆参照古

典造园法则设计立体化观景路径,池水、假山、瓦墙、水墙、古树、台阶、窗洞

等相互掩映,共同构成悠远深邃的中国画式园林景观。

博物馆屋顶营造了山的意象,金属式混凝土材料的青瓦屋面在雨天呈现深浅不一

的色泽,远观如高矮不等的树木,赋予博物馆以山的细节和灵气。主入口庭院的

视觉焦点,是一座由片状墙体排列而成的“假山”。这座“片石”假山,表面配以水刷

石材质,与池岸相融,山池一体,相得益彰。“假山”之后有粉墙,状如中国山水画

之宣纸裱托;再后为“瓦墙”,其形有如顶部“屋山”之延伸,层层叠叠,显近远不同

之无尽深意。“片山”想法源于《清明上河图》中特殊的山石绘法,山体形态则源于

明代《素园石谱》中的“永州石”。“假山”“屋山”和越过古镇片片屋顶而望得的真山,

让人与这层叠深远的人工造景及自然山景相感应,得以“会心不远”,达致生命的诗

意寄托。

“水墙”是博物馆设计的又一亮点。最初设计方案是用白灰掺墨方式做出如古徽州传

统白石灰粉墙一般的斑驳沧桑的墙面肌理效果,但因墙体外保温层无法像传统青

成一样与外层灰浆吸融贴合,设计者最终选择了水波纹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打

造出“水墙”。一道道“水墙”,恰如中国山水画中将山景分层隔离的云雾水面,它们

与池中的真水一起,映衬着“屋山”和片石“假山”,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成为绩溪博

物馆“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于李晓丹等人的文章)

材料三: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地方,是一座方形建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件,

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玻璃外侧被4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柴禾秆密

密匝匝地包裹。从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

秆的篱苑书屋,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

建筑内部唯一的隔断是混凝土大门处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主要空间

的呈现做了铺垫。书屋内部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

台阶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书籍排布随意,读者可以任意抽取自己感兴趣的书,

找到一个舒服的座位静心阅读。屋内没有人造光源,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

璃当中的柴禾秆将斑驳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空间,明亮而温和,读书人仿佛置身于

自然。

1.根据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看出具备深厚的绘画素养与文学素养是成为造园大师的重要前提条件。

B.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讲究含蓄美,《长松仙馆图》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C.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被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是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

的重要表现。

D.安徽绩溪博物馆的“水墙”选择了水波纹肌理的白色质感涂料是对古徽州传统建

筑技艺的继承。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

关系密切。

B.第二段中作者列举《历代名画记》中阎立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阎立本的绘画

技艺高超。

c.第四段作者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传统山水画特别注重画面的主次关

系。

D.从论述层次上看,四、五段是一个层次,六、七段是一个层次,论证了山水画

和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文中所举园林建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积香炉庭院的故事说明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古典诗词造景。

B.颐和园佛香阁是全园的主体和色彩重心,与北海白塔不同。

C.苏州留园石林小院与红砖美术馆入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绩溪博物馆“假山”屋山”与真山呼应,营造出深远意境。

4.赏析“材料三”第一段的语言特色。(4分)

5.根据三则材料,分条概括“篱苑书屋”设计亮点及其中蕴含的设计理念,作为书屋

宣传册的文案素材。(4分)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胡桃云片

丰子恺

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二八”战争的炮火的痕迹,

不能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

云片。也想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救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

吧。

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

店,必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

没有调查过。我是有一回同一个朋友在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

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发现以后,我每次携了藤箧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

后来成为定规,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

我走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找我。他找我的有时是两角小洋,

有时只几个铜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每月的糕钱约占了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

一。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致送这糕店呢?因为这种糕实有使

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

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其白如

云,其薄如片,名之曰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当。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

大可用古人“白云一片去悠悠”之句来题赞这景象。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

因为糕的厚薄固然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字似觉不切。这糕的四边是

直线,四根直线围成一个长方形。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绕不定的云,

似乎过于象征而有些牵强了。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

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一块的

胡桃肉装入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这样一来,每

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

现在装入糕中而切成片子,就因了它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

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试切下几片糕来,不要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

的画片观赏一下。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疏疏密密地排列

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兽。

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图,有时像古代的象形

文字,然而大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秋云的天空。古人诗云:“人似

秋云散处多。”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这颇像胡桃云片

上的模样。故我每吃胡桃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根据我这

看法而称这种糕曰"胡桃云片”,岂不更为雅致适切、更有趣味吗?

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他们所制的糕,不像别处的产物似

的仅在云片中嵌入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

胡桃的断面装点在这缘线内。这宛如在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裱,或是在一幅西洋

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更加焕发了。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

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而成为独立的美的形体了。

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辞了松江的教职以后,我不能常得这

种胡桃糕,但时时要想念它一一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

读者也许要笑:“你在想吃松江胡桃糕,何必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

我要吃糕很容易:到江湾街上去买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

糕包裹胡桃肉,闭了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一样。我想

念松江胡桃云片,是为了想看。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是为了想吃。若要说吃,

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使我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

星期致送松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

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不但嘴吃的东西,身

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都要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

用眼睛和身体来用的东西也渐渐多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介绍了写作背景,作者在紧张压抑的时代环境下甜蜜地联想到胡桃

云片,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第三段通过写作者经过茶食店必买云片糕,店员与作者的默契,以及糕钱所占

每月薪水的份额等,体现了作者对云片糕的喜爱。

C.作者起初说“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的印象的描写”,用来形容“白如云”“薄

如片”的糕很适合,但随后又否定了这个观点。

D.倒数第二段运用了想象,作者设想读者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回答,点出了作

者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的原因。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十分简短,却有统摄全篇的作用,作者说想写一篇随感,马上就想

到了胡桃云片,表现了作者对胡桃云片的喜爱之情。

B.“说起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且听我说”等语言,极富生活气息,同时也可以接近作

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C.文章中引用了古人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来表现云片之名的“高雅”,生动形象,

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有韵味。

D.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直抒胸臆,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达了自己希望人

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愿望。

8.丰子恺是中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充满画面感,文章是如何体现的?(6分)

9.有人说《胡桃云片》里藏着一个“恬静淡泊,从容雅致”的丰子恺,结合文章谈谈

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

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

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

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

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

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

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

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

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诵国随使者至,

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

官爵、姓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

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B.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

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C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

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D.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

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B.朔望,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农历每月第一日叫

“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为祭祀风俗,后引为宴席礼仪。在古时也常常引人官名,意为首席,

主管。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左右,古代指在旁侍候的人,近侍。或者在书信中称对方,不直称其人,仅称

他的左右以示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

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

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

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

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3分)

(2)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苏武传》)(5分)

14.甘露三年,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

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简单谈谈为表彰功臣而修建的阁还有哪

些?(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意葭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慧葭:语出《后汉书•马援

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意松,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0后世用“慈松明珠”

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16.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如果要形容某户人家家门衰微、福分浅薄、人丁不旺,我们可以引用李密《陈

情表》中的“,”两句,既贴切,又有文采。

(2)在王实甫的《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中,“?”两句,一问一

答,以泪染枫林的夸张说法表现出离人的悲伤心情。

(3)“空”作为诗词中的常用字,意蕴丰富。在古代的诗词中,带有“空”字并抒发

作者或孤寂落寞、或悲愤愁苦的诗句很多,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

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

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

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

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了。突破前人、

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

没有一位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

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

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

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

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

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

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

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

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

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

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特发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疾病。前者发病原因尚不

清楚,后者①。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校中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存在“坐在椅前

半部,上身前倾”等不良坐姿。除了学生的习惯外,②是主要原因,学生的一个

书包就占据了椅面一半,另外,部分学生将大量书籍放在课桌面,在狭小的空间

读书写字,不能完全舒展,不能保证正确的坐姿使得弯腰、驼背、脊柱病变发生

的情况增加。长期不正确的站、走、坐以及书写姿势,容易造成背部肌肉的疲劳

受损,使得固定脊部两侧正常弯曲的肌肉力量下降,再加上青春期脊柱的突增速

度比较快,③。当然,更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不足。

脊柱侧弯对青少年的危害特别大,除了影响外观,还会损害神经系统,压迫脊髓

影响行走,还能造成心肺功能异常,进而影响寿命。

家长可以通过“四横一竖”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检查。一看孩子的后背是不是对称的,

看两个肩膀是不是等高,两个肩胛骨下角是不是等高。两个腰窝是不是对称,还

有骨盆两侧骼喳高度是不是一致。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根据《林黛玉进贾府》《祝福》两篇课文的内容,依据人物的相关事迹概括其

贾宝玉和祥林嫂的形象特点,仿照下面示例,仿写句子。要求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语言简练。(5分)

【示例】孤身奋战于海上时,桑地亚哥勇斗鲨鱼,力克孤独与恐惧,由此可以看

出桑地亚哥的坚强不屈、勇敢无畏。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1年《开学第一课》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通过一个又一个真挚动人的故

事,抒写了一幅可歌可泣的百年画卷: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李大钊、毛泽东、

陈望道,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蓝蒂裕;从立志用知识建设

祖国的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到三代传承为国守边的拉齐尼一家;从践行初心的闽

宁第一批移民谢兴昌,到用教育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

长……无不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

假如班级要举行一节主题为“理想与未来”的班会课,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及自身实际

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是对古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继承”说法不对,结合“但因墙体外保温层

无法像传统青砖一样与外层灰浆吸融贴合,设计者最终选择了水波纹肌理的白色

质感涂料,打造出‘水墙”'分析,主要是因墙体外保温层无法像传统青砖一样与外

层灰浆吸融贴合。故选D。

2.B【解析】“是为了说明阎立本的绘画技艺高超”错误,结合“据《历代名画记》记

载……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

单纯的山水画”分析,是为了说明“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

立出来”。故选Bo

3.B【解析「与北海白塔不同”错误。结合“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

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形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造型和高

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分析,白塔成为琼华

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看出白塔也是中心。故选B。

4.(1)条理清晰,严谨准确。先点明位置、形状、材料,然后从近处看说明建筑

材料,最后从远处看指出其形状。

(2)“4万余”说法严谨。

(3)运用比喻,生动形象,例如“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让人们直接认

识到书屋的形象。

5.①屋前水面、石路、书屋与屋后群山映衬:形成自然(山水)意境,满足人们

亲近自然的愿望。

②外墙钢化玻璃与柴火秆的组合:就地取材,当地文化与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

③外墙设计带来的室内自然采光:巧用光影要素,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读书

环境。

④浓缩的入口空间与主体大空间组合:藏露互补,具有含蓄意趣。

6.C【解析】作者并不是否定这个观点,只是说云片糕的形状与“云”字不太切合。

7.D【解析】“用‘我希望……我又希望……'表达了自己希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

愿望”错误,最后一段,第一个“我希望”的内容是“并用眼睛和嘴巴来吃的东西渐渐

多起来……也都要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表现的是作者对审美的呼唤。

8.①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想象胡桃云片的制作过程,让胡桃云片的形状、纹理、

线条真实可感。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胡桃云片上画面的

形象。③引用诗句,将诗与画结合起来,使胡桃云片的形象具有诗意美。(答出

两点即可)

9.①作者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乐趣,愿意拿出每月十二分之一的薪水买糕点,不

只是为了吃,还在于欣赏。②探究云片糕取名的原因,雅致适切而有韵味,充满

情趣。③从小小的糕点引发对市面上的东西要有美感的呼唤,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追求。(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解析】B项,解答本题,先根据断句的基本着眼点,作初步判断,

“桀,”,安,,“权,,,,燕王”“之”“属国”“大将军”“功劳”“都尉”“光”等词为名词或代词,可作主

语或宾语,应该断开;然后逐句分析,运用排除法,“予燕王令”错,先排除A、C

两项,再分析“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中的“功劳”后要断开,排除D项,故

B为正确答案。

11.C【解析】C项,“文中指祭祀”错,应该是“对苏武的尊称”。

12.A【解析】A项,文中只说“廷尉奏请逮捕武”,并未说苏武被捕。

1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